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耐辐射奇球菌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抗逆性最强的极端生物之一,是研究DNA损伤应激响应与修复机制的较为理想模式生物.其中的辐射/干燥响应基序是一组相对保守的17-bp长的回文序列,广泛地分布在众多不同功能的DNA损伤响应基因中,与抗电离辐射、氧化损伤及干旱等有关.本文结合该领域以往的研究文献与最新研究,探讨了耐辐射奇球菌中辐射/干燥响应基序的研究进展,阐释了其所涉及的DNA损伤应激响应通路,并且进一步展望了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意义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疲劳损伤理论的果品振动损伤模型表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疲劳振动是导致果品运输机械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Palmgren-Miner理论,结合果品振动损伤特征与外界振动激励的相关性,提出果品振动疲劳累积损伤模型与模型参数确定方法。以梨果实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种工况下的疲劳损伤振动与临界疲劳损伤振动试验,获得了水晶梨的振动疲劳常数;同时依据梨果实分级标准中的优等品损伤面积临界值,得出梨果实损伤激励加速度阈值,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性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果品振动疲劳损伤机理、进行果品振动缓冲包装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斗式提升机输送大豆的机械损伤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改进斗式提升机设计、减轻输送过程中对大豆的机械损伤,以辽豆15、辽豆18和黑农40大豆为对象,采用TD250型斗式提升机对大豆进行提升输送损伤试验,研究了斗式提升机在输送大豆过程中造成损伤的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大豆在斗式提升输送过程中的损伤率约为10%,种皮破损为主要损伤形式,约占7.5%,同时伴有破碎、两瓣、缺损等。损伤主要由装载时畚斗对大豆剪切、冲击及摩擦力造成的;卸载时大豆撞击机罩所产生冲击力的作用反力造成的。通过优化装卸载结构及运行参数,损伤率下降至6.7%。  相似文献   

4.
杨梅果的机械损伤试验和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在机械采摘条件下杨梅果的损伤机理与规律,该文依据机械手采摘果实的压缩、夹持、坠落等机械损伤形式,设计了杨梅果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案,分析了杨梅果实的表型和成熟度等生物特性,应用圆球与平面接触的弹性力学模型理论以及试验数据,推导杨梅果的生物力学参数。分析得出了杨梅果的压缩弹性系数C、最大接触应力q和几种机械损伤杨梅果的力学特性方程和关系曲线。研究结果可为杨梅采摘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与采摘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蛋白在运输应激的猪肾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Western blot技术,研究了长途运输实验猪肾脏中5种不同分子量的热应激蛋白HSP70、HSP72、HSP86、HSP90和HSP27的表达。所有长途运输后应激猪和对照猪肾脏组织中均检测到了上述5种HSP,对照猪肾脏组织中HSP的表达说明HSP具有独立于应激刺激应答以外的在细胞内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6h的长途运输应激后,HSP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发生明显改变。但不同家族的HSP的表达量显著不同,表现为HSP70家族的HSP70(P<0.01)、HSP72(P>0.05)和HSP90家族的HSP86(P>0.05)、HSP90(P<0.01)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肾脏组织在长途运输中病理损伤的可能性。实验结果也显示HSP27的表达量略有升高(P<0.05),说明在应激反应中不同家族的HSP可能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土壤学会[2004]土会字第008号为表彰奖励在硫研究与应用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国际硫研究所(The Sulphur Institute)与中国土壤学会联合设立“中国硫研究杰出贡献奖”。经各省(市、自治区)土壤(肥料)学会推荐,由国际硫研究所与中国土壤学会联合评审,决定授予刘崇群、张断榛先生首届“中国硫研究杰出贡献奖”。2004年5月11日  相似文献   

7.
