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北端,中亚热带南部,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19.7℃,年降雨量在900~2 000mm,年积温6 058~6 563℃,无霜期300~340天,光温资源丰富,适宜于一年多熟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搜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猕猴桃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对猕猴桃生长与气象条件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猕猴桃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气象条件指标。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1)年平均气温为10~18℃,最适宜温度为13~17℃,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9℃,极端最高气温≤4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29℃,年无霜期在210~290 d最为适宜,≥10℃积温为3 500~6 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4 500~5 200℃·d;(2)年降水量至少为8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为60%~80%;(3)年日照时数在1 100以上,年日照百分率40%~45%。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萌芽期的日平均温度大于10℃;春梢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0℃,适宜温度为15~20℃;(2)从芽膨大起0℃积温达800~840℃·d才开始开花。开花期的下限温度为12℃,平均气温为15~20℃最适宜,开花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光照时数为70 h左右;(3)开花到坐果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5~23℃,相对湿度为70%左右,日照时数为70~80 h;坐果到成熟需≥10℃积温为2 300~2 800℃·d;(4)气温低于10℃时开始落叶,温度降低到7℃以下开始休眠。猕猴桃生长期气象灾害主要有冻害、大风、洪涝、日灼等。主要病害溃疡病、花腐病、根腐病等与气象条件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栓皮栎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东亚地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是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景观价值.在本项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栓皮栎在东亚地区的天然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了天然分布区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东亚地区栓皮栎主要分布在19°~42°N、97°~14°E之间;栓皮栎除了在中国大陆有大量的分布以外,在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均有分布.在水平分布上,栓皮栎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5.3℃,最高和最低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23.6℃和7.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11~2 000 mm;在岛屿分布区域,栓皮栎分布区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3.1℃(日本)~14.7℃(中国台湾),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 788 mm(日本)~2 803 mm(中国台湾).在垂直分布上,在温带地区海拔上限大约为1 500 m,温度为7.7℃;在亚热带地区海拔高度上限超过3 000 m,温度为7.6℃.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8月2日)天水地处内陆,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具有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降雨适中,土层深厚,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陇上小江南"之称。天水"花牛"苹果栽培区的年平均气温8.5℃~10.8℃,年极端最低温-17.4℃,一月份平均气温-2.4℃,6月~8月份平均气温18.4℃~23℃,年降水量500毫米~600毫米,海拔高度1000米~1600米,土壤PH值5.5~8.0,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700~2300小时),在果品成熟期昼夜温差大,8月~10月份昼夜温差达10℃~15℃,非常有利于果品糖份的积累,是中外专家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气候旅游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风景旅游资源及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源景区因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景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4.6 ℃,年降水量1 800~2 000 mm,日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炎热,春秋宜人.一年四季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旅游气候障碍少,全年旅游适宜时间长达215 d,最适宜的是4~5月和9~10月,适宜为6~8月,并且各季中均有独特的旅游气候资源和气象景观,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少,夏凉资源十分丰富.表2参9  相似文献   

6.
1 基本情况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县国土面积3 827km2,1033个自然村,45.4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4%.气候条件较好,全年平均气温16.5℃,≥10℃有效积温4 500~6 400℃,无霜期302d,年平均降雨量900~1000mm,大部分地区处于海拔1 400~1 600m,年日照时数1 900~2 000h.  相似文献   

