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葡萄原产我国,是东北地区酿造葡萄酒的主要原料.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酒厂利用山葡萄酿酒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山葡萄酒色泽鲜艳、芳香爽口、浓郁醇厚、酒体饱满,与欧洲种葡萄酿制的酒比较特点不同,因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野生山葡萄酒有别于半汁葡萄酒,作为中国的特色产品国家给予保护发展…。但野生山葡萄含酸量高,难以酿成全汁酒。要酿成全汁酒则需要去掉一部分酸,只靠工艺上的降酸处理远远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从原料入手,力图改变野生山葡萄原料高酸低糖状况。为此,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从日本引进的“V”系列葡萄资源中筛选选育出适应南方湿热地区栽培且具有良好的酿造性状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是葡萄抗寒、抗病育种的宝贵资源,其果实酿酒因独具特色风味和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备受大家喜爱。东北地区山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科研院所技术指导、企业合同制采购条件下,山葡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极大推动了农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日益富裕,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4.
山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单宁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山葡萄83个株系及种内、种间杂交37个组合146个后代株系,共229个株系的浆果为实验材料,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浆果单宁含量.单宁含量(mg/100ml)总趋势为野生山葡萄(90.30±0.36)>山葡萄×山葡萄(69.18±0.32)>(山葡萄×欧亚种葡萄)×山葡萄(46.07±0.30)>(山葡萄×欧亚种葡萄)×欧亚种葡萄(34.54±0.23)>山葡萄×欧亚种葡萄(26.02±0.26).确定了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育种亲本浆果单宁含量指标,为选育优良酿酒葡萄品种提供了实验参数,保证了酿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品质的山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生产栽培越冬不需下架防寒,用其浆果酿造的甜红山葡萄酒畅销国内外。是我省优势的果树树种。从1996年出现“山葡萄热”势头,到目前有增无减。笔者在各地(内蒙古、辽、吉和黑龙江省)发现多处栽植户(场、局),认为凡是山葡萄栽种上都能开花结果有经济效益,不进行引种山葡萄生产主栽品种,而是采摘野生葡萄种子或“左山  相似文献   

6.
山葡萄果实酿酒发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葡萄酒是以山葡萄为原料经发酵后的原果汁调对而成的.用发酵好的优质山葡萄果汁调对的山葡萄酒呈宝石红色,果香和酒香浓郁、醇厚、爽口,回味余长.由于充分成熟的山葡萄果实表皮和发酵容器存在大量微生物,如霉菌和醋酸菌等,在果实发酵过程中易被其污染,使果汁产生异味,甚至酸败而不能用于制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掌握好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葡萄种间杂交选育酿造葡萄品种的途径及其效果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973~1996年用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抗寒的栽培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和重复杂交,其中1973~1992年定植58个组合杂种苗,成活5324株。4种杂交模式抗寒力大小排列顺序是:(山葡萄×欧亚种)F#-1×山葡萄≥(山-欧)F#-1×(山-欧)F#-1≥(山葡萄×欧亚种)F#-1≥(山-欧)F#-1×欧亚种。果穗、果粒重量、果实含糖量4种杂交模式后代倾向山葡萄,即穗小、粒小、低糖遗传,但也分离出超高亲单株。已选育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简易防寒可酿造干白(加糖发酵)品系79-33-3和85-14-45,可露地越冬酿造干红葡萄酒品系87-8-96和新品种左红一;干白新品系79-32-32。  相似文献   

8.
种间杂交选育干红干白葡萄酒山葡萄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1996年用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杭寒的栽培品种进行种间 杂交和重复杂交,其中1973~1992年定植58个组合杂种苗,成活5,324株。4种杂交模式抗 寒力大小排列顺序是(山葡萄×欧亚种)F1×山葡萄≥(山-欧)F1×(山-欧)F1≥(山葡萄× 欧亚种)F1≥(山-欧)F1×欧亚种。果穗、果粒重量、果实含糖量4种杂交模式后代倾向山葡 萄,即穗小、粒小、低糖遗传,但也分离出超高亲单株。已选育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可露地越 冬酿造干红葡萄酒品系87-8-96和新品种左红一;干白新品系79-32-32。  相似文献   

9.
山葡萄酒色泽艳丽,气味醇郁,在葡萄酒中独具风格,深受国内外欢迎,是我国特产和“特需”品种之一。但酿造山葡萄酒的原料一向靠野生资源,近年来山葡萄的产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山葡萄酒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迫切需要。为此,根据  相似文献   

