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僵菌培养料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三级固体培养料的试验结果证明:营养成份和透气性配比适宜,产孢量高于对照。对照麦麸100%每克菌粉含孢量为159.4亿个,(玉米(米查)每克菌粉含30.30亿个),而麦麸:锯末:稻壳比例70:20:10,每克菌粉含孢量高于对照108.70亿个,麦麸:锯末比例80:20,每克菌粉含孢量高于对照94.20亿个,麦麸:粉碎稻壳比例80:20,每克菌粉含孢量高于对照76.30亿个,麦麸:粉碎稻壳比例50:50每克菌粉含孢量高于对照43.40亿个。但在麦麸缺少地区可用玉米粒粉:粉碎稻壳比例60:40产孢量高,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用(60)Co—γ射线辐照白僵菌培养料进行灭菌,结果表明:在0.4~1kGy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灭菌效果提高,其中以1kGy灭菌效果最好,每克菌粉产孢子量达94.63亿。  相似文献   

3.
窗纱式机械化生产白僵菌孢子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窗纱式机械化生产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粉的工艺是:培养料在搅拌消毒罐中高压灭菌,接种后制成菌浆,共把它涂在上浆机一种特制的窗纱上形成菌膜片,送到培养室定温保湿培养,待白僵菌孢子成熟以后,用刷粉机把窗纱片上的白僵菌孢子粉刷集下来,烘干成白僵菌孢子粉剂(含孢量1500~2500亿/g)冷藏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的绿僵菌Ma130821种类,明确该菌株在害虫生防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方法】根据微生物菌落培养特征和产孢结构特征,结合ITS-5.8S DNA序列,对绿僵菌Ma130821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对其产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该菌株Ma130821在大米、麦麸、玉米粒和稻壳基质上固相培养后均能生长和产孢,但产孢量不同。其中在大米基质上,黄绿绿僵菌的每克孢子含孢量和每克基质产孢数均为最高,同时所产孢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所产孢子(P0.01),由此以大米为基质,系统研究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产孢特性。发现在25℃条件下,黄绿绿僵菌在大米基质上每克孢子含孢量最高达到1.47×109个,极显著高于28℃和30℃(P0.01),所产孢子在48 h时的萌发率达到100%;16 L∶8D光照条件下每克孢子粉产孢量高达5.07×108个,极显著高于14 L∶10 D光照条件下的产孢量,在第48小时时,16 L∶8 D条件下所产孢子的萌发率达到100%。【结论】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以大米为固相产孢基质,在25℃、16 L∶8D的培养条件下最适宜该菌株分生孢子扩大培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尾松林释放含孢量为82亿/g的白僵菌[Beauueria bassiana(Bals.)Vuill]粉的试验结果表明:放菌量在22.5kg/hm2时,林间孢子量在500倍显微镜下观察,每视野达28~38个,使第2代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带菌越冬,或抓住4龄前幼虫抗性弱这一薄弱环节释放白僵菌,可提高白僵菌感染机率,致使越冬代幼虫感病死亡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含孢量)的白僵菌、绿僵菌和森得保三种生物农药混配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混配剂中三种生物农药的最佳浓度组合为A3B1C3。即:即含孢量90亿/g白僵菌粉400g/667m2、含孢量50亿/g绿僵菌粉200g/667m2、1000g/667m2森得保的混配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达94.15%,其混配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球孢白僵菌生产菌株Bb202进行固体发酵生产,并使用英国Imperial College设计生产的Mycoharvester Version 5收集发酵白僵菌孢子。通过对其收孢效率进行评价,发现在4.5min时,白僵菌孢子的分离效果已达到50%左右。Mycoharvester Version 5收获的白僵菌分子孢子粉细粉含孢量为1 200亿/g,含水量为4.54%。该仪器收孢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常用的孢子收集设备。  相似文献   

8.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蛾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g的菌粉2g/m^2,施菌16d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8,9%和85,0%;野外施竹节虫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茵量为30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是昌图县玉米生产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两代,常年为害产量损失10%以上,并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螟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农民不易掌握,防治效果较差.昌图县植物保护站从201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田外利用白僵菌封垛、田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探索昌图县玉米螟无害化防控的技术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每g含孢子量100亿,昌图县万浮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松毛虫赤眼蜂(西丰县赤眼蜂厂生产).  相似文献   

10.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白僵菌的生理特性和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S-Pf和N-Pf)、白僵菌(Bb)在25℃下于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9.8%、67.2%和78.4%,而当相对湿度为90%以下时,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白僵菌孢子萌发率最适温度为25℃,粉拟青霉均为20℃;15℃以上,S-Pf孢子萌发率高于N-Pf,而15℃以下时则相反.在PDA培养基上,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N-Pf最适生长温度、产孢温度为20~25℃;S-Pf则为20℃.在20℃以上,白僵菌对马尾松尾虫感染率高于粉拟青霉;而在15℃以下,粉拟青霉则明显高于白僵菌.  相似文献   

