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鸡群管理措施不当4.1密度过大超密度饲养,不随鸡龄、个体增大及时分群(稀群),未强弱分群。鸡群自身引起的应激反应强烈,啄羽、啄肛严重,鸡群不均匀,抵抗力差。适宜的密度应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季节、饲养方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1周龄最大密度不超过60只/m2,2周龄不超过30只/m2,3周龄不超过20只/m2,4周龄不超过10只/m2。4.2断喙不当断喙是饲养蛋鸡、土鸡、山鸡(野鸡)的重要管理措施。若鸡的断喙时间过迟,或用烙铁断喙等土法断喙,会导致雏鸡的应激反应增强。一般情况,断喙时间在7~18日龄为…  相似文献   

2.
蛋鸡的断喙     
1 断喙时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断喙在7~10日龄进行较好,此时鸡只小,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减少对鸡只的应激以及防止早期啄羽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在鸡群发病,处于应激状态下或接种疫苗等情况下均不宜断喙.  相似文献   

3.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但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一、及时断喙断喙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通常在6~12日龄进行。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 ,防止断喙时出血和鸡体产生应激;  相似文献   

4.
(一)断喙时间把握不准为了防止在饲养过程中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5~7日龄进行,不宜过晚,断喙前2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以防在断喙时出血过多和机体产生应激。断喙时应将鸡头略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1/3。断喙后3~5天应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剂,并保证食槽、水槽充足,避免断喙后因采食,饮水困难而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5.
1 断喙时间 断喙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各鸡场实际情况、断喙的技术水平及鸡群情况而定。一般断喙的最佳时间为6~9日龄,最晚不能超过2周龄。这个时期断喙可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减少应激及预防早期啄羽的发生。特别是炎热气候下,如果超过这个周龄就难以控制出血。应注意的是在10周龄时对断喙的雏鸡进行一次检查,对一些断喙效果不太好的鸡只在10-12周龄再进行一次修喙。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蛋鸡饲养成本逐年增加,而蛋雏鸡1日龄断喙技术因具有"防止啄癖发生"、"减少饲料浪费"和"不影响鸡群体重增长"三大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饲养管理者接受和选择。目前,国内多采用传统的电灼断喙方式进行雏鸡断喙处理,但其会对鸡只造成较强的应激,导致断喙过程中易出血或伤口感染,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与传统断喙方式相比,红外断喙技术能够较好的克服上述缺点,因其操作原理为使用  相似文献   

7.
断喙的目的是防止鸡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以提高鸡群的存活率和育成率,同时也减少饲料浪费。欲达到断呼预期目的,须注意以下五点。一、断暗日龄要适当第一次断像宜在7-9日龄进行,这时断像容易,鸡体较小,容易操作,工作效率较高,但要避开接种疫苗的时间,因断晓本身会对鸡产生应激,若与接种疫苗重叠在一起,可能会影响鸡体对疫苗的反应及其效果。二、项凉前应少喝料定养育雏断吸时须把鸡从宠上抓下来,断像后又抓上笼,如果鸡吃得太饱,在抓鸡和断噪过程中,容易引起鸡受损伤或影响消化。所以,在晚上进行断像时,当天下午就要少…  相似文献   

8.
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 (一)及时断喙 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  相似文献   

9.
断喙,可有效地防止啄癖(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由于啄咬引起的死淘率,还能防止产蛋母鸡脱肛等。所以,适时、正确地实施断喙对养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一、断喙适当时间,鸡在以下三个时期断喙较好。1.6~9日龄,此时雏鸡大小适宜,便于抓鸡和保定,喙较小且软,易于切除、烫烙。这时断喙精确性高,速度快,对雏鸡的应激小,一般生产中常选择这一时期断  相似文献   

10.
正鸡具有群居性,个体小,在畜牧生产中集约化程度较高。高密集地面平养的鸡只常出现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不良行为,给生产带来损失。啄癖一旦在鸡群中发生,会快速蔓延至全群,在极端情况下啄癖率会超过80%,死亡率可超过50%[1]。防止啄癖最有效的方法是断喙,断喙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鸡只缓慢、均匀地采食,促进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现将集约化生产雏鸡断喙技术报道如下。1断喙时间1日龄雏鸡可以在孵化场经由红外线断喙器完  相似文献   

