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和不同品种谷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等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秧和不同养殖场的玉米秸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花生秧粗蛋白质含量为7.88%~8.7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67.25%~77.7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7.04%~68.69%;不同养殖场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5.13%~6.8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1.68%~80.7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0.22%~54.39%;不同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6.35%~9.6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12%~67.2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28%~47.21%;不同品种去穗谷草粗蛋白质含量为3.90%~7.2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7.03%~82.9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1.28%~59.59%,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12.0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3.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66%。综上所述,不同地区来源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等常规饲草营养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去穗谷草营养含量也存在差异,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去穗谷草。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西藏地区玉米与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降解效果,为西藏地区冬春季非粮饲料资源开发提供有效措施。以西藏地区种植的玉米和豌豆为原料,设置4个不同的混合青贮组:全株玉米:全株豌豆=4:1混合青贮组(Y80%W2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3:2混合青贮组(Y60%W4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2:3混合青贮组(Y40%W6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1:4混合青贮组(Y20%W80%)。在青贮30 d后打开青贮窖取样,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干物质、pH、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利用牦牛瘤胃液对4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体外发酵,发酵结束后测定青贮饲料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和pH,计算不同混合青贮饲料组的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随着混合青贮中豌豆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粗蛋白和pH显著升高,而乳酸、中性洗涤纤维、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体外降解效果研究得到,Y60%W40%青贮组和Y40%W60%青贮组中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高于Y80...  相似文献   

3.
吕平 《中国饲料》2021,1(3):45-49
为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对全株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设置空白对照组、超声处理组(5、10、15、20、25 min)和乳酸菌对照组进行青贮玉米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5 min和20 min超声处理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属于优良级。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处理后饲料的pH和氨氮比分别降低7.71%和7.82%,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提高52.14%和97.22%,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6.31%、15.76%、19.65%和16.34%,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6.10%、22.44%和29.08%。综合以上指标,15 ~ 20 min超声处理能明显提高全株玉米的青贮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利用模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筛选和栽培利用模式的研究,筛选出适于本地区种植的优质玉米青贮品种,并确立优质青贮玉米最佳栽培利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全株玉米青贮含水量在62%~71%,均可制作出优质青贮,青贮pH值平均为3.76,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平均为3.139%、0.358%、0.063%和0.066%,青贮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和产奶净能比青贮前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洗涤木质素含量比青贮前显著降低(P<0.05).种植密度对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范氏纤维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和产奶净能无显著影响(P>0.05);施尿素(150~450 kg/hm2)对全株玉米青贮的粗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洗洗涤木质素、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和产奶净能有显著影响(P<0.05),300kg/hm2尿素水平的营养品质和青贮品质均优于150kg/hm2和450kg/hm2尿素水平,且蜡熟期品质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5.
玉米理化品质及其鸡代谢能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55个玉米样品的理化指标和鸡代谢能以评定玉米的营养价值变异。将28日龄体重相近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不同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包括1个基础日粮组及待测玉米替代组,添加0.4%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收集32~35日龄排泄物,测定玉米样品的AME和AMEn。结果显示,玉米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直支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5%、12.32%、11.33%和13.51%,其余理化指标变异系数在10%以内。玉米AME和AME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97%和5.78%,且不同来源玉米代谢能存在显著差异。从相关性分析结果看,玉米代谢能的差异主要由玉米总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总淀粉含量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及其产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之一,推广种植青贮玉米对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青贮玉米生产状况,有必要对其品种、产量及与品质有关的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表明,我国青贮玉米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京津周边地区、内蒙古,宁夏、四川、浙江和福建分布较少;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至少有68种,其干物质产量为16.1~28.5t/hm2,粗蛋白质(CP)含量为7.69%~8.42%,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分别为55.30%~84.99%和30.34%~49.31%。