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4头6月龄、平均体重为16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和盲肠瘘管的辽宁绒山羊,平均分为半胱胺组和对照组,观察辽宁绒山羊血液、瘤胃和盲肠内巯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半胱胺后,瘤胃与盲肠中巯基含量总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于采食后1~2h达到最高值,而后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半胱胺组盲肠液中巯基含量比对照组提高9.92%(P0.05),瘤胃液中巯基含量显著提高36.56%(P0.05),血液中巯基含量显著提高20.75%(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给辽宁绒山羊饲喂半胱胺后,巯基吸收部位主要位于瘤胃与盲肠之间的前段消化道。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20头6月龄的辽宁绒山羊,平均体重约为16 kg,完全随机分为半胱胺组和对照组。两组饲喂的基础日粮一样,半胱胺组每周添加1次半胱胺,剂量为100 mg/kg,制成颗粒料一次性饲喂;试验期60 d。研究半胱胺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胺组绒自然长度、毛自然长度、绒伸直长度、毛伸直长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强度,绒、毛伸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半胱胺组粗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以改善辽宁绒山羊绒毛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及品种对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2种养殖方式,以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和大青山型绒山羊为试验动物,测定了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方式下,补饲组(II组)瘤胃液pH低于自然放牧组(I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在放牧条件下,大青山型(I组)瘤胃液pH高于阿尔巴斯型(III组)。补饲组(II组)瘤胃液中的NH3-N和VFA浓度均高于放牧组(I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2组间的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I组和III组间的NH3-N和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精料的添加,补饲组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受到影响,瘤胃微生物促进了对日粮中氮源的利用,而且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瘤胃发酵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瘤胃液供体,探讨日粮中添加黑沙蒿对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黑沙蒿在绒山羊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各处理组中黑沙蒿占底物配比为0(对照组)、1%(试验1组)、2%(试验2组)、3%(试验3组)和4.5%(试验4组),分别在体外培养3、6、9、12、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黑沙蒿可显著提高3 h和6 h体外培养液的pH值(P=0.035、P=0.005),显著提高所有时间点体外培养液的NH_3-N浓度(P0.05);显著提高6、9、24 h体外培养液中BCP(菌体蛋白)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6、12 h和24 h体外培养液中的原虫数量(P0.05),显著提高所有时间点的产气量(P0.05)。由此可见,添加不同水平的黑沙蒿可抑制原虫的繁殖,促进体外瘤胃发酵。综合各指标可知,在各处理组中,以添加3%黑沙蒿的试验3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日粮硫水平对生绒期辽宁绒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4只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2周岁左右),按4×4拉丁方设计,系统研究了4种硫水平(0.11%、0.17%、0.23%、0.29%)日粮对生绒期辽宁绒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硫显著提高了绒山羊瘤胃pH值(P0.05),使绒山羊瘤胃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说明提高日粮硫水平可促进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6.
