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产品-金肽素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年龄、泌乳时间、产奶量相近40头高产荷斯坦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选择20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产品-金肽素100 g/(头·d),试验期共67 d,预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发现,微生态组产奶量高于对照组,增加了19.23%,差异显著(P<0.05);微生态组可以改善乳品质,微生态组比对照组提高乳脂率2.71%并且可以提高乳糖及乳蛋白率。整个试验期微生组体细胞数下降了2.93万/ml,而对照组增加了18.91万/ml,差异显著(P<0.05)。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产品-金肽素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乳品质和降低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复合乳酸菌微生态液体制剂饲喂奶牛,旨在研究其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房炎患牛的乳体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用的微生态液体制剂是由植物乳杆菌SCI-01和SCI-02经过共生耦合发酵技术制成,通过10d的试验发现,该微生态制剂可增加奶牛平均头日产奶量,试验组产奶量由初始的29.5kg/d增加到31.1kg/d,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奶量差异达2kg/d。该微生态制剂可降低乳房炎患牛的乳体细胞数,由原来的883.0万个/m L下降至191.2万个/m L,降幅达78.3%。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产奶量、胎次、泌乳期等生理状况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1);提高乳中干物质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其他成分无明显差异。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并降低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菌制剂即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奶性能及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45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进行为期60 d天的饲养试验,3组的基础日粮相同,1、2组分别添加0.5%、1%的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3组为对照.分析了各组的产奶量、乳脂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1、2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83%,14.2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1、2牛奶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27%、0.3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2组奶中体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低0.21%、0.26%,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提高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猪霉菌中毒病临床较为多见,高温高湿季节较为多发,霉菌毒素种类较多,以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临床最为多见。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脏造成危害,病猪可表现全身症状;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危害生殖系统,病猪表现发情不规律,流产,屡配不孕,生殖能力下降。预防本病需把好饲料原料关,做好饲料的运输和存储工作,猪场做到细节化管理,合理使用脱霉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温湿度指数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温湿度指数(THI)为指标,探讨了奶牛生产性能随THI变化的全年动态关系。奶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乳中体细胞数在THI小于68时保持相对平稳,超过68时开始大幅度上升,而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在THI小于70时保持相对平稳,超过70时开始大幅度下降。结果表明,只有当THI大于70时才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THI每升高1个单位,产奶量下降0.4 kg。当THI从68上升到79时,THI每升高1个单位,乳脂率下降0.02%,乳蛋白率下降0.01%,体细胞数则上升2.77×104个/mL。奶牛生产性能指标、乳成分指标及乳中体细胞数与THI间均呈良好的三次曲线关系。因此,THI是用于评估温热环境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的一个有效且方便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安莉  王俊 《饲料工业》2012,33(18):63-64
试验主要研究了斯哒米纳微生态制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60头体重、胎次、分娩天数、产奶量基本一致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斯哒米纳微生态制剂[100 g/(头.d)],饲喂30 d后,试验组产奶量提高3.3%,高于对照组提高量(对照组提高2.2%),且在接下来的2个月内,产奶量较为稳定,而对照组产奶量下降幅度较大。对照组在30、60、90 d乳脂率分别降低1.85%、2.78%、5.55%,乳脂率呈现降低趋势;试验组在30、60、90 d乳脂率分别提高4.53%、9.67%、9.06%,乳脂率先增加后呈现稳定趋势。试验期内,对照组乳蛋白率也有所提高,但提高率仅为3.02%,而试验组蛋白率提高幅度较大,最高达到4.82%。对照组体细胞数在30、60、90 d持续增加,而试验组体细胞数在30、60、90 d都有所降低。说明添加斯哒米纳微生态制剂有能降低奶牛中体细胞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3):39-42
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9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g·kg~(-1)、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产奶量、采食量、料奶比等泌乳性能指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体细胞数等乳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该结果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1.0 g·kg~(-1)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改善奶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40头荷斯坦奶牛,根据胎次、体质量、泌乳阶段及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每头牛每天添加微生态制剂5 g。试验时间30 d。在整个试验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奶牛日采食量0.91 kg/头,提高日产奶量0.88 kg/头,复合微生态组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及乳脂率,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P0.05)。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提升乳品质,并可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奶牛乳体细胞数、泌乳量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5,600头荷斯坦泌乳牛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00头,进行为期60d的饲喂试验。对照组保持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微生态制剂80g/头/d。结果表明,饲喂10d后试验组体细胞数从21.0万个/mL降低到13.8万个/mL,试验组奶牛泌乳量比对照组平均高出1.80kg/头/d,试验组的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通过整理中国华南地区某奶牛场201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胎次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第2胎时高于其他胎次,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P0.05),产奶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2=0.9769),而乳蛋白率(R~2=0.9801)、乳脂率(R~2=0.9189)、平均尿素氮(R~2=0.7332)和体细胞数(R~2=0.8318)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呈正相关;季节对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在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春季节,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综上结果表明,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可显著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注意调节,以期提高华南地区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乳酸菌对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372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牛,根据产奶量、乳体细胞数、胎次和泌乳天数等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日粮外,每天饲喂133g/头的乳酸菌生态制剂,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能够显著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P<0.05);添加乳酸菌对牛奶中乳蛋白率、乳脂率和乳糖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乳中53%左右的体细胞数(P<0.05)。  相似文献   

13.
