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施好农业部"粮改饲"计划,在云南的洱源、弥渡、南华、陇川县开展相应试验示范,选择青贮玉米红单10号作为供试品种,播种量60 kg/hm~2,采用高密度种植,行距40 cm,株距20 cm,不间苗,密度在7 500~120 000株/hm~2。陇川县可全年播种,其他地区在春季收获后的5月份左右播种。乳熟后期收获,测定株高、叶片总数和枯叶片数,茎重、叶重、穗重、单株重量。结果:1产量及产值:陇川县全年可种植青贮玉米,3茬的总产量达到351.90 t/hm~2,平均每茬生育期95 d,产值105 570元/hm~2;而随着海拔上升和气温下降生育期延长,位于温带的洱源县,只能种植1茬青贮玉米,产量达到117.90 t/hm~2,生育期平均118 d,产值47 160元/hm~2;而位于暖温带的弥渡县和南华县,各方面的指数相近,弥渡县产量达到121.80 t/hm~2,生育期平均111 d,产值42 630元/hm~2;南华县产量达到120.74 t/hm~2,生育期平均96 d,产值42 259元/hm~2。2指数测定:平均株高304.25±5.19 cm、叶片总数14.25±0.50片、枯叶数2.25±0.50片、茎重682.50±5.80 g、叶重224.00±2.94 g、穗重323.00±52.88 g和单株重量1 229.50±48.26 g。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别在南华县龙川镇的山区和坝区开展了适度规模示范,总结青贮玉米品种红单10号示范种植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施底肥30 t/hm~2,对地面耙细耙平,施予N12∶P5∶K8玉米专用肥料750 kg/hm2,播种量60 kg/hm2,播种行距40 cm,株距20 cm。每个区示范种植0.4 hm~2,测产4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坝区的产量为102.86±2.10 t/hm2,山区的产量为67.76±1.00 t/hm~2,坝区比山区高51.80%。示范证明粮改饲种植效益高,坝区4.11万元/hm~2,山区山地2.71万元/hm2,而收获籽粒的种植效益坝区1.80万元/hm2,山区1.05万元/hm~2,粮改饲的效益是收获籽粒的2倍以上。全株青贮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DF 57.81%,ADF 36.5%,CP 5.11%,ASH 5.69%,EE 1.69%,DM 93.46%,OM 94.31%和CF 28.57%,说明玉米青贮是奶牛的重要饲料。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别在易门县十街乡熟地与生地开展常规种植技术与适当密度种植示范,总结了青贮玉米品种红单10号和雅玉04889示范种植关键技术及与常规籽实玉米的效益情况。播种前施予农家肥30 t/hm^2,再将地面土壤耙细耙平,播种量60 kg/hm^2,播种行距40 cm,株距20 cm,穴播,每穴1~2粒。植株留苗密度为105 000株/hm^2以上,示范面积为红单10号2.28 hm^2,雅玉04889号0.05 hm^2,测产8个重复共1 hm^2。试验结果表明,红单10号平均产量为63.71 t/hm^2,雅玉04889平均产量为85 t/hm^2;收籽实玉米平均产值为1.35万元/hm^2,而种植红单10号青贮玉米为2.23万元/hm^2,雅玉04889为2.97万元/hm^2,粮改饲的种植效益是收获籽粒的1.93倍;且雅玉04889在当地的适应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青贮技术,将由于旱灾不能成熟作为榨糖原料的全株甘蔗和全株大麦铡细混合青贮后饲喂肉牛,青贮成熟45 d后取样分析养分。结果表明:①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铡细混合青贮制成率67.58%(393.3/582),制成可饲用率99.69%;②全株玉米青贮的DM 95.27%、CP 4.42%、EE 1.74%、Ash 4.73%、Ca 0.060%、P 0.050%、NDF 55.77%和ADF 32.96%,而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青贮后的各营养成分分别为94.16%、9.37%、2.82%、6.98%、0.289%、0.166%、34.62%和24.14%;③2012年榨季不能达标榨糖的全株甘蔗收购价250元/t,按照平均产量60 t/hm^2,产值达15 000元/hm^2。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青贮技术获得成功,为今后甘蔗及其副产物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会泽县2017年开始粮改饲试点工作,每年平均实施粮改饲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000 hm2,收贮全株带穗青贮玉米4.5万t左右.保生猪稳禽类增牛羊是畜牧业保供给的长期政策取向,当前发展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料不足是主要制约瓶颈之一,推进粮改饲正好补齐了这块短板.  相似文献   