11.
进行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药效研究,结果表明: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效果非常显著,药后14 d虫口减退率达92.3%,且对林间害虫的天敌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温度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测试了6个温度对球孢白僵菌一菌株(分离自小猿叶成虫)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26℃温度范围内,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生长速率(菌落直径扩展)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6℃条件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到最高,即产孢量为6.40×107mL-1、孢子萌发率为93.19%、菌落直径为22.80mm.在23℃条件下,虽然产孢量(5.95×107mL-1)与26℃的有显著差异,但孢子萌发率(91.32%)和菌落直径扩展(22.50mm)无明显差异.当温度升高到29℃时,各指标值均下降,在32℃条件下球孢白僵菌不能生长.同时还测定了田间常用的6种杀菌剂和8种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完全抑制球孢白僵菌的生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而杀虫剂的抑制作用较弱,其中部分杀虫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不仅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作用,说明杀虫剂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用含不同营养的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Bb13菌株进行培养产孢。以不同的培养温度、pH值及培养基中所添加的不同的碳、氮源,微量元素进行正交实验,以所产孢子的含孢量和萌发率为主要指标,筛选确定了适合球孢白僵菌Bb13孢子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微量元素铜和锌,对产孢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适pH值为6 ̄7,最适培养温度是20 ̄25℃。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时白僵菌的相容性好于杀菌剂.除阿维菌素外,其他供试杀虫剂均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好:供试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尤以甲基托布津、福美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强(孢子不能萌发),不适合与球孢白僵菌混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开展连续继代培养对高毒菌株产孢和毒力的影响研究,获得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和产孢量均高且稳定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止菌株退化、优良菌株保存和改良的方法与措施,为高效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虫法,用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球孢白僵菌悬浮液处理西花蓟马初羽化成虫,分别测定28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将筛选出的4株高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分别涂布于玉米琼脂(CMA)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上,比较不同菌株以及不同培养基之间产孢量的差异,筛选出高产孢菌株与产孢培养基,以筛选得到的白僵菌菌株为初始菌株F0,把F0代球孢白僵菌分别接种于CMA培养基、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和添加西花蓟马虫尸粉的CMA培养基,分别测定经过不同培养基连续5代继代培养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测定产孢量。使用模型模拟分析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过不同培养基继代培养后培养代数与产孢量的关系,并对不同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数的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与其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中时(LT50)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毒力与产孢量的相关关系。【结果】经过室内毒力测定,处理5 d后,菌株DZDC-9、GZGY-5、WLMQ1-8、SZ-26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校正累积死亡率均高于90%,LT50均在3 d内,毒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比较高毒力菌株在两种产孢培养基上的产孢量,发现4株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菌株DZDC-9的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3株,4株菌株在CMA培养基中的产孢量均明显高于SDAY培养基。随着白僵菌菌株在CMA培养基上连续5代的继代培养,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呈现下降趋势,从第3代开始致病力显著降低,而添加蝉蜕的CMA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培养代数的分生孢子对西花蓟马致病力则没有显著差异,添加西花蓟马虫尸粉的CMA 培养基培养得到的不同代数的分生孢子对西花蓟马致病力有一定的增强趋势;通过模型可以发现单纯以CMA培养基继代培养白僵菌的产孢量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下降,而在培养基中添加蝉蜕或西花蓟马虫尸粉白僵菌产孢量则随培养代数呈现指数上升,蝉蜕或西花蓟马虫尸粉的添加对产孢量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白僵菌菌株产孢量与毒力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产孢量相对较高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相对较高,致死中时短。【结论】筛选得到一株对西花蓟马高效的白僵菌菌株DZDC-9,产孢培养基中加入蝉蜕和西花蓟马虫尸可以维持菌株生长特性,延缓毒力退化趋势;同一菌株的产孢量可以作为菌株毒力评价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白僵菌的生理特性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S-Pf和N-pf)、白僵菌在25℃下于水没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9.8%、67.2%和78.4%,而当相对湿度为90%对下时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白僵菌孢子萌发率最适温度为25℃,粉拟青霉均为20℃;15℃以上,S-Pf孢子萌发经高于N-Pf,而15℃以下时则相反,在PDA培养基上,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N-Pf最适生长温度、产孢温度为20-25℃;S-Pf则为20℃。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系福建省马尾松林中最严重的历史性大害虫。1989年3月,安溪县的城厢、湖头等11个乡(镇)、场,有12.68万亩松林不同程度受害,严重影响了马尾松林的生长。相思树种子拌白僵菌粉防治松毛虫,是结合飞播进行的,每架次750kg种子伴白僵菌粉100.5kg(含孢量90亿/g,高的可达160—180亿/g),作业面积4000~4500亩,经固定标准地观察,用这种材料飞机防治松毛虫,既能取得理想效果,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马尾松毛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及大规模生产球孢白僵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测定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B-2、B-14和B-19)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查比克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等质量的3种不同碳源或氮源代替蔗糖和硝酸钾,测定不同碳、氮源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B-2、B-14和B-19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在26℃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最高值,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36~3.77 mm/d、9.33×104~16.33×104个/mL和92.67%~99.67%;在不同碳氮源利用方面,最适生长、产孢的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56~4.35 mm/d、1.00×104~1.33×104个/mL,但孢子萌发率普遍不高;最适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率为4.40~4.81 mm/d;最适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液,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5.67×104~51.33×104个/mL、58.03%~100.00%.[结论]B-2菌株可优先选作球孢白僵菌工业化生产菌种;在26℃下选择葡萄糖和酵母浸出液为碳氮源可提高菌剂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1960年我们曾用苏芸金杆菌和苏联杀虫菌粉 3号处理粘虫 3—5龄幼虫,在72小时内未见有因病死亡情况。刘祟乐教授等(1960)用苏芸金杆菌粉(约每克含孢子30亿)1:100—1:1000的稀释液对粘虫3龄幼虫试验,获得90%以上的杀虫效果,并将该菌与六六六混用对粘虫幼虫的致病有增效作用。钱念曾、陈仲梅等(1962)从苏芸金杆菌和腊螟杆菌单用和分别与敌百虫及DDT混用进行试验,结果当杆菌与DDT混用时可达  相似文献   

20.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萨氏与虫粉两种增减基以及1%葡萄糖液和2%葡萄糖液和2%虫尸滤液两种营养液中,对44株球孢白僵菌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情况以及孢子在不同湿度下储存一年的发芽率、抗紫外线能力和生物测定等方面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