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60)Coγ射线应用于苎麻育种实践,始于1973年。目前我们已从苎麻品种“湘苎一号”(“黄壳早”的天然杂交后代)的种子,经~(60)Co1万γ的辐照M,代中选育出苎麻新品种“75—10”,经多年品系比较,三年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  相似文献   

2.
分株是苎麻的一个重要生长特性,分株数是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为了解不同品种苎麻分株力的差异,以及分株数对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研究以26个苎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品种苎麻分株力的大小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分株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封行期;不同品种苎麻分株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分株数的大小比较,ZM-5...  相似文献   

3.
罗素玉 《中国麻作》1985,(1):23-25,49
^60Coγ射线应用于苎麻育种实践,始于1973年。目前我们已从苎麻品种“湘苎一号”(“黄壳早”的天然杂交后代)的种子,经^60Co1γ万γ的辐照M。代中选育出苎麻新品种“75-10”,经多年品系比较,三年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特性,颇受产区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它可以用种根繁殖和种子繁殖。而现在对苎麻种子繁殖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发喂苎麻生产根本不能用种子繁殖,理由是苎麻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分离变异,皮层薄,产量低,纤维品质变劣,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苎麻种子繁殖成本低,发展面积快,生长旺盛,产量高,纤维品质并不比种根繁殖的差,虽有变异,只要注意选择品种和麻苗,在生产上仍可采用。  相似文献   

5.
苎麻品种“赣苎三号”种子通过航天搭载处理,播种后,其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比对照降低,植物学性状也发生明显变异,其中有利变异较少,不利变异较多,综合性状好的则更少。初步认为航天搭载对苎麻种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苎麻航天遗传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品种"赣苎三号"种子通过航天搭栽处理,播种后,其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比对照降低,植物学性状也发生明显变异,其中有利变异较少,不利变异较多,综合性状好的则更少.初步认为航天搭载对苎麻种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 L.)品种中苎1号(Zhongzhu No.1)、多倍体1号(Tri-1)和湘苎3号(Xiangzhu NO.3)株高、茎粗、分株数、有效株率、鲜皮厚度、鲜皮出麻率6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鲜皮产量、原麻产量在2017-2019年变化特征和趋势,并对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苎麻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年田间试验中3个苎麻品种的鲜皮产量和原麻产量变化趋势不同。随着年份增加,湘苎3号的原麻产量和鲜皮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苎1号的鲜皮产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原麻产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多倍体1号则是鲜皮产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与中苎1号相近,而原麻产量则变化趋于稳定。3个苎麻品种鲜皮产量的变异系数按照大小排列为:湘苎3号>多倍体1号>中苎1号,分别为12.43%、6.00%和4.83%;原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湘苎3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分别是10.01%、9.63%和6.62%,3个苎麻品种的株高、分株数、有效株率与原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分株数(r=0.71)>株高(r=0.62)=有效株率(r=0.62);苎麻的株高、茎粗、分株数和有效株率与鲜皮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0.48、0.72和0.64。  相似文献   

8.
以中苎1号、多倍体1号和湘苎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法,设置常规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CK)、持续干旱6 d(Persistent droughts 6 d,PD_6)、持续干旱12 d(Persistent droughts 12 d,PD_(12))和持续干旱24 d(Persistent droughts 24 d,PD_(24))4个处理,探索干旱持续天数对苎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影响苎麻长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苎麻萎蔫程度与干旱胁迫持续天数呈正相关。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从生长速度、叶片SPAD(叶绿素含量)值、根系活力的下降程度来看,3个品种受到的影响大小为:多倍体1号中苎1号湘苎7号;从影响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来看,在PD_(12)处理下,多倍体1号POD值达到了峰值,而中苎1号和湘苎7号与干旱程度呈现出正比例关系。胁迫持续天数越久对苎麻的影响越大,且不同苎麻品种间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得出:在持续干旱条件下,3个苎麻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湘苎7号中苎1号多倍体1号。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不同苎麻品种、两种主要繁殖方法、苎麻的不同收获季节作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的收获季节都存在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以不同苎麻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迁移率、酶谱差异为大,并且随着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小的不同。亲缘关系愈远,差异愈大,不同的收获季节,不同的繁殖方法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性。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对于指导苎麻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7—1980年,我们以湖南省桃源县黄甲铺公社长寿大队为基点,对丘陵山区发展苎麻的技术进行生产调查和田间试验,研究丘陵山区种植苎麻的适宜土壤、品种、繁殖方法及当年受益,第二年丰产的主要栽培措施。初步明确土层厚度2尺以上,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在1.6%和0.1%以上,PH5.5—8.0之间的山窝、山脚与缓坡地,用黑皮蔸、湘苎一号等品种,采用种子(或种根)繁殖,抓住早栽,合理密  相似文献   

