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杜长嘉(Duroex Landracex Taihu)猪的皮下脂肪中提取基因组RNA,用RT-PCR扩增肥胖基因(obesegene;ob),获得1条504bp的片断,以pGEM-T Easy Vector为载体,将该基因片断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nchia coli)中。从筛选到的阳性克隆中分离出肥胖基因,测定其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肥胖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编码16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成熟肽的主体部分。研究得到的基因片段与报道的猪脂肪组织中ob cDNA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99.4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94%。以ob基因片段的克隆为基础,构建了优化的半定量RT-PCR法,以β-actin为内标,研究不同日龄的猪脂肪组织ob基因表达的差异,1-28日龄ob基因表达呈上升趋势,28日龄达到最高,随后,到56日龄ob基因表达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脂肪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巴马小型猪的leptin基因成熟肽序列,经纯化回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鉴定后测序。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到leptin基因成熟肽cDNA序列,其长度为441bp,与GenBank中报道的猪leptin成熟肽c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06%,与奶牛、家鼠、马等物种的成熟肽cDNA序列间同源性可达到84.5%以上,证明leptin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发现,与普通猪相比,巴马小型猪leptin基因成熟肽cDNA序列有四处存在碱基突变,均为元义突变。  相似文献   

3.
草鱼leptin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的leptin基因,将leptin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9K,电穿孔转化GS115菌株,经G418筛选和甲醇诱导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琼脂糖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草鱼leptin基因cDNA序列由438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4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GenBank登陆号AY551335),与鲤鱼(Cyprinuscarpio)leptin基因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与人、猪和鼠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86%和95%,氯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4%、82%和96%;与河豚(Takifugurubripes)相比,氨基酸具有较大的差异,仅有9%的同源性,表明leptin在物种的进化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实现了草鱼leptin基因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中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6kD,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是来自脂肪酸的全程合成,即由脂肪酸合成酶(FAS)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甘油三脂(TAG)(Simith et al.,2003)。FAS表达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甘油三脂在体内的沉积而导致肥胖(Semenkovich,1997)。leptin是ob基因表达产物,是一种能调节  相似文献   

5.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leptin基因,将leptin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9K,电穿孔转化GS115菌株, 经G418筛选和甲醇诱导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琼脂糖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草鱼leptin基因cDNA序列由438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4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GenBank登陆号AY551335),与鲤鱼(Cyprinus carpio)leptin基因相比, 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 与人、猪和鼠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86%和95%, 氯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4%、82%和96%;与河豚(Takifugu rubripes)相比,氨基酸具有较大的差异,仅有9%的同源性,表明leptin在物种的进化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实现了草鱼leptin基因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6 kD, Western blot 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人肥胖基因(Obese)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三个含有兔乳清酸性蛋白基因(rWAP)启动子,人ob基因(cDNA)及rWAP基因终止子的质粒经亚克隆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用NotI消化表达载体,回收包含上述三个表达元件且插入方向正确的片段(约7.5 kb)并进行显微注射.注射用的DNA浓度为2 g/mL,每mL注射液中DNA的拷贝数约为2.4??011 ,每一枚原核期小鼠胚胎注射1~2 pL.采用标准的显微注射方法,获得48只后代小鼠.四周龄时剪尾并提取尾组织DNA,以人ob基因cDNA为探针,用EcoRI消化总组织DNA,经Southern杂交确证其中两只母鼠为转人ob基因小鼠.在出生的后代小鼠中,转基因阳性率约为4 %(2/48).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索网上数据库资料,获得ob的转录本信息;利用F irstEF等预测程序分析并获得ob的启动子序列,并使用M atlspector程序对启动子序列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目前已知的ob转录本中,5′UTR区最长的序列为AF 492499(G enB ank登录号);利用F irstEF等预测程序分析成功获得了长度为529 bp的猪ob的启动子序列,M atlspector程序分析该启动子中含有24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TATA盒、SP 1、C/EBP等多种顺式反应元件。通过分析获得了猪ob启动子序列及其转录调控信息。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实验采用链酶蛋白酶消化法获得猪成肌细胞, MyoG和MyoD的RT-PCR和Desm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猪成肌卫星细胞后,分别研究外源leptin对猪成肌细胞产热相关基因PGC-1α和 UCPs mRNA表达的影响。对产热相关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表明,30 nmol/L 和100nmol/LLeptin均可促进成肌细胞中PGC-1αmRNA表达,100nmol/L Leptin作用效果显著高于30 nmol/L,且作用24h促进效果明显优于12h作用效果(p<0.05)。30nmol/LLeptin可明显提高成肌细胞中UCP2mRNA的表达,且作用24h促进效果明显优于12h处理效果(p<0.05), 100nmol/L leptin作用效果显著低于30nmol/L Leptin作用效果,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 nmol/L 和100nmol/L leptin均不影响 UCP3mRNA的表达(p<0.05)。以上研究结果提示,Leptin可能通过上调PGC-1α和UCP2转录,促进成肌细胞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9.
人肥胖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基因(ob)编码的瘦蛋白可以反映机体脂肪含量信息,在发育、繁殖、造血及体重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利用PCR方法扩增去除信号肽的人肥胖基因cDNA序列,并将位于基因5!端的CCC转变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常用密码子CCG,扩增片段经测序证实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5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0.1mmol/LIPTG诱导,获得分子量约为16kD的特异蛋白表达带,表达量最高占菌体蛋白总含量的55%。重组蛋白纯化后,注射昆明白小白鼠,小白鼠体重明显下降,说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acid,IMP)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重要的肉质性状指标。为探讨品种和饲养模式对鸡(Gallus gallus)肉质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散养和笼养的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为研究群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索氏浸提法测定鸡胸肌IMP和IMF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个IMP候选基因和9个IMF候选基因mRNA的表达量情况。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城口山地鸡IMP含量高于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散养鸡IMP含量高于笼养鸡;城口山地鸡IMF含量低于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散养鸡IMF含量低于笼养鸡。IMP候选基因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lase/IMPcyclohydrolase,PURH)和腺苷-磷酸脱氨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1,AMPD1)基因,IMF候选基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脂肪酸转运蛋白1基因(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FATP1)和解偶联蛋白3基因(uncoupling protein 3,UCP3)胸肌组织表达量分别与胸肌IMP含量和IMF含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和饲养模式均显著影响IMP和IMF含量及其候选基因的mRNA表达,且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IMP和IMF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为优质肉鸡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