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灭幼脲防治柑桔叶蛾的效果曹炎成(浙江龙游县农业局,324400)柑桔生产上由于多年连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潜叶蛾,致使害虫产生较强抗性,防治效果下降。为此我们于1993年8月在兰塘乡江塘山9年生柑桔园中进行了灭幼脲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试验。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一号对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若虫具有很高的毒性,对卵孵化没有作用,但卵经灭幼脲处理后孵出的一龄若虫呈现较高的死亡率。灭幼脲一号对桔全爪螨的主要天敌-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 Ehara-et Lee的毒性低。大田用95ppm的灭幼脲一号喷雾,对以若虫为主的柑桔木虱种群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2.5%比丹高渗乳油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生产的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特效。为探讨比丹对龙眼角颊木虱的防治性能。我们对龙眼角颊木虱的1~2龄若虫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1.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的室内药效实验将10%比丹高渗乳油...  相似文献   

4.
应用楝科植物防治柑桔害虫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楝科植物(印楝、川楝、苦楝)种籽油及其抽提物对柑桔木虱及其他害虫进行一系列的忌避拒食及触杀作用试验,证明印楝油有明显的忌避及拒食作用。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有良好的防效。印楝、川楝及苦楝油对柑桔红蜘蛛也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应用楝科植物杀虫剂可兼治几种害虫,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害虫天敌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柑桔秋梢潜叶蛾和蚜虫的防治莫禹诗(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510640)柑桔夏秋季新梢常被柑桔潜叶蛾和蚜虫严重为害,潜叶蛾为害造成的伤口易引起溃疡病的发生,蚜虫排出的蜜露会导致烟霉病,这对柑桔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现将两大害虫防治方法述后。柑桔潜叶蛾在浙江...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控制为主的柑桔园害虫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最低限度使用或不用农药防治害虫,保护柑桔园的害虫天敌并发挥它们防治害虫的作用,作者于1979年开始种植了一个柑桔园进行观察试验。果苗全部经消除黄龙病及溃疡病处理,果园面积一亩一分地,种植以甜橙为主的柑桔110株。经过5年多的观察,黄龙病及溃疡病未见发生外,五年中除第一、二年使用过杀螨剂及柴油乳剂在部分柑桔树中治红蜘蛛外,全园未使用过合成杀虫剂。五年中广东常见的22种害虫已陆续进入试验园,除锈蜘蛛在1983、1984年全园发生过外,未见有其他害虫在全园发生到需要使用药剂防治的水平。 1981—1982年柑桔粉虱曾由于附近网室大量发生蔓延到部分树上,但4个月后由于天敌控制迅即下降。该虫主要受蚜小蜂Prospaltella lahorensis H.控制。在试验园中寄生率达到56%以上,而滥施农药的柑桔园寄生率在5%以下,调查试验结果证明在广东正常情况下粉虱不是一种需要防治的害虫,但是在使用农药不当时,随时可以引起大发生。柑桔红蜘蛛(全爪螨)在试验园中仅在第一、二年在部分树上发生,释放钝绥螨Amblyseius deleoni及A.necolsi控制取得成功。5年中全园红蜘蛛密度没有超过平均每叶2头的防治指标。试验证明钝绥螨是控制红蜘蛛的有效天敌,在平均每叶超过0.2头钝绥螨的柑桔园,可以完全受控制。速灭杀丁是破坏红蜘蛛生态平衡的典型药剂,在3000,5000,10000倍液喷射1-2次后20天内红蜘蛛直线上升(见图一曲线b),5年的观察证明红蜘蛛在正常情况下,不受农药的影响时在柑桔园中可以长期处于防治指标以下(见图一,曲线a)。利用七月底八月初潜叶蛾低峰期放秋梢是控制柑桔潜叶蛾为害的有效措施。在试验园中五年来都利用这一措施放梢,没有使用过农药。在没有病原的柑桔园中柑桔木虱并不是一种需要防治的害虫,在试验园中木虱(自卵—羽化)存活率仅0.43%—0.8%,而每年使用12—18次杀虫剂的柑桔园存活率达2.2—17.5%,黄龙病树由于不定期放梢可以大大增加木虱的发生量。锈蜘蛛是试验园中存在的最严重害虫,杀蚜素可以有效地抑制该螨。从试验园的结果证明,以自然控制为主的柑桔害虫综合防治,可以收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柑桔害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柑桔园种植一种菊科杂草——藿香蓟覆盖地面,对桔全爪螨的重要天敌纽氏钝绥螨有明显的助长作用。柑园覆盖藿香蓟后,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使柑桔树冠外围温度从40~45℃降至35℃以下,相对湿度增加;藿香蓟的花粉可供作钝绥螨的食料。这种小生境的改善,有利于钝绥螨种群的稳定和增长。藿香蓟草丛中的生态条件适合钝绥螨的生存繁殖,钝绥螨在藿香蓟叶片上的密度,常比在柑桔叶片上为高。在需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其他害虫或病害而引致柑桔树上的钝绥螨数量明显减少时,藿香蓟上的钝绥螨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源泉。藿香蓟的生长抑制了其他杂草,大大减少用于除草的劳动力。藿香蓟可作绿肥,根系较浅,无明显与柑桔争肥现象。经多年试验,证明上述方法防治桔全爪螨的效果良好,目前这种措施已在广东省的一些柑桔产区应用。对柑桔害虫的综合防治,可利用钝绥螨防治桔全爪螨,对其他重要害虫如桔锈螨、柑桔潜叶蛾和柑桔木虱可通过采取选择性农药防治或农业技术防治而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巴丹98%可溶性粉剂是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虫谱广的农药.对植物的渗透力很强,适用于我区夏、秋多雨季节时防治柑桔果树害虫.此药对蜘蛛、寄生蜂类等天敌的不良影响较少.1990年我站在南宁市北湖园艺场选择5龄柳沙橙作了巴丹98%可溶性粉剂防治柑桔潜叶蛾试验示范8亩.供试药剂有日本武田药  相似文献   

9.
