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显微法观察处理后的甘蓝自花授粉的雌蕊柱头,发现甘蓝自交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情况区别较大,自交不亲和系只有少数花粉粒萌发,且花粉管形态不正常,不能穿透乳突细胞壁,花粉管条数只有0-8条伸长进入花柱;自交亲和系几乎都萌发长出正常的花粉管进入花柱,其条数在18条以上,并能到达了房。  相似文献   

2.
百合授粉亲和性与雌蕊中保护酶和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百合自交和杂交授粉过程中花粉在雌蕊上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荧光观察, 并对雌蕊内保护酶和内源激素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自交亲和、杂交不亲和授粉均引起了保护酶、内源激素的协同作用, 并随花粉萌发生长而变化。高水平的SOD、POD与IAA、GA3和ZR有利于亲和花粉与柱头的识别黏附及萌发(授粉后1~3 h) , 且在此阶段SOD、POD活性变化与IAA、GA3和ZR的合成趋势相似。不亲和授粉雌蕊中ABA始终高于自交授粉, 说明高水平的ABA与杂交不亲和授粉相关。  相似文献   

3.
结球甘兰(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自交不亲和系的测定,通常是用田间自交法来进行,这种方法费工费时。自建立了用水溶性苯胺蓝显示花柱中花粉管的技术后,又逐渐发展了利用荧光染色法快速测定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此法根据柱头上花粉萌发的数量确定不亲和程度,尚欠精确。研究表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花粉与柱头的识别机制是由S等位基因编码的S蛋白质决定的。美、英、日等国已先后分离鉴定出了这类S蛋白质。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及自交系花粉、柱头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分的分析,探讨利用蛋白质特性来快速测定植物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的可能性。 材料与方法 试材采用西南农大园艺系蔬菜育种教研室选育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二乌叶86057’、‘北黑大86035’,二系统均是多代自交、高度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1983年以来田间自交亲和指数均接近于0;自交系‘虹桥86047’,该材料也为多代自交,但亲和性稳定,1986年田间自交亲和指数达13.06。 等电聚焦电泳和氨基酸分析均测试“花粉”(P)、“柱头”(S)和“受粉后柱头”( P S)三项。花粉:取自开花前套袋隔离的花枝;枝头:隔离袋内,开花前1-2天彻底去雄,  相似文献   

4.
单向不亲和对于研究种间花粉不亲和及自交不亲和机制有重要意义。以潘那利番茄‘LA0716’渐渗系群体中的单向不亲和株系为主要材料,通过花粉萌发试验,正、反交试验和花粉管在雌蕊中的伸长研究,发现单向不亲和株系的花粉活力正常,其花粉与普通栽培番茄杂交可正常结实,但是其雌蕊不能接受自身或栽培番茄的花粉。然而,将秘鲁番茄‘LA3858’的花粉授予单向不亲和株系,花粉能够正常萌发,花粉管正常伸长和受精,但是杂交种子败育。利用20个分子标记对BC5S3群体的1 000株植株进行遗传分析,结合表型鉴定结果,将单向不亲和基因UI3a精细定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分子标记C2_At3g10220和1k-1294之间,物理距离为349 kb,该区域编码37个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百合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的母本花柱进行采样,观察花粉管的生长情况,分析百合种间杂交、自交中亲和及不亲和的原因,对于杂交组合布鲁拉诺×兰州百合,无论是否进行切割花柱处理,均可观察到大量的花粉萌发现象和成束向子房方向生长的花粉管,授粉后48 h花粉管大约生长1.5cm;卷丹自交后,花粉粒的萌发较晚,且数量较少,在授粉后48 h观察到花粉管生长停滞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反义MLPK基因在甘蓝柱头特异启动子SLR的驱动下,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其导入高度自交不亲和甘蓝材料‘TF’。转基因甘蓝T0代植株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转MLPK反义基因单株内源MLPK mRNA积累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转基因植株花期柱头内源MLPK mRNA积累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花粉原位萌发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基因甘蓝植株花期自交后,吸附在柱头上的花粉粒大量萌发,且穿过柱头的花粉管明显增加,并导致花期自交结籽数上升,转基因植株花期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对照植株。结果表明,下调MLPK基因表达能部分打破甘蓝自交不亲和,提高其花期自交结籽能力。  相似文献   

