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常农粳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农粳3号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二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
淮稻6号,原代号"淮6329",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用武育粳3号//中国91/盐粳2号复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优良中熟中粳新品种.2000年4月30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1989年采用84G091/秀水04//武育粳2号复交后,对F1、F2连续非温室加代,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系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早、适应性好等特点.200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甬优9号"(原名02-E8)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用质核互作型中熟晚粳"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稻"K306093"为父本育成的超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7011).  相似文献   

5.
水稻新品种"白粳一号"是通过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04~2005年吉林省中早熟组区域中,该品种比对照"长白9号"增产4.8%;在2005年吉林省中早熟组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比对照"长白9号"增产4.2%."白粳一号"具有优质、耐盐碱、抗病、分蘖力强、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淮稻2号(原代号4001)于1992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于1983年配组,系籼粳复交组合,1986年育成。全生育期141天,属中熟中粳,适合在淮南、淮北稻麦两熟地区中等或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7.
宁粳18号原名“农院284”,是从宁粳10号的变异株中用系统育种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为早中熟品种,既可插秧也能直播。“农院284”分蘖强、亩穗数多,每穗粒数也多。在1995年和1997年的早中熟组区域试验中产量均为第一。1998年经第十二次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宁粳18号。  相似文献   

8.
宁粳5号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于2006年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具有稳产、优质、熟期适中、抗性较强和适应性广的特点,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宁粳5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宁粳5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杂交晚粳新组合"甬优1号"由宁波市农科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1994年配组,组合为"宁67A/K1722",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我市1997~1999年连续三年试种,一致认为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好、优质、单双季兼用,并列入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武运粳27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201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武运粳27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27"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农大27"水稻新品种是以"吉86-11"为母本、"吉农大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497.5 kg/hm2和8 764.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4.7%和9.0%.该品种干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优质,适宜吉林省中熟、中早熟稻作区种植,尤其适宜吉林、通化、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楚粳25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用"楚粳17号"作母本,与父本"合系24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优良品种,已于2002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DS002~2002.  相似文献   

13.
甬优6号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中熟籼粳杂交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23),2010年3月经福建省农业厅审核通过,适宜在福建省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吉农大23"水稻新品种是以"通88-7"为母本、"松粳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育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406.0 kg/hm2和7 783.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5.1%和8.9%.该品种于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优质,适宜吉林省中熟、中早熟稻作区种植,特别适宜吉林、通化、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华粳1号"(原名D09)是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8.2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5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6.4%,在5个品种中居第二位.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摸索该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2001年度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组织了沿江、沿海、苏中、苏北等不同生态区类型代表农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国标二级优质米新品种"玉丰"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于1994年秋用"田杂//P127/双丰一号"复交后,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中熟晚粳稻品种.2003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玉丰".  相似文献   

17.
苏粳8号,原名苏3-28,组合为碧风/L鉴9//常农粳1号, 为1993年配组、2002年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优质、高产、食味好、熟期适宜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一、"吉农大7号" 吉农大7号是吉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以辽粳10号为母本,九87-11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1998年3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甬优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9号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中熟籼粳杂交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23),2010年3月经福建省农业厅审核通过,适宜在福建省引种推广。德化县2009年引进该组合试种,2010年示范500多亩,取得  相似文献   

20.
"武运粳七号A"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的BT型不育系,2001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小组的育性鉴定,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武运粳七号A"1999年开始应用于测交配组,2000~2002年对配组育成的"常优1号"进行大田制种实践,表现出栽培农艺操作简单、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的特点,受到制种单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