6.
2017年永平县粮改饲惠民工程实际完成青贮玉米种植面积956.8 hm2,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秸秆4.305 6万t,兑现补贴资金258.336万元。粮改饲不同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红单10号21.22%、曲晨9号18.40%和本地品种8.80%;脂肪含量本地品种2.79%、红单10号2.46%和曲晨9号1.21%;钙含量红单10号1.44%、曲晨9号1.39%和本地品种0.39%。项目区存栏牛10 893头、山羊6 915只,出栏肉牛4 869头、山羊6 165只;出栏率肉牛44.69%、山羊89.15%;肉牛和山羊的出栏率较未实施粮改饲(2016年)时提高10个百分点,粮改饲的种植效益是收籽粒的1.43倍,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粮改饲",提高种养效益,本研究比较了4个玉米(Zea mays)品种和4个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的产能,以期筛选出适合在我国关中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良青贮品种。结果表明,种间或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和产能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玉米生长期为99~116 d,甜高粱为124~175 d;玉米的叶片数约为14片,甜高粱为8~23片;玉米株高为225.8~281.5 cm,甜高粱为165.3~338.8 cm;玉米青贮产量为40.2~83.9 t·hm~(-2),甜高粱为35.6~125.3 t·hm~(-2);玉米干物质产量为12.0~25.1 t·hm~(-2),甜高粱为10.7~37.7 t·hm~(-2)。产量最高的玉米品种为‘DB08’,甜高粱为‘极光’,比对照籽粒型玉米品种‘强盛58’分别增产了84.5%和211.6%。营养分析发现,玉米和甜高粱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营养物质种间或品种间均存在差异,且各单一最优营养指标并不聚集于同一品种中。综合考虑青贮产量和反刍动物营养需求,本研究建议选择玉米‘DB08’和甜高粱‘极光’作为青贮饲料在关中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各地     
<正>宁夏粮改饲项目助推固原肉牛产业提质增效2018年12月12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自2017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固原市四县一区整体纳入粮改饲试点县范围,开展粮改饲整市推进。两年来,中央累计投入资金3550万元,拉动地方配套资金1.01亿元,固原市调整玉米种植面积31.6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98.59万吨,肉牛饲养量从61万头增加到68万头,增长11%。种植户种植销售青贮玉米较籽实玉米每亩增收180元,累计增收5688万元。养殖户应用全株玉米青贮  相似文献   

9.
1 项目概况1.1 项目基本情况武宣县作为2016年—2018年粮改饲试点项目的试点县,结合实际粮改饲试点工作实行整县推进,扩大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增加收贮量,全面提升种、收、贮、用综合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饲草料品种专用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商品化,全面提升种植收益、草食家畜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全县“粮改饲”试点项目任务分别是种植(播种)青贮饲草料面积1.0万亩,以种植青贮玉米为主,种植优质牧草为辅;收储青贮饲草料量在3.0万吨及以上(按青贮玉米单产3.0吨/亩)。2016年全县在禄新镇方学村、三里镇台村、黄茆镇玉村、麻爪村、黄茆镇林科所金泰丰夏南牛扩繁场、二塘镇金泰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设点长期收贮饲草。2017年增加三里镇台村陈少武、金鸡乡新村甘兴就、金鸡乡鱼步谭政3个收贮点,这些收贮点在2016年、2017年收贮运营得较好,全株青贮玉米(带苞蕾)定点收购价320元/吨、牧草定点收购价150元/吨、甘蔗尾稍定点收购价150元/吨。  相似文献   

10.
对发展玉米种植与深加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调整种植结构 1.1 改种饲料玉米,发展奶牛和肉牛饲养业 有资料表明,只要将传统的收获玉米籽粒改为收获玉米全株青贮,就可以多收至少一倍的营养物质。如果种植专门的青贮玉米,每公顷可产75~120t(鲜重)相当于15000多个饲料单位(1饲料单位与1kg大麦饲料价相当)。即种1hm~2饲料玉米,按青贮方式收割,可收获相当于2hm~2玉米籽粒的饲料单位。如果将目前的玉米种植面积一半用来种植饲料玉米,则相当于玉米总产量增加1/2。青贮玉米以及玉米深加工的副产物是发展奶牛和肉牛饲养业的最好饲料。美国、丹麦等发达国家都是靠玉米发展奶牛和肉牛饲养业的。特别是丹麦,人均牛乳年占有量为9701kg,乳畜牧业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70%。据称,丹麦乳畜牧业所以如此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美国廉价玉米的大量倾销,从而导致丹麦农业破产的结果。我国人均牛奶年占有量只有5kg(1995)多点,远远低于目前世界人均104kg的水平,因此发展奶牛饲养业潜力很大,种植饲用玉米大有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粮改饲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增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制成青贮饲料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推动现代养殖模式发展,达到种养双赢。粮改饲项目在我县已实施两年,通过采取以青贮玉米种植加扶贫等模式的有效衔接取得了明显实效。近期笔者在前三次调研的基础上,再次深入到牛羊养殖大户、饲养场以及种植青贮玉米的贫困户了解  相似文献   

