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马桦 《吉林农业》2010,(7):105-105
民和县核桃栽植分散,管理粗放,品种混杂,产量较低,优良品种没有得到推广,经济效益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了改变这种多栽少收的现象,文章主要简述了适合民和县栽培的优良核桃品种的栽培技术,从核桃育苗、栽培、管理、采收及深加工提出了一些方法,使民和县在培育短期丰产优质品种,加强核桃树的管理,改进品质,提高单位产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民和县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冬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23-3724
青海省民和县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十年九旱是困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民和县已将马铃著作为主导产业,就民和县马铃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祁迎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07-107,109
青海12号蚕豆在民和县良种繁殖场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海12号蚕豆成熟早、植株矮、分枝力强、百粒重高,产量比对照高11.3%,适宜在民和地区川水及中位山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民和县藜麦种植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3年在北山永进村进行了藜麦适试验。结果表明,藜麦在民和县部分地区适应种植。又开展藜麦繁种试验,种子发芽率普遍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5.
民和县养鸡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鸡业是青海省民和县畜牧业的辅助产业之一,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品种相对较少,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较低。目前,民和县只有3家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和2个育雏场。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禽业快速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民和县养鸡业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6.
国家"草牧业"概念的提出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全面开展,为青海省苜蓿产业的大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民和县位于青海省的最东端,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发展苜蓿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民和县近年来的苜蓿生产现状,探讨民和县苜蓿种植中品种选择、安全越冬和收获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天峡红鮰亦称昭君,是宜昌市天峡特种渔业公司从鲶科鱼类变异品种中,经过长期改良选育而成的一种集观赏、垂钓、美食于一体的珍贵鱼类新品种.天峡红具有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易养易繁、产量高、投资少、效益高、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指标比名贵淡水养殖品种高5%左右)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民和县引进的五个早实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坚果主要性状指标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该地区五个核桃品种坚果性状的特点。结果表明:五个品种的坚果均匀度中等,核仁皮色较淡,种仁饱满,取仁容易,坚果的定量指标性状均能达到国家或林业相关标准。性状指标中,脂肪含量变异最小,离散度最低,性状稳定。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西扶1号核桃品种坚果综合性状在该地区表现最好。该研究结果将对发展早实核桃产业提供较为详实的数据参考,也为该地区早实核桃推广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选德 《农技服务》2008,25(12):127-128
阐述了民和县油菜生产现状、生产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优质油菜品种推广步伐,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油菜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开发油菜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民和县杂交油菜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和县在马场垣乡团结村和总堡乡总堡万亩设施果品基地,种植日光温室冬桃为50栋(3.7hm),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冬雪王桃、宝天雪桃、红香密脆3个品种,日光温室冬桃年产量在667m22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费乌瑞它是1998年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进,经试种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马铃薯品种,于2007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青审薯2007001)。近年来,该品种在贵州省冬作区得到迅速推广。通过试验研究及生产经验,从种薯存放、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播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防低温霜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提出了一套适合贵州省低海拔地区的费乌瑞它冬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民和县海拔高、风力大、气候冷、无霜期短,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具有典型的高原内陆性气候特征。油菜是民和县在高原冷凉气候条件下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形式下,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约25%以上,春油菜品种主要以生长期长、产量高的甘蓝型优良品种为主。但是甘蓝型油菜的生产由于受到春旱、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经常造成出苗不全、产量低、收入少等结果。为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云南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和玉米品种类型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云南不同海拔和品种类型的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OTU数量和Chao1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且饲料玉米高于鲜食玉米,不同海拔和品种类型的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玉米根际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5.91%)和芽孢杆菌属(8.88%)为玉米根际的优势属,但高海拔地区的玉米根际特异检测到芽单胞菌属(4.34%);水恒杆菌属(6.10%)为鲜食玉米的优势属;玉米根际真菌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被孢霉(7.42%)、镰孢霉属(10.88%)和青霉菌属(4.03%)是优势属。海拔高度和品种类型是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脱毒马铃薯新品种阿尔法是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1989年引进,通过几年的组织培养、脱毒和种植选育,1999年选育而成,2003年10月通过青海省高原生物研究所技术鉴定,2004年2月通过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适宜青海省河湟谷地的中位山旱地及西北省区同类条件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浅山干旱地区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冬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87-3187,3254
对引进的6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观察不同生育期植株的生长特性、适应性、抗逆性、抗病性等,测定其品质、产量,筛选出适合民和县浅山干旱地区种植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阿尔法、青薯2号、民薯2号3个品种具有产量高、薯块大、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等特征,是适合民和县浅山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2017年,民和县种植荞麦60公顷,其中,甜荞13.33公顷,苦荞46.66公顷。集中种植区域在官亭、中川、甘沟等7个乡镇。青海地区的荞麦相比其它地区籽粒饱满、千粒重大、产量较高,维生素E含量为全国最高。荞麦的适应性强、产量适中、生育期短,对土地要求不严,在贫瘠地区栽培是理想的杂粮品种。尤其是近年来,荞麦被公认为是预防癌症的理想保健食品,是一些发达国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高级营养和保健食物,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吴建红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05-105,110
根据草莓生物学和品种特性,总结了民和县草莓露地栽培技术,以期为规范当地草莓栽培,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新品种定丰11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携带Tal雄性不育基因的73-3/墨它为基础材料,用自育品种定丰1号作为转育对象,通过连续转育选育而成.1997-1998年在定西市(原定西地区)春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264.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0.45%;2001-2003年在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区域试验中,3 a 1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735.90 kg/hm2,较对照定西35号平均增产12.89%.抗旱,抗倒伏,抗条锈,高产、稳产,籽粒含粗蛋白15.47%,湿面筋38.9%,沉降值63.0 mL,降落值254 s,吸水率69.4%,形成时间4.7 min,稳定时间3.8 min,软化度80 F.U,评价值57,属中筋优质小麦;主要适宜在类似甘肃中部地区、宁夏宁南山区及青海民和县等生态条件类似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02,(11):24-25
一、西门塔尔牛 (一)产地及分布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西门山谷,而以伯尔尼州周围所产的品质最好,在法、德、奥等国家的边邻地区也有分布.是瑞士的大型乳、内、役三用品种,占其总牛数的50%.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为了适应种子产业市场化发展形势,满足青海地区大田生产用种的实际需求,真正扭转青海民和地区玉米种子多年依靠外调,并且种源不够稳定的尴尬局面,为农民生产用种提供相应的保障。青海省民和县针对当前玉米制种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真正改善民和县玉米制种现状,促进该地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