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9,(10):30-35
为进一步选育南瓜栽培新品种,对10个南瓜品种的农艺性状、果实性状、营养成分及主要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品种农艺性状测定方面‘,百蜜10号’表现出节间长度较短、第1雌花节位较低和单株结瓜数较高。在果实性状方面‘,兴蔬大果’表现较优,其单瓜质量较高(3 318 g)、果肉较厚(3.1 cm),瓜皮主色和肉色为橙黄色。在果实各项口感指标方面‘,百蜜’系列和‘蜜本南瓜’均总体表现较好。在营养成分方面‘,兴蔬大果’的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分别为64.64 mg·100 g~(-1)、4.75 g·100 g~(-1);总糖含量最高的为‘蜜本南瓜’,高达10.29 g·100 g~(-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瓜质量与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肉厚呈显著正相关,与TSS呈显著负相关;横径与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肉厚呈显著负相关;氨基酸与总糖呈显著负相关。在南瓜果实微量元素中,K含量最高,为142.68μg·g~(-1),且其变异系数最小。经综合分析,10个南瓜品种中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是‘百蜜10号’,果实性状、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表现较好的是‘兴蔬大果’,另外‘,蜜本南瓜’表现出纵径较短、横径较粗、果肉较厚等优良短粗形南瓜性状,备受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2.
以9个印度南瓜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营养成分(氨基酸、总糖、还原糖、水分、灰分)和8种矿质元素(Ca、Cu、Fe、K、Mg、Mn、Na、Zn),并进行方差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以"君川金栗"最高(20.90g·kg~(-1)FW);还原糖含量和总糖含量以"日本432"最高,分别为14.33、16.63g·kg~(-1)FW;水分含量为877.2~953.6g·kg~(-1)FW;灰分含量为1.45~13.92g·kg~(-1)FW。还原糖与灰分、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灰分与总糖呈显著正相关;水分与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呈极显著负相关。K含量最高,为2 021.33μg·g~(-1) FW;Mn含量最低,为1.81μg·g~(-1) FW;Fe与Mn、Mg,Na与Mg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油绿苦瓜、珍珠苦瓜和大顶苦瓜这3种不同苦瓜的营养成分与皂苷含量的差异,笔者以5个油绿苦瓜品种(系)、4个珍珠苦瓜品种(系)和5个大顶苦瓜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皂苷和皂苷单体的含量,探讨不同苦瓜营养成分与皂苷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苦瓜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含量变幅分别为(5.1~5.8)(、0.7~0.9)g·100 g~(-1),两者差异均不显著,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8%、8.75%;不同苦瓜果肉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变幅分别为(36.7~71.0)mg·100 g~(-1)、(0.28~0.65)g·100 g~(-1),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7.52%和26.00%‘;油瓜材料3号‘’珍珠材料2号’和‘珍珠材料3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苦瓜品种(系),其他品种(系)间均无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为8.75%。不同苦瓜果肉皂苷的总含量变幅为(12.39~17.65)mg·g~(-1),变异系数为11.35%。不同品种(系)中都含有苦瓜皂苷L和苦瓜皂苷K,其他皂苷单体在一些品种(系)中未被检测出,说明该皂苷单体在这些品种(系)中含量很低或不存在;苦瓜皂苷元I和苦瓜皂苷II在超过一半的品种(系)中未被检测出。皂苷单体总含量变幅为(68.61~260.79)μg·g~(-1),基本属于弱相关或者不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选育皂苷含量适中且鲜食品质优良的苦瓜新品种(系)或皂苷含量高的医用原料栽培苦瓜新品种(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10):18-25
通过初选酸法、碱法和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蜜本南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选用酶法进行提取试验。结果显示,料液比、超声时间、木瓜蛋白酶酶解温度对南瓜IDF得率的影响较其他单因素显著。进一步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IDF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是:液料比14.5 mL·g~(-1)、超声时间15 min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温度60.67℃,在此条件下南瓜IDF的得率可达29.99±0.1%。经理化测定,‘蜜本南瓜’IDF的持水力为(7.10±0.05)g·g~(-1),持油力为(1.03±0.09)g·g~(-1),膨胀力为(5.52±0.08)mL·g~(-1)。IDF中游离酚含量为(187.97±0.20)mg GAE·100 g~(-1),结合酚含量(82.62±0.14)mg GAE·100 g~(-1)。此外,IDF对·OH、DPPH·和O_2~-·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与其所含酚类的成分有关。综上,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南瓜IDF方法切实可行,产品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膳食纤维,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苏州特有的‘苏州圆叶芹’的营养品质、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采用国标法及其他测定方法,对‘苏州圆叶芹’可食用部分的维生素C、灰分、粗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气质联用测定技术及滤纸片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圆叶芹’中营养成分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水芹要高‘。苏州圆叶芹’中18种氨基酸齐全,总量为265.22 mg·g~(-1),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含量最少,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7.94 mg·g~(-1)。"脯氨酸+酪氨酸"是‘苏州圆叶芹’蛋白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比值范围为0.44~3.90,氨基酸比值系数范围是0.39~3.46‘。苏州圆叶芹’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02%,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8.56%)、蒎烷(25.02%)、棕榈酸甲酯(5.95%)及棕榈酸乙酯(6.56%)等‘。苏州圆叶芹’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1.25、5.0和2.5 mg·mL~(-1)。  相似文献   

6.
