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72年以来,我县有 少数耕牛,每到冬天,均 不同程度地发生“烂蹄病”(群众称“肿脚病”),逐年增多,常常引起劳役牛的残废与死亡。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11月份至1982年3月份,我县共发病牛330头,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我县外来的荷兰杂种奶牛、蒙古牛、草原红牛、南阳牛等都先后发生了牛的瑟氏泰勒焦虫病。为了查清疫源,对我县的当地黄牛进行了血液学调查,发现本地黄牛的红细胞内也有瑟氏泰勒焦虫。同时,还发现牛的体表面叮咬着大量的蜱类。这些红细胞内有虫体的黄牛,无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都似健康牛。而外来的牛红细胞内有虫体,又有明显临床症状和血液学变化。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牛的死亡。由此证明,当地黄牛是瑟氏  相似文献   

3.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温、肺炎、皮下水肿、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我县双溪镇和水南镇今年9-10月份连续发生两起牛巴氏杆菌病。两个疫点共有水牛23头,突然死亡2头,发病8头,经治疗,治愈7头,死亡1头。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第一个疫点是1996年9月30日顺昌县双溪镇城西村第五村民小组一头水牛突然死亡,未引起注意。过了五天,又有一头水牛突然死亡,才引起饲养员的重视,报告兽医站,进行剖检。第二个疫点与城西村第五小组相距1公里处的水南镇五里事村民小组…  相似文献   

4.
牛的象皮病     
一九七九年在我县王营公社柳树沟生产队发生了一种牛的厚皮病,病牛皮肤增厚,起皱折,皮肤干燥,失去弹力,移动性差,消瘦,贫血,最后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 耕牛伊氏锥虫病(以下称牛锥虫病)在我县早有发生,流行较广,危害严重。牛锥虫病是造成我县耕牛冬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们从1983年8月开始,在省地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对全县大部分地区的耕牛进行了普查与治疗。现将三年来查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县有十三个公社和二个国营牧场发生了一次牛流行性感冒病。养牛总数是39,530头,发生病牛15,812头,发病率为40%,死亡128头,死亡率为0.8%。在扑灭这次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液学变化及治疗予防等方面作了一些观察分析,初步整  相似文献   

7.
1993年7月份,我县有两个村先后发现牛环形泰勒虫病,经综合诊治,病情得到控制。l流行情况:据资料记载,我县小作镇于1982年从尚义县购进53头草原红杂交牛,多为两岁左右。翌年7月月发本病,诊治不及时,全部死亡,此后呈零星散发.1993年7月5日和17日,我县北孤台村集体牛场  相似文献   

8.
病史我县植有青杠林,耕牛采食其叶,发生一种近似牛出败的疾病。据调查,清朝宣统年间,秋山的石洞沟村,有一年耕牛突然死亡40多头。1931年,罗坝的寇河村,耕牛相继死亡20多头。解放后,1953年经省、地、县兽医工作者定为“牛出败”。但用牛出血性败血症菌苗预防30年,毫无效果。据罗坝公社兽医站记载:1953~1982年发生此病的牛242头,死亡101头,致死率41.5%。1981年在青杠叶萌发季节,全县有11个公社发生此病,致死耕牛150多头。罗坝公社酒店大队杜××,在半月左右,因此病损失青壮耕牛两头。损失近千元。从1981年青  相似文献   

9.
永福县近年来牛气肿疽的流行及防治情况报告虞怀义永福县兽医防检站541800一、流行情况及诊断1988年11月初,我县首次发生和流行牛气肿疽。1988年10月底,我县三皇乡华山村华镜屯有农户到邻县市场买口一头黄牛,一星期后牛发病死亡。因畜主随意剖食病尸...  相似文献   

10.
<正>8月9日我县白草镇围场沟村死亡牛多头,主要特征是在病畜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严重肿胀。  相似文献   

11.
魏氏梭菌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多种家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此病的发生会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我县于2000年3月在调查中发现,个别乡(镇)的牛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急,大部分来不及治疗就倒地痉挛而死亡。剖检后肠粘膜呈现大面积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根  相似文献   

