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相对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祁连山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对蝗虫群落组成、相对多度以及群落数量的影响,2008-2009年6-9月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毒杂草(狼毒、甘肃臭草和披针叶黄华)侵入型草地和天然草地植被群落、土壤理化特性以及蝗虫多样性及群落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毒杂草侵入显著降低草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0.05),植被群落高度和生物量明显增加(P<0.05);甘肃臭草侵入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最高,狼毒侵入型草地土壤紧实度和天然草地全N含量显著大于其他样地(P<0.05);毒杂草侵入影响蝗虫群落组成、降低物种多样性、改变物种相对多度。但蝗虫群落数量因杂草种类呈现较大差异,蝗虫群落数量因甘肃臭草侵入而降低、随狼毒和披针叶黄华侵入而增加。高山草地毒杂草侵入通过改变植被结构和营养价值、影响蝗虫土壤理化特性和栖息生境,而草地蝗虫群落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对此做出积极响应。该研究不仅为研究高山草地毒杂草型退化对昆虫以及无脊椎动物的影响提供参考,而且也为高山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育提供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松鹤  尚占环 《草地学报》2019,27(4):949-955
为了改善和治理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毒杂草次生植被形成三阶段群落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结构变化及毒杂草植被形成机理,提出了"剩余空间"概念。结果表明:随着"黑土滩"三阶段的演替,可食性牧草重要值降低。株型较小、对资源需求少的莎草科和禾本科物种与株型较大、对资源需求多的大型毒杂草相比,存活株数相对较多,生态位相对较宽。随着草地秃斑面积扩增,相似生活型的宽生态位物种会高度重叠,留出"剩余空间"。具有无性繁殖特征的多年生毒杂草会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加剧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土壤的空间异质性,从而形成"水热空洞效应"。本文提出了草地恢复可利用毒杂草作为先锋植物占据"剩余空间",再通过人工干预,逐步改良"黑土滩"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甘南高寒草甸主要毒杂草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植物的光谱特征对于物种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3年9月采集的甘南州夏河县桑科草原5种典型毒杂草青藏狗娃花(Heteropappus bowerii)、箭叶橐吾(Ligularia sagitta)、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实测高光谱数据,通过对其冠层光谱进行特征分析和参量化等处理,找出了5种毒杂草之间的光谱差异。结果表明,5种毒杂草的原始光谱曲线趋势大致相同,经过一阶微分变换、光谱重排等处理,利用"红谷"、"绿峰"、"红边"、水分吸收、光谱指数和光谱重排等指标,可较好地将这5种毒杂草区分开来。因此,基于光谱分析的植被分类对于研究甘南州高寒草甸植被的遥感反演、调查和分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从放牧试验、施肥、毒杂草防除、害鼠防治4个方面研究了江河源区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的牧草适宜利用率应为40%~60%,施肥、毒杂草防除和害鼠防治能保持混播草地群落的"暂稳态",实现混播人工草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针对高寒牧区草地有毒有害草、杂类草的大量入侵,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的实际问题开展试验,分析了草地毒杂草的主要种类、危害及其入侵变化趋势,筛选出了对草地毒杂草有高效灭除效果的“97-01”除杂剂配方,同时研究提出了“97-01”除杂剂配方的适宜施用时间、施用浓度和灭除对象等除杂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祁连县天然草场上有毒有害杂草黄花棘豆、醉马草、狼毒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家畜所造成的危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清除毒杂草对畜牧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以促进当地畜牧业高效、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针对高寒牧区草地有毒有害草、杂类草的大量入侵,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的实际问题开展试验,分析了草地毒杂草的主要种类、危害及其入侵变化趋势,筛选出了对草地毒杂草有高效灭除效果的“97-01”除杂剂配方,同时研究提出了“97-01”除杂剂配方的适宜施用时间、施用浓度和灭除对象等除杂技术。  相似文献   

