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植株的生长需要水分,光照以及氧气的支持,但是如果植株生长的环境温度处于不适宜的状态,那植株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低温一直是植株生长的重要抑制因素。经济作物会由于低温的原因产量以及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国家都将植株的抗冷性研究作为了主要的研究课题。在专业人士坚持不懈的研究之下,目前植株抗冷性研究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植株抗冷性坚定理论,还有一部分的研究对植株抗冷性的各种机理进行了说明,通过这些研究内容,植株抗冷性研究已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研究进展。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相关研究人员又从分子生物水平上对植株抗冷性的基因展开了分析,本次研究将对植株抗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玉米抗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低温冷害对玉米发芽及幼苗期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揭示了玉米抗冷性遗传机制及与抗冷性有关的基因,玉米抗冷性的遗传分析以及有关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品种改良和生物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
植物铁吸收机理及其相关基因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在石灰质和碱性土壤中的植物会产生铁胁迫黄化现象。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植物在铁胁迫过程中所发生一系列反应进行了概述,并对植物铁吸收相关基因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植物寒害机理、抗寒冻和冷驯化分子机理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多种抗寒基因,包括各种抗寒调控基因和抗寒功能基因,从而使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以开展,以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增加产量。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尚存的一些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钙对棉花胚根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零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及其机理在理论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提高植物抗低温的能力则为生产实践上急待解决。我们用Ca(NO_3)_2处理棉籽,研究了钙对棉花胚根抗冷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6.
抗盐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倪秀珍  张强 《特产研究》2004,26(4):58-62
综述了植物抗盐机理、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概况,并从盐生植物的分子水平上,结合基因工程在植物抗盐碱研究中的应用,对未来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的抗冷性存在强、中、弱三种类型,抗冷性强的自交系细胞膜和细胞原生质质量较好,渗透调节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低温下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从而低温下能持续生长或冷害后迅速恢复。玉米抗冷性不仅受遗传控制,而且化学措施也可对玉米抗冷性产生调控作用。依据准确可靠的抗冷性鉴定方法,可筛选出抗冷种质资源。利用超早熟抗冷农家种×晚熟强优势单交种的顶交育种途径,可打破抗冷性与配合力之间的负相关连锁,从而选育出高产抗冷杂交种。本文综合评述了玉米抗冷性鉴定方法和效果,抗冷生理生化基础研究的进展,提高玉米冷性的措施和抗冷杂交种选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重金属逆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植物抗重金属逆性的研究概况,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高等植物重金属抗性的分子机理和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以及如何利用抗重金属资源物种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9.
植物低温胁迫响应及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生理代谢直接受到低温的影响。低温胁迫下,植物从内源激素、膜质组成、抗氧化成分及基因转录水平等多个方面做出复杂而剧烈的响应,因此,植物抗寒性研究是农业和植物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变化、分子水平响应等方面系统论述植物低温胁迫响应机制;比较了直接、间接和综合评价植物耐低温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植物抗冻锻炼、外源生长调节剂调控、基因工程等途径提升植物耐低温性的效果,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冷性鉴定Ⅱ——筛选方法和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品种抗冷性是遗传与环境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因时因地而异,给品种资源的抗冷性鉴定带来很大困难,以致目前国内外科学工作者还缺乏精确地鉴定玉米抗冷性的方法和指标。美国、法国、加拿大、苏联等国对玉米的抗冷性及其机理研究较多。加拿大通过发芽临界温度的筛选,将玉米种植北界推移了150公里;苏联通过6、8、10℃进行低温发芽,并根据发芽率,胚根和芽的生长速度来评定种子萌发期的抗冷性;法国育种家把幼苗“早发性”作为田间直接鉴定的控制因子。Lyons认为冷害是由于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最常见的环境胁迫之一。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干旱是农业生产最严重的限制因素。多年来抗旱机理的研究也研究的热点之一,各种抗旱的形态生理指标被提出来,但至今对植物抗旱机理的认识并不深入,提出的抗旱指标也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植物抗旱机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甘蔗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目前对植物生物膜结构、渗透调节及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的研究,概括了干旱胁迫对甘蔗的伤害及甘蔗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通过对甘蔗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分析及对抗旱性指标进行的综合分析可以较好地评价甘蔗的抗旱性。要解决甘蔗旱害问题,除了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和选育耐旱品种外,还可通过栽培措施与化学调控改善甘蔗自身的耐旱能力来实现。科研上应加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作物抗旱性的物质基础及其生理功能,进而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育出甘蔗抗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观赏价值高,引种栽培历史悠久。但低温是影响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限制其景观应用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木兰科植物抗寒机制的研究和培育抗寒新品种提供借鉴和指导,从影响木兰科抗寒的遗传基础、外部环境及化学诱导剂等因素,细胞学与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及分子水平等研究方法,综述了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植物脯氨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P5CS酶基因克隆、其在植物中的表达特性与在抗逆基因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P5C5基因已成功在许多植物中进行过量表达并能有效提高植物的抗旱、耐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后可进一步挖掘利用植物P5CS基因,有效验证其功能和了解其作用机制,探讨P5C5基因与其他基因的互作及调控植物抗逆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器官发生等过程中的作用;培育出高效、实用、抗逆性强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均有待今后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寒热胁迫下狗牙根品种在植被砼上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被砼生境下的6个狗牙根品种为试材,观测其发芽和生长情况,后对在植被砼生境下生长好的5个狗牙根品种分别进行5℃和40℃的低温和高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的电导率、游离Pro、POD活性和MDA含量4项植物逆境生理抗性指标。