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北京延庆的甘蓝枯萎病病原FGL③-6对117份甘蓝自交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共获得47份抗病材料,其中高抗材料37份。对其抗性表现与地理来源、球型及叶色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抗材料主要由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荷兰的种质资源中选出;扁球型和叶色灰绿的自交系中抗病材料比例高,而尖球类型中未发现抗病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重复鉴定和田间鉴定,筛选出5份既抗枯萎病又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抗源材料。21份材料对延庆菌株FGL③-6和美国甘蓝枯萎病1号小种FOAM对比接种试验的结果显示,相同材料对二者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引起延庆的甘蓝枯萎病原很可能为1号小种;对美国甘蓝枯萎病2号小种的初步研究表明,2号小种有更强的致病力。以延庆菌株FGL③-6为供试菌株,用8个抗病 × 感病甘蓝杂交组合和其中两个杂交组合的F2及回交一代作试材,初步研究了甘蓝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对延庆枯萎病菌株的抗性为显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2.
甘蓝抗枯萎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及抗性基因分布频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来源于山西省寿阳县的甘蓝枯萎病原镰刀菌株GLHW 1,在26~30℃条件下对87份甘蓝种质资源进行枯萎病抗性评价,并探讨抗性基因在不同生态地理种质类群中的分布频率。筛选出具A型抗性基因的高抗枯萎病材料36份。这36份高抗材料中,绝大部分(31份)来源于欧洲、日本及韩国等甘蓝枯萎病抗性育种研究较为先进的国家,只有2份(C59和C73)是来源于中国大陆的传统育种材料。通过对不同农艺性状的甘蓝材料与枯萎病抗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具不同结球类型、不同叶色、不同熟性的甘蓝材料中均存在抗或不抗枯萎病的育种材料。但总体而言,从日本及韩国引进的高圆形耐裂材料具枯萎病抗性的比率较高;叶色灰绿的甘蓝材料具枯萎病抗性的比率也较高;我国现有的早熟甘蓝育种材料中普遍缺乏枯萎病抗性基因,高感材料达77.78%。  相似文献   

3.
我国甘蓝产销变化与育种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蓝育种应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确立一些新的育种目标:适于高海拔、高纬度栽培的耐裂球、耐贮运、抗病(特别是抗枯萎病、黑腐病)、优质的中早熟圆球类型或中熟扁球类型甘蓝品种;适于中原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耐寒性强的扁球或近圆球类型甘蓝品种;适于东部地区秋冬栽培鲜食或脱水加工用的叶球深绿色、绿叶层次多的扁球或近圆球类型甘蓝品种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苗期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17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5336,rb=0.995109,rc=0.989269,rd=0.987827),充分说明复合接种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黄瓜种质资源对上述4种病害的多抗性筛选。在复合接种条件下,5份自交系高抗枯萎病,9份高抗白粉病,3份高抗褐斑病,1份高抗黑星病。其中Q6对4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多抗性,病情指数达到高度抗病级;XL6-1-2、66和A18-2-1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褐斑病,与田间抗病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5.
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获得抗黑腐病异附加系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香  严红  曾兴莹  盛小光  唐宇  韩硕  宗梅  陆坤  刘凡 《园艺学报》2011,38(10):1901-1910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建立了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B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的大规模群体分析技术,在50份高代自交及回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20份形态学特征偏向花椰菜,30份呈花椰菜—黑芥中间类型的材料。细胞DNA含量检测(FLC)及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偏花椰菜的类型,DNA含量基本在2.24 pg · cell-1以下,染色体数在28条以下。经连续3年黑腐病病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高抗株系12个,抗性株系17个,占全部受试材料的14%。对其中3个(PFCN29 BC3-3-5、PFCN16-1 S2BC3-107和PFCN14-1 S1BC4-123)形态偏花椰菜且高抗黑腐病的植株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分别为花椰菜染色体组附加了2、7和8条黑芥染色体的异附加系材料。这些植株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作为育种桥梁材料,进一步获得黑腐病抗性的单体附加系或渐渗系。本研究表明通过体细胞杂交转育野生优异抗性资源,创新甘蓝类蔬菜育种种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抗枯萎病耐裂球秋甘蓝新品种‘中甘9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甘96’是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100-312为母本,自交系96-109-266为父本配制成的抗枯萎病中早熟秋甘蓝一代杂种。华北地区秋季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70 d,叶球近圆球形,单球质量1.1 kg左右,耐热,抗枯萎病、病毒病和黑腐病,耐裂球,为中国第一个公开报道的抗枯萎病并通过国家鉴定的甘蓝新品种。适于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和浙江等地作秋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句容丘陵地区栽培的早熟、耐热、圆球、抗逆性较强、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甘蓝品种,2013-2014年引进MSC-332、19327、19330、瑞甘15、希望(CK)5个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SC-332和瑞甘15早熟性好,产量较高,耐热性好,球形圆叶球圆,适合在江苏句容地区推广应用,19327、19330可作为补充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籽用西瓜种质的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苗期枯萎病人工接种鉴定,对62份来源于籽用西瓜、黏籽西瓜及普通西瓜杂交后代自交纯系进行枯萎病抗性鉴定,显示出不同自交系之间抗病性的差异,供试材料中鉴定出19份中抗、42份轻抗和1份感病材料,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9.
‘劲绿60’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01C63-1-1和02C54-1-2配制而成的适用于春秋两季露地栽培的两用型甘蓝一代杂交种,表现为中早熟,从定植到收获55~60 d。叶球圆球形,绿色,单球质量约1.6 kg;质地脆嫩,品质优良,商品性佳。极耐裂球和未熟抽薹,高抗枯萎病和霜霉病,中抗黑腐病。适合在北京、河北、甘肃和陕西等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平均产量分别为77.53和76.69 t·hm-2。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6):199-199
利用来源干山西省寿阳县的甘蓝枯萎病原镰刀菌株GLHW1,在26~30℃条件下对87份甘蓝种质资源进行枯萎病抗性评价,并探讨抗性基因在不同生态地理种质类群中的分布频率。筛选出具A型抗性基因的高抗枯萎病材料36份。  相似文献   

