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较快。为了探索兰考泡桐埋根育苗技术,确定其推广价值,1977年笔者引种兰考泡桐种根于陆良县林业局作埋根育苗试验,一年生苗平均高3.0米,地径6.4厘米,第二年立春前平茬,优良的植株高达7米,地径8.5厘米,一般高6.0米,地径8.1厘米。1979年从河南省兰考县引进种根50万进行大面积埋根育苗试验,成苗率达80%以上。试验越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渭北旱塬泡桐埋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渭北旱塬特殊气候条件,提出泡桐地膜覆盖埋根育苗技术的配套措施。试验表明,采用低垅或平床整地技术、塑棚牛粪或木屑催芽技术育苗,能提高出苗率、延长生长期、增加苗木生长量,Ⅰ级苗出圃率提高20%~40%左右,是渭北旱塬泡桐育苗当年成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泡桐火炕催芽育苗,出土早(比直接埋根早20天左右)、出苗齐、树苗壮、反苗快、成活率高。经试验成功后,于1978年在13个公社,1,500个生产队实行了泡桐火炕催芽育苗。据调查,桐苗当年高生长在4.5米以上,地径6厘米以上,每亩出圃优质壮苗可达450株左右,出圃率比直接埋根和苗床苗都有显著提高。现将火炕催芽方法介绍如下: 一、催芽育苗时间:种根3月5日至10日下池,于3月  相似文献   

4.
泡桐是我国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栽种易。为探讨兰考泡桐在滇中地区的引种推广价值,陆良县林业局继1975年播种育苗失败之后,又于1977年引进种根30根,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试验结果为:第一年苗高3米,第2年作切干处理,优良植株当年高生长达7米,地径11厘米;一  相似文献   

5.
泡桐育苗的方法很多,有播种、埋根、埋干、留根等。生产上,本地通常是先播种育苗,然后取1—2年生苗的根、干进行无性繁殖。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局苗圃用播种、埋根的方法培育了部分苗木,供机关和社队种植,多数苗木当年高2—3米、根径3—4厘米。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泡桐,生长快,适应性较强,材质好,经济价值高,很受群众欢迎。但是,泡桐具有假二叉分枝和间歇性抽枝接干的特性,如任其自然生长,往往长不成良好的干型。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培养高干壮苗入手。去年,我们和马岭岗公社四张大队二队、小留公社邢楼大队三队的林业科研组,共同进行了试验,取得良好的结果。例如邢楼大队二队,去年育了七分泡桐埋根苗,共410株,其中3—4米高的300株,占73%;4—5米高的50株,占12%;5米以上的有10株,占2.4%。最大胸径7厘米,最大根径9厘米。  相似文献   

7.
1983年以来,省林科所有关课题组,对泡桐芽苗移栽育苗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用这一技术培育的泡桐实生苗,当年(白花桐)平均苗高4.24米,平均地径5.45厘米,接近或超过1年生泡桐埋根苗的高、径生长量。与一般大田播种育苗相比,用种量从每亩500克减少到0.67克,种子利用率提高了800多倍。为了把这一技术比较全面的作一介绍,我们选登了三篇虽属大同,也有小异,且各有侧重的文章,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78年,我所在总结前几年播种育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泡桐埋根育苗试验,成活率91%。在很少管理,夏秋两季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年生长平均高3.57米,平均胸径2.35厘米,平均地径3.23厘米;最高4.40米,最大胸径4.00厘米,最大地径  相似文献   

9.
我县山区丘陵地带历来就有泡桐的零星分布,并生长良好。为了成片种植,我所于1974年初从外省引进泡桐种根2万4千支,当年用种根造林37.5亩,分根育苗8.5亩。经过精心培育,一年半的幼林一般高达4.58米,最高达6.7米,当年生产大苗2万株,繁殖种根35万支,解决了社队种植泡桐缺苗的困难,同时初步摸索了培育泡桐苗和防治枯梢的经验。一、因地制宜泡桐根系发达,根深叶茂,叶面大,光合作用强,是一个需水肥量大的速生树种,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我所去年在沙  相似文献   

10.
泡桐育苗方法有埋根、播种、埋干、留根等,但由于泡桐具有假二叉分枝特性,苗高往往相当于主干高,生产上低干苗造林干材少、经济价值低,若采取一定的措施,当年可培育出苗高4m、地径6cm的高干苗木,有效提高造林效益.  相似文献   

