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道治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回填及临时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势必会破坏河道原生地貌和地表植被,并产生弃土弃渣,造成不同部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因此对河道生态治理措施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不同地形、断面、水文形态河道的水土流失特点,将山区河道划分为常水位以上坡面、常水位以下坡面、河床三个部分,构建了适用于北京山区河道生态治理的措施体系,为北京及类似地区的山区河道生态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辽宁省北沙河河道的防洪能力,以北沙河全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DHI开发MIKE11水动力模型计算河道水面线,根据警戒水位、成灾水位及保证水位确定原则,结合10 a、20 a和50 a一遇洪峰流量成果,计算得出8个代表断面的特征断面相应特征水位(流量)。经过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研究,得出过流能力较弱或者防洪能力有缺陷的河段,为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以及地方防汛调度防汛应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发展和民用建筑侵占河道现象的加剧,使山区河道行洪能力、生态承载力及水质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山区河道的行洪安全,而且将对山区生态景观和沟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河道作为过水的通道和水体环境的重要载体,其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将直接影响河流本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以怀九河二期生态治理工程设计为例,探索了河道治理措施及其配置设计,包括护村堤建设、水位标志桩设立、河道环境整治和河道绿化工程等内容。整治后的河道可保障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河道沿线居民与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全面提升河道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设计思路可为同类河道的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梯级开发水电站渣场设置的合理性是水土保持方案关注的重点.设置在河道两侧的渣场会束窄河道,对河道行洪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针对渣场设置是否会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水流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利用MIKE 21水动力模块对河道水流进行二维模拟,得到修建渣场前后河道水位及流场的变化.该方法的运用解决了编制水保方案时缺乏水文资料的水力计算问题,实现了计算的便捷化和合理化;同时还为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境内河流众多,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洪水灾害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为防治水患灾害,全省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工作,转变思路,改变模式,融入生态治河的理念,提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水平。结合辽宁省河道治理实践,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常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辽宁省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测并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能力变化的影响,为城市生态公园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提供研究技术方法。[方法]基于MIKE 21建立城市生态公园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以渭河宝鸡段为例,选取1954型洪水过程验证模型合理性,模拟3种典型流量下河道流场和水位的变化特征,讨论城市生态公园修建后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安全影响。[结果]3种典型流量洪水下沿线水位均低于堤顶高程,对城市行洪安全不构成威胁,因此行洪安全可以保证。但由于河道行洪宽度变窄左岸流速增大,加剧了对岸堤的冲刷,采取岸堤加固措施是极为必要的。[结论]河道形状的改变会影响水的流态,水流速度过大会影响河堤结构稳定性,最终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河道最小生态流量是指为了防止河道水体断流,即维持河流水体生存所应具有的最小流量(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应立足河流形态,将水位~水面宽曲线变形点与维持一定生境(主要包括平均水深、流速等)综合考虑来确定临界流量。本文在建立基于河流形状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计算方法体系的基础上,选取花园口、高村、利津3个控制断面对黄河下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进行了率定。结果表明,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利津3个控制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170m3/s,140m3/s,154m3/s,是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8.9%,7.4%,7.9%;3个控制断面在最小流量下的水面宽率分别为35.8%,20.6%,40%;平均水深分别为0.47m,0.87m,1.02m;流速分别为0.76m/s,0.40m/s,0.81m/s。由于国际上研究的河流集水面积远比黄河流域小得多,就最小生态流量与天然流量的比率来看,黄河流域下游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要较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低一些。  相似文献   

8.
河流束窄处断面窄深,形成河道水沙输移的卡口,该区域行洪能力相对较弱,桥梁建设更加威胁河道防洪安全。以陇海铁路咸阳渭河桥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程方案在3种洪水频率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桥梁建设期,四桥并存引起桥位处水位壅高值最大;疏浚量大的工程方案建设后过水面积增大更多,桥位水位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如工况1建设后300年一遇、100年一遇、5年一遇洪水下分别降低0.9m,0.9m,0.6m;卡口河段的桥梁建设宜结合适当的疏浚工程,以增加行洪河宽及过水面积,平顺水流,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9.
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城市河道治理中,是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北票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但城市上下游河段均未系统治理,防洪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河段仍存在堤防不达标或无堤防段等防洪隐患,威胁着沿岸居民及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早期城市河道治理主要考虑其疏浚功能,将其作为“泄洪渠”实行渠道化、简单硬化整治,破坏了河流净化功能和原有生态平衡,导致内河水质污染、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考虑用地条件和投资成本等因素,结合北票市城市河道既有治理措施以及“城水和谐”理念提出顺应自然、山水相依、生态净化、城水相融等适用于当地的生态治理措施,可为构建环境宜居、城水相融的生态河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平原区河道生态治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山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地区,主要河流有绕阳河等,且属季节性河流。河床坡度小,含沙量大。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少雨,河水几乎断流,由此而产生了麻痹思想,导致除了在防洪堤内仅留出主河床外,在两侧滩地全部栽植了杨树,已构成行洪障碍。历史洪水固然可鉴,但季节性河流,决定了岸滩的空置;百年不遇的洪水必然少见,若河滩地闲置无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河道生态治理的关键在于调整规划设计理念,分级防洪标准一线穿,设计多阶复式断面,一阶滩地短期用,行洪漫流无风险;二阶滩地年际用,超标洪水还河滩。河岸堤防确定合理治导线;主洪槽保自然,一阶护堤随势弯,二阶护堤直顺川。生态护堤很环保,绿化、经济又景观,河流生态若平衡,人水和谐社平安。  相似文献   