结果表明:普通脱壳狗牙根和佳宝是对植被砼生境适应性较好的狗牙根品种;植被砼配方一上各狗牙根品种发芽和生长情况均好于在植被砼配方二上,植被砼配方一更适合应用于生态护坡工程;各狗牙根品种抗性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抗寒性和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南京狗牙根和新农一号的抗寒性强,南京狗牙根和040459/680的抗旱性强,综合考虑形态指标、生长速度、成坪期和抗性指标,普通脱壳狗牙根和南京狗牙根表现较其他狗牙根品种好,适合应用于砼护坡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和分子遗传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因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胁迫频发,危及到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成为制约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揭示大豆耐高温性的遗传机理,建立综合高效大豆耐高温评价体系,促进大豆耐高温特性的遗传改良,现对大豆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相较于适温条件,高温胁迫可使大豆植株发生叶片增厚、气孔导度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微观组织结构受损以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关键酶活性丧失等生理异常反应,导致植株光合、蒸腾和呼吸作用及物质含量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紊乱。高温胁迫还造成大豆花粉形态异常,绒毡层细胞结构松散、空泡化和自溶化,花粉活力及其萌发率明显下降,花粉败育率增高,致使大豆结荚率和结实率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大豆籽粒的正常发育、蛋白的积累和产量形成等,最终导致减产;高温胁迫对大豆籽粒外观品质性状也能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对其经济价值带来不利影响。高温胁迫从转录、翻译和代谢水平影响大豆正常的生理代谢调控。目前,已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方法鉴定出多个与大豆高温胁迫响应相关的转录因子、蛋白及代谢产物,但与水稻、拟南芥的研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初步建立了以花粉活力和多项生理指标为基础的大豆耐高温鉴定方法,但在生产上尚缺乏系统高效耐高温评价体系,耐高温大豆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国内在大豆耐高温预防措施、耐高温综合评鉴体系建立、优异耐高温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及耐高温关键功能基因挖掘等方面仍然存在挑战。为应对极端生态环境给大豆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来应通过建立综合高效大豆耐高温评价技术体系,提高大豆优异种质资源鉴定水平,重点解析大豆耐高温的分子遗传机理、挖掘耐高温关键基因,结合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异的耐高温大豆新品种,以实现大豆品种耐高温性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温度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地域分布界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每年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农 作物产量损失巨大,因此,研究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抗冻机理和抗冻人工调控具有现实意义。总结了近 年来植物抗寒生理机理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植物应对冷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及人工调控措施,介绍了主要抗寒基因 及其人工调控植物抗寒的应用研究,为植物的抗寒防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农业部正式启动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即超级稻研究项目,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后来居上,无论超高产遗传生理基础研究还是超级稻育种实践,无论南方超级杂交籼稻还是北方超级常规粳稻,总体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探索进一步提高生产潜力和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为中国稻作科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从超级稻兴起、技术路线确立、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北方粳型超级稻相关生理与遗传问题:近年来北方粳稻继续保持较高产量水平和加工品质,同时以垩白性状为代表的外观品质有明显提高,至少在9 t·hm-2之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产量和品质可以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分析北方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是不足取的,通过增加株高提高产量也是行不通的,提高稻瘟病抗性是北方粳稻的重要育种目标;北方粳稻着粒密度普遍较高,但是对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认为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北方粳稻着粒密度处于比较合适范围;籽粒长宽比是决定籼粳稻碾磨品质的主要因素,而对外观品质亚种间差异影响较小,近年来中国籼稻碾磨品质有明显改善,籼粳稻差异幅度有所降低,籼粳稻外观品质均有明显改善,但是籼粳稻差异依旧。建议:在全面总结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成果与经验基础上,明确今后超级稻研究的方向与目标,改设立阶段性产量目标分期攻关为按生态区长期稳定支持,改小面积产量验收评价指标为考核大面积均衡增产。根据北方粳稻生态、生产和品种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育种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如籼粳血缘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遗传和生理生态机制,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水平全面评价直立穗型基因EP1功能,有效改良籼粳稻杂交育成直立大穗型品种品质特别是食味品质,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技术研究成果,在抗稻瘟病、抗冷性和耐盐碱种质创新及育种应用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早春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之一,低温胁迫将导致作物严重减产、品质下降、养分利用效率降低。目前,相关研究多关注于温度在15℃以下的植物生理及分子调控过程网络。增施氮肥或激素等能提高植物耐寒能力,总结了亚适低温对植物的生长表型、代谢生理以及氮利用的影响,讨论了植物响应亚适低温并调控氮吸收利用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深入解析植物在亚适低温下的氮高效利用及其分子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系统调查TM-1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研究芽期和苗期的耐冷性,以及对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耐冷相关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深入挖掘其耐冷机理,为该种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中棉所35为对照,以人工调查方式对TM-1进行表型鉴定,依据国际校准棉花标准(HVICC)测定纤维品质,同时采用卡那霉素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