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致奶牛瘫痪原因很多,如神经损伤(脊髓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1、肢蹄病(如脱臼骨折)、酮病、中毒、腹痛等。但在奶牛临床中,约70%~80%的瘫痪都和血清钙、磷、镁、钾离子浓度下降和失衡有关。所以,监控奶牛血清离子水平,对防治奶牛瘫痪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是奶牛生产后比较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较多,了解这些病因并做好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分析(1)季节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怀孕奶牛在分娩前后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等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如果赶上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奶牛体内的血糖等能源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神经体液的调节水平等都较低,使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环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不同产后的瘫痪的诊断方法以及治疗、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瘫痪卧地不起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也叫做生产瘫痪,是产犊后突然出现的一种严重代谢紊乱疾病,往往是由于摄取钙、磷过少,生产中损害肌肉神经等原因导致。该病是奶牛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通常是产奶量高、膘情状况好的青壮奶牛易发。奶牛各个胎次和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在3~6胎易发,且以晚秋至初春阶段易发。大部分奶牛在产犊后15天内出现发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只能够被淘汰,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瘫痪症一般分产前瘫痪、产后瘫痪、牛犊断奶前瘫痪、骨关节变形性瘫痪等,其多为钙磷吸收障碍或钙磷不平衡所致。奶牛瘫痪症高发于哺乳母牛。入冬前饲草准备不足,饲料营养单一,磷、钙比例不当,草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消化吸收机能减退;圈舍潮湿、寒冷,采光差;怀孕牛多胎等原因均可引发奶牛瘫痪症。1症状病牛初期消瘦,精神沉郁,喜卧,站立困难,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瘫痪、卧地不起。笔者几年来共诊治23头奶牛,产奶量平均在30千克以上,最高达到45千克,治愈20头,死亡3头。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研究资料,对奶牛低血钙性产后瘫痪、低血磷性产后瘫痪、低血钾性产后瘫痪、低血镁性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兽医临床工作者精准化诊断、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缺钙、饲养方式不合理、产道损伤、产后感染、体内钙磷的比例失调均可引起奶牛产后瘫痪,分析了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治疗和预防奶牛产后瘫痪的措施,以期为广大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北京市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卵巢囊肿的发病情况、致病因素及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直肠检查及B超诊断,结合奶牛的胎次、分娩季节及血清生化指标、激素水平等分析了奶牛卵巢囊肿的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卵巢囊肿在所试奶牛场的发病率为10.73%,不同胎次奶牛卵巢囊肿发病率不同;在所有卵巢囊肿奶牛中,夏季分娩奶牛(51.06%)明显高于春季(8.51%)和冬季(17.02%);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雌二醇(E2)等与奶牛卵巢囊肿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患有卵巢囊肿奶牛血清胰岛素和IGF-1的平均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奶牛血清值(P < 0.05),而血清E2的平均浓度却显著高于正常奶牛血清值(P < 0.05)。该研究结果为奶牛场奶牛卵巢囊肿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麻痹和乳热症,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舌、咽喉、消化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5~9岁营养良好的高产母牛。笔者通过对湟源县日月乡两起病例的研究,分析了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介绍了奶牛生产瘫痪的不同临床症状类型,进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15.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诊疗李桂叶(云南省剑川县兽医站,671300)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低血钙、机体糖代谢紊乱的综合征。1发病年龄和季节发病年龄以5岁以上,3~7胎,日产奶25kg以上舍饲母牛多发。经笔者治愈的38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乳牛个体产奶量不断提高,而乳牛生产瘫痪的现象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养殖业中多发疾病之一,占奶牛疾病的47.9%左右,对奶牛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通过对门源县大滩和皇城两个地区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并对不同的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18.
<正>母牛生产瘫痪,也称为乳热病、低钙血症,常发于生产时或产后不久的成年奶牛,是一种急性至最急性、无热的弛缓性瘫痪。通常表现为精神异常、全身麻痹和循环衰竭。此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据报道,患生产瘫痪的母牛可使其生产年限缩短3~4年,由其引发的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1病因分析低血钙是导致奶牛瘫痪的主要原因。在母牛生产或接近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生与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不能起立的一类征侯群 ,以截瘫昏迷和低钙血症为主要特征 ,常于母牛分娩后 1 0~ 72 h发生 ,多发于冬春季节及 3~ 6胎的高产奶牛 ,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如治疗不当 ,容易造成奶农及奶牛饲养企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本病的发生原因 ,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笔者从 1 983年起 ,即对本病进行治疗探讨 ,共接收病畜 32例 ,治愈 2 9例 ,死亡 3例。现根据本人多年临床体会 ,结合有关资料报道 ,就其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生原因和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1 发生原因 1 .1 钙吸收减少或排泄增多所致的钙代…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群体围产期中最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伴发或诱发难产、胎衣滞留、子宫内膜炎、真胃移位、乳房炎、酮病等多种围产期疾病。综述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症状、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防治奶牛产后瘫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