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调查佛甲草对水分适应能力,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对佛甲草植株的生长状况、组织的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相对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和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佛甲草植株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在严重水分胁迫下组织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则表现为持续升高;受水分胁迫的影响,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受胁迫越重,含量越高。复水后,生长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下肥料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设置3个水平的水分处理和3个肥料配比,使用CARIS-1便携式光合仪和常规的试验方法研究水分胁迫下肥料配比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施肥配比为N∶P∶K=2∶5∶3的水肥处理能促进新梢生长,有效提高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后期维持正常含水量和适当增施钾肥可提高光合速率。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梯度增加;中度胁迫水平下,磷钾肥的增加可导致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探明大豆干旱胁迫的生理特性,以‘豫豆19’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中度干旱胁迫(M)和重度干旱胁迫(N)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大豆幼苗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有所提高,在中度胁迫下又有一定的下降,在重度胁迫下则明显降低;胞间CO2含量(Ci)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降低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又明显升高,说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因素造成的;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白刺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刺幼苗抗旱特性的生理学机制,期望为干旱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采用盆栽,用控制浇水的方法对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梯度上对白刺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超氧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刺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上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显著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膜透性上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增加。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OD、POD、CAT 3个酶能配合协同作用,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水分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地被菊晚粉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太行菊OtMYB基因晚粉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以野生型晚粉和野生太行菊为对照,测定不同水分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膜透性,比较外源OtMYB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晚粉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三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  相似文献   

6.
华劲松 《作物杂志》2013,29(2):111-114
在芸豆开花、结荚期进行不同程度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土壤水分亏缺对芸豆光合生理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叶比重降低,同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增大.水分胁迫15d后,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13.7%、28.6%、46.4%,最大光合速率下降3.9μmol/s·m2、6.2μmol/s·m2、8.1μmol/s·m2.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各器官的光合生产量下降,地上部分(荚果、茎秆、叶片)下降幅度大于地下部分(根系),根冠比增大;同时芸豆开花数、结荚数和单荚粒数显著降低,导致产量较大幅度下降,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产量分别比对照下降41.29%、66.37%、85.02%.由此可见,芸豆在开花结荚期对土壤水分胁迫十分敏感,加强该期水分管理是提高芸豆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苗期不同水分处理对菜心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青60天为供试材料研究苗期不同水分处理对菜心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菜心土壤水分胁迫研究和提高菜心的抗旱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处理的第0~8天,各处理间菜心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无显著变化;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迅速下降,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处理第14天时,完全不浇水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达显著水平;脯氨酸含量急剧增加,比对照增加了6.24倍,而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24.4%和49.6%。  相似文献   

8.
以萱草(Hemerocallis fulva)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及复水环境的方式,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萱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进行,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干旱处理组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复水后都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2)叶绿素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均增加,轻度、中度干旱胁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至28 d,复水后各处理组的相对导电率均明显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轻度、中度、重度干旱处理下的丙二醛(MDA)含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处理组都迅速下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在3个处理组中均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明显下降,但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各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探讨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为蒙古黄芪抗旱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滤纸做发芽床,清水为对照,用浓度分别为10%、20%、30%的PEG-6000溶液处理蒙古黄芪种子,测定黄芪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量及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10%PEG-6000浸种48 h显著提高了黄芪种子的发芽率,20%PEG-6000浸种48 h显著促进黄芪幼苗的生长。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丙二醛含量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脯氨酸含量与浸种时间无显著相关性。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a+b含量以及a/b值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而随着PEG浓度的升高除叶绿素b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中低浓度的PEG溶液处理蒙古黄芪种子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浓度过高则会出现抑制作用。可以选择20%PEG-6000浸种48 h处理黄芪种子,提高蒙古黄芪幼苗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钾对水分胁迫下甘蔗幼苗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钾水平对水分胁迫下甘蔗幼苗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苗期设置2个钾浓度(3、0.05 mmol/L)和3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轻度及中度水分胁迫)的组合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正常供钾和低钾处理的甘蔗幼苗生物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下降,但正常供钾处理的下降幅度小于低钾处理;胞间CO2浓度(Ci)在正常钾处理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低钾处理下则相反;水分利用效率(WUE)、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在非水分胁迫下,与低钾处理相比,正常钾处理对甘蔗幼苗的生物量、叶片Pn、Gs、Tr和Pro含量影响甚微。但在水分胁迫下,正常供钾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蔗幼苗的生物量、叶片钾含量、Pn、Gs、Tr和Pro含量,抑制了MDA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适量施钾对甘蔗生长和光合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蔗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苹果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盐胁迫下的生理特性,以新疆野苹果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6个Na Cl梯度(0,0.2%,0.4%,0.6%,0.8%,1.0%)处理4 h和0.4%Na Cl溶液处理7个时间梯度(0,4,8,12,16,20,24 h),采样测定其叶片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在Na Cl浓度为0.6%时和Na Cl浓度为0.4%处理12 h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3.1%和27.0%。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丙二醛的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叶绿素变化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到达峰值后再下降的趋势。新疆野苹果幼苗在盐胁迫下可通过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提高SOD和POD的活性,以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且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2.
Chlorophyll reduction and proline accumulation under moisture stress at thre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n young and mature leaf tissues of B. carinata hybrids of reciprocal origin and their parents was studied. Greater chlorophyll reduction was observed in mature leaves at flowering stage, whereas proline accumulated significantly in young leaves at pre-flowering stage. The chlorophyll and proline contents per se in hybrids was higher so as their re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compared to their parents. Maternal influence was apparent for these two characters in Brassicas.  相似文献   