‘粉红公主’草莓由‘章姬’与‘给维塔’杂交育成。果实圆锥形或楔形,一、二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20.5 g,最大单果质量43 g。果面粉红色,有光泽,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4%,维生素C含量为0.589 mg·g~(-1),还原糖含量为4.25%,可滴定酸含量为0.63%,果实硬度为1.4 kg·cm~(-2)。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条件下1月中旬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连续2 a测定成熟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中,约60%的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叶片,株系间果皮、叶片Res含量(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果皮中含量最高的‘双溪腺枝葡萄03’(2013年与2014年分别为67.82μg·g~(-1)和68.44μg·g~(-1))比含量最低的‘洪江刺葡萄04’(2013年0.08μg·g~(-1),2014年0.09μg·g~(-1))高855.5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高山二号’(2013与2014年分别为10.27μg·g~(-1)和11.69μg·g~(-1))比含量最低的‘冯举沟桑叶葡萄02’高256.8倍。结合采样地2 a的气候条件分析,果皮中的Res含量几乎未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叶片中Res含量在采样的2 a间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腺枝葡萄中的‘双溪腺枝葡萄03’‘芷江水腺枝葡萄’‘双溪腺枝葡萄01’及山葡萄中的‘山葡萄N43-3’‘长白9号’‘双优’等果皮富含白藜芦醇。研究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中的白藜芦醇及促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礼泉富士"苹果嫁接在8种矮化中间砧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矮化中间砧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矮化中间砧对叶绿素含量及其比例间产生明显差异性影响,叶绿素a含量以‘M26’最高,为1.032mg·g~(-1)FW;类胡萝卜素则以‘MM111’含量最高,为0.597mg·g~(-1)FW;而叶绿素a/b则以‘SH9’最高,为4.076,但三者均以对照最低,分别为0.651 mg·g~(-1) FW、0.345 mg·g~(-1) FW、2.427;叶绿素b含量以‘GM256’最高,为0.286mg·g~(-1)FW,‘SH9’最低,为0.240mg·g~(-1)FW,比对照低10.448%,各处理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净光合速率(Pn)以‘Mark’最高,为20.552CO2μmol·m-2·s~(-1),而胞间CO2浓度(Ci)以‘SH9’最高,为489.581CO2μmol·mol~(-1),蒸腾速率(Tr)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但Tr和气孔导度(Gs)均以对照最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砧木对"礼泉富士"苹果幼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M26’和‘Mark’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肉桃不同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野鸡红’ב银河’、‘夏乙女’ב半斤桃’、‘野鸡红’ב00-20-42’(‘霞光’בNF’)、‘瑞光18号’ב北京一线红’、‘霞脆’ב北京一线红’5个杂交组合F1代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后代果实成熟期、果肉颜色分离情况,并对‘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后代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色苷含量、糖与酸组分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后代群体红肉桃单株与白肉桃单株比例接近1: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规律;早期成熟的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居多,白肉桃单株成熟期相对较晚,并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夏乙女’ב半斤桃’后代果形更多遗传了父本的卵圆性状;白肉桃单株花色苷平均值为0.008 1 mg·g~(-1),远低于红肉桃单株的0.068 7 mg·g~(-1);后代单株果实以甜风味为主,其中红肉桃单株甜风味占54.55%,白肉桃单株达84.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10.93%,高于红肉桃单株的9.68%,糖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3.069 g·L~(-1),红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0.087 g·L~(-1);山梨醇含量最低,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5.322 g·L~(-1),高于红肉桃的3.515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0.207%,低于红肉桃的0.356%;酸组分中,白肉桃和红肉桃单株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89 g·L~(-1)和3.009 g·L~(-1),柠檬酸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可滴定酸最大,蔗糖组合传递力、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最高;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最低,仅为23.519%,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为负值。【结论】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成熟期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早期成熟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为主,后期成熟单株果肉为白色。‘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F1代群体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低,后代果实风味以甜为主,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后代组合传递力和超亲优势明显,有助于后代果实甜风味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个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高效、合理利用丰富的核桃雄花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产区5个不同基因型盛花期的核桃雄花为试材,测定9种常规营养成分含量、9种矿质元素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活性物质和其抗氧化能力。【结果】(1)‘黔核7号’在常规营养成分和矿质营养方面优于其他基因型核桃雄花,‘黔核5号’和‘香玲’在矿质营养方面表现较差,而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在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上并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在EAA/TAA的比例上‘黔核7号’(42.01%)和‘黔核8号’(41.98%)最高,‘香玲’(39.40%)最低。(2)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中‘黔核8号’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且抗氧化能力最强;‘黔核5号’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最低,抗氧化能力最差。