苜蓿皂苷对体外发酵pH值、氨氮及微生物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苜蓿皂苷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功能的影响.苜蓿皂苷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底物基础的0%(对照组)、1%、2%、3%及4%.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苜蓿皂苷未对瘤胃液pH值和原虫蛋白浓度产生显著影响;添加苜蓿皂苷可提高氨氮浓度,但仅4%组增幅达显著水平(P<0.05);4%组细菌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皂苷添加量为0%~4%时均不影响瘤胃液pH值和原虫蛋白浓度.添加4%的皂苷是可显著提高NH3-N和细菌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质饲料对陕北绒山羊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择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陕北绒山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棉籽粕(A组)、玉米蛋白粉(B组)、豆粕(C组)和菜籽饼(D组)4种蛋白质日粮,测定瘤胃液pH值、氨态氮浓度、精料蛋白质降解率、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微生物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值均在6.07~6.63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氨态氮浓度变化范围为99.1~265.6 mg/L,A组与D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不同时间段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各组粗蛋白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C组的消化率最高;在饲喂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瘤胃微生物蛋白量呈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采食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食后C组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对原虫蛋白与细菌蛋白的比较,发现4种不同蛋白质饲料对瘤胃内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发酵法研究棉籽酶解蛋白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体况、泌乳天数相近的4头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采集的瘤胃液均匀混合后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组)、低浓度组(E组)、中浓度组(F组)和高浓度组(G组),分别添加0(对照)、0.3%、0.5%和0.7%棉籽酶解蛋白(干物质基础)。培养2、4、6、8、12、24、48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培养2~8 h,各组pH显著降低(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各组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降低,菌体蛋白(MCP)浓度显著升高(P0.05);C组和G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E组和F组(P0.05),而E组和F组的乙酸/丙酸显著低于C组和G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F组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整个培养过程中,G组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组布氏普雷沃氏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培养2~6 h,F组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棉籽酶解蛋白的添加可改善瘤胃发酵模式,显著提高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棉籽酶解蛋白的最适添加剂量为0.5%。  相似文献   

9.
选用2.5岁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18只,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6组,每组3只。分别饲喂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为49%、52%、55%、59%、62%和65%日粮,预试期14d,正试期4d,正试期内每天06:00、10:00、13:00和18:00采集瘤胃液,测定pH、氨态氮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pH在10:00和13:00时显著下降(P<0.05),日粮不同NDF水平对瘤胃pH有影响;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氨氮浓度在10:00时达到最高值,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适于微生物蛋白合成所需氨氮浓度;不同时间点间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MCP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MCP浓度最高;各处理组绒山羊瘤胃中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18:00都达到最低值,不同时间点各处理组VFA浓度无较大变化。本试验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日粮NDF水平为52%和55%时有最适宜的瘤胃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0.
能氮同步释放与饲喂频率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同步指数与饲喂频率差异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以4只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杂交羊(东北细毛羊×小尾寒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4种日粮分别以2种同步指数(SI)与2种饲喂频率(FF)组合处理,即Ⅰ组(SI=0.66,FF=2)、Ⅱ组(SI=0.66,FF=4)、Ⅲ组(SI=0.75,FF=2)、Ⅳ组(SI=0.75,FF=4),试验周期为4期。结果表明:Ⅰ组与Ⅱ组、Ⅲ组的平均pH差异显著(P<0.05),Ⅱ组平均N H3-N浓度与Ⅰ、Ⅲ、Ⅳ组差异显著(P<0.05),Ⅰ组与Ⅲ组的丙酸浓度、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显著(P<0.05)。对于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M C P),早晨饲喂后4 h之内,各组M C P的浓度没有差异,12:00开始Ⅳ组与Ⅲ组、Ⅰ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同步指数较高的日粮,丙酸浓度较高,乙酸/丙酸低,M C P产量较高。增加饲喂频率对绵羊瘤胃内环境调控效果甚微,但可以提高M C P产量。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和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0只1周岁辽宁绒山羊,根据体重分为5组,每组4只。采用3个蛋白水平(7.7%、9.4%和11.2%)和3个代谢能水平(7.6、8.6、9.6 MJ/kg DM),设计5种日粮饲喂绒山羊。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绒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绒毛长度和绒毛强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蛋白水平对绒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和蛋白代谢率随日粮能量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蛋白代谢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别为8.6 MJ/kg DM和9.4%。  相似文献   

12.