柑桔木虱、桔蚜是为害柑桔嫩梢、嫩芽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时,叶片卷缩、梢芽生长不起,树势减弱,且易引起柑桔黄龙病、煤烟病的发生.近年来,果农在防治这些害虫时多用有机磷杀虫剂,其效果不够理想.为此,1987年初我们用多杀菊酯(重庆农药厂产品)作为防治柑桔木虱和桔蚜的药效试验材料,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氟啶虫酰胺属于吡啶酰胺类杀虫剂,为了探明其对柑橘木虱、粉虱、蚜虫、潜叶蛾等柑橘嫩梢期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14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桔蚜和桔二叉蚜)的防效最好,33.3mg/L药后3、7d的防效都超过97.7%;其次是柑橘粉虱,药后2~20d防效为61.52%~86.75%;对柑橘木虱和潜叶蛾的防效较差。防治柑橘木虱的2次试验,仅25.0mg/L在药后3d的防效达56.5%,其余防效均低于50%;33.3mg/L对柑橘潜叶蛾药后5d的防效为34.66%;氟啶虫酰胺10%可湿性粉剂对柑橘蚜虫和柑橘粉虱的防效较好,推荐使用浓度为33.3~50mg/L;对柑橘木虱和柑橘潜叶蛾的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1.
许雄  张敏玲 《昆虫天敌》1995,17(3):121-124
XRD—473对柑桔害虫四种捕食性天敌——尼氏钝绥螨、亚非草蛉、塔六点蓟马、食螨瓢虫在室内毒性很低,用田间使用浓度50mg/L进行胃毒试验,48小时死亡率分别为20.36、5.18、7.69和38.33%;对尼氏钝绥螨的触杀试验y=3.3986+3.4166x,相关系数Y=0.9330,LC_(50)=294.25mg/L,LC_(90)=697.19rug/L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在浙江黄岩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方案对某些柑桔病虫害的防效及成本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与果农常规的以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为主的防治方案相比,采用以使用机油乳剂和铜制剂为主的防治方案既能使柑桔病虫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又使果园生态得到改善、天敌群落密度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力得到恢复,进而使害虫得到可持续的控制。实施该防治方案的初期成本可能会稍高于常规防治方案,但持续实施后,天敌群落密度增加,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力提高,需要用药的次数减少,一年后其防治费用会降至常规防治方案之下。  相似文献   

13.