7.
基于栅格化的广东省气候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广东省1965~2007年78个县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以经纬度、海拔高度、水分和热量等为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回归分析+残差修正”模型。然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气候要素进行空间插值,以1km×1km栅格为评价单元,分别对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因子进行分析评价。最后,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对气候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及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临夏县北塬灌区高效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塬灌区位于临夏县北部,为临夏州最大的自流灌区.海拔1 755~2216m,年均气温6.4~7.7℃,年均日照时数2 568 h,年均无霜期151 d,年降水量385~514 mm,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北塬灌区日光温室辣椒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达100 hm2,年产辣椒5 000 t,产值达3 000万元.为了进一步促进辣椒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临夏县种子管理站从2006年起进行了高效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适宜该区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辣椒栽培技术,最高产量达77 000kg/hm2,收入达462 000元/hm2.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和延长产业链,湛江市遂溪县今秋的火龙果大丰收将为果农带来丰厚的收益。遂溪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0~24℃,年降雨量为1 700多mm,适宜栽培火龙果。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红壤条件,该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25 000亩(1 667 hm2),2015年火龙果产量为35 000 t。2016年,越来越多的种植者投身于火龙果种植,使得种植面积扩大到27 500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精河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当地枸杞产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精河县气象站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枸杞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1981—2020年,枸杞生长季气温为19.7~23.5℃,平均气温21.5℃,气候倾向率为0.4℃/10 a;≥10℃积温3 062~4 400℃·d,平均3 845.6℃·d,≥10℃积温气候倾向率为162.6 ℃·d/10a,≥10℃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为4.6 d/10a;平均气温、≥10℃积温及其日数随年份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且均在2004年发生由低到高的显著突变。1981—2020年精河县初霜日推迟,气候倾向率为2.8 d/10a;终霜日提前,气候倾向率为-3.0 d/10a;无霜期延长。枸杞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生长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年代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在1999年发生突变,呈显著增多趋势。枸杞生长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 d/10a和2 d/10a。【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精河枸杞生长季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枸杞产量,但枸杞萌芽展叶期遭遇霜冻风险增大,4月需加强霜冻灾害防范。夏果成熟期间高温日数增加,需关注高温对枸杞幼果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7月降水量增加,对枸杞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萝卜又称小水萝卜,肉质根多为红皮白肉,色彩鲜丽,是城乡人民喜食的速生蔬菜.由于小萝卜适应性强,对气候、土质要求不高,在临洮县洮河两岸水川区间作、套种、复种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因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市场对小萝卜种子的需求也日趋增大.临洮县位于洮河下游,洮河流经县内总长度155 km,平均流量138 m3/s;年平均气温7 ℃,≥10 ℃积温2 145.2~3 631.4 ℃,无霜期113~172 d,平均146 d,年日照时数2 437.9 h,日照率为55%,年降水量450~550 mm;全县耕地面积72 660 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2 473 hm2;土壤主要为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得天独厚的光、热、水资源,繁育的小萝卜种子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深受周边地区人们的好评.笔者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总结出了种子产量2 500~3 000 kg/hm2、纯收益达15 000~18 000元/hm2的小萝卜种子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3 年和 2004 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二十里堡乡七号村进行了膜上灌条件下的覆膜春小麦和玉米的灌水技术及地膜覆盖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应,在作物苗期增温效应尤为显著。覆膜农田地表下 5cm、10 cm、15 cm、20 cm 和 25 cm 在 8:00,14:00 和 18:00 三个时刻,苗期平均地温比露地玉米分别高 3.3 ℃,2.9 ℃,3.2 ℃,2.2 ℃和 2.1 ℃。在灌溉定额和畦长相同的条件下,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单宽流量为 1.3L/(m·s),在膜宽为 1.25 m的畦田内水流推进速度是露地畦灌的 1.64 倍,并且不会发生冲苗冲埂现象。在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作物栽培方式下,覆膜春小麦、玉米在全生育期内较当地露地节水灌溉系统的灌溉量(4 800m3/hm2和 9 000 m3/hm2)分别节水 2 000~2 400 m3/hm2和 4 000~4 500 m3/hm2,产量分别提高了 10 %~20 %和12 %~45 %。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马铃薯单产偏低的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地形复杂,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中间是 一系列彼此相隔的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全省大部分地区 海拔在1 000m左右。全省南北狭长,相跨7个纬度,气候 比较复杂。年平均温度4~14℃,从南到北逐渐降低,昼夜 温差15~20℃,年降雨量400~600mm,多集中在七、八、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天优99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9℃,活动积温6642℃,平均霜日5.4d,平均降雨量1674.9mm,相对湿度77%,平均日照时数为1886.6小时.天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天丰A×广恢998组配而成,2004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粤审稻2004008号),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大力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之一.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经济价值.我县于2004年早造开始引进种植,2004~2007年合计推广面积1.2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0%以上,累计增产粮食450万kg.  相似文献   

