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业科学》2013,(1):165
<正>古老的中国,自从有原始农业出现,先民们就发现了蚕丝利用的奥秘,数千年来"农桑并举"维护着古老的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养育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人群;"男耕女织"也推动着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  相似文献   

2.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为获奖者之一。近期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蚕业史论文选》,作为"长江学人作品集",选有周先生毕生研究之代表作:起源  相似文献   

3.
, 《中国蚕业》2012,33(4):77-77
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4期,P.111~130),名:“The‘russahSilkwoi’117”,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叉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5.
《中国蚕业》2013,(2):24
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  相似文献   

6.
《蚕业科学》2006,32(4):583
<正>古老的中国,自从有原始农业出现,先民们就发现了蚕丝利用的奥秘,数千年来“农桑并举”维护着古老的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养育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人群;“男耕女织”也推动着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  相似文献   

7.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9.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11.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蚕业》2012,(2):57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  相似文献   

13.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  相似文献   

14.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相似文献   

15.
《蚕业科学》2012,(3):403
<正>古老的中国,自从有原始农业出现,先民们就发现了蚕丝利用的奥秘,数千年来"农桑并举"维护着古老的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养育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人群;"男耕女织"也推动着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  相似文献   

16.
《蚕业科学》2012,(1):24
<正>古老的中国,自从有原始农业出现,先民们就发现了蚕丝利用的奥秘,数千年来"农桑并举"维护着古老的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养育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人群;"男耕女织"也推动着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  相似文献   

17.
《蚕业科学》2012,(2):209
<正>古老的中国,自从有原始农业出现,先民们就发现了蚕丝利用的奥秘,数千年来"农桑并举"维护着古老的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养育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人群;"男耕女织"也推动着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  相似文献   

18.
《蚕业科学》2007,33(3):194-194
古老的中国,自从有原始农业出现,先民们就发现了蚕丝利用的奥秘,数千年来“农桑并举”维护着古老的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养育着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人群;“男耕女织”也推动着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蚕桑通报》2014,(3):60-60
由中国蚕学会主办,广西蚕学会、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蚕业信息传播研讨会”于2014年6月24日,在广西北海召开。来自《蚕业科学》、《中国蚕业》、《蚕桑通报》、《广东蚕业》、《北方蚕业》、《蚕丝科技》、《四川蚕业》、《江苏蚕业》、《广西蚕业》、“中国蚕业信息网”、“广西蚕业信息网”和《山东蚕业》、“辽宁蚕科所网站”等国内蚕业信息传播界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蚕业》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丝业技术类期刊,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季刊,每季中月15日出版,邮发代号28-54。【办刊宗旨】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本刊注重科学性、先进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期刊收录】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