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西环素泡腾片治疗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多西环素泡腾片对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治疗作用,对患病奶牛用多西环素泡腾片进行1~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显示,104例为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后有效率98.77%,治愈率93.27%。126例为奶牛胎衣不下,治疗后有效率98.23%,治愈率95.24%。表明多西环素泡腾片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和胎衣不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对奶牛胎衣不下和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效果,试验对患病奶牛用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治疗1~3个疗程,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有248例奶牛为胎衣不下,治疗后有效率为97.35%,治愈率为95.56%;104例奶牛为产后恶露不尽,治疗后有效率为99.85%,治愈率为98.10%。说明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对奶牛胎衣不下和产后恶露不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图书目录     
饲养管理(A类)A001奶牛营养需要(第七版)A002奶牛饲养技术手册A003高产奶牛饲养技术A004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手册A005科学饲养奶牛技术问答A006怎样办好一个养牛场A007实用养牛科学A008现代奶牛生产A009现代乳牛学A010无公害奶牛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A011奶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A012奶牛体型线性评定及其应用A013动物磷营养与磷源A014奶牛规模养殖技术A015提高牛奶产量20%的日本双轨饲养技术(附光盘一张)A016奶牛生产大全21.50A017奶牛高产新技术10.00200.…  相似文献   

4.
由于缺乏科学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导致奶牛生产中单产水平较低,牛奶的质量较差,奶牛发病率较高。文章从奶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奶牛子宫内膜炎和阴道炎是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不孕牛发病原因的60%,极大地影响了奶牛养殖效益的发挥。在应用洗必太栓、洁尔阴洗液的经验基础上,多例试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每片0.2g)防治奶牛生殖道疾病,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6.
科学饲养奶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导致奶牛生产中单产水平较低,牛奶的质量较差,奶牛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从奶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从而可提高奶牛的养殖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奶牛繁殖力是奶牛生产重要经济指标.奶牛繁殖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奶牛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8.
农村奶牛高效饲养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农民饲养奶牛的水平、自然条件及畜牧兽医技术配套服务等情况,制定出了高效饲养奶牛的基本模式。该模式主要从奶牛群体优化、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将现有的各种畜牧兽医综合措施进行合理的组装配套、于农村奶牛养殖生产中,以有效地解决奶牛品种、中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对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作用及与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巨噬细胞活化因子(IFN-γ)水平的相关性,试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2、TNF-α和IFN-γ的水平。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炎性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密切相关,患胎衣不下的奶牛血清IL-2、TNF-α和IFN-γ水平极显著低于健康奶牛(P0.01),采用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治疗第1,2个疗程后奶牛血清IL-2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第2,3个疗程后血清TNF-α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第1,2,3个疗程后血清IFN-γ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盐酸多西环素泡腾片可以有效提高胎衣不下奶牛血清IL-2、TNF-α和IFN-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奶牛疾病防治过程中,应坚持科学性、标本兼治、适量、全面性的基本原则,确保临床用药科学合理;同时还应在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和方式、用药频率和禁忌方面提高注意,提高奶牛疾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制备大黄芩鱼复方中草药泡腾片的工艺,本试验采用湿法分别制备酸性粒和碱性粒,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选制备泡腾片的最优工艺。结果显示:大黄芩鱼复方中草药泡腾片最优的制备工艺为泡腾崩解剂用量为60%、酸碱比为0.5:1、PEG-6000用量为4.5%、甘露醇用量为1%,且pH、崩解时限、发泡量等均符合药典中对泡腾片的质量检查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水质改良剂对犊牛饮水量及饮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旨在了解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饮水量,分析水质改良剂对犊牛饮水量和饮水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犊牛分为3组,即对照组、碘制剂组、泡腾片组,测定各组犊牛日饮水量,并在更换饮水后0h、2h、4h、6h采集犊牛饮水桶中水样,测定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并分析24头40日龄犊牛3次饲喂期间饮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犊牛40日龄日平均饮水量为4.411±1.855L,犊牛饮水中添加碘制剂和泡腾片不影响犊牛饮水量,对照组饮水2h后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数达到76448MPN/100mL,超出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规定犊牛饮水中大肠菌群数(<10MPN/100mL)的760倍,而添加水质改良剂的犊牛饮水中4h内未检出大肠杆菌,表明犊牛饲养管理中的犊牛用一个器具饲喂牛奶和饮水的方式需要引起关注,可通过饮水改良剂进行饮水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阿胶泡腾颗粒对小鼠造血功能及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阿胶泡腾颗粒对小鼠造血功能及抗疲劳作用的影响.