该结果有助于指导我国奶牛养殖户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生产,也可为我国各地区制订青贮玉米种植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切割长度和含水量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制备优质青贮饲料提供数据依据。试验以原料切割长度和含水量为试验因素,切割长度设置L1=1~2cm、L2=3~5cm2个水平,含水量设置W1=65%、W2=70%、W3=75%3个水平,共6个试验组,每组3次平行,在发酵60d后开袋,测定各试验组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指标和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原料切割长度为1~2cm、含水量为70%的青贮饲料试验组的感官评分为19分,优于其他试验组;同时,随着原料切割长度的增加,各试验组的乳酸、乙酸、干物质、粗蛋白、可溶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p H值、丁酸、氨态氮/总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升高,各试验组的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而随着原料含水量的增加,各试验组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含量逐渐升高,p H值、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氨态氮/总氮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干物质、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含水量为75%时丁酸含量较高。综合各项指标,在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玉米秸秆原料切割长度选择1~2cm、含水量选择70%时,青贮饲料在感官品质、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菌酶协同处理对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设置未发酵玉米秸秆为对照组(CK),3个复合菌组,即T1组(枯草芽孢杆菌50%、植物乳杆菌25%、假丝酵母菌25%)、T2组(地衣芽孢杆菌50%、植物乳杆菌25%、假丝酵母菌25%)、T3组(枯草芽孢杆菌50%、米曲霉菌25%、假丝酵母菌25%),3个复合菌酶组,即TG1组(T1+0.5%葡萄糖氧化酶)、TG2组(T2+0.5%葡萄糖氧化酶)、TG3组(T3+0.5%葡萄糖氧化酶),每组3个重复,活菌数1.0×108 CFU/mL,酶活2 000 U/g,分别处理玉米秸秆,发酵60 d后,检测营养成分、霉菌毒素、72 h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TG1组和TG2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复合菌酶组钙含量高于复合菌组(P<0.01),T1组磷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其他组(P<0.01),T2组、T3组和复合菌酶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6个试验组的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霉菌毒素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试验组培养液pH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与玉米(Zea mays var.rugosa)秸秆混合青贮的效果,用含水率同为71.20%的象草与玉米秸秆调制了含水率为73.86%~73.10%的混合青贮(MC1青贮),用含水率分别为59.30%与59.10%的象草与玉米秸秆调制了含水率为62.30%~60.91%的混合青贮(MC2青贮),MC1和MC2青贮均设3种混合比例(象草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80∶20、70∶30和60∶40)。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后评定青贮的品质。结果表明,所有青贮的品质优良;MC1和MC2青贮均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pH值极显著降低,水分、乙酸、氨态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减少,干物质回收率极显著提高;MC2青贮的品质优于MC1青贮。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玉米、豆粕是大多数猪日粮的基本成分。这些日粮的总纤维含量大约为5%~10%,属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而其中约70%的NDF来自玉米。  相似文献   

11.
青贮玉米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料,与“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选出适合湖南汉寿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本试验比较了7个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指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院产量最高的是渝青玉3号(90745.46 kg/hm2),最低的是双玉919(41997.90 kg/hm2);平均株高最高的是渝青玉386和秋乐368(2.65m),最低的是京科968(2.15m)。对这7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渝青玉3号虽然产量最高但其粗蛋白含量较低,且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高;京科青贮516虽然产量不及渝青玉3号,但其粗蛋白含量较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菌剂对青贮玉米秸秆感官品质和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设置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3个试验组均按照原料的干物质重量添加3%乳酸菌液、2%酵母菌液和3%黑曲霉菌液,另分别添加3%、2%和1%芽孢杆菌液,对照组添加等体积蒸馏水。试验在不同发酵时间(0、3、7、14、21、28、42、60 d)动态取样,测定玉米秸秆中乳酸菌、酵母菌和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营养物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青贮60 d后感官评价优于对照组,添加复合菌剂可增加青贮玉米秸秆的乳酸和粗蛋白质含量(P<0.05),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各试验组乙酸、总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0~3 d各组pH下降显著,7 d后pH基本保持稳定,小于3.8,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3 d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pH降低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逐渐下降。添加复合菌可以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有利于青贮玉米秸秆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青贮玉米贮前品质调控,实现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全面提升,试验在已有青贮后品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贮前青贮玉米品质调研工作。试验采集天津市22个奶牛养殖场共55个批次的窖贮前的青贮玉米,进行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淀粉等营养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青贮玉米窖贮前干物质含量21.06%~43.85%、粗蛋白含量6.14%~10.0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92%~30.4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4.38%~40.90%、淀粉含量18.74%~35.85%。