15.
上海奉贤菜花节油菜初终花期气象指标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奉贤地区1987~2008年油菜生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60~2008年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奉贤气候变暖基本特征以及气候变暖以来油菜开花期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菜花节期间降水量(平均气温)呈降水减少、气温增暖的变化趋势,气候转折特征明显,气候演变趋势总体对举办"菜花节"有利。平均而言,油菜从抽薹至始花期的间隔日数为34d,需要≥0℃积温为250℃.d;从始花至开花盛期的间隔日数一般需15d,需要≥0℃积温为120℃.d,这对于推算油菜花期何时出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将上述分析结果应用于2009年菜花节油菜花期分析预测和服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玉溪市不同海拔高度耕地及热量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溪市国土资源统计公布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GIS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割处理,对不同海拔区域耕地资源及气候配置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市耕地在350~2 650 m海拔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1 300~2 000 m海拔范围内、达15.42万hm2;湖盆区耕地分布在1 100~2 650 m的中高海拔范围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热量资源呈递减趋势,年平均气温19.26~ 10.79℃,≥10℃活动积温6 701.6~2 365.7℃;哀牢山东坡海拔高差较大,耕地分布在350~2 550 m海拔范围内,年平均气温22.96~12.25C,≥10C活动积温8 039.0~2 346.2℃.  相似文献   

17.
扎佐万亩无公害萝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佐镇地处黔中腹地,位于修文县城东南部,海拔1 280~1 400m,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 330.7 mm,年均温13.5℃,年积温4 500~ 5 600℃,≥10℃积温4 000~5100℃,无霜期260d, 年日照时数1 356.9 h,年均空气湿度75%~80%, 土壤黄壤微酸性,多为黄泥夹沙土,土层深厚肥沃。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萝卜的生长,生产的萝卜个大皮薄,洁白如玉,质嫩香脆,富含硒、铁、钙等微量元素,倍受消费者青睐,在省内外市场极具竞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的气候生态资源,对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年日照数为1 362.3~1 526.0 h,年日照率为31%~34%,年太阳总辐射为3 942.5~4 222.3 MJ/m2;年均温为15.1~20.5℃,≥10℃的持续日数达287~313 d,≥10℃的...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指导广东杉木经营,依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Arc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杉木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预测杉木在当前与未来不同时期的潜在适生区,比较SSP126、SSP585气候模式下杉木适生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前广东省杉木适生区分布范围广,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北部区域。影响广东杉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最暖季度平均气温、气温季节变化标准差、最湿季度平均气温和最干月份雨量。当海拔≥235 m、最暖季度平均气温为19.4~27.1℃、气温季节变化标准差为620~800、最湿季度平均气温为15~24℃、最干月份雨量为35.2~52.1 mm时,最适合广东省杉木生长。随着未来气候的变化,广东省杉木适生区总体出现收缩趋势,杉木高适生区往高海拔区域聚集缩减,其中在SSP585气候模式下收缩的程度比SSP126气候模式大,杉木生境破碎化严重。  相似文献   

20.
宗艳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31-235,258
选用1958—2017年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热量资源以南部沿海区最多,西北部丘陵区和东部山区最少,中部平原区居中的分布格局;1981—2017年相比1958—1980年≥0℃、≥10℃积温等值线向北推进100~160 km.辽宁省≥0℃、≥10℃积温分别在1993、1996年发生气候突变,南部沿海气候突变较早于内陆,气候突变前后≥0℃、≥10℃积温增加194℃·d,其增加的量值西北部丘陵区和东部山区少于中部平原区和南部沿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