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MA)法制备了Mg2Ni储氢合金并以机械合金化法以Ni对Mg2Ni合金电极进行了表面修饰.主要研究了以不同质量比的Ni对Mg2Ni储氢合金表面修饰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Ni的修饰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合金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还可显著提高Mg2Ni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Mg2Ni相Cu合金化前后体系的能量与电子结构,结果发现:2个Cu原子最易占据 Ni(Ⅱ)的(0,0.5,0.166 7)与(0.5,0,0.5)位置,而在Cu合金化Mg2Ni的相结构中,Mg2Ni(Ⅱ)″1-xCux(x=1/3)的结构稳定性最高.电子态密度(DOS)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Mg2Ni(Ⅱ)″1-xCux(x=1/3)相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体系在费米能级处成键电子数N(EF)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感应加热式的气相蒸发法制备了 Mg- Sb,Bi- Mg,Pb- Mg,Mg- Zn和 Sb- Zn五种合金的超微粉末 ,研究了超微粉末中的相生成规律及粉末粒子的形貌和组织特征 .在 5种合金的超微粉末中均未出现在其合金相图上不存在的化合物相或固溶体相 .在 Mg- Sb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β-Mg3Sb2 高温相 ,在 Bi- Mg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γ- Mg3Bi相 ,在 Mg-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ε- Mg Zn2相 ,在 Sb-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Sb Zn,Sb3Zn4 和 Zn3Sb2 化合物相 ;对于在相图上同时存在固溶体相和化合物相的 Pb- Mg合金 ,超微粉末中只生成了β- Mg2 Pb相 ,未发现固溶体相 .各种合金超微粉末粒子的形貌与相应的纯金属超微粉末的形貌不同 ,形状不规则 ,表面粗糙 ,含有化合物相的粒子衬度不均匀 ,为复相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将巯基乙胺共价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巯基再键合纳米金,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该纳米金修饰电极.纳米金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将其固载于电极表面,酶与电极之间直接传递电子且能催化还原H2O2,可用于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球为模板,采用两步电沉积法成功合成了MnCo2O4/Ni分级微纳阵列结构.形貌与成分检测表明,该分级结构是由Ni碗状微纳阵列及其表面生长的MnCo2O4纳米片组成.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nCo2O4/Ni分级微纳阵列可直接作为电极用于对葡萄糖的无酶探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宽的线性范围、较低的探测限及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MnCo2O4/Ni分级微纳阵列在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氯金酸法、循环伏安电沉积氯金酸法、恒电位电沉积金溶胶法和滴涂金溶胶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以亚铁氰化钾为电活性探针,对4种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分别进行了优化,并对亚铁氰化钾在4种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对亚硝酸根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恒电位电沉积氯金酸法制备的纳米金修饰电极对亚铁氰化钾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优的试验条件下,亚硝酸根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1.1×10-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8×10-7mol/L.运用该电极对水样中的亚硝酸根浓度进行检测,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氯金酸法、循环伏安电沉积氯金酸法、恒电位电沉积金溶胶法和滴涂金溶胶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以亚铁氰化钾为电活性探针,对4种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分别进行了优化,并对亚铁氰化钾在4种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对亚硝酸根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恒电位电沉积氯金酸法制备的纳米金修饰电极对亚铁氰化钾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优的试验条件下,亚硝酸根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1.1×10-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8×10-7mol/L.运用该电极对水样中的亚硝酸根浓度进行检测,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 AFM,XRD和 XPS等对 Ni Ti表面离子束合成 Ti O2 /Ta2 O5复合薄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微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膜层的力学性能、抗模拟体液腐蚀性和抗凝血性。结果表明 ,适当组成的 Ti O2 /Ta2 O5复合薄膜能显著提高 Ni Ti合金的抗腐蚀性和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锡镍合金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Sn-Ni合金中2种稳定相结构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Ni3Sn2具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电位,Ni3Sn4具有波动性电化学电位.同时运用电化学沉积制备了Sn-Ni合金负极材料,测试结果标明Ni3Sn4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是适合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理想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宋诗稳  王小梅  齐广才  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01-11503
[目的]研究钯化学修饰电极在H2O2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钯修饰的复合陶瓷碳电极(Pd/CCE),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H2O2的电催化性能。[结果]在含有PdCl2.2H2O的H2SO4溶液中(pH 1.2),控制扫描电位范围为0~1.0 V(vs.SCE)连续扫描40圈时制得的Pd/CCE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较强的电催化活性,安培法检测H2O2的线性范围为6.0×10-5~1.0×10-2mol/L,检出限为2.2×10-5mol/L(3Sb)。[结论]直接电沉积得到的钯修饰电极,可实现较低电位下测定H2O2,且电极具有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响应时间短和表面容易更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量化分析充放气压力和充放气流率对活性炭储氢系统充放气过程热效应的影响,选择比表面积为1800m2·g-1的椰壳活性炭SAC-01作吸附剂、容积为540mL的钢制压力容器为储存容器,在室温、4个压力(10.5MPa、8MPa、6MPa、4MPa)下,对容器进行氢的快速充放和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MFC)设定气体流率下充放气试验.结果表明:在充放气的初始阶段,充放气流率较大,储罐中心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降低到最大/最小值;储罐壁温度的变化特点与储罐中心的相似,但变化滞后且变化幅度较小.对比试验结果时发现,充放气流率一定时,充放气压力会影响吸附床的温度波动幅度,但不改变储罐中心上升/下降到温度幅值所需要的时间;充放气流率为影响吸附床温度波动的主要原因;采用慢速充放气可减缓吸附床的温度波动.  相似文献   

