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据现有资料综合分析,在完全依赖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动物的生产方式下,只有约占投喂饲料总量30%的饲料用于增加水产动物的体重;约有15%~20%的饲料在投喂过程中损失而进入养殖水体。在投喂过程中饲料损失的主要原因有:颗粒粘结度不高而致使粉化率较高、饲料颗粒规格不适合水产动物摄食、投饲量过大等。  相似文献   

2.
正投喂频率是影响鱼类摄食和饲料转化率的重要因子之一,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减少饲料浪费污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个体生长差异,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合理的投喂频率往往会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个体间规格分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上接2015年第11期)4.投饵量与投饵次数投喂量与投喂次数据也是影响鱼摄食药饵的重要因素,要给予充分考虑。一般情况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个体越大,饲养水温越高,对饲料的摄入量也越大,但如果以水产养殖动物的单位个体重量考虑其摄入量,就会发现规格越小的个体按体重计算摄食量越大。  相似文献   

4.
3.饲养管理(1)投饲蛾蚪孵出3~6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开始吃食,须投喂人工饲料,如蛋黄汁、豆浆等,均匀泼洒投喂;7~30天时,蝌蚪由1.7cm增长至4.2cm,并长出尾芽,可投喂螺肉、鱼肉、鱼肠和动物内脏(未腐烂变质)、玉米粉、米糠、麸皮、豆饼等,每1000只蝌蚪日投饲量40~70g(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40%);30天后到变态,每100只蝌蚪日投饲量40~80g(动物性饲料占40%,植物性饲料60%)。糠、麸皮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投喂,鱼肠、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切碎投喂较好。…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2,(10):64-64
鱼种与饲料解决之后,投喂是最重要的饲养技术。投喂不科学,即使有了好的饲料,也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而且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给准确投饲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影响鱼摄食的因素也较多,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获得较好的饲料、饲养效果,以及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投喂。1.注意饲料大小的适口性。吃食性鱼摄食人工颗粒饲料的方式一般是吞食的。因此,加工或选购投喂的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阶段鱼吞食。如果投喂的颗粒饲料粒…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添加植物油对稚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 ,养鳖场广泛采用粉状商品全价配合饲料 ,投喂前先加水充分搅拌 ,再将其挤压成软颗粒或制成面团状饲料用于水上或水下投喂。通常饲料生产厂家均要求养殖单位在投喂时添加一定数量的油脂 ,以提高养殖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植物油对甲鱼生长及饲料系数等方面的影响 ,确定甲鱼饲料中最佳的植物油添加比例。试验采用的适量投喂法 (即投喂饲料至甲鱼刚好吃饱不再继续摄食为止 )来确定饲料的投喂量 ,并以此来探讨甲鱼的最佳摄食率 ,确定甲鱼的最佳饲料投喂量 ,为甲鱼的养殖提供参考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环境试验甲鱼养殖于…  相似文献   

7.
(3)药物与饲料的混合方法为了提高药物对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效果,将药物均匀地拌和在饲料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水产动物均匀摄食药物饲料的前提。用颗粒饲料制作药饵:当采用颗粒饲料做药饵时,以水溶性药物最好,其次是脂溶性药物,而药物散剂最差。在制作药饵时,可以将水溶性药物用相当于饲料重量3.0%左右的水溶解后,将颗粒饲料加入其中,让水分被吸入到饲料中即可。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中鱼类投喂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比例较大,有效的投喂策略是减少水产养殖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投饲装备投喂过程中,既要满足鱼群生长的营养需求,也要避免过多投饲,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当前国内水产养殖投饲装备智能化水平较低,投饲策略主要依据人工经验定量投饲,每一次喂料的偏差累积影响整期渔获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的投喂策略能有效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重点介绍了基于人工经验及生物能流的鱼群生长摄食模型、基于机器视觉及机器声学感知鱼群摄食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智能投喂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并提出投喂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本研究可为水产养殖投饲装备从自动化升级到智能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应以鱼用膨化饲料为主,动物蛋白含量要求在30%左右。投喂膨化料有利于减少自身污染,改善环境和防治病害。 2.投喂技术:应根据天气、水温高低和摄食状况而定,通常夏、秋季水温高,日投饵量为鱼体重3%~5%,采取边投饵、边观察鱼的摄食状况,掌握吃八分饱原则,每天投喂2~4次。投饵要耐心细致,少量多次,投饵时间为30分钟内食完为度。 四、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要做到“五勤一细”,即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勤洗箱和勤防病,耐心细致投饵。防患大风、洪水、污染、人为等意外事故发生。及时做好…  相似文献   