7.
杏品种授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红丰、新世纪等11个杏品种及特新一号等4个新品系为试材,对自交与杂交亲和性、花粉管形态及花粉、花柱氨基酸组分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杏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按照白花授粉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这个标准,红丰、新世纪等10个品种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而特新一号等4个新品系是自交亲和的(SC);(2)选自同一杂交组合不同姊妹系的红丰与新世纪杏品种相互授粉坐果率仅为0~0.73%,属于杂交不亲和;(3)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的坐果率差异很大,据此筛选出特早红、红玉杏及凯特等品种是红丰杏适宜的授粉品种;而新世纪用骆驼黄及金太阳等品种授粉的坐果率最高;(4)自交不亲和组合在授粉后72 h花粉管到达花柱3/4处,末端膨大,停止生长,而自交亲和组合的花粉管可以继续生长,并在授粉后96 h进入子房;(5)自交不亲和品种(系)与自交亲和品种(系)花粉的17种氨基酸含量并无显著差异,而花柱氨基酸的组分与花粉氨基酸组分有所不同,其中自交不亲和品种(系)酪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管状花和单花序自交,结合苯胺蓝染色法,对菊花品种rm1-3和rm1-4的自交亲和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授粉后花柱内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在单管状花自交时,rm1-3每柱头上约有15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而rm1-4柱头上没有花粉粒附着;在单花序自交时,rm1-3在授粉后0.5-2 h时平均每柱头有31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4-6 h时花粉粒达54粒,而rm1-4在整个时间段内平均每柱头仅有0-3粒花粉粒附着,很少萌发,但当授予rm1-3的花粉时,0.5 h后平均每柱头便有26粒花粉粒附着,并开始萌发,4~6 h时花粉粒附着量达最大,平均为121粒,大量花粉管进入花柱,说明rm1-3为自交亲和品种(SC),而邢1-4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自交亲和品种rm1-3和自交不亲和品种rm1-4自交后花柱内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3.65、3.04和2.01倍与3.46、2.60和1.65倍,自交亲和品种的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不亲和品种,但自交不亲和品种授予自交亲和品种花粉后,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自交后的酶活性,杂交后3种酶的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5.23、3.12和2.52倍,说明3种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花粉、柱头上亲和基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9.
槲皮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及S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022E1’, ‘022A1’, ‘02259’开花前两周的花蕾进行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 开花后自交。与花期对照相比, 3个自交不亲和系的亲和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其中以1 500 μmol·L - 1槲皮素溶液处理效果最佳, 在022E1系中其亲和指数由原来的0.03增至4.35, 完全转化为了自交亲和系。采集开花前1 d的花蕾切取柱头进行SRK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槲皮素处理后可显著抑制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柱头中SRK活性, 从而阻止了自交不亲和性的信号传导, 达到了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灿烂'兔眼蓝莓为试材,分别进行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后,于去雄后第0、1、2、3、4、5、6天对去雄的花进行授粉,于授粉后2、6、12、24、48、72、96 h进行取样观察花粉原位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以期阐明花龄对蓝莓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为杂交育种和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灿烂'兔眼蓝莓开花第1~4天,异花授粉后花粉管生长至花柱基部的花柱比率显著高于其它时期,花龄对其异花和自花授粉后花粉原位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且‘灿烂'兔眼蓝莓存在自交不亲和的现象,花柱基部为其自交不亲和的关键位置,大蕾期和延迟授粉可以一定程度地克服自交不亲和现象,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育种的最佳授粉时间为花后第1~4天。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甘蓝SRK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两个甘蓝自交系材料的S单元型进行初步鉴定。BLAST分析表明:甘蓝自交系96-100与Brassica oleracea的SRK29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1 %),但蛋白序列与S14相似性最高(在84 %的序列覆盖度下相似性达100 %)。自交系俄引165与Brassica oleracea的BoSRK28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100 %,推测其S单元型为S28。  相似文献   

12.
Pollen tube growth was studied in the pistil of the male floral stage of the avocado. Self-pollination of the male stage occurred but pollen tubes did not reach the ovary. When female and male stages were hand pollinated, fewer pollen tubes were present in the pistil of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stage. A tube reached the ovary in only 1 of 110 male stage pistils, as compared with all female stage pistils observed. Flowers pollinated in the female stage were retained on the plant for longer than flowers pollinated in the male stage.Aniline blue-positive and resorcin blue-positive material (callose) was not present in the pistil of flowers in the female stage but occurred in 46% of the aniline blue-stained and 30% of the resorcin blue-stained pistils in the male floral stage. By 42 h after first opening, callose was present in every pistil observ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ell walls of the stigmatic papillae, the transmitting tissue, the vascular tissue or the cortex and epidermis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issues. Callose occurred earlier in pollinated than in unpollinated pistils, particularly in the transmitting tissue.It is suggested that reduced pollen tube growth in the pistil of the male floral stage of the avocado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callose.  相似文献   