12.
镁基复合材料储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镁基储氢材料是目前该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镁基储氢合金研究较多,镁基储氢复合材料是研究的新点.笔者重点讨论了镁基储氢复合材料在储氢性能改善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栗钙土施镍对小白菜的生物效应及其临界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Ni的毒害临界值,指导镍肥合理使用,研究了栗钙土施Ni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施Ni量低于25 mg/kg促进小白菜干物质积累,随施Ni量增加,小白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土壤施Ni明显增加小白菜茎叶和根系中Ni、Cu、Fe、Mn、Mg元素的含量,而降低Ca元素的含量,Zn元素的含量在茎叶和根系中分别表现为下降和增加;4种提取剂提取土壤中有效态Ni含量,均能较好反映植物吸收与生态危害状况,尤以DTPA提取的效果最佳。以生物减产量突变点为依据,暂定栗钙土壤中Ni的毒性临界值为:土壤有效态Ni含量为6.83 mg/kg(DTPA)、土壤全Ni含量为62.03 mg/kg、茎叶Ni含量为16.36 mg/kg。  相似文献   

14.
SO2在Ni(111)表面分解吸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SO2及其分解片段的吸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Ni(111)表面上SO2以S,O原子顶位平铺吸附最稳定;SO3以C3v轴倾斜表面吸附;SO自由基存在两种可能的吸附结构,一种是平铺吸附于Ni(111)面,另一种是以S端垂直吸附穴位,S原子在穴位为最优吸附位.对各吸附体系的态密度及电子转移分析表明,SOx吸附中均为衬底镍原子向硫的氧化物转移电子,改变了S—O键之间的电子分布,导致其键长变长,这有利于硫氧化物在镍表面的解离反应.S原子在Ni(111)表面的吸附中,Ni原子的s轨道向S原子转移电子,这与O的吸附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Symbolm0.5 V的沉积电位在碳纤维基底上沉积出尺寸可控的含镍8.5% Pd -Ni合金纳米粒子,可用于传感氢气.钯镍合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对传感器的性能有影响,180 nm的钯镍合金纳米粒子的氢敏感性能好,在0~6%的氢环境中,其响应电流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氢气体积分数为6%的氢气中,灵敏度可达38.35%.  相似文献   

16.
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单一毒性,采用析因实验研究了Cu2+和Ni2+混合体系对硝化颗粒污泥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Cu2+和Ni2+的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95.23 mg.L-1和26.45 mg.L-1.由析因实验所得的响应曲面模型具有较好的优度(R2为0.975),能够较好地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Cu2+和Ni2混合体系的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 和钙离子Ca2+ 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 和Co2+ 离子半径处在正常范围,能有效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静态猝灭。Ca2+离子半径较大,受空间位阻影响不能有效进入结合位点对BSA二级结构影响较小,不能与BSA形成配合物,表现为动态猝灭;而Mg2+ 由于大的水合半径阻碍了Mg2+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碰撞,使电子或能量的转移受阻,从而导致Mg2+ 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无猝灭作用。图3表2参16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贵阳市8046km^2为研究区域,将土壤中镍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环境地球化学机理研究相结合,建立镍的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并进行污染分析.通过对332个样品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镍的基线值为17.0mg/kg,大于57.0mg/kg的样品可能遭受人为污染.地质累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19.2%的表层土壤未受镍的污染,63.7%的表层土壤在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16.8%的中度污染,只有0.30.4的表层土壤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污染程度指数分析则显示贵阳市64%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镍的污染,镍的污染程度最大为1.56,总污染程度小于0,即总体未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9.
对极粗质地的森林土壤一次施用500t/hm~2干污泥15年后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pH值、ECE、全N、P、K、S、Ca、Mg、Cd、Cu、Ni、Pb和Zn等,并同对照土进行比较。表层(0~17cm)中全N、P、S、CEC、Cd、Cu、Ni、Pb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由于这种风化不完全的土壤含K、Mg、Ca较丰富,处理区与对照区差异不大;土壤pH值处理区要低;Mg移到较深层次;Ni和Zn稍有移动;Pb、Cd、Cu、移至17~27cm,但未再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