11.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栽植的一种速生用材树种。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泡桐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全县泡桐农田林网面积已达28万亩,加上“四旁”栽植的泡桐,总计约有1,100万株。在生产实践中,褚河公社的阁街、余王大队林场及郭连公社的张涧大队等单位,利用小根培育出干高5米以上、地径6-8厘米,当年出圃率在70%以上的高干壮苗,为泡桐育苗提供了新的经验。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在渭北推广泡桐地膜育苗中,为指导专业户开展育苗,曾编写过泡桐地膜育苗技术要点,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总结近两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修订,整理成此材料。就目前的情况说来,在渭北泡桐育苗中,以推广催根加地膜或催根加纸钵加地膜育苗为好,在此基础上,逐步试验推广泡桐实生育苗。按照本技术要点操作,在渭北的白水、蒲城县、一般当年苗木平均高可达2.5~3.5米,平均地径可达4~5厘米,每亩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1984年应用地膜覆盖的办法培育泡桐大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在盐渍土地区,收到了保墒、增温、压盐的多种效益.试验地概况试验是在东台县林场盐渍土上进行,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含轻度盐碱,盐分中八种可溶性离子含量分别为K~ 8、Na~ 330、Ca~( )8、Mg~( )68、Cl~-367、HCO_3~-17.5、SO_4~-39(单位:毫升/升),缺CO_3~-.土壤有机质含量少,且又未施肥,肥力极低, 这对喜肥的泡桐生长是很不利的.试验用的覆盖材料为一般农用地膜及耐老化膜.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兰考泡桐.采用高垄埋根(株距8O厘米,行距1米)、地膜顺垄覆盖(覆盖面宽50厘米)方法育苗.试验设短期(二个月)覆盖、长期覆盖及露地埋根三种处理.以露地不覆盖作对照,顺序排列,重复  相似文献   

14.
泡桐树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不少地区已把它列为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的一个先锋树种。但泡桐多采用无性繁殖,在圃地直插埋根育苗,出圃周期长,苗木成本高,和当前大量的需求量形成突出矛盾。经我们在陇东黄土高原宁县的多点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采用温床纸钵育根,苗床加薄膜复盖的育苗法,是解决泡桐育苗中成苗少,育苗周期较长的一条途径。一、纸钵育苗的好处 (一)成苗率高。因在温床育根,便于控制温度、湿度,可抵御春寒,春旱,发芽率较圃地直插提高40%至45%,且出苗快。带钵移栽,大小苗分级、株行距一致,可减少缺苗,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地区气候寒冷,早春气温低,地温回升慢,地表和地下温差大。新疆杨露地扦插育苗,由于发芽早、生根慢,容易“回芽”(死亡),致使成活率低。如待地温升高到插条生根要求时再扦插,缩短了生育期,苗质量不佳,当年出圃的合格苗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八三年春,我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催根,地膜覆盖扦插育苗获得成活率90%以上;当年苗木平均株高3.17米,最高4.67米;平均地径2.4厘米,最粗3.3厘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泡桐大棚容器根插快速育苗及当年造林,缩短了育苗期及培养主干的时间,便于苗期管理,降低了育苗、造林成本,由于造林时苗木根系损伤小,将会降低泡桐丛枝病的发病率。1育苗1.1种根选择种根最好选择1年生苗木出圃后余留在圃地,或从苗木上修剪下来的根。2年生苗木...  相似文献   

17.
泡桐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病虫少,是城乡绿化的良好树种。我场遵照毛主席“祖化祖国”的伟大指示,自1968年开始,试用泡桐根培育泡桐苗,每年育苗100余亩,共培育出优质壮苗30多万株:高达4米以上的占22%,3.5米以上的占33%,3米以上的占40%,少部分高达5—6米,为“实行大地园林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 楸树是优良的用材林和四旁绿化树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但因其结实少种子缺,影响了发展。我们根据楸树根部萌蘖力强的特点,从1979年开始连续6年进行了大面积埋根育苗,成活率都在95%以上,当年平均苗高2.15米,最高3.05米,根径2.2厘米,最粗2.9厘米。实践证明用埋根法培育楸树苗具有繁殖快,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和能保持良种的优良遗传特  相似文献   

19.
<正> 兰考泡桐是泡桐属中一个优良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生长快。因此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很快。我们于1979年从河南引进桐根121万株,进行了大面积育苗试验,育苗1,000余亩。为了探讨引种兰考泡桐的育苗方法,确定其推广价值,固定了四个试验观察点,观察苗期的性状表现。引种结果,出圃苗80万株,高4米、地径5厘米以上的壮苗占57%,最高达6.13米,最大地径12.3厘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引种目的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速生特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比本地南方泡桐生长快。因此,企图通过引种手段,改变它对生态条件的遗传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 为更快地培养量多质好的泡桐苗,我们于1979年进行了泡桐根段(粒)育苗试验,共育根440小段,首获成功。现介绍于下: 一、选地及整理因泡桐根质地脆,穿透力差,应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作圃地。苗圃地在前一年冬天深翻30厘米以上,育苗前每亩施足猪牛粪或堆肥30—40担,并均匀翻入土中,平整耙细,以待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