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5年生以前的低龄大棚芦笋畦面两侧的闲置空间和大棚内早春的保温条件,在不影响芦笋的生产与产出的情况下增加了一茬早春菜用大豆的收益。该模式早春菜用大豆667m^2产量300kg左右,产值2100元,在芦笋大棚栽培产区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县以大棚芦笋高产栽培为发展重点,由专业大户流转土地、集约化发展,通过试验、示范、建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3年,全县共发展大棚芦笋产业园基地4家,面积20.5hm~2,年产鲜芦笋460t,产值440多万元,主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据调查,我县大棚栽培芦笋,第1年建园一次性投资,包括钢架大棚和最基本的路渠水电建设,每667m~2至少需1.5万元。第2年开始收  相似文献   

3.
<正>我场2005年1月从江西省农科院引进芦笋ATLAS在大棚中进行高产栽培试验,集中栽培17个大棚(0.22hm2)。引进的当年8月份开始产笋,到11月下旬结束。667m2产量达到225kg。第2年2月开始产笋,到11月中旬产量已达1500kg。2  相似文献   

4.
<正>芦笋1次栽培多年采收,一般可连续采收10~15年。芦笋不仅含有多种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而且还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等保健功能,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有芦笋栽培,种  相似文献   

5.
芦笋大棚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为百合科多年生根茎类蔬菜作物,主要产品器官为嫩茎,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近年来徐淮地区多采用大棚栽培芦笋,产品提早上市,种植效益显著增加,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项目。对徐淮地区芦笋的大棚早熟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品种选择、高效育苗、整地施肥、移栽定植、田间水肥管理、植株调整、覆膜控温、科学采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可为芦笋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5大棚芦笋栽培技术5.1品种选择芦笋是一次种植、多年采收的多年生蔬菜,品种选择对芦笋整个生长期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长江流域大棚栽培芦笋宜选择笋株高大、笋茎粗壮、抗病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目前表现比较好的品种有88-5改良系、2000-X、芦笋王子F1、冠军、格兰德、阿特拉斯和帝王等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7.
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芦笋是世界十大高档名菜之一,营养丰富,具有抗癌、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2006年,泰兴市元竹镇利用大棚进行芦笋反季节栽培,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目前全镇设施芦笋种植面积近千亩,每667m2产量达750~1000kg,产值达1.25万~1.5万元,纯效益超过6000元。现将大棚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注重品种选择、科学管理大棚、物理生物防病虫、滴灌技术等有机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不仅有效防控了芦笋茎枯病等病虫害的危害,而且提早上市,延长了采收期,实现了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发挥宜春市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以及所产出的芦笋含硒量高、品质好的产品优势,近年来,宜春市大力发展富硒芦笋生产。当地利用芦笋产出快、产值高、生产周期长的特性,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改进种植模式,采用大棚富硒芦笋栽培技术,利用春茬、秋茬2个茬口,实现了芦笋周年生产、连续供应的目标。与普通芦笋栽培模式相比,大棚富硒芦笋不仅上市时间更早,产量更高,而且芦笋硒含量高,市场行情持续看好,每667 m2收入超过15 000元,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0.
3种秸秆覆盖物对大棚绿芦笋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有保健功能的高档蔬菜,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市场消费量不断上升。崇明地区种植芦笋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目前栽培面积已占上海郊区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塑料大棚绿芦笋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绿芦笋产量,使其提早上市,而且减轻了芦笋茎枯病的危害。但是,大棚种植绿芦笋存在着棚内温度高、湿度小,有机质含量少,容易产生大棚土壤盐碱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芦笋产业发展很快,至2009年底全市种植面积达119.27hm2,全部采用大棚避雨栽培,应用微滴管技术的占70.8%。为了进一步提高芦笋的产量和效益,2009年起笔者在新仓镇双红芦笋科技园等基地开展了芦笋一管三棚四膜增产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大棚生产效益,赣榆西北地区菜农利用大棚黄瓜前期生长快、产量高,苦瓜前期生长慢、后期耐高温的特点,进行大棚黄瓜与苦瓜套种栽培,每667 m^2纯收益30000~48000元,较单种黄瓜每667 m^2净增收9600元,且减少了劳动量。该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套种苦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草莓、超甜玉米、黑糯玉米以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草莓大棚的夏季利用及玉米秸秆还田问题,走高效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大棚草莓、玉米间套技术进行了2年的试验,总结出大棚草莓—春超甜玉米—夏黑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年667m2效益达2万元,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茬口安排与栽培模式①大棚草莓提前培育无毒苗,8月20~25日定植到大棚中,11月中下旬草莓开始上市,翌年4月下旬采收结束。栽培模式:垄作,1m起一垄,垄沟宽40cm,垄基宽60cm,垄面宽25~30cm…  相似文献   

