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做好栏舍日常清扫消毒工作。保持羊舍的干燥、通风、向阳,定期清扫羊粪。坚持对羊舍、用具和运动场等的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药品有20%新鲜石灰水,2%烧碱水或3%的来苏儿水喷雾消毒,也可以用热草木灰撒布消毒。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做好羊常见传染病如羊败血症、羊痘、羊口蹄疫、羊快疫、羊传染性胸膜炎、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1)认真做好羊圈舍的消毒。细菌和病毒容易在雨季大量繁殖和传播,为了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应对羊舍和羊的活动场地及用具进行定期消毒,每周可用百毒杀消毒剂消毒1次,羊舍及其运动场地面,每2周可用2%~4%的火碱溶液消毒1次。2)加强饲养管理。雨季羊群的抗病力会降低,容易生病。为了提高羊的抗病力,应保证供给羊充足  相似文献   

3.
1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1.1搞好生产卫生养殖户必须作好圈舍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冲洗地面1次,每周冲洗羊床1次(据试验,清扫后,羊舍内的细菌数减少20%左右,如再用水冲洗,则细菌数可减少50%以上),保持圈舍空气流通,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保证饲料、饮水的清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夹杂异物的饲料。1.2加强消毒工作搞好羊舍及环境消毒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选用高效、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消毒王等进行消毒。地面可用2%氢氧化钠或0.5%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做好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夏天每周消毒1次,冬季可半月消毒1次。若羊患有人…  相似文献   

4.
<正>1切实搞好定期消毒1.1羊舍消毒羊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以外,平时还应做好消毒。一般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羊舍及运动场应每周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殖技术》2010,(5):12-12
(一)羊舍消毒一般分2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羊舍及运动场应每周消毒1次,整个羊舍用2%~4%氢氧化钠消毒或用1:1800~3000的百毒杀带羊消毒。也可用10%~20%的石灰乳、10%的漂白粉、3%的来苏儿、5%的热草木灰或1%的石炭酸水溶液。也可交替性使用毒菌杀、百毒杀、火碱进行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6.
<正>1环境卫生与消毒羊舍、羊圈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清除圈舍的粪便及污物,另外,绵羊舍应注意防热设计,要有宽敞、较大的自由活动面积,要通风良好。产房比其他羊舍高,饲草保持新鲜、清洁、干燥,饲料槽等用具要经常清洗,保持干净,用后及时清扫余下的草料,并将其翻转,以防羊只跳到上面拉粪拉尿。饮水要清洁,不能让羊饮用污水、冻水。饮水槽或饮水盆要每天清洗,定期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羊传染性脓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了注意羊舍卫生,及时清扫羊圈,定期消毒等措施,使用高锰酸钾或明矾溶液冲洗病变部位,然后再给患病羊只补充维生素和消炎药,可以有效防控羊传染性脓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1)重视环境卫生。传统的养羊管理通常是粗放简单、环境污秽、潮湿脏乱。大规模养羊要重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经常清扫地面,更换垫草,并且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羊的圈舍清洁、干燥和卫生,羊的粪便和污物要堆积发酵。2)定期消毒。圈养的羊舍地面、墙面、围栏上、运动场地以及羊常用的器具、机械设备都要进行定  相似文献   

9.
人工草场全日制放牧山羊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制工作本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制结合的原则进行防控,养殖场应建立起完善的免疫预防制度,使免疫程序化并定期进行各种疫苗的预防注射。本文就10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整理了山羊主要传染病疫苗的注射和寄生虫病的防制,供养羊生产者借鉴。1主要传染性疾病的防制针对山羊主要疫病建立完善的山羊疫病监测免疫制度,每年定期进行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的血清学检测,按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各种疫苗的预防注射,从而达到100%的免疫密度,配种到分娩期间原则上不注射任何疫苗。场区内环境消毒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需作为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完成。包括羊舍、运动场、补饲槽、饮水槽、过道、分羊栏的清扫、清洗、消毒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规模化羊场常见疾病,如传染病(羔羊痢疾、羊快疫、羊肠毒血症),寄生虫病(羊肝片吸虫病、羊绦虫病)和普通病(中暑、羊腐蹄病)等疾病的防控,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控措施:定期清理羊舍以及放养区域的堆积物、粪便和积水,并用5%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消毒,春秋两季进行疫苗接种,定期驱虫,保证羊舍通风和干燥,注意补充水分。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13,(11):28
<正>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羊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1羊舍消毒第一步是清扫,第二步用消毒液。羊舍及运  相似文献   