13.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以不同品系菊芋(莱芋、南芋一号、安徽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中、低盐碱胁迫对菊芋幼苗期生物量及耐盐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盐胁迫下的各品种菊芋幼苗株高、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及干重均低于轻度盐胁迫下的,其中莱芋株高及生物量在中、低盐碱胁迫下都较高。在中度盐胁迫下菊芋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轻度盐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轻度盐土地上莱芋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明显优势,而在中度盐土地上南芋一号表现出优势;在轻度、中度盐土地上,南芋一号蛋白质含量表现出优势。在中度盐胁迫下的各品种菊芋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在低盐度下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莱芋POD活性增幅最大,南芋一号POD活性最高,南芋一号在低盐胁迫下SOD活性也较高。中度盐胁迫能使各品种菊芋幼苗叶片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比在低盐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安徽品种菊芋在轻、中度盐胁迫下丙二醛含量均最高,在中度盐胁迫下南芋一号的脯氨酸含量最高。在黄河三角洲气候条件下,低度盐碱土地上莱芋幼苗生长最好,中度盐碱土地上南芋一号幼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眉山(SM)、贵州孟关(GM)、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及湖南汝城(HR)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低磷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FW下降幅度最大(65.0%),FL降幅最小(20.5%),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胁迫下变化较小;随低磷胁迫程度的增加,整体上马尾松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变化较复杂.其中,在重度低磷胁迫下,GT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大,较对照增加了38.9%,GM种源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最大,降低了49.5%,FW种源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大,为对照处理的3.5倍;MDA含量、POD、SOD及CAT活性等均在低磷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其中,SM种质在不同低磷胁迫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除GT、JC及HR外,其余种源马尾松在轻度和中度低磷胁迫下根系活力上升.以上结果表明,马尾松通过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增加MDA、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POD、SOD、CAT活性来应对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耐盐能力较强的品种,在NaCl胁迫下,以T601、‘辽甜一号’和XT-2甜高粱品种为材料,设计盆栽实验的方法,在0%、0.4%、0.8%、1.2%、1.6% NaCl胁迫下,观察生理性状,并对甜高粱各品种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3种甜高粱品种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的趋势。各品种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小于对照。T601叶绿素含量最大,其次为‘辽甜一号’,XT-2最小;3个甜高粱品种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加的趋势。T601和‘辽甜一号’对照丙二醛含量小于XT-2,受到NaCl胁迫后,XT-2各处理丙二醛仍然大于其他2个品种。T601各处理丙二醛大于‘辽甜一号’。根据3个品种受NaCl胁迫后的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的比较,可以初步确定3个品种的耐盐能力大小顺序为T601 > ‘辽甜一号’ > XT-2。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对高温胁迫下牡丹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AM真菌对牡丹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高温下,接种真菌的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a+b)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随温度的升高,接种AM真菌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低于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高于对照,说明AM真菌提高了牡丹抗热性。  相似文献   

17.
NaHCO_3胁迫对苜蓿苗期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盐碱苜蓿品种,对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NaHCO3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幼苗存活率进行测定和综合加权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指标对NaHCO3胁迫的响应存在规律性变化,4种苜蓿叶片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随着NaHCO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叶绿素含量除草原1号外其余品种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而降低。4个品种的苜蓿幼苗,在NaHCO3浓度达到200mmol/L时第7天全部致死,4个苜蓿品种的耐NaHCO3由强到弱依次为龙牧803草原1号龙牧806肇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型种质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简称为微胚乳玉米)的耐寒性,选用5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ME),以高油115和正甜68为对照,在发芽期和苗期低温胁迫下,测定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耐寒性,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其耐寒性。结果表明,ME1、ME2、ME3和高油115在发芽期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而ME5、ME4和正甜68在发芽期的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较大,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利用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SOD活性3个指标能较有效预测微胚乳玉米在发芽期的耐寒性。ME2、ME1和高油115在苗期的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而ME5和正甜68在苗期的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较大,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小。利用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4个指标能较好地预测微胚乳玉米在苗期的耐寒性。以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5个微胚乳玉米材料的耐寒性均强于正甜68。ME2在发芽期和苗期都表现较强的耐寒性,其次为ME1和 ME3,而ME4和ME5耐寒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抗性物质可溶性糖与脯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盆栽方法,通过人工调控土壤含水率,设置轻度T1(相对含水率65%~70%)、中度T2(相对含水率55%~60%)和重度T3(相对含水率45%~50%)三个水分胁迫水平,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与分析,认为冬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水分胁迫密切相关,是保障冬小麦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抗性物质。轻度水分胁迫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长前期,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全生育期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特别是乳熟期,中度和重度水分处理分别比CK增加78.6%和144.0%,因此可溶性糖可能是对种子成熟有特别作用的抗性物质。水分胁迫加强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脯氨酸也是重要的抵抗干旱的活性物质。在冬小麦全生育期中,开花期脯氨酸含量比正常含量高1倍左右,说明脯氨酸可能是保障正常开花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