【结论】不同基因型核桃雄花在营养成分的组成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含量上原产于贵州的核桃品种具有明显优势,尤以‘黔核7号’品质突出,‘香玲’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20个不同西瓜种质资源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瓜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和蔗糖,共占总糖含量的80.06%,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种质间变化幅度较大,变幅分别为3.02~41.58 mg·g~(-1)和0~46.03 mg·g~(-1);果实中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占总酸含量的83.88%,与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变幅为1.66~5.38 mg·g~(-1);不同种质西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黏籽西瓜中柠檬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了133%,而蔗糖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研究结果为了解西瓜种质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今后开展不同品种资源的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红肉猕猴桃新品种‘红什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什1号’是以‘红阳’猕猴桃为母本,以黄肉大果型材料‘SF1998M’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红肉猕猴桃新品种。果实较大,平均单果质量85.5 g,最大95 g,椭圆形;果肉黄色,子房鲜红色,呈放射状,维生素C含量1.47 mg·g~(-1),总糖12.01%,总酸1.30 g·k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6%,干物质含量22.8%;风味好,甜酸适度,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13.
‘石莓9号’草莓以丰产、优质、抗病优系‘458-2’(‘枥乙女’ב全明星’)为母本,高硬度优系‘455-3’(‘卡姆罗莎’ב石莓4号’)为父本杂交育成。果实圆锥形,鲜红色,光泽度强;去萼较易;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48.2 g,二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24.7 g;果肉红色,质地密且细腻,香气浓,风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9%,还原糖含量3.15%,可滴定酸含量0.6%,维生素C含量0.47 mg·g~(-1);果实硬度0.520 kg·cm~(-2),耐贮运性好;丰产性好,平均株产469.6 g,适宜露地及保护地半促成栽培。一级序大果适宜鲜食、加工果汁果酱,二级序及以上小果可单体速冻。通过田间观察,‘石莓9号’抗叶斑病、革腐病、炭疽病、白粉病,中抗灰霉病等。  相似文献   

14.
‘国丽’是以‘龙园秋李’为母本,‘黑琥珀李’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中熟李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0.3 g,果皮紫红色,果肉橙黄色,肉质松脆,汁多,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7%,糖10.75%,维生素C24.8μg·g~(-1),硬度4.6 kg·cm~(-2) 。盛果期产量25 t·hm~(-2) ,可在辽宁海城及以南的李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评价荔枝种质资源功能性品质并为抗氧化活性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35个荔枝品种成熟果实果肉中多酚、黄酮、维生素C含量,从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三个方面分析各品种抗氧化能力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各品种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比较和分类。【结果】(1)不同荔枝品种间多酚、黄酮、维生素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0.01),其酚类物质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为64.92~173.64、2.01~23.45、69.74~186.22 mg·100 g~(-1),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81.5%~97.76%;总黄酮含量介于73.44~331.52 mg·100 g~(-1);维生素C含量介于6.00~56.33mg·100 g~(-1);不同荔枝品种间DPPH清除能力介于71.78%~99.61%,FRAP介于1.18~10.10μmol·g~(-1),ORAC介于0.97~39.72μmol·g~(-1)。(2)荔枝果肉中游离多酚、总酚、总黄酮含量与FRAP、ORA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维生素C含量与FRAP呈显著正相关(p 0.05);依据相关系数大小排列:游离多酚总酚总黄酮ORACFRAP结合多酚维生素CDPPH清除能力;(3)聚类分析依据功能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高低将35个荔枝品种分为4大类。【结论】不同荔枝品种间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 0.01),多酚、黄酮类物质是荔枝果肉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妃子笑‘’绿纱‘’红绣球‘’井冈红糯‘’岭丰糯‘’金包银‘’状元红’是一类多酚、黄酮物质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等对甜瓜属新种质刺角瓜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刺角瓜富含VC、多酚、多糖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中VC含量为125mg·kg~(-1),多酚含量为314 mg·kg~(-1),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为2.7%、0.5%,游离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 908、3 120 mg·kg~(-1),水分及灰分分别占鲜质量的95.0%、0.6%;刺角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对DPPH半清除率IC50为0.060 g·m L~(-1),对羟自由基半清除率IC50为0.036 g·m 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形状、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澳洲坚果的有效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0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果实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质量性状中果仁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4.23%,最小的是坚果横径,为6.04%;营养成分中Ca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4.47%,最小的是脂肪含量,仅为2.93%。果仁营养成分均以脂肪为主,含量(w)最高的种质是GR1,为78 g·100 g-1;最低的种质是A4,为69.90 g·100 g-1。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将果实质量性状与营养成分进行综合品质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90.793%。根据以上5个公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计算种质综合品质排名,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种质为GR1、HJ、JW、B3和B7。【结论】鲜果纵横径、坚果单果质量、坚果横径、壳果干质量、出仁率、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含量和Zn含量10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澳洲坚果种质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筛选出果实质量最高的HJ、B4、GR1,氨基酸、P含量和出仁率较高的JW、A4,果实数量性状高的GR1,可溶性糖和Ca含量高的B4,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高的HJ、B7。  相似文献   

18.