1984—1987年在湖南桔园进行了综防对策、化防对策和自控(不采取任何人为的防治措施)等处理对柑桔主要害虫——糠片蚧种群影响的比较研究。综防区采用综合措施,刷洗主干,释放部分天敌,剪去蚧虫为害严重的枝条,冬季和夏季分别施用一次松脂合剂和矿油乳剂;化防区按常规每年喷药5—6次;结果表明:综防区全年虫口密度与化防区相近,两者均显著低于自控区;综防区糠片蚧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未受到明显的损害,捕食性蓟马、钝绥螨等捕食性天敌明显多于自控区;其它非生物致死因子对幼蚧的作用大于化防区,果实出口率自1986年起亦较化防区显著上升。自控区糠片蚧未得到控制,果实出口率较化防区降低13.3%—29.8%。化防区各种天敌的作用均显著下降,农药残留亦高。除自控区和化防区柑桔全爪螨为害较重外,其它害虫在各区的为害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还评价了在三种处理区致死因子对糠片蚧种群趋势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取40余种国内外农药,分别对柑桔害螨、蚜虫、蚧类和潜叶蛾等四大类主要害虫,采用多边测定、系统筛选的方法,选出尼索朗、螨死净、倍乐霸、托尔克、克螨特、卡死克、机油乳剂及叶蝉散等一批高效选择性或部分选择性药剂。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停用有机磷或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采用选择性药剂组合技术的实验区比常规区全年减少病虫防治费用14.91%—42.14%;同时,害虫天敌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988—1990年浙江桔区选择性药剂和部分选择性药剂的应用面积超过20余万公顷次;仅尼索朗一种药剂的使用面积就近11万公顷次,节约防治费用超过5000万元。研究结果阐明,在桔园内停止或控制使用对生态环境有严重破坏作用的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是完全可行的,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柑桔园矢尖蚧化学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8年对柑桔的矢尖阶重发园、一般发生园和始发园等不同为害程度的柑桔园的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建议重发园防治矢尖阶实行春季越冬代 第1代防治法,一般发生园实行第1代1次防治法,始发园实行根治法。一般发生园的防治指标是越冬代雌成虫基数超过冬季1头/梢或春季0.5头/梢,低于该指标的轻发园天敌就能自然控制矢尖蚧。春季越冬代宜用松脂合剂8~10倍防治,第1代1龄若虫峰末期宜用40%速扑杀EC或40%氧乐果EC1500倍 95%机油乳剂100倍或25%扑虱灵WP1500倍防治。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地测定了柑桔潜叶蛾的耐寒力和幼虫对嫩叶含水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龄幼虫对低温最敏感,其次是卵,蛹耐寒力最强,其次是3-4龄幼虫,当温度≤15℃时,1-2龄幼虫的死亡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当温度≤10℃时,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3-4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越高,卵的孵化率越低。  相似文献   

17.
柑桔“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为害重,生产上喷药次数多,果品存在农药残留高,为了使我市柑桔达到无公害生产水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柑桔品质,笔者通过释放捕食螨Amblyseius spp.建立捕食螨种群,同时结合使用生物农药和电子灭虫灯,以及白花草Ageratum conyzoides L.等栽培措施,达到了长期持续控制柑桔病虫发生的目的,而且减少我县柑桔生产的农药残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itrus red mite,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is a key pest of San Joaquin Valley California citrus. Spirodiclofen was registered for mite control in 2007, and spirotetramat for scale control in 2008.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for resistance to spirodiclofen to develop in spider mites, and cross‐resistance to spirotetramat used for other citrus pests, bioassay methods for resistance monitoring were developed. RESULTS: The responses of four populations of adult female, egg and larval stages of P. citri to spirodiclofen were compar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robust bioassay method for this pesticide. Adult females responded with a higher LC99 and larval stages exhibited higher control mortality and a lower slope of response compared with the egg stage. Thus, the egg stage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stage for testing. Egg production and egg shape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spirodiclofen treatment of adult female mites. Bioassays with the related compound spirotetramat revealed that P. citri egg hatch was less affected by this compound, requiring th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to be extended to 11 days after treatment when the hatched larvae succumbed to the pesticide. Discriminating concentrations of 10 ppm for spirodiclofen and 31.6 ppm for spirotetramat in an 11 day bioassay were tested against eight field populations of P. citri, and 99–100% mortality resulted.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eline for the response of P. citri to spirodiclofen and spirotetramat that will aid resistance management in California citrus.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作物间作和挥发物释放的农田害虫生态调控“推-拉”技术,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害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然而,为了实现害虫防控的农药减施增效目的,不同施药器械施药结合生态调控技术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新型自走式喷雾机和传统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两种施药器械,分别对单作小麦、小麦豌豆间作、小麦豌豆间作+蚜虫报警激素反式-β-法尼烯(EBF),以及小麦豌豆间作+水杨酸甲酯(MeSA)等处理下施用杀虫和杀螨剂,系统调查分析四种处理对小麦产量、小麦蚜虫、红蜘蛛,以及相关天敌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走式喷雾机的施药速度显著高于手动背负式喷雾机。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害虫可以显著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单作田中,两种施药器械对荻草谷网蚜和瓢虫平均发生量无显著影响,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处理的禾谷缢管蚜、红蜘蛛和天敌僵蚜的发生量显著降低。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田的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红蜘蛛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而瓢虫的发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种药械施药情况下,间作+MeSA田小麦上僵蚜量均明显高于单作田。两种施药器械施药前,单作和间作+MeSA田红蜘蛛发生量较低;施药后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比较低的水平;间作+EBF和间作+MeSA的两个处理在喷药后第二次调查才达到红蜘蛛数量低峰,而同期的单作处理红蜘蛛发生数量有明显回升。总之,小麦间作+MeSA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对于麦田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控效果和对天敌的吸引保护效果最好。对麦田喷药效率、对害虫防控效果和增加小麦产量综合评价,自走式喷雾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传统手动喷雾器喷药可能对天敌寄生蜂有更强的非靶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