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春小麦耐热性的筛选方法与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1份春小麦材料对3种耐热性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供试材料在田间通过晚播计算各基因型的粒重感热指数(Se)或于籽粒浆期用塑料简棚进行遮盖处理并计算千料重感热指数(Sg)评价其耐热性,而在室骨采用膜热稳定性测定方法,以相对热损伤率(RI%)大小评价基因型的耐热性。相关分析表明:Se在年际间和年份内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从而具有较好的重演性,而RI%与Sg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基因型的热稳定性大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试材料田间第1播期的开花期,以及第2、3播期的孕穗期和开花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玻璃温室的温度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鉴定结果有效。39份供试材料耐热性总体表现优良。佳稻2806、贡两优17和荃优803等3个耐热性强的品种可优先审定后在热害常发稻区进行推广应用,其中佳稻2806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利用。29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可根据其他性状综合表现进行审定,并在热害常发稻区推广应用,其中扬辐糯4号、襄中稻2号、金籼占925、华珍166、襄中稻3号、楚晶丝苗、福香288和黄华占等8个耐热性较强的常规品种(系),在耐热性育种种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7个品种耐热性表现一般至较弱,其中源两优888、CD3A/宜恢80和19香等3个耐热性较弱的品种应优先淘汰。华两优2134、华两优8620、沪研优1017和南红3号等4个耐热性表现一般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3B与4B,3A与2A,3B与2B以及这些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与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之间均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
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胞膜热稳定性是较好地反映小麦品种耐热性大小的重要生理指标.本文利用冬、春小麦各6个亲本分别组配的6×6完全双列杂交(包括反交),对该性状(以相对热损伤率RI%表示)进行了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反交效应(R)均达极显著水平.上述三因素相对作用大小冬、春小麦分别为3.9:1:1.6和2.1:1:0.5,说明该性状的遗传虽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一定优势,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起重要的作用.(2)该性状受质核互作和(或)细胞质的明显影响.(3)一些杂种F_1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存在超亲遗传现象.这将对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知云南冬燕麦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白燕15号、坝莜6号和远杂2号3个不同生育期的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对云南冬播燕麦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白燕15号和坝莜6号两品种的主穗小穗数、穗轮层数影响显著(p﹤0.05),对3个供试材料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对3个供试材料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影响显著(p﹤0.05),对其余的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产量结果显示:白燕15号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密度为64万株.hm-2;坝莜6号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64万株.hm-2;远杂2号宜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密度为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水稻孕穗期耐热性QTLs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异常高温或低温导致籼粳亚种间杂种育性下降是影响其优势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USSR5(粳稻)/广解9号(籼稻)//USSR5回交群体为供试材料,构建了相应的分子连锁图谱,分别以高温处理下直接小穗育性及小穗育性热敏感指数为指标,对水稻孕穗期高温耐热性及其相对耐热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4和5染色体上检测到孕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各一个,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6.4%~15.8%;在第4、8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孕穗期相对耐热性相关的QTL,qhts-4和qhts-8,LOD值分别为3.81和2.86,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8%和9.9%。对其进一步的上位性分析表明,有8条染色体的4对位点存在基因间互作,小穗育性耐热性除受主效QTL控制外,还受基因间互作及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热害发生规律及耐热性筛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通过在不同高温条件下6个代表性品种的热害发生发展变化的研究,确定在32℃恒温下对大白菜幼苗进行了10天的处理是耐热性选择的适宜选择压力,在此胁迫强度下,供试的两个耐热的台湾品种不出现热害症状;两上国内早熟品种出现轻度热害症状;两上晚熟品种热害害症状严重。进一步的试验表明,根据苗斯热害指数划分的耐热性等与在田间高温条件下以结球性状为依据的耐热性和电导法测定的结果是一致的。苗期鉴定方法比结球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棉铃对位叶蔗糖代谢机制及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对不同播期条件的响应。【方法】以棉铃产量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陆地棉品系A705和A201为供试材料,于2016―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在不同播期(早播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5日;晚播2016年5月6日,2017年5月28日)条件下,研究棉铃对位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己糖、淀粉)和蔗糖代谢关键酶(液泡酸性转化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的动态变化及差异,及不同播期对棉铃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晚播棉铃铃期更长,铃重、单铃种子质量、籽指和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衣分和马克隆值降低。晚播导致棉铃对位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蔗糖浓度升高,可能为棉铃的发育提供了更充足的碳源。【结论】晚播相对低温条件下,棉铃发育更完全,在生产上适当晚播可以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多肉植物的耐热性,以6种景天科多肉品种为材料,通过短时高温胁迫处理,用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其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升高,供试材料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供试材料半致死温度(LT50)介于53.17~61.68℃之间。根据LT50结果,确定供试的6个景天科多肉品种的耐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黑法师、唐印、观音莲、冰梅、福娘、乙女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吉花3号、吉花4号、吉花1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5月25日等五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类型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花生叶片保护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性;播期对丙二醛含量有显著影响,在播后90 d及105 d,5月20日和5月25日两个播期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播期,不利于花生的荚果及产量的形成;三种类型花生都是5月5日播期的产量最高,而5月25日的播期的产量最低。