通过制造盐酸苯肼型贫血小鼠模型,考察了阿胶泡腾颗粒对贫血小鼠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通过负重游泳试验、肝指数及肝糖原含量的测定,考察了阿胶泡腾颗粒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胶泡腾颗粒能使盐酸苯肼型贫血小鼠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回升,与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阿胶泡腾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器官重量法,考察了阿胶泡腾颗粒对小鼠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通过碳廓清试验,考察了阿胶泡腾颗粒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考察了阿胶泡腾颗粒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胶泡腾颗粒能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罗非鱼链球菌感染难题,本研究在抗菌肽菌丝霉素分泌型丁酸梭菌制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稳定性和罗非鱼养殖应用研究。结果发现:表达产物菌丝霉素对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猪链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选用米糠作为菌丝霉素分泌型丁酸梭菌的保护剂载体,此制剂可在常温保存一年。通过上述的应用基础试验,初步建立一套菌丝霉素分泌型丁酸梭菌制剂养殖应用方案,此方案可显著降低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58.6%以上。本研究为丁酸梭菌制剂在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应用方面提供了参考,此制剂有望替代抗生素,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 PV、XW、ST等辅料制备环丙沙星速溶片。以崩解时间为指标 ,用正交试验L8( 2 7)对制备工艺及处方进行筛选与优化 ;确定最佳工艺与处方。结果显示 :辅料用法、辅料粒度和药粉粒度对速溶片崩解时间有显著性影响。利用紫外扫描仪在 2 76nm波长下绘制环丙沙星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A=8.5 67× 1 0 - 2·C+ 5 .71 4× 1 0 - 3,r=0 .9995。环丙沙星平均回收率为 99.0 9% ,RSD=1 .0 63%。对片剂进行质量检查 ,结果速溶片剂在 3min之内迅速崩解。含量均匀度符合中国兽药典含量均匀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制剂防治鸡白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综述了中草药制剂的分类、特性、作用机理以及防治鸡白痢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中药子宫灌注剂在奶牛子宫内膜炎和卵巢疾病等繁殖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临床用于防治奶牛主要繁殖障碍疾病的子宫灌注剂主要有溶液型、混悬型和乳浊型3种。本文对这3种剂型的组方、疗效及作用机理等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中药子宫灌注剂的研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On five separate occasions, five adult cats were dosed orally with 100 mg chloramphenicol tablets or chloramphenicol palmitate suspension. Each preparation was given once when the cats were fasted and once when fed ad lib. In addition, fasted cats were given the tablet preparation on one occasion with 10 ml water orally immediately afterwards. Chloramphenicol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at intervals after dosing, and all urine passed in 24 h after dosing was collected for chloramphenicol assay. The initial plasma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with chloramphenicol palmitate suspension than with chloramphenicol tablets,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hloramphenicol from the palmitate ester was especially poor in starved cats. Chloramphenicol palmitate may thus be undesirable for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inappetent cats. Food and fluid did not appear to influence the availability of chloramphenicol from the tablet preparation, although effects on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s within 1.5 h of dosing would have been missed in this study. A relatively large proportion of an oral dose of chloramphenicol is excreted unchanged in feline urine.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the drug, chloramphenicol dose rates should be restricted in ca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or another antibiotic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