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降雨侵蚀力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是迄今为止较为成熟,应用较广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区域降雨侵蚀力R及其分布特征是将USLE应用于较大地区的关键.以日降雨量计算侵蚀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黄土高原月降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模型.用黄土高原235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30 a的月降雨量数据,计算得各站点的时间序列月降雨侵蚀力和年降雨侵蚀力,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生成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栅格图像,并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特征.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从东南到西北呈梯度递减趋势,范围在300~7 500,平均不到3 000,不同地貌类型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土石山区、丘陵沟壑区(延安)、高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榆林)、丘陵区(陇西);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主要集中于7,8两月,年际变化上存在一个2.7 a的波动周期,波动范围在多年平均值的1倍以上,不同地区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北京山区次降雨侵蚀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潜在能力 ,它是建立土壤水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为了进行无降雨过程资料地区的降雨侵蚀力计算 ,选取了密云 1993~ 1998年共 15 4次降雨过程资料和蒲洼 1992~ 1995年共 4 7次降雨过程资料 ,对 CREAMS模型中的次降雨侵蚀力公式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 ,CREAMS模型次降雨侵蚀力公式计算结果在北京山区不同地区有较好的稳定性 ,密云和蒲洼模型计算结果的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 0 .80 4和 0 .6 90。因此在北京山区 ,当缺乏降雨过程资料时 ,可采用 CREAMS模型次降雨侵蚀力公式进行次降雨侵蚀力计算。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无降雨过程资料地点降雨侵蚀力计算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种算法的小安溪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重要指标,精确计算降雨侵蚀力能够提高区域水土流失预报精度.该研究以长江上游末端支流小安溪为研究区域,基于流域内国家基本站点近10年逐分钟降雨数据,采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侵蚀性降雨雨情分类;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降雨侵蚀力的结果为标准,在6种不同时间尺度的计算模型中优选简易算法,应用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4.
殷兵  吴健平  章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23-126,132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流失模型的一个基本因子,在收集和处理降雨数据时耗时耗力,且以文本格式保存的降雨数据存在诸多缺失问题。为此,将逐日、半月、累月及累年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与组件式GIS平台ArcGIS Engine及.NET平台结合,开发一种降雨侵蚀力因子计算器,并利用多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进行不同的空间插值。结果表明:该计算器可快速、有效地的管理数据;对计算的降雨侵蚀力数据,使用插值方法可获得栅格数据,且能进一步进行单一或批量掩膜、重采样;同时也可对降雨侵蚀力因子进行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等。为结果的可视化及保存提供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蚀预报中降雨侵蚀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国内外水蚀预报中降雨侵蚀力的研究现状,探讨降雨侵蚀力的未来研究方向,为准确计算和预报区域降雨侵蚀力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降雨侵蚀力不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总结了降雨侵蚀力研究中常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侵蚀性降雨标准,评述了降雨侵蚀力R值的简易计算模型及降雨侵蚀力R值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降雨侵蚀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其发展前景。[结论]国内外在降雨侵蚀力指标和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需加强侵蚀降雨标准、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因素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BP神经网络在降雨侵蚀力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建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最基本因子之一。由于降雨侵蚀力计算过程中所需资料较难收集,给其计算增加了难度。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降雨侵蚀力与地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降雨侵蚀力BP神经网络模型。对福建省46个地域的降雨侵蚀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降雨侵蚀力BP神经网络模型对模拟预测福建不同地域的降雨侵蚀力,平均模拟精度为96.81%,平均预测精度为95.68%,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不仅为降雨侵蚀力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也为BP神经网络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降雨侵蚀力经典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但计算过程繁琐、数据量大且难获取;简易模型计算便捷,但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分析了8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差异,并对简易模型进行修正.以经典模型为基准值,对与经典模型结果最为接近的简易模型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简易模型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法和模型差异分析方法.经典模型更能准确估算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拟合模型y=0.849x-29.651可以提高章文波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的模拟精度(拟合优度0.734);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汾川河流域、清涧河流域上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下游次之;延河流域、大理河流域下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上游次之.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经修正后可以较好的估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侵蚀力整体较高.  相似文献   