10.
郭敏莉 《科学养鱼》1997,(11):17-17
成虾养殖的中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饵、施肥、水质调控以及日常管理。一、饲料与投喂进人七月以后,随着虾个体增长、摄食量不断增加,饲料投喂一定要跟上,不能再依靠天然饵料生物。1.饲料罗氏沼虾的饲料主要有颗粒饲料、杂鱼、蚯蚓及其他动物碎肉等。养殖前期以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5%~40%,随虾体增大不断降低。原料有鱼粉、饼类、添加剂和15%左右的面粉(作粘合剂),如自己加工饲料,可用鲜杂鱼代替鱼粉。八月份以后要加大动物性饵料比重。2.投喂日投喂三次,即6:00、16:00、2…  相似文献   

11.
水产动物营养或食物来源有两个途径:水体中天然生物饵料和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密度和不同养殖品种对两种营养来源的依赖性也不一样。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以精养为主,鱼类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或完全依靠人工饵料、以天然饵料作为人工配合饲料的补充,但其补充作用到底多大,至今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2.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但一些养殖户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无法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影响了单产和经济效益。现将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1.掌握常规标准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也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这时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投喂配合饲料的池塘养殖生产方式下使用投饲机进行饲料的投喂,养殖鱼集中在投饲区摄食饲料。在摄食过程中,养殖鱼类在局部区域高度集中,会导致该区域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到投饲时间点后期就会出现溶解氧不足而影响鱼类摄食,鱼体出现短时间的缺氧应激;同时,由于局部区域水体溶解氧的不足,也会影响该区域水体浮游生物、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本试验选择江苏大丰华港养殖区、华辰水产养殖公司的池塘,在池塘投饲区底部增加了压缩空气底部增氧设施,在饲料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的实质是一种以“物”换“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水产养殖,把饲料或肥料转化为水产品的过程。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饲料是否合理,投饲的技术是否科学。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正确合理地选用饲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5.
周日东 《内陆水产》2006,31(5):50-51
黄鳝属肉食性鱼类.在发展黄鳝养殖业的过程中。遇到两大问题,一是苗种问题,二是饲料问题。黄鳝从自然状态下摄食鲜活动物饵料到人工养殖摄取配合饲料必需经过驯食.黄鳝配合饲料加工操作工艺和产品选型必须符合这一基本特点。笔者分析了天然水域黄鳝食物构成,在成功驯化黄鳝摄取配合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及投喂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2005年0.4hm^2试验池(土池)黄鳝成鱼单产186kg/667m^2,获利3500元以上.投喂黄鳝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饲料系数为1.8。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的养殖密度大幅度增加,大量投喂配合饵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了维持鱼虾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生长速度,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非常重要。在饲料的基本营养指标如蛋白质、能量等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添加剂对配合饵料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鱼虾配合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本文旨在对营养性添加剂作一介绍。一、维生素现已查明,11种水溶性维生素与4种脂溶性维生素都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必需维生素。原认为对氨基苯甲酸是必不可少的,新近研究结果表明,对氨基苯甲酸是泛酸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7.
花鲈鱼种日摄食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雨  刘红 《水产科技情报》1997,24(3):99-103
花鲈鱼种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并以5:00 ̄6:00和15:00 ̄18:00最为活跃,表现出晨昏摄食的特点,花鲈的日摄食强度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步减小,日摄食率与日投饲次数之间近似幂函数关系:Y=5.4420X^0.109,饲料的能量转换效率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日投喂四次时,接近最高值,若继续增加日投饲次数,能量转换效率不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00,297(8)
鱼类投喂除注意水温的变化,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目投喂量要适宜,以及定时定位外,还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要注意选择鱼喜欢摄食的饲料投喂,对于一般性鱼类来说,不论硬颗粒饲料或软颗粒饲料都能摄食。但对某些种类,如鳗鱼、甲鱼以及其它的一些肉食性鱼类,它们不喜欢援食硬颗粒饲料,而只喜欢摄食湿饲料(面团状)。所以饲料的配制和投喂应根据鱼的食性特点而定,才能取得较好效果。(2)加工或选购没喂的颗粒饲料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如果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大小。长度与鱼的口径不相符合,会影响饲料摄食率。投喂的饲料若…  相似文献   

19.
虹鳟颗粒饲料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种、饵是渔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为了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投喂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1.饲料的形状、结构和规格对鱼接受或排斥某种食物十分重要。饲料颗粒大小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消化率。因此,选择投喂颗粒饲料的大小要注意适合各生长阶段鱼吞食。鱼很大而饲料过小,鱼不容易摄食而下沉池底;相反,鱼很小投喂的饲料颗粒很大,不利鱼吞食而溶失水中,这样的饲料投喂利用率低。虹鳟饲料中,12克以下的鱼苗鱼种,根据其个体大小可选择0.3~2.2毫米颗粒料投喂;12~60克的鱼种可分别选择2.2~3.2毫…  相似文献   

20.
正摄食节律是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光照、温度、饵料等周期性变动的环境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按照自然摄食节律来确定适宜的喂料时间和投喂量,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董桂芳等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和分段式投喂研究了斑点叉尾和杂交鲟的摄食节律,分析发现,一次饱食投喂得到的摄食节律结果稳定性较差,而每隔3小时投喂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