14.
大棚绿芦笋两棚三膜覆盖促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地区芦笋多采用设施栽培,但也会遭遇冬季和早春低温寒潮影响,导致品质变差。通过多次多点试验,发现采用地膜+中棚覆盖可以促进芦笋嫩茎提早萌发和抽升,始收期提前,且早春产量增加明显。但该技术适用于大棚芦笋留母茎栽培方式,且需要选择2年生以上的绿芦笋生产田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多年生宿根植物芦笋根系发达、入土较深,需要较大行距的生长特性,同作时提高全年土地利用率及早期复种指数,依据化感作用原理总结出了芦笋间作套种的原则、间套作最佳时期及间套作作物种类的选择条件,阐明了芦笋间作套种栽培的特点及其注意的问题。例如:主要利用幼苗移植后的1~2年内及植株长大后的秋冬休眠与早春采笋时间段,进行全年或秋冬、早春茬套种;利用草莓、大蒜、洋葱等蔬菜根系较浅、植株矮小,较为耐寒的特性,与芦笋进行全年或秋冬茬间作;利用生菜、小白菜、油菜等蔬菜生育期短、早熟性突出的特性,与芦笋进行早春茬套种;还重点介绍了上述几种芦笋间作套种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提高芦笋产量、品质及土地利用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芦笋有蔬菜之王之称,其营养成份是一般蔬菜不可比拟的,它是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名贵保健蔬菜。按常规栽培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和效益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从1999年至今,对芦笋的设施栽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广泛应用于大田,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芦笋设施栽培技术要点1.1笋园的选择和行株距的规范设施笋园要选择露地栽培芦笋三年以上的笋田作设施栽培更合算,产量高。同时,要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能排能灌的砂壤土的长方形田块。行株距设置根据钢架宽度而定,按标准大棚棚宽6m,长30m,高2.…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扁豆露地栽植一般在清明节前后直播,9月份以嫩荚上市,一直可持续供应到11月上旬。本试验从1992年开始,利用大棚早春栽培茄果类时套种扁豆,从而使扁豆上市供应期显著提早,比露地栽培提早70~85天。这不仅增加初夏季节的花色品种,缓解伏缺期蔬菜供应的紧张状况,而且使生产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据调查,前三个月的产量虽然只是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而经济效益却占了总收入的四分之三。6月份上市的扁豆价格可达12元/公斤(kg),利用大棚套种栽培扁豆亩(667m2)产值可超万元。现将大棚套种扁豆早熟栽培技术要点介…  相似文献   

18.
滕彬  陈春梅  李健萍 《蔬菜》2016,(2):60-64
中熟苦瓜新品种"兴蔬春秀"在湖南麻阳作大棚秋延后套种白菜示范种植,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为进一步提高当地蔬菜集约化生产水平,特总结出该品种套种白菜栽培技术,为蔬菜大棚秋延后栽培探索出一条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19.
葡萄促成栽培可早出效益,新栽葡萄行距大,为套种蔬菜提供基本条件。合理套种、立体种植,利用设施温光条件,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有效利用大棚设施,增加效益。文章从提高效益、合理利用大棚设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出发,阐述小白菜与葡萄促成栽培相结合的互补优势、种植效益,并介绍两者立体套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挖掘观光采摘园区内春秋大棚蔬菜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大棚空间和不同蔬菜对温度、光照的需求差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针对有观光、采摘和餐饮需求的种植园区摸索总结出1种新型栽培模式——苦瓜和叶类蔬菜大棚套种栽培,既合理利用了春秋大棚的生产空间又提高了设施复种指数,而且在生产苦瓜的同时也可以采收2茬以上的叶类蔬菜,观赏和采摘效果俱佳,种植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