8.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准确评估降雨侵蚀力对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网格化降水产品在计算中国的降雨侵蚀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同降水产品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为评估各类降水产品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以利于降雨侵蚀力的准确估计,该研究选用了4种网格化降水产品:中国逐日网格降水量实时分析系统数据集(China gauge-based daily precipitation analysis,CGDPA)、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China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CMFD)、中国地面降水日值0.5°×0.5°格点数据集(v2.0)(Dataset of gridded daily precipitation in China(Version2.0),CN0.5)、热带降水测量计划—多卫星降水分析测量产品(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TRMM-TMPA)3B42V7,采用日降雨侵蚀力...  相似文献   

9.
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地区适用性的初步探讨c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求一种计算简便、地域适用性强的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利用河南省鲁山县和北京市延庆县2地392次降雨过程,采用经典算法计算其次降雨侵蚀力,分年统计得到研究地各年的年降雨侵蚀力值。以此为基准值,对卜兆宏建立的年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在2地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目前几类侵蚀力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新算法结果与经典值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一致率高达90.1%,模型有效系数为0.98,相对误差为0.03。表明该年降雨侵蚀力模型具有较强的地域推广性,且计算简便,在我国的类似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降雨侵蚀力表示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对土壤侵蚀定量预报及评价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兴山气象站1990—2009年20 a的逐日降雨量资料,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了研究区的降雨侵蚀力,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年际演变特征,并以此为基准值建立了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模型。结果表明:香溪河流域年内降雨侵蚀力R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的71%,峰值与侵蚀性降雨峰值一致,均出现在7月;R值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达到0.36,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4 361.55(MJ·mm)/(hm2·h),R值与年降雨量和年侵蚀性降雨量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少数异常年份,多年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趋势系数为0.106,呈增加趋势;简易算法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相对误差较小,均能满足要求,可应用于研究流域,但降雨侵蚀力精确值未知,模型参数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杜文涛  周萍  赵萌醒  杨会贇 《中国水土保持》2019,(6):31-33,47,I0003
基于气象站点降雨数据,对30 min时间分辨率的CMORPH遥感反演降雨数据进行精度分析,并采用CMORPH数据计算吉林省2016年降雨侵蚀力,得到了以下结论:①CMORPH数据与气象站点数据相比较,整体相关系数大于0.6,日降雨量和月降雨量平均误差较小,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吉林省降雨状况;②通过高时相的CMORPH数据计算得到降雨侵蚀力,既可以满足空间上的精确性,又可以排除非侵蚀性降雨的干扰,计算结果较为精确;③吉林省2016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37.48 MJ·mm/(hm^2·h·a),其中松原市平均降雨侵蚀力最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力的潜在能力进行评估,在收集整理了辽宁省及周边22个气象台1965—2016年的逐日降雨量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日降雨侵蚀力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多年降雨侵蚀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降雨侵蚀力在时空上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辽宁省降雨侵蚀力在空间上整体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级递减的趋势;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一致性,且在年际变化上均呈现出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内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9月,并占全年的78.51%。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土流失的准确预测并采取有效的关键性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无锡市21处雨量站1992—2016年的日雨量数据等为基础,运用章文波等修订的日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分析了无锡市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年侵蚀性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简化算法。结果表明,无锡市降雨侵蚀力随月份先增加后减小;随年份总体呈增加的变化规律,但不是单一增长,而是三段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5倍。利用无锡市10个站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年侵蚀性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之间的三次曲线拟合方程作为简化算法,经验证可以用于无锡市年降雨侵蚀力计算。  相似文献   

14.
以侵蚀性降雨集中的汛期为研究时段,利用哈尔滨市阿城区1953—2018年逐日降雨数据,采用章文波等利用日雨量估算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计算逐年汛期各半月时段的降雨侵蚀力,进而累加得到逐年汛期各月降雨侵蚀力和汛期降雨侵蚀力,并进一步计算不同水文年型的汛期降雨侵蚀力,以期能为阿城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侵蚀降雨特征的湘江流域R因子修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侵蚀因子R表示由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能够反映气候因素对土壤侵蚀能力的作用.根据湘江流域18个水文气象站近50 a的降雨量数据,采用针对不同类型降雨资料的不同R值的计算方法,对湘江流域近50 a的降雨侵蚀力R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Wischmemier年降雨侵蚀力经验公式与福建省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的R1、R2值与章文波日降雨量估算方法计算出的R3值有较大误差,分别达到35.99%和45.58%,不适用于直接计算该区域的降雨侵蚀力R值;经过侵蚀降雨特征因子修正后的Wischmemier年降雨侵蚀力经验公式与福建省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年降雨侵蚀力R值精度比修正前大大提高,其平均误差减小到9.59%和5.53%,表明在缺少日降雨量数据资料的情况下,采用根据侵蚀降雨特征因子侵蚀降雨量与侵蚀降雨时间修正后的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能够更加精确地估算出研究区内降雨侵蚀力R值.  相似文献   

