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比较喷雾法、涂抹法、叶腋针刺法、茎上针刺法和灌根法5种接种方法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法是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最佳接种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性鉴定。采用喷雾接种法鉴定209份醋栗番茄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其中22份为中抗品种,57份为感病品种,130份为高感品种,未发现抗病或免疫品种。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评价23种微生物菌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2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100.00%、82.50%和71.25%、61.67%,预防效果明显高于治疗效果,说明田间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21—2022年以‘浙樱粉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微生物菌剂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菌剂1 (复合微生物菌剂)后,植株较粗壮,生育期提前,果实大,品质好,耐贮天数长,产量比对照(不施菌剂)高33.1%,收益比对照高29.7%;施用菌剂2(医壤枯草·地衣芽孢杆菌)后,植株大小与对照相差不大,但收获期早于对照,果实品质也较好,产量比对照高11.9%,收益比对照高11.4%,因此这两种微生物菌剂在番茄种植中可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3.
马理  刘文菊 《蔬菜》2023,(10):35-40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在定植期、缓苗期、膨果期施用含有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期施用颗粒微生物菌剂,可使番茄增产34.11%;缓苗期施用液态微生物菌剂,可使番茄增产27.10%;颗粒微生物菌剂和液体微生物配合施用,可使番茄增产23.36%;同时,颗粒剂和液态剂型配合施用,番茄果实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分别显著提高49.85%、0.33%、45.07%、26.05%、134.82%,土壤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9.08%、27.93%、59.71%和64.01%;因此,颗粒型和液态型微生物菌剂的适宜施用时期分别为定植期和缓苗期。  相似文献   

4.
以有效成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的"绿都菌剂1号"为供试微生物菌剂,以不同品种番茄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生物菌剂对番茄植株茎粗、株高、抗病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北方寒冷地区早春温室番茄生产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能够有效促进番茄秧苗株高、茎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和产量,该研究可为早春温室番茄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连续多年重茬种植后,土壤易发生土传病害,地力水平降低,直接影响了番茄的正常生长,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使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减少土传病害,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设计四个处理:施用微生物菌剂灭活微生物菌剂、常规施肥、空白对照,研究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结果发现,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改善番茄生物学性状,使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增大;增强对枯萎病、青枯病的抗性;提高番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常规施肥增产6.45%,比空白对照增产44.67%。  相似文献   