以8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近端T型瘘管的徐淮白山羊为试验动物,分为2组,分别饲喂青贮玉米和混合干草,研究山羊瘤胃和十二指肠内环境的昼夜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混合干草组瘤胃和十二指肠的pH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青贮玉米组,其日内动态变化都表现出采食后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②混合干草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青贮玉米组,而十二指肠食糜的氨态氮浓度极显著(P<0.01)低于青贮玉米组;③混合干草组瘤胃乙酸浓度显著(P<0.05)高于青贮玉米组,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青贮玉米组丁酸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混合干草组;十二指肠液乙酸、丙酸、丁酸浓度青贮玉米组均极显著(P<0.01)高于混合干草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615 kg±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6 kg/d±1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5头水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5、30和45 g/d半胱胺。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添加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P<0.05)。③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P<0.05)。④添加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添加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细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了原虫数量(P<0.05),而半胱胺添加剂量为30 g/d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⑤添加半胱胺能显著降低乳中C14:1n5、C18:3n6含量,显著增加乳中C18:1n9t、C19:0、C20:3n6含量(P<0.05)。添加30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20:4n6(AR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P<0.05)。⑥添加半胱胺组水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15和30 g/d半胱胺组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0和45 g/d半胱胺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蛋白、球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15和45 g/d半胱胺组皮质醇(Cor)显著降低(P<0.05);30 g/d半胱胺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增加(P<0.05)。综合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能够提高泌乳中期水牛泌乳性能与抗氧化能力,影响水牛瘤胃发酵、乳脂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原虫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半胱胺在水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 g/d。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Cs)对藏绵羊断奶羔羊瘤胃pH值、总脱氢酶及TVFA的影响。将10只(公母各半)80日龄左右、体重平均为(16.00±0.3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藏绵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日粮精料中添加300 mg/(kg·BW)的Cs,隔日添加1次,试验期42 d。正式试验当日及试验第7、14、21、28、35天的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21:00、23:00、1:00、3:00、5:00于颈静脉采血样10 mL,同时采集瘤胃液10 mL,测定瘤胃pH值、总脱氢酶的活性和TVFA。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精料中添加Cs使藏绵羊断奶羔羊瘤胃液pH值升高;血清尿素氮浓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瘤胃液总脱氢酶活力提高极其明显(P0.01);整个试验期内,半胱胺对瘤胃TVFA的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296±32.33)kg、带有瘤胃瘘管的肉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肉牛饲喂不含油脂的日粮,处理组肉牛分别饲喂含有5%棕榈油、亚麻油和包被脂肪的日粮。在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干物质、有机物和氮摄入量及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和亚麻油组(P<0.05),而包被脂肪组与亚麻油组粗脂肪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棕榈油组(P<0.05)。对照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31.94%、32.17%和33.56%(P<0.05),而亚麻油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18.61%、17.10%和19.68%(P<0.05)。包被脂肪组瘤胃不饱和脂肪酸流量较对照组和棕榈油组分别显著提高152.26%和240%(P<0.05)。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亚麻油组(P<0.05)。结论:包被脂肪降低了脂肪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其对瘤胃饱和脂肪酸流量的影响与亚麻油相似,但棕榈油降低了瘤胃氨氮浓度,不能有效向瘤胃提供不饱和脂肪酸。 [关键词]油脂原料|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甘草提取物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法进行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的筛选试验。以绵羊基础饲粮为底物,其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0%、3.0%、5.0%、7.0%的甘草提取物,分别培养6、9、12、15、18、21、24 h,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产气量、培养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甲烷产量)的影响,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4 h发酵结束时,5.0%组、7.0%组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提取物对培养液pH和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浓度(除0.5%组21 h)均低于对照组;发酵24 h结束时,7.0%组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1.0%组>0.5%组>7.0%组>3.0%组>5.0%组。结果显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甘草提取物最有利于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的消化情况及营养需要,对50只体重为25kg以上的羊只,进行永久性人造瘤胃瘘管安装试验。本试验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手术,荷包缝合法手术5只,瘤胃浆膜肌层与皮肤切口创缘连续缝合法手术45只。手术后21d内两种方法各死亡1只,连续缝合的羊有9只出现感染现象,其他大部分羊只的瘤胃瘘管都保持良好,形成自然瘘管,精神状态、体温及食欲等方面均表现正常,可长期用于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