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蔬菜》2016,(4):20
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课题组研究发现,拟南芥光信号途径的b ZIP转录因子——HY5蛋白能够从植物地上部长距离移动至根系,自激活根系HY5基因表达,同时激活高亲和性硝酸根转运蛋白基因NRT2.1的表达,进而促进根系生长和氮吸收。进一步研究发现,地上部HY5通过增强TPS1、SWEETs等基因的表达,既促进了光合固碳又促进了光合产物从地上部运输到根系;而运输到根系的光合产物增强了HY5蛋白激活根系NRT2.1表达和氮吸收,进而维持植物碳-氮平衡。研究还发  相似文献   

2.
《蔬菜》2017,(8):59-59
<正>转录调控是生物体内由转录因子和其他调节蛋白协同或拮抗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生化机制。光信号是高等植物早期生长发育中光形态建成的决定性因素,其信号通路中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为负向调控因子,HY5为正向调控因子。PIF和HY5分别是bHLH型和bZIP型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响应中具有广泛的功能,然而二者之间的相互调节仍不甚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林荣呈研究组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开展研究,发现B-box型蛋白家族第4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5月20日,浙江大学喻景权教授团队在EMBO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phyB-dependent induction of HY5promotes iron uptake by systemically activating FER express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红光通过光受体phy B激活光信号关键转录因子HY5,进一步调控根系铁吸收关键因子FER表达,促进番茄对铁的吸收。该研究发现,番茄铁的吸收速率、根系铁吸收关键转录因子FER及下游调控基因等表达显著受光的诱导。利用不同光受体突变体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4.
《蔬菜》2019,(1):47-47
<正>2018年12月15日,《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周艳虹教授课题组题为"SlHY5 Integrates Temperature,Light and Hormone Signaling to Balance Plant Growth and Cold Toleran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光信号转录因子HY5整合光、温和激素信号调控番茄生长和低温抗性的机制。研究人员发现,低温诱导了番茄光敏色素PHYTOCHROME A基因的转录和bZIP转录因子SlHY5的积累,在低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林荣呈研究组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开展研究,发现B-box型蛋白家族第四亚家族成员BBX23能够促进红光、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的光形态建成。进一步研究显示,在转录水平上,PIF1和PIF3蛋白能够直接结合到HY5和BBX23的启动子并激活它们的表达;在翻译后水平上,BBX23蛋白在黑暗下受到COP1介导的泛素化降解。研究同时表明,BBX23通过与HY5相互作用被招募到下游光响应基因的启动子上,并与HY5协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还发现,BBX23的转录受  相似文献   

6.
《蔬菜》2018,(3):14-14
正2018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刘宏涛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紫外光UV-B与内源油菜素甾醇信号协同调控生长的新机制,并在线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紫外光UV-B可以作为信号调控植物发育,如调控光形态建成(抑制植物伸长、促进子叶张开以利于光合作用,促进类黄酮和花青素积累以防晒抗逆等)。光形态建成是植物幼苗出土后由黑暗环境转入光照条件下的必经发育过程。正常的UV-B光形态建成促进植物生物量的增加,也能增强植物抵御UV-B  相似文献   

7.
《蔬菜》2020,(3):59-59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继刚课题组揭示了转录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PIFs)通过直接结合ABI5基因的启动子并且激活ABI5的表达,在黑暗下特异调控植物的ABA信号途径;该研究还发现ABA受体PYL8/PYL9能够和PIFs直接相互作用,并且介导PIFs对ABI5的转录调控;此外,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某些ABA受体通过与转录因子互作,直接调控基因表达的工作模式;综上,研究证明了植物中存在黑暗下特异的ABA信号调控组分和途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如何根据环境的光信号调整其内源的ABA信号途径,从而在自然界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还为PIFs这类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中参与的信号途径及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果树一般是砧穗组合体,不同的资源都对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重在区域种间的选择。地上部与根系是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激素等活性物质)及载体物质相互依赖的规律性供应关系。植株正常生长发育是一个协调、高效、稳定运转的周期过程,所以地上地下器官组成结构、形态布局功能很重要,而贮藏营养水平起着重要的缓冲调节作用,这是技术因地、因树制宜调控的主要依据。根系管理是技术的主导方针,根系在不同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光照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探究光照在基因转录、转录后、光胁迫、光合产物等层面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的辅助调控机制.结论表明:红光/远红光对PSY基因转录调控是主要方式之一,红光/远红光、蓝光及紫外光信号转导中存在交叉联系,HY5、PIF及COP1等光响应因子同时参与多种不同光质的信号转导过程.红光/远红光...  相似文献   