8.
草坪中外来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外来入侵杂草在草坪杂草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而且极难防除,给草坪的建植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化感物质的类型、综合作用及外来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在草坪中的有害影响,并提出从施用化意物质防除杂草、培育能够自身控制杂草的草坪苹品种、培育非自毒甚至有促进作用的草坪革新品种和创造适宜草坪苹生长的环境等方面对草坪中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短期围栏封育(3a)对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数量特征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期围栏封育能有效提高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平均高度,使豆科和毒杂草类植物的平均高度显著降低(P0.05);(2)短期围栏封育能使禾本科、莎草科和毒杂草类植物的盖度有所增加,使豆科植物盖度略有降低,但是增减不明显(P0.05);(3)短期围栏封育使禾本科和毒杂草地上生物量有所提高,使莎草科植物地上生物量略降低,使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4)短期围栏封育能使土壤全钾含量有所提高,使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略降低,使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共和县由于长期以来超载放牧,致使草地严重退化,草地产草量降低,毒杂草比例上升,优质牧草比例下降,草地质量变劣,草场生产能力不断下降。据共和县草地调查资料显示,全县退化草地面积达19.47万hm2。在环湖地区仅毒杂草的危害面积就已达到6.67万hm2,平均狼毒数量达9万多株  相似文献   

11.
姜秀庭 《青海草业》2008,17(2):54-56
通过对三年来贵南县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和分析,试点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草坪草引种观察与筛选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张书豪  吴爱娥 《草业科学》1997,14(4):25-27,32
为满足绿化和水土保持对优良草坪草的需求,引进了草坪草种进行田间种植,并对其生物性状和抗逆性能进行观察,以从中筛选出优良的草坪草种。经过2年的观察,初步筛选出优良草坪草种-台湾草坪草;既可饲用、又可固土的优良草种-百喜草;饲用、草坪兼用的优良草种-早熟禾;饲用、草坪、固土多用型的优良草种-苇状羊茅。这几种草坪草种均具有绿化和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青临 《青海草业》2013,22(2):20-22
本文从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畜草平衡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畜草矛盾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持之以恒,防治草原鼠虫害;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草矛盾;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等草畜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野大麦人工栽培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一年生豆禾牧草混播种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凯  周寿荣 《草业科学》1995,12(2):32-34
通过对国内外一年生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种群的研究报道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观点,对混播种群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乌兰县草原鼠、虫、毒草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孝德  史有禄  马文华 《青海草业》2003,12(3):48-50,54
乌兰县鼠、虫及毒草灾害总面积为32.26×104hm2,害鼠主要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子午沙鼠,害虫主要有古毒蛾,毒草主要有醉马草等。每年危害的经济损失高达0.157×108元,同时,可致死沙生植物、毒害家畜,影响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草产品商品化生产的现状,前景及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论述了甘肃省发展草产品商品化生产的优势条件化生产的优势条件及前景,指出关键问题是要注重质量和形成规模生产,经济分析表明:在河西灌区,种苜蓿的纯收益比种小麦和啤酒大麦每公顷增收491.36元和722.88元,增收17.95%和28.85%;在陇东旱塬坡地,比各小麦增收700.91元,增收94.46%。证明了甘肃省发展草产业在技术上和效益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王草养猪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东劲 《草业科学》1993,10(1):49-50
本文对王草饲喂猪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王草作为猪的青饲料,每天每头猪加喂0.5~1.0公斤鲜王草为宜,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每生产1公斤毛重,可节约饲料成本0.16~0.18元。  相似文献   

19.
热杰  贺宝珍 《青海草业》2009,18(4):39-41
草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称多县的实际,制定草业发展计划,积极发展草产业,解决天然草地普遍超载过牧,牧草供求不平衡等问题,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财  包成兰 《青海草业》2001,10(4):34-35,29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 ,2 0 0 0年大通县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完成退耕面积2 0 0 0hm2 ,其中退耕种草 1 866.7hm2 ,人工造林 1 33.3hm2 ;周边荒山治理 2 4 0 1hm2 ,其中种草 346.1hm2 ,人工造林 2 0 5 4 .9hm2 。在实施过程中 ,立足现实 ,因地制宜 ,采用“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