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制种甜高粱产量低而不稳的瓶颈问题,选择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上坝镇光辉村甜高粱制种基地,进行了功能型土壤改良剂配方筛选及对制种饲用甜高粱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制种饲用甜高粱经济性状的原料依次是:甜高粱专用肥糠醛生物肥保水剂和聚乙烯醇。功能型土壤改良剂配方比例为:糠醛生物肥0.9375∶保水剂0.0025∶甜高粱专用肥0.0563∶聚乙烯醇0.0037。功能型土壤改良剂适宜施用量为23.92t/hm~2时,制种饲用甜高粱理论产量为3.07t/hm~2。施用功能型土壤改良剂与农户习惯施肥比较,制种饲用甜高粱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4.19%、6.52%、4.42%和6.53%;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4461.68元/hm~2和0.50元/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制种甜高粱产量低而不稳的瓶颈问题,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甜高粱制种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腐殖酸生态肥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甜高粱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制种甜高粱产量影响的顺序是:高粱专用肥腐殖酸铵生物菌肥。腐殖酸生态肥配方比例为:腐殖酸铵0.45∶高粱专用肥0.45∶生物菌肥0.10。腐殖酸生态肥施用量与制种甜高粱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呈正相关关系。施用腐殖酸生态肥与施用传统化肥比较,制种甜高粱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施肥利润和投资效率分别增加6.38%、4.03%、4.42%、4.04%、2390元/hm~2和0.40元/元。  相似文献   

3.
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中国水稻和杂交水稻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提高制种产量所采取的不同技术策略。分析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构成的四大支柱,并针对制种产量构成特点,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配套的化控调节技术路线。通过制种"五改",结合化控调节技术,夺取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青秕谷多"三大难题",实现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制种单产300 kg/667 m2、最高制种单产451.46 kg/667 m2的突破。介绍了现代杂交水稻规模化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从甘肃省发展甜高粱产业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甘肃乃至西北旱作农业区甜高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有的寒地水稻育秧塑料大棚进行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初步总结了大棚制种的栽培技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以后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相关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传统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需要备土、制盘、运盘、育秧、插秧等诸多环节;母本开厢人工直播制种技术造成母本不成行、成穴不均匀,田间不通风,病虫害多且不方便田间人工去杂。母本精量穴直播制种技术克服了两者的缺点,综合了两者的优点。总结了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紫祥优26在上海地区母本精量穴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分析了甘肃省甜高粱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甜高粱产业化发展的5条关键措施,对今后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甜高粱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甜高粱制种过程中存在的氮磷钾肥超量施用的问题,进行了制种甜高粱氮磷钾肥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施用量梯度的增加,制种甜高粱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在增加,当三者施用量分别大于0.90t/hm~2、0.50t/hm~2和0.24t/hm~2时,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最佳经济效益施用量为0.92t/hm~2、0.49t/hm~2和0.25t/hm~2,制种甜高粱理论产量分别为3.20t/hm~2、3.14t/hm~2和3.16t/hm~2。  相似文献   

10.
制种程序复杂、种子成本偏高是制约杂交水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混播机械化制种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和阐述了一种利用雌性不育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每年实际需要9亿-10亿kg左右的杂交玉米种子;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环境,已经使甘肃省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制种面积占全国近一半,玉米种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是全国玉米杂交种子调出第一大省。  相似文献   

12.
熊朝  吴辉  刘钊  张海清  肖层林  刘爱民 《作物研究》2014,(2):207-210,215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培养目标是父本群体占地比小且有效花粉充足、父本群体花期较长且单位花粉密度大、异交态势理想且农艺性状优良。30多年来,杂交水稻制种父本群体在分期播种技术、育秧方法、栽插方式、施肥方式、花期调节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传统培养技术。针对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父本群体培养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未来有待进一步对父本群体机械化制种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北方水稻》2021,51(2)
依据多年杂交粳稻机械化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大面积制种实践,优化了制种方案,集成了操作简单、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粳型杂交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提出了粳型杂交水稻机械制种的高产结构和指标,明确了适宜机械高产制种的环境条件,总结了机插壮秧育苗、精整田地、合理栽插、制种田间管理、机械割叶、喷施赤霉素、机械辅助授粉、机械收获、纯度及发芽率检测等关键操作技术,为大面积杂交粳稻制种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2,(4):43
刘爱民研究员、肖层林教授主编,袁隆平院士审稿并作序的《超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一书,于2011年12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概括了30多年杂交水稻制种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10多年来超级杂交水稻安全、稳产制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制种生态条件选择技术、父母本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沈森和(龙岩农业学校)一、序言杂交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是杂交水稻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科研新课题。三系法杂交水稻在制种技术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已发展为超高产(高产、优质、带效)制种技术研究的新阶段。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16.
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是由于杂交制种技术复杂,又需要大量的技术劳力,加之近几年的气候不利影响,棉花制种产量一直较低,制种农户、生产企业效益下降。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棉花杂交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1适当提早育苗时间适当提早育苗时间,有利于培育壮苗、大苗,能够提早现蕾,延长花铃期、多结铃,达到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一般宜在3月底开始高拱棚双膜育苗,4月上旬齐苗,期间要注意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高脚苗,培育壮苗。对于父母本花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3,(1):55
<正>由刘爱民研究员、肖层林教授主编,袁隆平院士审稿并作序的《超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一书,于2011年12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概括了30多年杂交水稻制种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10多年来超级杂交水稻安全、稳产制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制种生态条件选择技术、父母本  相似文献   

18.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比较现实的途径,并对机械化制种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