11.
断喙是雏鸡管理中的常规工作。没有断喙的鸡,在遇有营养缺乏、空气不新鲜、鸡群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互啄而造成死亡,或将互啄的恶习带到产蛋期致使生产水平下降。因此,断喙是很有必要的。一、断喙时间蛋种鸡断喙最好在8~10日龄时进行。断喙前后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C,以减少断喙应激。二、断喙操作方法手术者一手握雏鸡的双脚,一手固定雏鸡头部(大拇指置于雏鸡头部后面,食指置于颈部下方轻按紧靠喙底的咽喉处,使雏鸡舌头缩回),使其略微向下倾斜将鸡喙插入适当的断喙孔,大约切去雏鸡上喙的1/3,注意切掉生长点,烧灼约2…  相似文献   

12.
<正>在蛋鸡生产中,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1及时断喙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应激,短喙时应将鸡头略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切初1/2,下喙切初1/3。断喙后3~5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抗应激添加剂,并保证食槽、水槽  相似文献   

13.
一、适时断喙。断喙后可以防止鸡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防止钩甩饲料,减少浪费,有助于鸡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断喙一般在雏鸡6~7日龄时进行。若错过此时,也可在30日龄或70日龄时进行。 三、育成期限制饲喂。蛋鸡在育成期(一般为60~150日龄)必须实行限制饲喂,使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及体重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4断喙:没有经常断喙的鸡,在遇有营养缺乏、空气不新鲜、密度过大、过热等应激因素时,容易导致鸡群互啄而死亡。断喙后可免去上述之影响,而且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断喙必须正确,才能达到目的,如不正确,造成上下错位,使鸡只不能正常采食,而影响其生...  相似文献   

15.
集约化蛋鸡生产给养鸡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同时也给鸡只带来了较大的应激,其中较严重的表现之一就是啄癖。防止啄癖除从营养、环境等方面因素考虑外,断喙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了。10日龄左右的初次断喙后,随着日龄的增长,鸡喙可以再生,有些甚至与未断过的喙相差无几,对防止啄癖效果不理想。本试验通过对宠养蛋鸡实施适当的修喙措施,证明修喙在防止蛋鸡啄癖、提高产蛋量和降低料蛋比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罗曼商品代蛋鸡,从初生饲养至淘汰,共72周龄。2方法:试验结合生产进行,除修喙外,其它饲养管理措施同…  相似文献   

16.
鸡啄癖是由营养、环境(饲养密度、光照、温湿度等)条件变化和疾病(体外寄生虫、皮肤病)等多种综合应激因素引起的。啄癖在任何鸡龄的鸡群中均会发生,但以雏鸡时期的发生率最高。常因个别鸡发生啄癖后迅速蔓延全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对鸡啄癖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如采用调节营养、改善饲养条件,添加抗应激剂、断喙等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本文报告了我厂1989年研制的防啄剂对防治鸡啄羽、啄肛等啄癖症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1断喙断喙的目的是防止鸡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啄癖的发生,一般饲养在开放式鸡舍的雏鸡都要进行断喙。断喙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不能超过14周龄。商品蛋鸡场多在6~10日龄断喙,而后在7~8周龄或10~12周龄时再进行适当的补充修剪。左手抓住鸡的腿部,右手拿鸡,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借助于断喙  相似文献   

18.
蛋鸡在开产期,特别是在产蛋高峰期,通常会发生啄肛现象,被啄鸡轻者可因输卵管被啄伤发炎而停产,重者则因输卵管、肠管被啄食而死亡,给鸡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断喙是减少蛋鸡啄癖的常用方法。通常在7~1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也有迟至10~12周龄进行的。20周龄以前断喙的鸡,在20周龄转群时,对漏切、喙长、喙尖的可在此时补  相似文献   

19.
<正> 各年龄的鸡都可发生啄癖,通常对鸡实行断啄来防止这一恶癖。一、断啄时间断喙的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在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和维生素C,以防止断喙带来的应激和出血。二、操作方法手术者一手握雏鸡的双脚,一手固定雏鸡头部(大拇指置于雏鸡头部后面,食指置于颈部下方轻按紧靠喙底的咽喉处,使雏鸡舌头缩回),使其略微向下倾斜将鸡喙插入适当的断喙孔,大约  相似文献   

20.
雏鸡断喙前后的饲养管理■汪连松(浙江省建德市种禽场311604断喙目的在于减少鸡只之间因限饲饥饿而导致的互啄,同时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正确的断喙,对今后鸡群的饲养管理是有益的。而不当的断喙,则会造成鸡只采食和饮水困难,鸡群大小也不均匀。这就要注意雏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