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播期的花生植株性状及最终产量的测量,为吉林省花生播种的最佳时期在理论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短期异常高温发生频繁,高温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在综述高温对作物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作物耐热性分子遗传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对作物耐热性研究领域提出了筛选优良耐热种质资源、加强作物耐热生理生化及遗传机理研究、加强作物高温热害预警机制和缓解高温胁迫技术研究等建议,以期为作物耐热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瓜耐热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耐热和热敏的黄瓜自交系R1和R29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l,F2,B1,B2)为材料进行了黄瓜耐热性遗传模型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黄瓜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以3个耐热自交系P2(R1,R2,R5)和4个热敏自交系P2(R21,R25,R28,R2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杂交组合,配合力分析表明: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之比较高,群体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亦较高,控制杂交组合耐热性的主要是一般配合力。  相似文献   

13.
甘蓝耐热性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2个耐热的甘蓝亲本(3A,5A)和3个不耐热的亲本(1A,11A,8A)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配制出15个杂交组合用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代表加性遗传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绝大部分,而特殊配合力方差比例很小,仅占总变异的4%,显性效应不显著。以两组耐热和不耐热的亲本材料(5A×1A,3A×8A)分别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连同双亲获得P1,P2,F1,F2,B1,B2共6个世代的试验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此在耐热育种中单纯利用杂交优势试图获得超亲优势来显著提高耐热性是不现实的,而应该注重耐热亲本的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14.
小麦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8个小麦品种开花后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耐热性在小麦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耐热性的高低与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冠层温度显著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品种开花后的同化物积累量;叶片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冠层温度可以作为小麦抗热性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串红是夏季园林常见花卉,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正值北京地区夏季高温天气,为使一串红发挥出很好的景观效应,选用耐热性好的品种是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对自育的1120#、12#、73#品种和国外引进的展望、王后共5个一串红品种在热胁迫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电导率、MDA和脯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展望和王后叶片叶绿素下降速度最大、细胞膜伤害率上升最快、MDA含量达最大、脯氨酸含量增幅较小,是最不耐热的2个品种,1120#、12#和73#品种耐热性较好。这种耐热性差异在北京地区夏季盆花生产中也得到证实。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种植一串红,建议选用耐热性较好的1120#、12#和73#品种。  相似文献   

16.
Screening Soybean Genotypes for Drought and Heat Toler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veral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germplasms from maturity groups III through VII were evaluated at three osmotic potential levels (-0.017, 0.3 and -0.5 MPa)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M.W. 8000 and four temperature regimes (10, 25, 50 and 110°C) for drought and heat tolerance, respectively. Heat injury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growth stages with the highest heat injury occurring at the flowering stage. Susceptibility to heat injury decreased toward maturity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genotypes. Genotypic variability was found among the lines in both drought and heat tolerance tests.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lines PI 408.155, PI 423.827B, PI 423.759 and Pershing as both drought and heat tolerant. In general, the larger-seeded lines failed to germinate at -0.50 MPa.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mptness index and germina-tion stress index was found. However,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germination stress index and the heat tolerance test.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germination test, lines PI 393.550, PI393.547, PI 86.103, PI 171.437, PI 86.490 and PI 423.852 had high germination stress indices and need further testing for heat stress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3种园林植物(矮牵牛、夏菊、藤本月季)的生长状况和耐热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和指标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酶活性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普通矮牵牛’(常见品种)不能渡夏的原因是由于耐热性生理活性水平低,藤本月季不利于花芽分化和成花,菊花的开花习性主要受光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耐热性遗传差异的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1997~2000年间在北京对群体气-冠温差、灌浆特性、热感指数等三种耐热性评价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研究,认为热感指数反映品种对后期热胁迫的敏感程度,利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可鉴定出后期耐热性较好的基因型。气-冠温差法快速、简便、准确,但叶片持绿期长的品种气-冠温差一般较大,可结合对灌浆速率的评价来筛选生育期适中的耐热基因型。在3年的试验中,小麦品种鲁936098表现耐热性强,千粒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