对产于西藏东南部的3个野生韭居群(芒康:木许居群、曲孜卡居群,左贡:绕金居群)进行了风味与主要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3个居群均含有21种游离氨基酸,谷氨酰胺含量均最高,丙氨酸次之,分别占总氨基酸的12.87%~22.03%和10.33%~12.55%;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木许居群0.9431 mg·g~(-1)(占比35.80%),曲孜卡居群0.7884 mg·g~(-1)(占比36.61%),绕金居群1.1895 mg·g~(-1)(占比41.16%);14种氨基酸在居群间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各居群少含维生素B1(0.3μg·g~(-1)左右)和维生素B2(0.4μg·g~(-1)左右),含有较高的维生素A(10μg·g~(-1)左右)和维生素E(3~13μg·g~(-1)),富含维生素C(1.5 mg·g~(-1)左右),维生素B6含量均低于0.1μg·g~(-1)的检测限。(3)木许居群和曲孜卡居群有10种、绕金居群有11种芳香物质,甲硫醇仅在绕金居群中检测到,共有的10种芳香物质在居群间有不同程度差异,二甲基二硫化物在各居群中含量均最高,相对百分含量在70%左右。(4)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及含水量在居群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LED光源对百合组培苗小子球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合‘索邦’品种组培苗为试材,白色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了7种不同LED光源对组培苗小子球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色蓝光(B)处理对植株生长效果最好,株高、根长和叶片数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7 cm、2.28 cm和3.10片;红蓝绿复合光(RBG)对小子球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为对照的2倍;红蓝复合光(2RB)处理后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07 g,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单色红光(R)处理下,干质量达到最大值0.038 g,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红蓝绿复合光(RBG)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953 6 mg·g~(-1)和1.196 5 mg·g~(-1);白光(W)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98 7%和1.485 mg·g~(-1),与红蓝绿复合光(RBG)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均与对照(CK)差异显著。综合比较各项指标,红蓝绿复合光(RBG)可作为百合‘索邦’小子球繁育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20.
以31份印度南瓜、12份中国南瓜、4份印度南瓜×中国南瓜种间杂种为研究对象,进行老熟南瓜口感评价及营养成分相关性研究,鉴定影响南瓜口感的关键指标,并建立一种科学评价口感的方法。结果表明:供试南瓜材料干物质含量为28.27~219.12g·kg~(-1)(FW),淀粉含量为4.13~93.68g·kg~(-1)(FW),可溶性糖含量为8.48~128.14g·kg~(-1)(FW),纤维含量为2.46~80.94g·kg~(-1)(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2~12.2°Brix(FW),VC含量为17.9~258.2mg·kg~(-1)(FW);含水少、甜、面、质地细腻、平滑的南瓜口感好,反之口感差。从口感与营养成分的整体趋势上看,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纤维含量降低口感变好;反之,口感变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可溶性固形物、VC、纤维含量等贡献率小的营养成分,建立南瓜口感评价公式Y=-5.481+17.974X_1+10.716X_2+12.473X_3(Y为口感得分预测值,X_1为干物质百分含量,X_2为可溶性糖百分含量,X_3为淀粉百分含量),拟合优度指标R~2为0.907,预测口感效果较好。说明利用干物质百分含量、可溶性糖百分含量、淀粉百分含量预测肉用南瓜口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