11.
以铁木砧、RS112、蒜芥茄、茄砧21 号、茄砧31 号为砧木,以渝茄5 号为接穗,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生长、品质及青枯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个供试砧木与接穗亲和力均较强。RS112 和蒜芥茄作砧木对嫁接植株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RS112 作砧木能够改善果实品质。5 个供试砧木均高抗青枯病,RS112 和铁木砧作砧木可以推迟青枯病发病时间、显著降低病情指数、有效防控青枯病,蒜芥茄、茄砧31 号和茄砧21 号作砧木对青枯病则表现为高感或感病。综合评价,RS112 是嫁接茄子抗病、增产、优质的优选砧木。  相似文献   

12.
漯紫薯1号是以烟337为母本、冀薯9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单株结薯数3~4个,结薯整齐集中,商品薯率90%以上,熟食味好,高抗蔓割病、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一般每667m~2鲜薯产量1500~2300kg,薯干产量400~650kg。花青素含量平均为134.9mg·kg~(-1),适宜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春夏薯区种植,已累计示范推广1300hm~2。  相似文献   

13.
京研优胜是以11-c64 为母本、11-c25-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保护地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瓜条长棒状, 长35~36 cm,瓜色油绿,光泽明显,瘤中等大小,密生白刺,肉色绿,风味浓,品质优良。耐低温弱光,抗枯萎病。北方 保护地栽培产量为6 000~8 500 kg·(667 m2-1,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冬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茄子新品种青茄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茄2号是以H2005-8-4-3为母本,以X2005-1-7-9为父本选育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晚熟,始花节位为第7~8节,生育期171d(天)左右;果实卵圆形,纵径17.6cm,横径11.3cm,果皮绿色,果面光滑,单果质量为0.49kg,平均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田间对黄萎病、青枯病、绵疫病和病毒病的抗性与对照新乡糙青茄相当。适于河南省平顶山、漯河、郑州、驻马店、信阳以及各地喜好绿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唐粉108是以自交系YT-01-12-04-12-10为母本,自交系LT-05-06-12-14-0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属于无限生长型,早熟,耐低温弱光,坐果率高,果实高圆形,粉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81.2 g,前期产量高,占总产量的40%~45%,冬季日光温室每667 m~2产量7 500 kg,适宜的栽培密度为3 000~3 500株·(667 m~2)~(-1),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和枯萎病,适合华北地区冬季日光温室、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京研夏美是以10-c1-12为父本、以10-c11为母本配制而成的露地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瓜条长棒状,长38~40cm,瓜色油绿,光泽明显,密生白刺,风味浓、品质优良。耐高温和长日照,抗霜霉病、枯萎病,中抗白粉病。北方地区春季露地栽培产量为4500~5800kg·(667m2)-1,适宜华北、东北、西北和南方部分地区春、夏、秋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吉杂17 是以自交系H7704 为母本,以自交系01104-1-2-0-0 为父本配组杂交选育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 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产量高,果实棒状,长18~19 cm,单瓜质量170~200 g,果皮绿白色,果实商品性优良。每 667 m2 产量约6 100 kg,田间对黄瓜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吉杂8 号,适宜吉林省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仍然是最理想的防治途径,然而新培育的抗病品种引入其他地区后抗性容易丧失,因此了解新品种抗性特点有助于品种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菌土接种法鉴定了8 个西瓜品种对枯萎病生理小种1 的抗性,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6 个供试西瓜新品种表现为中抗,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其中申选958、申蜜968 和申蜜6 号在3 次不同时间的重复试验中抗性表现差异较大,表明其抗性对环境因子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较敏感。申抗988 与申选958 具有相同的抗病亲本,且分子标记检测基因型一致,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二者抗性表现差异也较大,表明由于亲本材料不同,品种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微效基因或基因互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赵兴俊  曹峰 《中国蔬菜》2019,1(6):81-83
DLFT419 是以自交系T0816-88 为母本,以自交系T0816-176 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早熟。果实粉红色,圆形,果面光滑,果脐小,果肉厚,果实硬度好,平均单果质量280 g,每667 m2 产量可达8 000 kg 左右。抗性好,耐高温高湿,高抗叶霉病,抗枯萎病和TYLCV,中抗CMV 和TMV。特别适应于甘肃、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地早春、秋延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晋茄1205号是以自交系338-12-8-5-1为母本,以自交系339-5-9-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始花节位为第7~8节,果实近圆形,纵径10.6cm,横径11.6cm,单果质量455g左右,果皮黑色、有光泽,果肉淡绿色,果肉紧实,口感好,商品性好。田间对黄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二苠茄和新短把黑。平均每667m~2产量6000kg以上。适宜山西各地温室或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