根据国标青贮玉米品质分级,青贮玉米品质综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占比58.18%,说明大部分牧场青贮玉米综合品质控制良好,但仍有部分奶牛养殖场在青贮玉米窖贮前品控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保存方式的干玉米秸秆及干羊草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低于干羊草(除立枯羊草外);干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低于干羊草;干玉米秸秆上2/3部分酸性洗涤纤维高于干羊草;干玉米秸秆的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干羊草。综合分析表明:在秸秆资源丰富,草地退化严重的东北农牧交错区,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平菇处理玉米秸秆效果,筛选出优秀菌种。分别以平菇2号、109、农平15和平菇2003 4种平菇处理秸秆,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常规营养成分变化及干物质(DM)0~72 h体外降解率。结果表明: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平菇2号、109、平菇2003,农平15。平菇2号处理20、30 d秸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均低于其他各处理组,粗蛋白极显著高于109、平菇2003(P<0.01)。平菇2号处理20 d提高秸秆DM有效降解率42.96%,极显著高于平菇2003、农平15(P<0.01)。平菇2号为本试验筛选出生长速度快及降解能力强的菌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玉米品种全株青贮品质及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差异,选取5个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15~20℃)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青贮发酵品质,风干样粉碎后用于常规化学成分及消化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纪元128感官评分等级为中级,其余品种均为良好级。沃锋9的乳酸含量(6.05% DM)显著高于纪元128(5.13% DM)和郑单958(5.13% DM)(P<0.05),乙酸和丙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潞玉36、郑单958和京科25(P<0.01)。5个品种全株玉米青贮V-score评分均>97.00分。京科25的粗蛋白质(CP)、沃锋9的粗脂肪(EE)、郑单958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纪元128的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9.24% DM、3.11% DM、2.84% DM、30.33% DM。各品种相对饲喂价值(RFV)由高到低依次为:沃锋9(163.00) > 纪元128(160.93) > 郑单958(156.30) > 京科25(152.70) > 潞玉36(151.77)。郑单958和沃锋9的24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17.84% DM;18.28% DM)极显著低于京科25和纪元128(24.87% DM;22.97% DM)(P<0.01)。综上所述,沃锋9全株青贮的RFV最高,且其感官评价、乳酸含量、V-score评分、EE及WSC含量均较高,而氨态氮/总氮(NH3-N/TN)、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较低,因此沃锋9为较为优异的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其次为纪元128,其RFV及48 h NDFD较高,而ADF及木质素(ADL)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收获期对饲用玉米纤维含量和组成的影响,试验以5个品种的饲用玉米(科多8号、科多4号、BMS001、BMS002和中原单32)为材料,分别在8月21日、9月11日和10月1日采样处理,运用范氏分析法研究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C)、纤维素(C)、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酸不溶灰分(AI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NDF含量范围为50%--62%,ADF含量变化不规律、含量范围为20%-30%;(2)HC的含量范围为28%-40%,C的含量范围为16%-25%;(3)ADL含量范围为2.18%--3.75%,AIA含量则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种植密度,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下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6个品种高、中密度较低密度分别增产8.1%~43.0%和5.0%~19.9%,以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增产幅度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品种青贮玉米收获天数延长,茎粗减小,持绿性降低,其中高密度较低密度收获天数延长3.2%~10.6%,茎粗减小6.0%~22.8%,持绿性降低2.7%~3.9%。各品种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较低密度降低6.8%~13.5%;相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较低密度增加5.0%~8.5%和5.9%~16.2%。综合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等相关性状,在张掖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陇青贮2号、武科青贮107和北农青贮368,其中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武科青贮107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青贮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海地区8个牧场的青贮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干物质含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为20.54%、10.45%、4.41%、7.10%、58.10%和37.14%。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氯含量分别为0.79%、0.17%、0.28%、1.16%、0.05%和0.83%。微量元素硒、锌、铁、铜和锰含量分别为0.05、30、475、8和57mg/kg。经计算,总可消化养分和产奶净能(3倍于维持水平)分别为65.37%和1.44Mcal/kg。干物质含量和能量水平较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偏高,但蛋白质和矿物元素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20.
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对湘西黄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在湘西黄牛日粮中的饲喂效果,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评定两种处理方式对湘西黄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口腔采集3头健康的成年湘西黄牛瘤胃液,进行48 h体外培养。结果显示:(1)经体外产气48 h后,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组的总产气量分别为187.25mL/g、177.08 mL/g,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试验前36 h的每个测定点,青贮玉米秸秆组的累计产气量显著性高于黄贮玉米秸秆组(P0.05)。(2)产气结束后,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组的干物质降解率(IVDMD)分别为44.73%、43.85%,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ADF)分别为65.12%、48.36%和33.56%、21.47%,组间差异显著(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组在瘤胃中能够更好地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