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瓜菜》2020,(2):80-82
通过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季马铃薯和夏季甘薯种植经验的总结,结合田间试验制定了技术规程,主要包括:河北省二季作区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标准的制定将推动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地膜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种植生产,使地膜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生产有规范性操作程序可循,提高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栽培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从基地选择与管理、整地施肥、种薯选择、栽培管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收获、风险规避等方面总结中原二季作区出口鲜食马铃薯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为适宜地区出口鲜食马铃薯生产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北省二季作区的气候特点,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该区马铃薯生产中的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丝核菌病、炭疽病、环腐病这六大常见病害的病害症状与发病特点,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为北方二季作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马铃薯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马铃薯课题组,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催芽切块、播种、培土、水肥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马铃薯两膜覆盖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使春季马铃薯播种期从3月初提前到2月中旬,收获期从6月中旬提前到5月中旬,恰好填补马铃薯市场供应淡季,每667 m~2效益提高1000元以上,适宜在石家庄市周边二季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孟 《西北园艺》2009,(4):47-47
费乌瑞它马铃薯由荷兰引进,为鲜食、早熟和出口的马铃薯优良品种。生育日数65天左右,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和广大中原二季作区都有种植,而且在二季作区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并适合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近几年陕北地区引种栽培,表现出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较当地传统马铃薯品种早上市35~60天。  相似文献   

6.
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乌瑞它马铃薯由荷兰引进,为鲜食、早熟和出口的马铃薯优良品种.生育日数65天左右,在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和广大中原二季作区都有种植,而且在二季作区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并适合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近几年陕北地区引种栽培,表现出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较当地传统马铃薯品种早上市35-60天.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畸形薯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日益成熟,脱毒种薯有可能完全取代常规种薯,从而使马铃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大部分种植户在一味提高产量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块茎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畸形薯,尤其是在中原二季作春季栽培时,由于高温干旱,畸形薯比率较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商品性,大大降低马铃薯的种植效益。现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并参考文献资料,将马铃薯畸形薯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在生产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马铃薯的种植规模和消费量日益增加,为缓解每年5—7月的马铃薯供应淡季问题,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适时推出适宜河北二季作区种植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石薯1号,该品种2月底、3月初播种,5月底、6月初收获,结合茎尖脱毒、试管苗培育、试管薯生产等技术的应用,可更好地发挥石薯1号的早熟优势,为弥补夏季供应短缺、提高种植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整地施肥、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灾害性天气应对等方面介绍了河北省二季作区早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摘要:针对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新品种缺乏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EMS诱变育种、愈伤组织培养、远缘杂交等技术,创新了早熟、优质、抗病马铃薯种质资源,结合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河北二作区种植的彩色早熟马铃薯新品系SH-8,并以彩色马铃薯品种冀张薯5号为对照,通过多点区域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特征特性及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SH-8薯块长卵圆形,皮红色,芽眼黄色,肉色红白相间,综合抗病性较强,平均667 m2产量2 124.60 kg,比对照冀张薯5号增产19.75%。新品系SH-8丰富了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滕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结合自身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群众种植经验丰富的优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滕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着力扶持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3年播种面积达到3.3万hm2,总产量达到7.6亿kg,总产值实现12.6亿元,成为全国二季作区生产规模最大的县(市).  相似文献   

12.
摘要: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大棚马铃薯栽培面 积逐年增加,但生产中存在土地利用率较低、效益 不高等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茬口,综合两膜覆盖马 铃薯栽培技术、夏甘蓝栽培技术及秋芫荽栽培技 术研究,总结了马铃薯—甘蓝—芫荽1年3作高效栽 培模式,通过大棚+地膜(小拱棚)覆盖种植马铃 薯可实现提前10 d左右上市,下茬甘蓝收获时恰是 “伏淡”缺菜的季节,芫荽属于反季节栽培,3茬 作物均能获得较高收益,较传统地膜马铃薯—大白 菜1年2作种植模式每667 m2 增加效益近3 000元,可 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增加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的多样性,选取适合河北二季作区种植的早熟、特色马铃薯新品系,以黑金刚为对照,对参试马铃薯生长期、商品薯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S4-1-6每667 m~2商品薯产量2 132.28 kg,比对照增产12.23%,综合抗病性较强,薯块长椭圆形,紫黑皮紫肉;S6-1-1每667 m~2产量2 105.51 kg,比对照增产10.82%,综合抗病性强,薯形椭圆,红皮粉红肉。2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系适宜做土豆泥、土豆饼,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为当地马铃薯种植增加了品系选择。  相似文献   

14.
石薯4号是以彩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母本、马铃薯品系D-2-5-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得到的鲜食型彩色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约72 d(天);株高67 cm左右,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薯块长椭圆形,紫黑皮深紫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块茎整齐,匍匐茎中等;薯块VC含量135.62 mg·kg-1,花青素含量1 559.4 mg·kg-1;商品薯率90%以上,每667 m2产量1 900 kg左右,田间对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黑金刚,中抗黑痣病,适宜在河北省二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石薯2号是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和费乌瑞它杂交种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优良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55 d(天)左右;结薯性好,单株结薯3~5个;块茎卵圆形,浅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21.79%,淀粉含量15.5%,还原糖含量0.55%,粗蛋白含量2.15%,VC含量204.5 mg · kg-1;中抗PVX病毒,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适于河北省二季作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陈亚伟 《长江蔬菜》2010,(17):33-35
“马铃薯套甘蔗”是根据中原二季作区气候特点及种植方式,经多年的引种对比试验,探索出的一种高产高效农业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较高,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操作技术规程,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到3.3万hm2以上,200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当地农技人员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生物防治虫害方法,采用种植蓖麻、油菜、紫穗槐等作物,使马铃薯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现将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中的生物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到3.3万hm<'2>以上,200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当地农技人员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生物防治虫害方法,采用种植蓖麻、油菜、紫穗槐等作物,使马铃薯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现将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中的生物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鲁福成  齐欣  刘宇新 《蔬菜》2021,(2):74-75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种植效益突出、便于春秋两季栽培及适合与其他作物进行间作套种的马铃薯品种,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经过多年引种和研究,选育出了鲜食马铃薯早熟新品种--天园一号,在华北2季作地区、东北1季作地区及南方冬作区种植表现良好。通过合理备耕、茬口调整、适时定植和合理密植、田间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技术措施,天园一号马铃薯在早春露地栽培中可获得良好的种植效果,667 m2产量在4000 kg以上,为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大葱-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即早春拱棚马铃薯,夏季早葱,秋季马铃薯在同一地块上三季作三茬栽培技术,适宜在马铃薯"二季作区"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