11.
生根是苎麻水生驯化与水培工厂化育苗的第一步。针对以往研究缺乏对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取材来源苎麻嫩梢水培生根特性的探讨,且嫩梢扦插繁殖系数难以提高的问题,研究以96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基因型苎麻嫩梢水培生根效果,进而分析不同来源扦插材料的生根特性差异,以期为苎麻水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不同品种苎麻嫩梢在水生环境中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范围为26. 7%~100. 0%,其中生根率90%以上的品种占49. 0%,低于80%的品种占31. 2%;大田来源的苎麻侧枝与水培苎麻种苗主茎的水培生根率(93. 3%)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大田苎麻主茎(67. 7%)。研究认为不同基因型苎麻水培生根率变异丰富,具有较强的水培驯化和改良潜力,而水培种苗主茎做水培扦插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苎麻品种资源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原始材料圃两百多份品种的观测表明:苎麻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和抗风性,其中高抗花叶病的品种有62份,抗旱性强的品种有11份,抗寒性强的品种有42份,抗风性特强的品种(倒伏率与折断率均为0)有6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不同芝麻品种、两种主要繁殖方法、苎麻的不同收获季节作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的收获季节都存在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以不同苎麻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迁移率、酶谱差异为大,并且随着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小的不同。亲缘关系愈远,差异愈大,不同的收获季节,不同的繁殖方法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性。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对于指导苎麻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少人认为,苎麻茎越高越粗越好。为了明确高、粗与纤维品质的关系,作者从苎麻茎的大小与纤维细胞大小及纤维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刊出,供苎麻育种和栽培工作者参考。试验方法本研究是1960—1961年在华中农学院农场进行的。取样分析的品种有黑皮蔸、宜章雅麻,细叶绿和大叶绿等。  相似文献   

15.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它可以用种根繁殖和种子繁殖。而现在对苎麻种子繁殖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发展苎麻生产根本不能用种子繁殖,理由是苎麻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分离变异,皮层薄,产量低,纤维品质变劣;另一种看法则认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收支平衡对苎麻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干旱和淹(渍)水是两种主要的水分胁迫方式,对苎麻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有很大影响。干旱胁迫明显降低苎麻的光合作用,改变细胞质膜的相对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干扰内源激素的合成;而淹(渍)水主要使苎麻根部发生腐烂,造成严重的败蔸。苎麻在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其品质和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品种间存在差异。文章结合前人研究概述了苎麻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并借鉴其他作物水分胁迫研究和现代育种方法,在选育耐旱性和耐淹性强的苎麻品种等方面进行展望,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苎麻高效栽培提供指导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GA(20ppm)、BR(10~(-1)ppm)、802(4500倍液)、GA BR(20ppm 10~(-1)ppm)及 GA 802(20ppm 4500倍液)处理苎麻,结果表明:所用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苎麻茎的伸长生长,提高苎麻单蔸有效分蘖率,降低无效分蘖及死蘖率;抑制苎麻的生殖生长,提高苎麻有效株数、茎高、茎粗、皮厚、鲜皮出麻率及纤维产量;802降低了纤维细胞厚度及细胞大小,纤维支数显著提高。BR、GA BR 及 GA 802能显著地提高纤维产量,对纤维支数无大影响;GA 与 BR、802配合使用对苎麻产量有一定的加成效应。因此,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有利于苎麻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主持,于1983年12月5—10在广西桂林召开了全国苎麻品种资源目录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教授.专家和科技人员共25人。与会代表对“全国苎麻品种资源目录”(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修;会议商定,在编出目录基础上,加快速度,编写好“中国苎麻品种志”一书,  相似文献   

19.
潘其辉 《江西棉花》2005,27(6):35-36
苎麻新品种“赣苎四号”(93-24),是江西农业大学刘飞虎博士(现云南大学博导)与江西省麻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在“湘苎二号”种子繁殖后代中选择优良分离单株,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的苎麻新品种。该品种2001-2003年参加全国麻类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位居第二,2004年以后在江西省苎麻产区经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风性强,纤维品质优。2005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赣苎四号苎麻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将为江西省苎麻生产又提供了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主持,于1983年12月5—10在广西桂林召开了全国苎麻品种资源目录审稿会。参加会议的有教授、专家和科技人员共25人。与会代表对“全国苎麻品种资源目录”(初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审修;会议商定,在编出目录基础上,加快速度,编写好“中国苎麻品种志”一书,并确定1985年召开审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