机械脱壳时花生仁损伤特征及规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深入研究机械脱壳过程中花生仁损伤机理和规律,改进花生脱壳机的设计,以辽宁省花生主产地花生品种为对象,运用微型电子拉压试验机、体视显微系统,研究了花生仁外形特征、损伤特征与规律,并进行了不同品种花生仁、不同加载速率、不同受压部位的相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受压部位的花生仁破碎力差异显著,四粒红和花育23在加载速率为10 mm/min时的正压和侧压下平均破碎力分别为106.2、96.6 N和79.8、58.3 N;加载速率不同时,花生仁的破碎变形量和最大破碎载荷都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张士凯  王敏  程欣欣  张启月  吴澎 《核农学报》2021,35(9):2094-2101
为确定炮制黄精多糖(PPP)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以黄精为原料,进行炮制,利用超高压技术提取PPP,分析了压力强度、保压时间、料液比对PPP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PPP提取条件,并对所得多糖进行动物体内试验,分析小鼠血清、肝脏和左腿腓肠肌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探究其提高机体运动耐力机制。结果表明,PPP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 mL·g-1、保压时间6.73 min,压力强度293 MPa,在此条件下PPP得率为13.46%;能显著提高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相比于游泳对照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SUN)、乳酸(Lac)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同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下降、Ca2+Mg2+-ATP酶及肌酸激酶(CK)活性上升,对提高小鼠运动耐力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超高压提取PPP奠定了基础,并为PPP提高运动耐力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郭翠  唐然  江世杰  张维  王劲  陈明 《核农学报》2016,(2):252-258
耐辐射异常球菌(D.radiodurans)超强的辐照抗性归因于其高效的DNA损伤修复系统,磷酸戊糖途径(PPP)作为细胞各种糖类代谢枢纽,是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以及生成细胞还原力(NADPH)的重要途径。为探究D.radiodurans R1中PPP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本研究敲除PPP中编码限速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基因zwf,比较UV辐照后突变株Δzwf与野生型D.radiodurans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zwf突变导致菌株对UV辐照敏感;UV辐照后Δzwf胞内NADPH、D-核糖、核苷酸合成前体IMP、UMP含量明显降低;葡萄糖酸-δ-内酯及D-核糖能完全和部分恢复Δzwf的UV辐射抗性。综上可知PPP通过提供DNA损伤修复原料及还原力,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DNA损伤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沙漠沙(又名风积沙)替代河砂对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影响,按照风积沙替代河砂质量的20%、40%、60%、80%、100%共设计了5种强度等级为C25的风积沙混凝土(aeolian sand concrete,ASC)。采用加速试验方法研究了风积沙混凝土在冻融条件下的损伤失效规律,借助环境电镜扫描(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应变监测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测试手段得到了风积沙混凝土的损伤机理。研究发现风积沙掺量80%以上的混凝土冻融次数超过200次,冻融损伤残余应变小,内部封闭小孔隙数量多对冻融损伤的抑制阻碍作用增强。结果表明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随着风积沙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掺量为100%的风积沙混凝土的抗冻性最好。该研究可为风积沙混凝土大范围应用于寒区渠道衬砌及水利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局部按压对白熟期、转色期、粉红期番茄机械损伤的影响规律,该研究采用水果硬度计对番茄进行按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按压处番茄组织微观结构变化,以腐烂、褶皱、有压痕、无压痕4个损伤等级和损伤显象天数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按压试验,分析局部按压压强对各级损伤的影响规律,得到不同成熟度番茄各损伤等级的压强分布区间,建立番茄局部机械损伤评估分类模型。最后,通过三指电爪进行了抓取试验。结果表明:1)各成熟度番茄的损伤程度随按压压强和成熟度升高而增大;2)各成熟度番茄的显象天数随成熟度升高而减小,腐烂天数与按压压强相关性很小,褶皱天数随按压压强升高而减小;3)以中位数作为代表压强,一级损伤代表压强按成熟度由低到高依次为:366、355、337 kPa,比二级损伤代表压强265,245,225 kPa均提高了30%左右;出现三级损伤的代表压强按成熟度由低到高依次为:165,115,90 kPa;腐烂天数范围为3~7d,相较于褶皱天数范围7~17d提前了50%左右,抓取试验结果与评估分类模型吻合度均大于等于95%,验证了损伤评估分类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番茄多指采摘机械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嘎拉”苹果跌落损伤脆值及损伤边界研究(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果实产品,通常其作业、运输过程中的主要机械破坏形式为跌落冲击引起的产品局部损伤,而非直接发生破裂.作为传统跌落冲击脆值与破损边界理论的延伸,提出了跌落损伤脆值与跌落损伤边界的新概念以及相应的工程定义.考虑到传统产品脆值与破损边界曲线试验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测定获取果实跌落冲击损伤脆值与跌落损伤边界曲线的技术过程与方法.以嘎拉苹果为研究对象,设计多组不同高度对嘎拉苹果进行自由跌落刚性冲击试验.在测试获得冲击力一时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到加速度一时间、变形量一时间等动态关系曲线,获得了嘎拉苹果跌落损伤脆值;构造了嘎拉苹果跌落损伤边界曲线.结果表明,跌落损伤边界曲线与传统产品跌落破损边界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对应果实产品,即使速度很小,只要产品瞬时加速度达到一定值,也将产生冲击损伤:对应不同的损伤率,构造了相应多条损伤边界曲线.