奶牛摄入含有较高黄曲霉菌及毒素的饲料,奶牛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抑制免疫机能,使得乳房炎增加,产奶量下降及奶牛体质下降。黄曲霉毒素B1在奶牛体内转换为黄曲霉毒素M1,并分布在牛奶中,人食用含有超标黄曲霉毒素Ml的牛奶后,能使人发生肝炎、肝癌[1]。作者从事奶牛科学养殖技术服务工作,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场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提供有关黄曲霉素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有一定的利用性。  相似文献   

14.
正霉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非常活跃,如果饲料或饲料原料储存时间太长、存放不当,极易产热导致饲料霉变。霉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对各阶段鸡群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导致免疫抑制、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出现伤亡。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选取240头不同泌乳阶段、1~8胎次的荷斯坦奶牛,探讨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以及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某些因素。同时,12头健康奶牛、15头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以及15头临床乳房炎奶牛分别分为3组,第1组不添加蛋氨酸锌,第2、3组分别添加蛋氨酸锌5g/d·头和10g/d·头。亚临床和临床性乳房炎奶牛乳房内注射抗生素(100mg),直到完全康复。研究结果显示,冬季乳中体细胞数最高(P0.05),接着是夏季,最低的是秋季。体细胞数的变化是随着泌乳开始产奶量上升到高峰期的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之后显著升高(P0.05),并且随着泌乳期的增加也在升高。正常奶牛、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和临床乳房炎奶牛的比例分别为77.71%、15.82%以及6.46%。产奶量和乳成分以及产奶收入都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补充蛋氨酸锌导致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亚临床和临床乳房炎补充蛋氨酸锌显著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导电性、康复时间以及与未添加组奶牛相比消耗的费用(P0.05)。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理化性质稳定、分布广泛、毒性极强的真菌级代谢产物.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奶牛养分的吸收、损害组织器官、降低免疫力、降低产奶量、导致怀孕母牛流产,胎儿畸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牛奶中的黄曲霉素残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就如何预防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奶牛黄曲霉毒素防治进行概述,以期对奶牛养殖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7.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在奶牛牧场管理过程中,牛奶体细胞数SCC与奶牛产奶量、健康、胎次的关系,以期应用DHI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体系对900头产奶牛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在奶牛泌乳的各个阶段,随着牛奶体细胞数增高,各胎次奶牛产奶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上升,奶牛产奶量随奶牛胎次的变化而变化。奶牛存在产犊间隔长,繁殖障碍和营养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牛奶中体细胞数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试验随机选取齐齐哈尔市某规模化奶牛场375份乳样,探讨奶中体细胞数与奶量、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期、感染乳区、奶损失之间的变化规律及与牛奶主要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细胞数越多,产奶量下降越明显;胎次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呈上升趋势;产后时间的延长,体细胞数也会增多;体细胞数与乳脂率、乳糖率和乳蛋白率之间没有显示相关性;乳区的感染越严重,牛奶中体细胞数越高,同时产奶量的损失越大。研究对奶牛状况作出评价,以便做好预防,为指导奶牛生产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全面了解微生态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利用这一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45头乳中体细胞数(SCC)小于100万个/ml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组为对照组(A)、试验B组和试验C组,每组15头,根据试验方案定期采集乳样,分析测定乳成分及SCC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品质,同时对降低乳中SCC,治疗和预防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年龄、泌乳时间和产奶量选择20头高产荷斯坦牛(产奶量在30kg以上),随机分为2组,试验采用配对交叉设计,探索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其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显著降低奶料比,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降低乳尿素氮,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