12.
<正> 闹羊花,别名黄杜鹃。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羊踯躅的花。含有侵木毒素、杜鹃花素和石楠素等有毒成分,对牛的呼吸循环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我县地处丘陵山区,每年2~4月都会出现少数牛发生闹羊花中毒,若不及时确诊治疗,易造成死亡。笔者自1988年先后治疗此病15例,死亡2头,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从1984年我县首次发生牛球虫病至今,全县有15个乡镇106个村282个屯发生牛球虫病,发病牛2936头,死亡99头,经组织治疗治愈2840头。总结多年治疗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 临床症状 牛球虫病是以出性肠炎为特征。病牛病初先排出松软成型并混有血液的粪便,接着排出滴状的鲜血,血便逐渐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有时撑出血块。经3~5天死亡。多数转为慢性、长期下痢消瘦,贫血。严重者或治疗不及时则死亡,该病多发在潮湿的季节和环境,每年4~9月份多发。 2 诊断 依据临床症状,患畜在排粪后常见继续排出鲜红的血液。依据虫卵检查,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可以确诊。这些方法,在基层也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4.
用磺胺药组方静脉滴注治疗牛巴氏杆菌病陈桂兴(广西平乐县畜牧兽医站,542400)牛巴氏杆菌病,一年四季都有散发,以春秋季节较多,据我县1993年9月份的疫情统计,全县13个乡镇,已有8个乡镇、11个村公所、18个自然屯发生牛出败,发病牛数148头,病...  相似文献   

15.
正牛冬痢是牛在冬季寒冷季节常发生的一种病。以发病迅速、传染性强、严重腹泻、泻粪呈喷射状、棕红色,腥臭稀粪为特点。近年来,该病在我县许多乡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病虽然对成年牛的致死率不高,但奶牛发病后产奶量骤减30%,经济损失很大,犊牛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易引起死亡。目前,现代兽医学对该病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我县者苗乡渭龙村渭龙等三个自然屯陆续发生牛病,共死牛30头,其中水牛29头,黄牛1头.据畜主反映,患畜开始精神不振,口吐泡沫,呼吸困难,有短促疼痛咳嗽,未用药物治疗,一般1~2天死亡.剖牛尸流鲜红液体,肺明显肿大,有的部位腐烂.兽医结合当地群众未给牛预防接种牛出败菌苗的情况,初诊为牛出败疫情,并立即按照防治牛出败的措施及时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月1日以后,未发生新的病例.现将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县之一,牛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一定位置。现将我县发生的牛环形太勒焦虫病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从1980年7月上旬以来,街基乡明月村黄牛群中发病13例,占原有45头牛的28.8%,死亡5例,占发病的38.4%。至8月中旬,相继发生6个乡,4个村,5个屯,一个乡办畜牧场和一个单位。共发病56头,占原存栏208头。26.9%;死亡24头,死亡占发病数的42.8%。1981~1985年又继续发生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县部分乡镇不断发生猪、牛“猝死病” ,造成许多家畜死亡。个别社一年内“猝死”牛、骡占全社大家畜存栏总数的56.3 % ,给养殖业带来很大危害 ,使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 ,引起了群众的恐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诊断与控制“猝死病” ,笔者多次深入到疫区对“猝死”病因调查并提出了防制对策 ,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猪、牛“猝死病”在渭源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1999年10月至2002年底 ,在三年时间里 ,全县先后发生猪、牛、羊、骡“猝死病”的有清源、五竹、蒲川、莲峰、路园、七圣、北寒、大安、秦祁、新寨、黎家湾、上湾、田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化学纤维工业、塑料工业的发展,化纤、塑料制品在农村的广泛应用,牛误吃化纤、塑料制品所致的牛的前胃弛缓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县已发现121例,其中死亡25例。尸体剖检,除极度消  相似文献   

20.
牛气肿疽又称“烂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在肌肉肥厚的组织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按压有捻发音.易感动物为1~4岁的反刍动物,往往因治疗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造成死亡.2013年9月,我县某存栏245头的养牛场,3头2岁左右的牛发病,其中1头死亡,经诊断为牛气肿疽,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