提出的概念及研究结果为控制果实类产品的跌落损伤、合理地进行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草莓果实振动损伤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自制的振动试验台模拟运输环境,对草莓果实机械损伤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多因素组合试验,摸清了振动强度、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成熟度对果实损伤的影响规律;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果实振动损伤的数学模型,其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验证试验,探讨了利用修正回归模型预测草莓果实在相同条件下实际运输损伤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草莓果实冲击损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自制的冲击试验台,对草莓果实由碰撞引起的机械损伤和耐贮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多因素组合试验,摸清了下落高度、冲击表面、成熟度、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对果实损伤的影响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果实冲击损伤的数学预测模型,其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分析了果实在耐冲击高度范围内下落时碰撞对果实耐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鱼类在通过混流式水轮机流道时会遭遇最低压强及压强梯度引发的压强损伤以及剪切应力引发的剪切损伤。为了辨识混流式转轮中压强损伤和剪切损伤的主次关系,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混流式转轮的鱼类生态友好性能优化,该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头条件下混流式转轮内超出压强以及剪切损伤阈值的体积分布规律,并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混流式转轮内压强、压强梯度以及剪切应力引发鱼类受损的概率。结果表明:鱼类受压强及剪切损伤的概率与流量成正相关关系,对于该文分析的混流式转轮,鱼类受最低压强损伤的概率在最小水头的最大流量工况下达到最大值9.1%,剪切损伤及高压强梯度损伤的概率在额定工况下达到最大,分别为0.823%和8.31%。在相同工况下进行3种损伤概率的对比后发现,在大流量工况下,鱼类受最低压强和高压强梯度损伤的概率更大,在小流量工况下则是压强梯度损伤概率相对较高,所以综合分析结果可知最低压强和高压强梯度是开展亲鱼型混流式转轮优化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剪切应变率则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液压冲击下五星式径向柱塞马达配流轴疲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某内五星式径向柱塞马达在液压冲击下的疲劳损伤机理,应用AMESim软件研究分析了液压马达油路中因阀门突然关闭而产生的液压冲击波及其最大压强值,将液压冲击的冲击压强作为马达配流盘中流体分析的压强边界,计算得出高压流体作用在配流盘上的冲击压强,由此得到配流盘与上壳体之间的正压力,进而得到配流轴的工作负荷,分析配流轴的疲劳损伤形式。液压系统仿真分析表明,当马达转速由400 r/min迅速降低至0的过程中,系统最大压强可达36 MPa,配流盘上的冲击反压强可达34.9 MPa,配流盘与壳体之间的摩擦阻力矩可达60.02 N·m,在此负载条件下,配流轴疲劳寿命最低至2 197.6次,发生在配流轴与配流盘相接触区域,极易发生疲劳损伤。实际马达的损伤情况与所分析结论相符合,证明采用该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马达疲劳损伤情况。该研究的开展为液压马达配流轴和配流盘结构设计提出了参考,同时为液压油路的设计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制的振动试验台模拟运输环境,对草莓果实机械损伤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多因素组合试验,摸清了振动强度、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成熟度对果实损伤的影响规律;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果实振动损伤的数学模型,其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验证试验,探讨了利用修正回归模型预测草莓果实在相同条件下实际运输损伤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风蚀区盐湖及盐渍土环境下服役的混凝土,配制满足特殊环境下工程要求的风积沙混凝土.分析风沙吹蚀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损伤过程,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核磁共振孔隙分析等手段探讨风积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耐久性机理.研究表明风沙吹蚀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破坏,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内部造成损伤;风沙吹蚀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的“吹蚀坑”可为盐离子入侵混凝土内部提供“通道”;氯盐侵蚀后生成以Friedel盐为代表的腐蚀结晶物,可填充1~4 nm胶凝孔,消耗Ca(OH)2等有效物质,迫使4~10nm小毛细孔增多,随盐蚀损伤程度加剧,10~20 nm中毛细孔和20~100 nm大毛细孔向>100 nm非毛细孔发展,非毛细孔彼此贯通产生裂纹,致使混凝土加速破坏.该研究可为风积沙混凝土在风蚀区氯盐环境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红  林欣大 《核农学报》2011,25(6):1230-1234
DNA损伤检测能够检测农药、辐射等引起的DNA损伤。随着近年来DNA损伤检测需求的迅速增加,发展快速、高通量、直观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对农业研究、环境科学、毒理学和生物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能够直观、准确的反映DNA损伤的检测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研究者不断对其进行改进。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20.
机械损伤对烤烟植株氮素吸收及体内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砂培和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营养生长阶段切除顶芽和叶片损伤对烟株生长、体内烟碱浓度、氮浓度及吸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顶芽导致烟株体内烟碱浓度和含量显著增加。叶片损伤也能增加体内的烟碱浓度,且损伤二次比损伤一次的效果更为明显,说明叶面损伤对烟株体内烟碱合成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但叶面损伤对烟株体内烟碱合成的影响小于打顶处理。切除顶芽和叶面损伤对烟株体内的氮浓度及吸氮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烟株体内单位氮素产生烟碱的能力。试验结果还表明,机械损伤刺激烟株体内烟碱的合成,烟碱增加与氮素吸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