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特有竹种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自然分布的竹类植物进行归纳整理,在23属157种及变种中,广西特有竹种14属39种及变种,占广西竹种总数的24.8%。其中:簕竹属数量最多,有11种,大节竹属5种,其他属各1~3种。在这些特有竹种中,合轴丛生竹有6属16种,单轴散生竹有10属23种。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的11种竹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外的28种竹种生境狭窄、环境恶化、日渐濒危。建议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竹种进行原地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外的竹种尽快迁地保存;种群数量少的竹种要立法保护,经济价值、观赏价值较高的竹种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最新版《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系统梳理了有效发表于国内、国外的中国竹种,分析了林业行业标准《LY/T 2495-2015中国主要竹种通用名称》中的619个竹种的中文名称的命名范式。结果表明:以箨、秆、笋、枝、叶、花、果等形态特征命名竹种有298种,称之为"外貌党",占分析竹种的48%;以分布地点、模式产地、生境或习性来冠名的竹种有178种,称为"地域党",占29%;以典故、传统用途、人物、事件等命名的竹种有70种,称为"内涵党",占11%;以地方习惯称呼取名的竹种有68种,称为"俗名党",占11%;以竹笋品质命名的竹种有5种,称为"吃货党",占1%。剖析竹种中文名称,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分享各竹子的种性特点,普及竹种名称的科学应用,为竹子"通名"(common name)系统的建立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3.
竹类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形成了许多的种、变种和栽培类型。为了查清我省竹类资源,了解各竹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为综合开发竹类资源,发掘利用经济竹种提供科学依据,益阳地区林科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共收集竹种111种(包括变种、类型和栽培品种)。这些竹种大都分布在我省山丘地带,现就我省的自然环境、竹种分布及其特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赤水县境内6种不同的竹种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竹种不同部位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等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竹种不同部位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有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以竹材中部的纤维长度较长,下部和上部次之的特点.其中以花吊丝竹的纤维较长,其综合性能较好,是竹材大量应用时代一种较为理想的竹种.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首份云南省原生和引种竹种(含41属389种、变种、变型)的物种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竹种名称"或"竹种名称+产地"等多种条件查询后,可输出竹种的种属、形态特征、分布地(含具体的地理位置、海拔、生境条件)、竹种分布图及竹种实景图片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了竹种分布和生境信息的可视化查询。查询结果可生成可打印的、布局合理、信息丰富的竹种分布图。该系统的建成可大大降低云南竹种资源调查的成本,提高竹类资源信息的利用率,并实现资源共享,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区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京地区城市绿化竹种要求,选择生长和抗性指标,用集对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南京林业大学竹种园55个竹种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丛生竹种中,金丝慈竹在南京地区生态适应较好;凤尾竹生态适应性差,小琴丝竹、孝顺竹竹种适应性中等。而散混生竹种中粽粑竹、四季竹、毛壳花哺鸡竹、衢县苦竹、宜兴苦竹、长叶苦竹、大明竹、矢竹、秋竹、翠竹、菲白竹、鹅毛竹等竹种生态适应性较好。黄皮绿筋竹、斑竹、白纹阴阳竹、平竹等竹种适应性较差,其他竹种适应性中等。  相似文献   

7.