16.
降雨侵蚀力因子估算结果会直接影响土壤侵蚀模型预报精度。采用EI3 0经典算法与章文波日雨量模型分别计算降雨侵蚀力并进行比较,发现日雨量模型适用于辽宁省降雨侵蚀力计算。采用辽宁省及周边省份共39个气象站1961—2015年日降雨资料,计算得到辽宁省降雨侵蚀力均值为3 316.02 MJ·mm/(hm~2·h·a),空间分布上呈由东向西、从南到北逐渐减小的趋势,降雨侵蚀力最小值出现在朝阳市建平县,最大值出现在丹东市宽甸县。  相似文献   

17.
不同降雨侵蚀力模型在江苏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准确评估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对土壤流失的预报、水土保持规划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利用江苏省2001—2006年260个站点的自记降雨资料和3个降雨侵蚀力模型,对降雨侵蚀力进行不同计算方法的模拟对比,并对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雨量降雨强度模型相对于经典算法的动能降雨强度模型,模拟精度达91.56%,在江苏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建立的简易雨量模型,数据获取更加便捷,与雨量降雨强度模型相比较,模拟精度达92.81%,在江苏省有一定的推广性;江苏省的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高值和低值区,R值在年际间变化较大,2003年最大达372.15MJ.mm/(hm2.h.a),2004年最小为168.98 MJ.mm/(hm2.h.a);在江苏省北部和西南地区,特别是连云港等降雨侵蚀力较高城市,应特别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1901—2016年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横跨20世纪的百年尺度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该文首先验证了CHELSAcrust数据集的精度,并基于该数据集估算了黄土高原1901—2016年逐月降雨侵蚀力,最后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CHELSAcrust数据集精度较高(Nash=0.79; R2=0.82),满足本文分析需求;(2)1901—2016年黄土高原年均降雨侵蚀力东南高、西北低,各地理分区降雨侵蚀力中,土石山区>河谷平原区>丘陵沟壑区>高原沟壑区>沙地沙漠区>农灌区。降雨侵蚀力显著变化区域集中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非显著变化区域分布在边缘地区;(3)1901—2016年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变化不显著且无明显突变点,可划分为1901—1930年、1930—1980年和1980—2016年3个阶段;(4)黄土高原地区降雨侵蚀力变化存在周期性规律,2.62 a变化周期最显著,且变化周期与气候要素的波动周期基本一致。结果显示1901—2016年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变化并不显著且存在周期性规律,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56-2013年福建省57个主要气象站点日降雨量数据,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分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虽ENSO对福建省不同区域的气象站点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总规律为:(1)福建省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较大,总体呈现略微波动上升的趋势;(2)福建省降雨侵蚀力与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SST)距平值呈现极显著相关.厄尔尼诺(El Ni(n)o)时期降雨侵蚀力较拉尼娜(La Nina)时期大,但均低于福建省平均降雨侵蚀力;(3)降雨侵蚀力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多变量ENSO指数(MEI)存在极显著相关.通过分析ENSO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影响,为福建省土壤侵蚀的预测和土壤保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赣北第四纪红壤坡地降雨侵蚀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降雨侵蚀力是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为探讨赣北第四纪红壤坡地降雨侵蚀力的最佳组合形式、时间变异特征及其简易估算方法,通过赣北典型的第四纪红壤坡地区2001—2005年的实测资料,对各种降雨参数的单因子、复合因子与土壤流失量进行统计分析,对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异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并对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I30可作为试验区降雨侵蚀力的最佳组合形式;降雨侵蚀力年际分布不均匀,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4—9月(占91.66%),总体上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基本一致;次降雨的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38,达到极显著水平。据此可建立基于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对无降雨过程资料地区的降雨侵蚀力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