11.
皇甫川流域综合治理对河道冲淤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川系黄河的一条多泥沙河流,至1997年底流域治理度达2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削减中小洪水水流动量的作用明显,河流中的中粗粒径泥沙所占比重变小,细粒径泥沙所占比重增大。减水幅度与减沙幅度不同,河道断面未发生大的调整。水土保持蓄水拦沙和减轻黄河泥沙淤积的作用,为深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障小凌河河道的防洪安全,开展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根据河道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小凌河分为两段,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糙率、起点水位基本参数,分别采用曼宁公式法与能量方程法,计算河道两岸防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复核分析各河段行洪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通过摸清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可为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大宁县昕水河城镇段河道治理为例,分析了目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治理中应考虑的生态治理、生态自然修复等水土保持新理念,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河道治理构景体系,探索了恢复河道的生命气息,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生态治理城镇河道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通过分析营口市以往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改变过去的防洪理念,将河道生态建设从以前单一河道防护性工程整治转变到现在以河道生态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上来。把保护河道生态原始资源,保护河道环境,作为水土保持河道治理的重要工作。首先要抓流域治理,逐步走向河道治理,从小到大,分区、分段实施。依据水流特性,制定防洪标准,确定堤防设施。提出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山区中小河流的形态多为"V"字形或"U"字形。河床纵断面一般比降陡峻,绝大多数均在0.1%以上,其平面形态极为复杂,河岸线极不规则。水文特点是降雨强度大、径流系数大、汇流时间短,洪水来势迅猛、回落也快,峰高而尖瘦,且多属于季节性河流。其流态复杂,极易产生冲刷,危及"三农"。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必须要编制河道整治规划,并进行河道特性分析,选定设计参数,选择一个最佳的整治方案。在中小河道治理中,一般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种形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寸长尺短,只有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起来,近期以工程措施保护生物措施,远期则以生物措施加固工程措施,达到长期稳定、坚固、投资小、作用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天然河道的断面变化主要是受到洪水的影响,随着河道不断的修建水工建筑物,尤其是大中型水库的建成,河道的变化就要受到这些建筑物的影响,从而天然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就要发生改变,通过对阎王鼻子水库建成前后的朝阳水文站的断面变化演变进行分析,在水库未建成前的情况下,断面面积在大水年份冲刷变大,小水年份淤积变小;而在水库建成后,坝下河道主槽发生冲刷,滩地发生淤积,而冲淤总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具有较发达的河网和方便的入海通道,将海水引入河道作景观水是改善水环境的措施之一。该文利用垂向二维变密度水流和溶质运移的数值模型,计算了河道中不同海水水位时两岸地下水的溶质污染扩散趋势和范围,并分析了采取暗管向河道底部两侧含水层注水的工程措施对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河道高水位运行时,海水入侵两岸现象明显;低水位时盐分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低水位运行并考虑暗管注水,盐分只向河床底部运移,基本不向两岸扩散。  相似文献   

18.
水泉河偏石村段属于典型的山区性河道,河道两岸部分为山体或高地,该河段河道比降较大,暴雨汇流历时较短,洪水来势较急,汛期洪水造成的冲刷破坏严重,威胁到沿岸农田、道路、村庄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水泉河偏石村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简要分析山区性河道险段治理工程主要的考虑因素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的综合利用应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逐步恢复河道的原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调查伊通河城市河道治理状况,初步分析河道治理成果和生态效果,以原生态修复、水自净调节为主要目标,提出了城市河道生态功能恢复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河床是构成河流的关键要素,河床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多种形态。由于河流造床的条件不同,治理方案各异。整治方法是按河道演变的规律,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以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形态,或采取导流疏浚,或裁弯取直。针对大凌河中游朝阳县饮马池村—卧佛寺段—某试验农场西侧河岸汊河浅滩弯曲型河段治理,总结出12字口诀:找原点、定治线、深挖滩、高筑堰。在中小河道治理过程中,有其实用性、可操作性。建议各地在河道整治时,其设计方案应根据实际条件,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