以竹笋口感、出笋期、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含量)、出笋持续时间、笋产量和可食率等指标建立了优良笋用竹种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对福建华安竹种园的竹种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20种适宜于闽南地区的优良笋用竹种;提出了闽南地区周年供笋的优良竹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Aulonemia属中大约有60个种在秆和叶上带有羽状毛缘箨边。Aulonemia ximenae产白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和委内瑞拉西部地区,是一种新竹种。本文对该竹种作了描述,配以插图,并标出其分布地区。与别的竹种区别在于,该竹种在整个叶鞘边缘上带有羽状的毛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丽水市优良经济竹种资源调查分析,阐明了11种主要优良经济竹种分布和评价,提出了对丽水市优良经济竹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地调查了福建省三明市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竹类观赏园的竹种类及生长情况。结果显示:竹类观赏园主要竹种有101种,分别属于禾本科竹亚科14个属;竹类观赏园中,超过91%的竹种生长发育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少数竹种易受病虫害、冻害、旱害的影响。竹类观赏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竹种种类少,每个竹种植株数量不足;园区规划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竹种缺乏科学养护;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四川竹林资源及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提出四川竹林必须按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竹林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区域竹产品加工企业的分布和规划布局,分类实行竹林定向培育。四川竹林按其培育目标划分为纸浆竹林、笋用竹林、材用竹林及观赏竹林四类,对不同培育目标竹林还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定向培育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瑞丽市位于云南西南部,气候湿热,竹类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竹种达14属38种,是竹产业开发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对当地竹类资源进行分类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对适于瑞丽市培育和发展的优良观赏竹种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价,并提出了瑞丽市观赏竹种的推广和应用对策,建议把观赏竹林景观打造成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竹林生态文化旅游新亮点和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3.
沿海地区具有经济发达、生产技术先进等优势,该地区拥有竹类植物25属250多种,约占全国的一半。竹林面积约17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334万hm~2)的50.9%。从中亚热带往北是散生竹分布区,其中毛竹约有120万hm~2,从南亚热带往南,以撑篙竹、粉单竹、青皮竹、麻竹、绿竹、吊丝竹等丛生竹较普遍,约有29万hm~2。当前开发的项目有:造纸、人造板、竹笋制品;竹制品和竹建筑;竹饮料;观赏竹种等。发展沿海地区竹业经济应注重保护和发展现有资源,提高其利用率,还须加强横向联系和合理布局竹业加工厂等。  相似文献   

14.
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具有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多以及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集生态、文化、经济、食药用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优良林种。随着竹产业的不断发展,竹子在绿化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被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江苏扬州地区由古至今的竹文化以及观赏竹的引种培育和园林绿化情况,并提出了观赏竹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部分不利现状和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时合肥市主要公园、景点现有栽培竹林的竹种调查,以竹的生长形态、大小、观赏特性等为指标,初步摸清了合肥市竹类种类,共有21种,其中大型竹2种,中型竹10种,小型竹4种,地被竹5种。调查还发现合肥市的观赏竹种类不多,而且应用到园林中造景中的只占现有分布总种数的40%,并对其在合肥园林中应用方法和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文献调查和关键信息人访谈,分别回顾了我国引进林木与竹子的4个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建国至改革开发前、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和新世纪以来。通过比较发现从随机和偶然性引进为主发展到目前系统科学的计划引进为主。引进用途从单一的材用和简单的绿化用转向材用、观赏用和生态用等多种用途。主要引进资源在各时期都涉及桉树、杨树、松树等速生林木,且改革开放后达到盛期,而竹子的引进规模相对较小,但在速生和高观赏价值竹子引进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研究指出,我国未来的引进工作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重视速生丰产等遗传特性;更加重视高观赏价值林木与竹子的引进;注重引进能够提高森林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林木与竹子;且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更加突出;引进渠道管理和(生态)风险管理将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花毛竹等奇异观赏竹的观赏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子的观赏价值进行评价,通常要求评价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强,往往导致评价结果因人而异、难以统一。本文依据奇异观赏竹的生态学特点,采用百分制法对奇异观赏竹的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奇异观赏竹观赏价值的量化方法和分级标准,并以此对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竹种园中花毛竹等42种奇异观赏竹的观赏价值进行了评价,旨在为竹子的观赏价值评价提供依据,对于推进奇异观赏竹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者调查分析了福安市的竹类资源及其竹林分布的垂直带谱和竹林植被,通过成片竹林群落样方的观察,提出了福安市经济竹类应用前景是“突出绿竹、开发小竹、管好毛竹”.并结合发展分奖造纸竹林基地、工业专用竹林基地、观赏竹基地,这一思路将对闽东地区竹类发展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优良观赏竹苗高效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江苏常州地区优良观赏竹种高效丰产技术措施,制定了观赏竹种的培育技术规范,为拓展观赏竹的园林绿化造林中应用,提供优质的观赏竹苗源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