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农业质量标准》2009,(5):48-49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庆市农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从8月中旬起持续至今年12月15日,涵盖蔬菜、生鲜乳、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资7个方面。蔬菜将重点排查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  相似文献   

2.
张文骐 《油气储运》2006,(12):24-25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该法第33条规定,五种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农产品不能上市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相似文献   

3.
《广西热带农业》2007,(2):46-46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于200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5种农产品被禁止进入市场,分别是: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相似文献   

4.
武乡县质监局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整治,将县城2个大型农产品集贸批发市场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对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进行抽查,未发现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蔬菜中农药残留、畜产品中盐酸克仑特罗和磺胺素药物残留第2次例行监测,共监测蔬菜样品6个,未发现农药超标。并重点推出山西省推广的100个植保产品,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2008,(4):17
答: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近些年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近些年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生产环境的监测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等生产资料经营及使用的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行市场  相似文献   

6.
1.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主要措施 (1)注重风险分析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均以科学的风险分析为基础:政府的首要目标是阻止潜在的不安全食品以及掺假食品进入消费领域,要求将这些食品扣留在企业或者召回。美国法律要求食品添加剂、兽药和农药在使用前要设定安全标准,当农产品中的有害物或污染物含量达到可产生显著风险时,政府就会出面干预。对于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将要求企业停止生产;对于屡次违规且情节严重的企业,将由行政管理机构、民事或刑事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生产投入品中,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是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子,其中农药因为涉及的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我国农药残留监管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使用,在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不仅对环境产生了污染,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严重障碍,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四十五、什么是生产技术要求?什么是操作规程? 生产技术要求也称生产技术规范。生产技术规范是对农业活动的原则性要求。如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要求,兽药安全使用休药期要求等都属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投入品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种子、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其他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物品。要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重视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11.
农药对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国当前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现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说明了农药是现代农业特殊的生产资料,分析了农药使用风险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农药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发展到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以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的使用,为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不良隐患,加之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原因,农产品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兽药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强农药兽药的生产经营管理、使用管理指导和残留抽检监测。《通知》称,近年来,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是,一些地方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药兽药问题仍然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药兽药管理,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掌握使用技术并适应生产需要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禁用高毒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和消费安全,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共识。我国完善了法规制度,加大了依法监管力度。近年来加大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管理法规的修订力度,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相继对18种农药、29种兽药、39种渔药做出了禁止使用规定,对19种农药、8种兽药和5种渔药做出了限制使用规定。同时,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立法进程。我国建立了例行监测制度,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步伐,开展了专项整治。农业部门参与和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479项、行业标准1681项…  相似文献   

16.
秋冬种在即,农药、兽药、饲料、肥料和种子等农资质量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收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对此,农业部10月21日向全国农民发出一封公开信,提醒农民朋友在选购和使用农资时要注意做到"四要、四不要"。  相似文献   

17.
<正>在7月28日召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上,省政府首次向各设区市政府、各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下达了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责任书明确了主要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明确了责任目标:确保本辖区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食用农产品生产、养殖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兽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农产品生产企业、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部实现生产有记录,  相似文献   

18.
一、申请人提交材料装订顺序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2.附报材料目录(含页码);3.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4《.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6.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7.最近生产周期使用农药(兽药、渔药)的生产记录;8《.产地环境检验报告》和《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或者《产地环境调查报告》或者《产地认定证书》;9《.产品检验报告》;10.与合作农户签署的含有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合作协议和农户名册(包括农户名单、地址、种植或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农药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生产上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农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因此,我们必须以控制农药残留为重点,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以销售促生产,发展绿色品牌龙头企业,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和市场机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污染、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当,致使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农畜产品疫病较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也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健康。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政府管理、农户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资料生产与流通、农产品流通等各个环节。1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各级农业、卫生等部门,对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农作物种子种苗、农产品进出口检疫检验、农产品标签标志、肥料质量、农药兽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