13.
温度敏感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ldnensis(Lour.) Olsson]的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 L.)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和CMS7311为试材,通过人工低温诱导产生微量花粉,研究了不同育性级别花药中的相对正常花粉率以及1~2级花药中花粉的相对生活力和杂交竞争力。结果表明:诱导产生的1、2、3级花药中的花粉量分别相当于正常花药的73.5% ~84.4% 、47.6% ~51.5% (半不育)和28.4% ~32.5% ,4级花药中均无花粉;1、2级花药中的花粉具有授粉能力, 自交单荚结籽3.9粒,相当于低自交不 亲和;在提前4 h授粉的情况下,1、2级花药中花粉的杂交竞争力仅是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var.purpurea Bailey)正常花粉的9.1% ~16.6% ,即正常花粉的1/6~1/10。最后提出了利用温度敏感胞质雄性不育制杂交种时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利用人工诱导微量花粉进行不育系自身保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陈迪新  张绍铃 《果树学报》2007,24(5):575-579
对自交不亲和强度不同的梨品种丰水和菊水的不同花龄花进行自花授粉和丰水×菊水异花授粉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萌发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及以后的自花和异花授粉花粉在柱头上均有较高的萌发率;自花和异花花粉管在花柱内的生长速度及停止生长的位置不同,丰水自花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的短且慢,菊水自花花粉管生长的长且快,而异花授粉的花粉管生长最快。自花授粉后,不同花龄对花粉管生长影响表现为:开花4d前的蕾期授粉以及开花4d后的延迟授粉,花粉管生长长度显著的长。开花6d前的各种授粉组合,花粉管生长均较差。这与田间授粉坐果率的高低基本一致,即整体表现为各个花龄的授粉都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其次为菊水自花授粉,丰水自花授粉坐果率最低。另外,自花授粉中,蕾期授粉和延迟授粉(开花2d后除外)坐果率都有提高,而异花授粉中蕾期授粉和延迟授粉的坐果率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6 个菱品种为试材,对花器形态特征、群体花期及单花开花动态、开花时间、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杂交指数 及传粉形式等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菱花单生,两性,单花花期15 h,群体花期在5~10 月,盛花期在7~8 月;不同 品种在一天中的开花高峰期存在差异;柱头可授期主要在萼片开裂后2 h 内,结实率在50% 以上;花粉在自然授粉条件下活 力可保持7.5 h;以自花授粉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无融合生殖和少量异花授粉。  相似文献   

16.
选用自交不亲和性程度不同的2个甜樱桃品种莫利和拉宾斯为试材,分别在开花前、开花当天和开花后进行莫利自花、拉宾斯自花和莫利×拉宾斯异花授粉,并于授粉后12、24、48、72、96h切取花柱,用FAA固定,荧光染色后压片观察。结果表明,3个组合的花粉萌发率都以开花当天授粉的最佳,拉宾斯自交和莫利×拉宾斯的花粉管生长状况也以开花当天授粉的最佳,但莫利自交的花粉管生长状况却以花前第4天最佳,花后第4天次之,而当天授粉的最差。因此认为,甜樱桃自交不亲和程度与其雌蕊的发育状态密切相关,蕾期授粉和延迟授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甜樱桃的自交不亲和性,但蕾期授粉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TOF/MS 质谱技术在甘蓝柱头内鉴定出1 个受自花授粉诱导
上调表达的BYPASS1 蛋白(BPS1)。利用PCR 技术扩增甘蓝BPS1 基因的编码序列,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没有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1 059 bp,编码352 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8.7 kD。氨基酸同源
性和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甘蓝BPS1 与拟南芥BPS1 亲缘最近,氨基酸同源相似性达85%;与烟草
BPS2 关系较远。RT-PCR 检测结果表明:甘蓝BPS1 基因在开花前1~2 d 的花瓣、萼片、花药、柱头和
叶片中均有表达,柱头中的表达量最高。实时荧光 定量PCR 分析结果表明:甘蓝柱头内BPS1 表达水平在
自花授粉后逐渐升高,异花授粉后柱头内BPS1 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