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辰区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经济状况,揭示了天津市北辰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地位,对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带来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农民主体地位的发挥则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对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农民主体地位发挥的现状令人堪忧.大多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热情,但缺乏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是值得各级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学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农民主体地位的发挥则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对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农民主体地位发挥的现状令人堪忧。大多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热情,但缺乏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是值得各级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学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主体地位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育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实效发挥乃至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下,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尊重农民的权利,加强农村基层行政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及合理选择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是培育农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以"富农"与"教农"为两翼.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富农"是激发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性的基本要求,"教农"是提高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的现实需要.两翼齐飞方能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人才保障。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民教育状况及教育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在农民培育方面存在的成人教育、留守培育及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主体地位视角下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晋源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5):575-578,600
理论上分析,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之间构成了统一互动的关系。然而,就现实而言,在各种因素制约下,农民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实际上却处于远远偏离主体地位的畸形状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民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定位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努力探索一条农民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的良性互动之路。  相似文献   

8.
辽宁农民素质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辽宁农民素质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辽宁农民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提高辽宁农民素质提出了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只有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入手.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否是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的关键.作者从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强政府”和“弱农民”的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应以农民为主体,并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缺位和政府越位的问题十分普遍;我国提出的“政府主导”建设口号具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压制了“农民主体”的真正发挥。韩国的经验告知我们,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当前,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教育农民、发展农民组织,来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门头沟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的自主性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农村科技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农村科技教育对象——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面对庞大的需要培训的农民群体,我们必须要从农民素质的基本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培养对象,分类分批地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培养出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 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 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 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经济发展全局.通过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得实惠,思想和谐稳定,同时,农民思想也有些波动.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状况、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难题、加强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陈文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21-16322,16325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内涵、农民和政府的双重主体特征,指出社会主体应该是持有公共权力的国家,自然主体或实践主体则是在农村生产生活即支撑农村社会存在的农民。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双主体地位,其中政府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权力领域行使公权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非公共权利领域行使私权的主体。概括和梳理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和政府双重主体的作用,剖析了政府和农民双重主体作用的关系:政府主导农村发展,在农村公共权力领域、社会大环境建设中,政府起主导和主体作用,农民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村非公共权力领域的建设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起引导和服务作用,政府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是建设好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针对政府在履行新农村建设职责过程中存在着行政观念落后和农民在执行和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和发挥组织优势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勤 《现代农业》2008,(11):28-30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因此.本文主要是阐述了农民科技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农民素质偏低出现的状况,提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人群中妇女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女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极为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因此,必须把大力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战略,增强开发意识;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增加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农村女性教育,提高妇女素质;改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状况,切实提高其社会地位;切实保障农村妇女健康权益,提高其身体素质等培育和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以农民为主体,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新农村建设应该以农民为主体,但现实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影响着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准确界定党政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权力;要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改革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难点入手,详细介绍了农民学校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试从农民学校的建设来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提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对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