12.
1品种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羊的品种问题。因为品种决定了羊的生长潜能和生长速度。品种不好的苗羊、僵羊、病羊,是没有生产效益的,建议及时淘汰,僵羊约占整体养群的6%左右。2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能使羊更好更快地健康生长,需要为羊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同时应该时刻关注羊的采食量、采食时间及饮水。注意颗粒饲料的保存及防止发生霉变,病羊的隔离与治疗,羊舍的定期消毒。关注天气变化,夏季要做好羊舍通风,冬季做好保暖防冻。3安全防疫。充分做好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1严防羊只与外人和其它羊只接触,尤其要严禁其它养羊者和健康状况不明的羊只进入羊场及羊舍。2保持环境卫生,搞好消毒工作。圈舍、场地及用具保持干净卫生并定期消毒,保证羊场门口及羊舍门口的消毒池中有消毒液。及时消除粪便污物,并定点堆放和发酵腐熟。保证饲料、饮水洁净卫生。认真做好灭鼠、防蝇工作。3严禁从疫区引种和购买饲料、用品。在引进种羊或购买饲料、用品时,要对引购地区的羊病进行全面、详细地调查,以防误引或误购。4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尤其在选购种羊时,一定要进行严格检疫,以免误将病羊引入。此外,新进羊只须隔离饲养,待确…  相似文献   

14.
羊小反刍兽疫是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病羊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恶臭、毛色暗淡、不愿进食等,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死率可达100%。预防该病的措施主要有:切断传播途径,定期消毒羊舍,做好日常管理,接种疫苗,合理配制饲料,加强中草药预防和检疫工作等。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春季节补饲工作,注意防寒。定期对羊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羊,并进行隔离治疗,无治疗价值的应及时淘汰。羊舍和饲养用具定期用碱性溶液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羊痘多发地区,每年定期实施预防接种,对发病的羊群进行隔离饲养治疗,未发病羊可用羊痘鸡胚化弱毒  相似文献   

16.
1饲养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羊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抗病性强,繁殖率高。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优质良种羊每只可多获利润80~150元(作为种用炒作获利更丰)。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有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南江黄羊等优良品种。2搞好卫生保健羊舍要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夏秋季节及时消灭蚊蝇。注意羊舍卫生,羊舍和用具定期进行清扫,喷洒药液消毒、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一般要驱虫二次,第一次在断奶后20d,第二次在断奶后2个月。3加强疫病防制对于常年饲养的羊群,应坚持定期防疫制度,每年进行两次防疫。3、4月份进…  相似文献   

17.
1 四季羊发生传染病特点 春暖花开的春季,"冬眠"的微生物开始复苏,圈养了整个冬天的羊离开羊舍出去活动,加上初春季节羊的膘情不理想,抵抗力相对较低,给羊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尤其是冬季出生的羔羊,在春季断奶时,羔羊本身抵抗力弱加上断奶应激易发生传染病.因此春季必须高度重视羊传染病,做好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定期消毒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1 加强饲养管理羊舍应建在地势干燥、通风向阳、光线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应经常打扫羊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持羊舍用具清洁,严禁在羊舍内和运动场蓄积粪尿、污水和脏物等。羊粪及褥草应经7~15天堆积发酵处理,以杀死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提高肥效。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羊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和饲养制度,严格进行饲养管理,保证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增强抗病力。2 做好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9.
螨病俗称疥癣或癞,它是直接损坏山羊板皮的慢性寄生虫皮肤病,它影响养羊的经济效益。春季是此病多发季节,主要是抓好预防和治疗两个措施。 一、预防措施:①科学饲养管理:春季防止羊舍潮湿,要通风干燥,阳光充足。②做好定期消毒:羊舍每周要用生石灰或草木灰定期消毒,羊体用畜用敌百虫液搽洗羊身,保持单体清洁干净。③观察羊群活动:新买回  相似文献   

20.
发展舍饲养羊,平时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1.常年保持羊舍内外的环境清洁。重点是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降低污物发酵和腐败产生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等的含量。  2.羊舍内外每天清扫1次,场地、用具等要坚持每周消毒一次。交叉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如2%~5%火碱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10%的百毒杀溶液等),尽量做到羊栏净、羊体净、食槽净、用具净。病死羊的尸体要深埋或焚烧,严防传染病的流行。  3.每年春秋两季应进行一次大型的消毒。场门、场区入口处消毒池的药液要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并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