12.
黑龙港地区晚春播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黑龙港地区选择深州市护驾迟、威县赵村和沧县前营3个试验点,对14个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旨在筛选出晚春播条件下适宜和饲用小黑麦搭配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为该地区"粮改饲"及草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北农青贮2932、北农青贮208和辽单青贮625与饲用小黑麦搭配种植较好。3个品种生物产量均超过1 300kg/hm~2,一致表现为抗病、抗倒,生长期适中、叶量丰富、饲用品质优,适宜在黑龙港地区晚春播条件下和饲用小黑麦复种,形成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全株玉米青贮的经济价值以及饲喂贵州半细毛羊的增重效果,试验对全株玉米与去穗玉米秸秆+玉米籽粒经济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全株玉米秸秆青贮饲料+青干草(A组)、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青干草(B组)、青干草+玉米籽粒(C组)3个饲喂处理对贵州半细毛羊增重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熟期收获全株玉米成本较蜡熟期收获去穗玉米秸秆+玉米籽粒成本低1 200元/hm~2,且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提高6 081.04元/hm~2和7 281.04元/hm~2;A组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纯收益较B组和C组分别提高35.02,29.91元/只,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乳熟期收获全株玉米秸秆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青贮处理后采用全株玉米秸秆饲喂贵州半细毛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饲喂效果,可显著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粮改饲是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以落实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改革政策,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是山东省整市制推进粮改饲工作的典型示范市,自2016年实施粮改饲政策以来,成效显著,全株玉米青贮累计完成185.20 万吨,调减籽粒玉米70.00 余万亩,增加经济效益3.96 亿元。在2018年全省粮改饲项目绩效考核中总分第一,推动形成了“土地流转+饲草种植+畜禽养殖+粪污还田”的新型种养结合闭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推进粮改饲技术及应用,本文以云南省禄丰县为例,介绍了粮改饲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结了粮改饲的技术要点: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全株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指出了粮改饲存在的问题:缺少周转资金的政策支持,保险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提出了发展建议:加大对粮改饲宣传力度,加大对种植养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中北410是优质、高产、抗病的青饲青贮专用玉米新品种,田间表现抗倒、抗病、高产,生物产量鲜重6700kg/667m2。全株营养价值高,经青贮后饲喂奶牛,产奶量提高7.6%,乳脂率提高0.3%,经济收益是种植普通玉米的2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设置4个密度组,分别是4.65×10~4、5.50×10~4、6.35×10~4、7.20×10~4株/hm~2,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农大108的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会增加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穗位高,降低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子数和单株叶面积;青贮玉米籽粒产量、鲜物质产量和干物质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籽粒产量在高密度种植下会降低,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增速会减缓;粗蛋白质含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但对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大于对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通过产量及营养品质等各方面比较,在本试验中,农大108最适宜的种植为6.35×10~4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在赫章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和推进粮改饲工作,对参试的20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生育期、株高、产量比较试验。结果:富华3号、金玉908号、亲瑞3号、筑青1号、青丰9号产草量较高,分别为5.95、5.76、5.57、5.42、5.39t/667m^2,生物性状表现较好,较适宜在赫章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比低密度的提高12.3%,并且高密度种植模式中的单株节数、叶片数和枯叶数也比低密度处理的单株分别增加9.98%(P<0.05)、2.78%(P>0.05)和126.92%(P<0.01),但是高密度种植模式中单株的株高、基部茎宽、穗叶面积和不同位叶的干重比低密度的处理分别降低15.12%(P>0.05)、38.80%(P<0.01)、16.38%(P<0.05)和26.88%~38.79%(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分别比低密度种植的青贮玉米低了1.7%、21.51%、22.14%和56.79%。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青贮玉米群体的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株的叶片...  相似文献   

20.
"粮改饲"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本文介绍了禄丰县和平镇畜牧业概况;简述玉米粮改饲的优势特点:保持了玉米秸秆良好的促消化功能,改变了纯玉米秸秆营养水平低的状况,增收效益明显,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指出了玉米粮改饲存在的问题:不重视玉米品种的选用,种植观念依旧而没有改变;提出了提升玉米"粮改饲"效果的建议:推广粮改饲品种选择技术,重视粮改饲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