6.
以‘克新1号’马铃薯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低、中、高3个施肥量处理,在复合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个处理中固体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设置4个不同的梯度处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冲施定量的液体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探究增施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旨在找出适合蒲县当地的科学施肥方法,为其马铃薯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依据。结果表明,适量增施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指标,但高浓度的微生物菌剂却抑制马铃薯的生长,在本试验中以低肥量处理下的T2组效果最佳,其株高、出苗率、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净利润比常规施肥组分别提高了6.83%、5.31%、92.11%、27.0%和16.94%,还原糖含量降低了18.42%,是高产优质马铃薯的科学施肥配方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寻绿色、高效的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方法,我们开展了芽孢杆菌AMCC100153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效果试验,并观察该生物菌剂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菌剂芽孢杆菌AMCC100153具有较强的杀线活性,可有效抑制根结线虫的发生和发展,且持效期长,同时可促进番茄植株健壮生长,提高产量,改善番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滴药处理对设施瓜菜生长发育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滴药处理对设施甜瓜、吊瓜、番茄等瓜菜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及土壤养分、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的滴灌施用生物菌剂。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施化学药剂对设施瓜菜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区系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滴施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设施瓜菜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和磷钾养分活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物菌剂处理显著提高了设施番茄、甜瓜的产量,而对设施吊瓜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极显著提高了设施瓜菜产量,对应于设施番茄、甜瓜、吊瓜增产率分别为18.78%、23.52%、25.92%。设施瓜菜滴施生物菌剂对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最为明显,复合微生物菌剂次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高效、环境友好的防治根结线虫病的方法,研究了芽孢杆菌AMCC100153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和番茄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第120天生物菌剂芽孢杆菌AMCC100153处理的虫口密度分别比空白对照和阿维菌素处理低86.34%和46.17%,且其能够促进番茄植株茁壮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尤其是后期产量。因此,芽孢杆菌AMCC 100153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合西北非耕地荒漠区玉米秸秆单一发酵的微生物菌剂,以不添加菌剂为对照,研究了3 种微生物菌剂(菌剂1 主要由纤维素菌和降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成,菌剂2 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唐德链霉菌、白浅灰链霉菌、黑曲霉、里氏木霉组成,菌剂3 主要由数十种微生物和生物酶组成)对玉米秸秆发酵腐熟效果和发酵过程中堆料温度、含水率、pH、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加快发酵进程,发酵效果优于对照自然发酵;菌剂1 和菌剂3 处理升温速度最快,均于堆肥2 d 后升至55 ℃以上,持续时间分别为27 d 和33 d,菌剂2 处理高温持续时间短;菌剂1 和菌剂3 处理发酵至30 d 时种子发芽指数大于80%,而对照需要40 d;各处理总有机碳含量随着发酵的进程呈下降趋势,菌剂3 处理的总有机碳降解速度最快;堆肥后4 个处理的pH 值均在腐熟堆肥的适宜范围之内。综合比较,菌剂3 促进发酵的效果最好,菌剂1 次之,菌剂2 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选择嫁接、化学药剂、复合微生物肥3种处理方式开展棚室番茄青枯病防治试验,比较各处理方式的田间防效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以"茄砧11号"为砧木嫁接番茄的方式防治青枯病,定植74 d 后,防效达94.32%,每667 m2利润较CK增加28 246.28元,是3种处理中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1998年在浙江省首次发现的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在田间发生的症状表现,以及区别于番茄溃疡病、软腐病、斑疹病的特征;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注射接种法鉴定番茄苗期青枯病抗性的效果,对合作903、桂砧1号以及TZ-1这3种不同番茄材料利用注射接种法与传统伤根接种法进行苗期青枯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法(接种浓度1×10~7 cfu/mL)接种后第7天鉴定结果与传统伤根接种法(接种浓度1×10~8 cfu/mL)接种后第14天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注射接种法更加快捷、有效,可作为番茄苗期青枯病快速鉴定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大果型番茄品种"威蔓"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营养基质袋培的方式,分别进行施用"窝窝肥"(F1)、"禾利缘"(F2)、"金贝"(F3)3个微生物菌剂处理,同时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剂作为空白对照(CK),通过测定植株的形态指标、生物量、产量和品质,以期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番茄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窝窝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的番茄前期长势优于对照,"窝窝肥"处理的生物量最高;"禾利缘"处理下第4穗果果实品质提升最显著。综上所述,微生物菌剂对于基质袋栽培下的番茄生长指标、番茄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微生物菌剂的配施或将成为蔬菜绿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番茄菌根化育苗及对青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单一菌剂Glomus versiforme(AM-1)和混合菌剂Glomus spp.(AM-2)分别对番茄进行菌根化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基质和接种时期对菌根形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园土与蛭石体积比为3∶1的混合物为基质,菌根形成率最高;播种期和一叶期接种对菌根化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二叶期接种的菌根形成率显著降低。温室盆栽条件下,菌根化程度高的番茄苗具有较好的延缓青枯病发生的能力,但后期病情仍会加重。  相似文献   

16.
柑橘溃疡病菌分化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廷山  周彦  周常勇 《园艺学报》2015,42(9):1699-1703
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的分类地位、菌系分化和致病机理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运用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溃疡病菌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该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是严重阻碍柑橘产业发展的世界性检疫病害,防控困难,选育抗病品种为防治溃疡病的唯一有效办法。枸橼C-05是柑橘属独特的抗溃疡病种质,为抗性机理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基础。为了进一步评价枸橼C-05的抗性,另外收集了13份枸橼种质,对其进行溃疡病的离体和活体抗性评价。叶片形态学观察表明,14份枸橼种质存在较大的形态学差异。采用离体与活体注射接种不同浓度的柑橘溃疡病菌,根据叶片的感病症状、病斑周围黄色晕圈大小等典型溃疡病症状,综合评价枸橼类种质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枸橼种质之间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极大差异,溃疡病的抗性评价综合病情指数显示枸橼C-05、园香橼、矮果香橼、美国枸橼、普通枸橼和印度大果综合病情指数较小,表现为极抗病或抗病,其他枸橼种质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性;枸橼种质的抗病或感病性与其叶片形态特征无关。枸橼C-05和5个抗病枸橼种质对柑橘溃疡病具有针对性的抗性,这对进一步研究抗病机理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护地龙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设置微生物菌剂、 1.8%阿维菌素(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护地龙对根结线虫的 防治效果平均达86.56%,优于1.8%阿维菌素(55.84%);对番茄促生新根效果分别是空白对照、药剂 对照的3.2、2.5倍;株高分别比空白对照、药剂对照高3.4、1.7 cm;叶面积分别比空白对照、药剂对照 多4.5、3.0 cm2 ;茎周长分别比空白对照、药剂对照粗0.5、0.2 cm;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29.78%,比药剂 对照增加9.39%。护地龙对番茄生长、品质、抗性、增产、增收均有促进作用,同时适用性广、绿色安 全、不产生抗药性,适合设施番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番茄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本文对近年来番茄青枯病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国内番茄青枯病防治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应用,并展望了青枯病防治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