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施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出苗晚1天,配色地膜则与普通地膜出苗期相同,对花生出苗率均无不良影响,单株结果数分别增加1.7个和1.5个,饱果数增加2.4个和1.3个,秕果数减少0.4个和0.7个。平均亩产分别为394.5kg和392.5kg,比普通地膜分别增产24.5kg和22.5kg,增产率6.62%和6.08%,与普地膜亩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按照每公斤花生5元计算,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102.5元和92.5元。分子地膜效果较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白色污染”综合治理的背景下,农田地膜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降解膜覆盖对山东蓬莱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解决蓬莱地区农田地膜污染问题,从而促进蓬莱地区花生产业绿色、稳定的持续性发展。本研究于2022年开展田间地膜覆盖试验,设置不覆膜的对照、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降解地膜覆盖3种覆膜类型。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在提升花生出苗期、出苗率、始花日期及单株开花数,提高花生结荚数、双果数和三果数,减少单果数和空瘪数方面效果相当。与不覆膜和覆盖普通地膜相比,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的花生产量分别提升664.92 kg/hm2和185.93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 270.36元/hm2和1 006.34元/hm2,地膜降解率达到52.64%。综上所述,生物降解地膜在降解效果和促进花生增产增收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地膜,可在山东蓬莱地区花生种植生产中替代普通地膜,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2~2004年,利用盆栽和大田栽培对花生进行白间黑花生专用地膜覆盖。试验通过观察和室内考种发现,白间黑花生专用地膜比普通地膜栽培的花生,胚轴的长度增加,子叶全部出土,荚果和烂果明显减少,有效果数增加。产量比对照增产14.5%。基本克服了地膜覆盖花生不能“清棵”,子叶不出土,芽果、烂果过多的弊端,是当前花生栽培中比较理想的专用地膜。  相似文献   

4.
花生除草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花生采用除草地膜覆盖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地覆盖除草地膜50天后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达89.4%以上;覆盖除草地膜的花生全生育期缩短6~10天,比覆盖普通地膜加喷除草剂及不盖膜不喷除草剂的花生分别增产7.40%和49.50%,每667 m2增收77.25元和312.80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覆盖栽培对花生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效应,以普通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和草木灰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花生病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达3 874.07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7.53%,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629.63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0.11%,达极显著水平;草木灰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444.44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4.49%,未达显著水平.青枯病田间发病率,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分别为7.33%和10.00%,比裸地栽培处理(CK)分别提高9.34、6.67个百分点;各处理花生锈病介于2.1~2.3级之间、叶斑病介于2.5~2.6级之间,对锈病或叶斑病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可见,采用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地膜单料覆盖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均可有效控制花生青枯病、提高花生产量,且以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地温和杂交谷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张杂谷10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裸地栽培、白色/黑色普通地膜覆盖、白色/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5种处理研究地温、光合等指标。[结果]生育前期,白色、黑色覆膜处理分别提高0~20cm的平均地温约6和4℃,生育后期覆膜增温效果减弱。黑色地膜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高温胁迫。土层越深,日温差越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SPAD值均高于裸地。白色普通/可降解地膜处理Pn显著高于裸地栽培,分别高5.17、5.46μmol·m-2·s-1。黑色地膜处理可显著提高WUE,黑色普通/可降解地膜较裸地栽培分别高出7.78%、7.05%。覆膜处理较裸地栽培先于7~10d左右株高达最大值。黑色地膜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中黑色可降解地膜产量最高,为9 713.3kg·hm-2。[结论]与普通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在生长后期逐渐分解,在土壤中的残留小,在张杂谷生产中替代普通地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保温、保湿、保肥作用,聚乙烯农用薄膜覆盖栽培的产量最高为32 165 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35.7%,其次是黑色地膜栽培,产量为31 869 kg/m2,比露地栽培增产33.3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 190~10 980条/hm2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 987.2元/hm2;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m2;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以渗水地膜为试材、普通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对照,对比研究了渗水地膜覆盖对花生叶绿素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可增加花生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减小细胞膜相对透性,从而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渗水地膜覆盖可比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分别增产9.8%和65.4%.  相似文献   

10.
花生覆膜栽培是增产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覆盖地膜在北方发展迅速,但在我省发展缓慢,我省花生栽培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地栽培。实践表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操作简便、投资不大、成效显著。我市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的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达265.2 kg,比对照(198.4 kg)增产66.8 kg,增幅达33.7%。  相似文献   

11.
12.
13.
Available research supports several major conclusions about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immigration. (i) The aggregate impacts of foreign workers on the earnings and employment of native workers are quite small, but differ for selected population subgroups and high ethnic density labor markets. (ii) Immigrants who arrived during the 1970s are less skilled than earlier arrivals, and their earnings will remain substantially below those of natives throughout their working lives. (iii) The evidence on immigrants' receipt of public assistance income is inconclusive.  相似文献   

14.
15.
A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冷风机的经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结霜工况下冷风机的经济优化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翅片表现结霜随着时间增长及其对传热和空气流动阻力的影响,肋片节距、除霜间隔时间对冷风机换热性能和年总费用的影响,为优化设计过程中蒸发温度、蒸发器的列数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C语言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进行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介绍了结霜工况下冷风机的经济优化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翅片表现结霜随着时间增长及其对传热和空气流动阻力的影响,肋片节距、除霜间隔时间对冷风机换热性能和年总费用的影响,为优化设计过程中蒸发温度、蒸发器的列数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C语言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进行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不变价格分别测算了苏南、苏中、苏北 ,以及 13个省辖市和 6 4个县市这 3个不同层次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 ,1978至 2 0 0 0年间 ,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迁态势 ,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而且区域层次划分得越小 (地域单元越小 ) ,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