10.
张红 《云南农业》2001,(11):13-13
美国提子葡萄由于耐贮运、粒大、肉厚、色艳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欢迎.美国提子无核葡萄和其它葡萄一样,除鲜吃还可加工系列食品和饮料,如葡萄干、葡萄果酱、葡萄醋、葡萄酒等等,甚至还可以加工成健身药浴产品,其产品附加值开发相当广泛.美国无核葡萄种植不仅适宜北方,也适宜南方.在南方种植无核葡萄还有早熟的优势,如果实现产业化大基地开发,完全可做到"南葡北运"抢占北方市场,另外,还可开发成葡萄观光园搞旅游.种植美国无核葡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燕钢 《北京农业》2014,(25):28-29
这里汇集了1 014个新品种葡萄;到2030年,这里葡萄种植面积将达2.7万公顷;这里便是北京延庆,有葡萄博览园,更有葡萄种质资源库。北京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筹建于2012年,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苏庄村南。中心建有7个实验室,分别是土肥实验室、组培室、葡萄病害实验室、葡萄虫害实验室、葡萄采后保鲜实验室、葡萄酒酿造工艺实训室、葡萄酒微生物实验室。下图为葡萄组培室,总面积91平方米,主要从事葡萄组培苗的繁育及园艺作物组培快繁新技术的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99-2004年,在通榆县进行的引种8个山葡萄种内和种问杂交品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生产栽培的山葡萄,由于生长季节降雨少、不用喷布农药防治病害、果实成熟季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量高、总酸低,可酿造优质“绿色山葡萄酒”。筛选出适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抗寒、产量高的可酿造干红葡萄酒的左优红、加工果汁饮料的哈桑,用于调色和调酸的双优和双红为当地主栽和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3.
陈习刚 《农业考古》2012,(4):121-126
栽培葡萄是中国引进外来作物的一项重要成就,自夏商时代传入后与中国本土野生葡萄一道逐渐形成涵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四大层面的葡萄文化(1),影响深远。中国在葡萄文化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中国野生葡萄具有丰富的抗性资源,是重要的育种材料或栽培葡萄的砧木资源之一;白兰地、冰酒的酿造工艺源头都在中国;中国葡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流播广泛、文艺灿烂等。中国葡萄文化是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的文化核心。下面对中国古近代悠久而灿烂的葡萄文化略作例说。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利用山葡萄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葡萄抗寒育种研究,从种间杂交一代中选育出北醇、山玫瑰、公酿1号等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从1962年开始进行山葡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选育出了左红一、左优红、北冰红、雪兰红等抗寒葡萄新品种。1963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野生山葡萄中发现的一株两性花山葡萄,1975年审定命名为"双庆",开始了山葡萄种内杂交育种的新时代,选育出了双优、双丰、双红两性花山葡  相似文献   

15.
集安市位子吉林省的最南端,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是个幅员面积3217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3万人的边陲小市。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称。年平均气温65℃,年有效积温3142℃,年降水947毫米,岭南无霜期150~170天,可谓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适宜发展酿造葡萄。集安市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酿造葡萄的,当时的品种有公酿一号、白羽、白雅等,后来白羽、白雅相继被淘汰。80年代初又引进山葡萄进行人工栽培,80年代末期,酿造葡萄总面积达到12061亩,产量达到8385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葡萄酒市场不景气,导致葡萄酒生产企业大量积压  相似文献   

16.
刘中尉 《世界农业》2000,(12):16-17
法国的葡萄产业包括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相关的工业,其在整个法国农业及农业食品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法国年产葡萄酒 80万 t,用于酿酒的葡萄种植面积有 90万 hm2,其中 Montpellier地区占全国的 1/3。离该市区近 20km设有法国的葡萄品种改良中心 (ENTAN),是法国惟一从事葡萄酿酒品种研究的改良中心,有 40年的历史,现有人员 23名,该中心与全国 10个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有葡萄种植者、育苗者、酿酒专家和研究所行政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每年开一次例会,以确定中心的工作方向,选育材料数…  相似文献   

17.
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华  赵现华  刘晶  付瑞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204-3213
 【目的】分析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葡萄园与葡萄酒生产的管理模式,为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查询等方法,从葡萄和葡萄酒生产以及葡萄园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生态农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国内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方向。【结论】真正实现中国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各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中国葡萄酒产业健康、稳定、长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葡萄不同气候区栽培适宜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2002年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寒冷的吉林市左家地区或类似气候区栽培山葡萄,果实用于酿制优质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0~12t;酿制一般甜红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3~14t。在较温暖的吉林省集安市(岭南地区)或类似气候区,酿制优质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4~15t;酿制一般甜红山葡萄酒,公顷产量应控制在16~17t。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高档的葡萄酒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要想酿造出优质的葡萄酒,那么制酒所需的最基本原料——葡萄栽培就摆在了首位。由于东北盛产的山葡萄有着其他葡萄所无法取代的营养成分和得天独厚的浓香口味,为北方酿造出优质高档的山葡萄酒提供了优良的资源条件,本文重点介绍山葡萄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葡萄酿造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葡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葡萄是抗寒育种的珍贵资源,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收集、保存、研究山葡萄种质资源,于1988年建成国家山葡萄种质资源圃,保存山葡萄种质资源380份,是世界上保存山葡萄种质份数最多的种质资源圃。利用山葡萄种质,国内多家单位先后培育出双红、双优、左优红、公酿一号等一批优良山葡萄品种和抗寒杂交品种。国内栽培面积达到5000余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