10.
茄科植物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笑  成玉富  杨旭 《园艺学报》2017,44(1):170-173
WRKY蛋白是植物中最大的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通过特异性结合启动子区域的W-Box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其成员参与了茄科(Solanaceae)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和激素信号的转导等进程。综述茄科植物WRKY转录因子表达模式和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东北西部半干旱区甜菜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王鑫  刘迎春  温暖 《中国甜菜》2010,(4):9-12,18
试验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钾和种植密度对甜菜根产量和产糖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根产量和产糖量为目标的四元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模拟寻优,决选出了666.7m^2根产量4591.92 kg,产糖量828.30 kg以上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600株,施纯N 14.90kg,P2O5 14.54 kg,K2O 15.09kg。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葡萄组培植株进行处理,进而分析其生理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MeJA能抑制植株不定根的分化和伸长,诱导根、茎、叶组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升高,但降低赤霉素(GA)、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ZR)的含量,且影响叶片中叶绿素代谢导致褪绿黄化。MeJA能诱导植物体内茉莉酸合成代谢基因表达进而提高内源茉莉酸的含量,诱导ABA合成代谢和信号路径中的基因表达,但是会抑制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抑制了与根发育和延伸相关基因VvXET、VvEXPB2、VvEXPA7和VvWUS的表达,进而抑制不定根的发生,导致植物发育缓慢。因此,MeJA通过影响其他激素的合成代谢来调控它们在植物中的含量,导致内源激素不平衡影响植株发育,并调控植株根的发育状态,在不定根发育方面起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150 mmol ? L-1 NaCl胁迫下含铵态氮、硝态氮和硝酸铵(氮素浓度均为3 mmol ? L-1)的营养液培养的番茄幼苗生长、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叶片细胞出现伤害现象,而硝酸铵处理未见明显变化。铵态氮处理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发生破坏性变化,盐胁迫下,其伤害加剧。NaCl处理下,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维持最高。NaCl胁迫下3种氮素形态处理的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其中硝酸铵处理的Pn和Tr要明显高于其他氮素处理。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和硝酸铵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明显上升,而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综上,盐胁迫下,硝酸铵处理下番茄幼苗可维持较好的细胞超微结构、根系活力和较高的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从而维持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2013年7月选取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花园式屋顶绿化作为研究对象,以无绿化植物的屋顶水泥地作为对照,进行“乔-灌”、“灌-草”和草坪三种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地表温度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屋顶绿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且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生态效益有较大差异。降温幅度为“乔-灌”(3.60℃)〉“灌~草”(2.68℃)〉草坪(1.43℃),增湿幅度为草坪(29.42%)〉“乔-灌”(17.68%)〉“灌-草”(9.46%),对地表温度的降低程度“乔-灌”(25.55℃)〉草坪(20.67℃);屋顶绿化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此对照高33.73ions/m^3。  相似文献   

16.
以光敏感型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蓝山禾线茄’子叶为材料,克隆了紫外光受体蛋白基因UVR8同源基因SmUVR8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通过转化拟南芥突变体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功能。序列分析表明,SmUVR8的CDS全长1 530 bp,编码509个氨基酸,属于较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蛋白序列比对发现,SmUVR8与其他茄科植物的UVR8高度同源。通过拟南芥uvr8突变体转化试验发现,转基因植株(SmUVR8/uvr8)恢复了野生型的表型,说明SmUVR8与拟南芥的UVR8功能具有相似性。通过实时定量PCR发现,UV-B照射影响SmUVR8以及下游SmHY5和SmCHS的表达。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SmUVR8与SmCOP1的互作依赖于UV-B。推测UV-B在茄子中是通过紫外光受体SmUVR8与SmCOP1的互作,促进SmHY5和SmCH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是一项荸荠栽培新技术,已在浙江荸荠产区推广应用,具体方法为:待移栽后的大田荸荠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1~5 cm处的基部割去母株地上部全部叶状茎,并收集转移到田外销毁。与常规栽培的不割除母株相比,割除母株处理的荸荠秆枯病病秆率降低4.6~7.4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减少2.2~3.9;无效分蘖减少2.3~7.5株·m~(-2),田间叶状茎生长较整齐;单位面积球茎数增加17.0~25.2粒·m~(-2),增产15.5%~20.9%。荸荠分蘖期割除母株是一项降低病原菌基数,减少秆枯病病菌感染,拓展球茎生长空间,提高产量,操作简易而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纳米沸石500 kg·(667 m~2)~(-1)和普通沸石1 000 kg·(667 m~2)~(-1)不同施用方式(撒施、沟施和穴施)对油麦菜产量、品质、Cd含量和土壤p H、CEC、全Cd含量、有效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油麦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31.5%~227.3%和61.4%~196.0%,且均以撒施处理产量最高;整体上提高了植株VC、氨基酸、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其中沟施处理对提高油麦菜品质的效果最好;植株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11.3%~28.8%和2.5%~16.7%,根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0.7%~26.8%和9.9%~21.3%。与对照相比,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各处理分别使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了4.8%~19.0%和9.5%~19.0%,纳米沸石以穴施处理效果最佳,普通沸石以沟施处理效果最佳。与普通沸石处理相比,纳米沸石处理增加油麦菜产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及地上部Cd含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以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与草炭、蛭石以不同比例(V/V)混配后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木霉混配基质T7(菌糠木霉∶草炭∶蛭石=1∶1∶1)、T9(菌糠木霉∶草炭∶蛭石=2∶1∶1)和T11(菌糠木霉∶草炭∶蛭石=1∶2∶1)的理化性质与对照(菌糠木霉∶草炭∶蛭石=0∶2∶1)相近。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混配基质T7、T9、T11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8.56%、78.34%、82.3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综合来看,在黄瓜育苗试验中,以混配基质T7表现最好,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侧根数、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分别为对照的117%、127%、171%、99.4%、170%、189%、237%和125%。用菌糠木霉发酵物作为育苗基质成分,不仅可以促进黄瓜幼苗生长,而且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在黄瓜播种时接种2种不同的捷克商品丛枝菌根真菌(AMF)组合菌剂BF和VT,比较了不同菌剂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VT和BF组合菌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黄瓜幼苗根系,接种35d时侵染率分别为49.30%、37.65%;接种BF和VT菌剂的幼苗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均明显高于未接菌处理,且以接种VT菌剂表现最佳;与未接菌对照相比,接种VT菌剂可使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表明蔬菜专用菌剂VT对黄瓜幼苗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