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奶牛乳房水肿是奶牛养殖场高产奶牛围产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在高产奶牛群和头胎奶牛群中发病率为20%~50%,头胎奶牛群中甚至高达96.0%,是同产期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选用16头胎次接近的围产期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中额外添加维生素D3(10万IU/(d.头))对围产期奶牛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CD4 、CD8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VD3可以极显著提高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VD3提高血小板数目、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IgGI、gM和IgA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细胞亚群的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VD3可以缓解围产期奶牛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母牛产前半个月和产后半个月共计一个月的时间被称为是围产期。围产期奶牛是在产房度过的。对围产期母牛的护理好坏将影响母牛的健康(包括乳房、子宫、膘情等),直接关系到以后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因此,奶牛生产中应特别重视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只有重视了这一生产环节,才能发挥奶牛的高产性能,获得高产高效。通过多年的奶牛生产实践,在这一方面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是奶牛围产期常见多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发病率极高,常常伴随难产,并诱发多种炎性反应等疾病.此外,还会导致奶牛产奶量减少和平均寿命降低,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探究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发展进程,对于切实提升高产奶牛的经济价值,和对奶牛脂肪肝的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奶牛围产期脂肪肝的研究情...  相似文献   

5.
高产奶牛为奶牛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也常因饲养条件不能满足自身生理需要而在围产期比其他奶牛遭遇更多问题,甚至影响高产性能的发挥和生产年限.现针对围产期高产奶牛的营养负平衡和氧化应激问题,总结精细化饲养的日粮配制要点,帮助高产奶牛在精细化饲养环境下安然度过围产期,以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奶牛全价日粮单槽饲喂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中采用颈链拴系,通槽饲养,营养物质群体供给,这种饲养方式使奶牛采食自由度大,个体营养摄入量与需求量不平衡,从而导致泌乳盛期高产牛和新转群的头胎牛体况不良,生产潜力不能发挥。而经产的干乳牛、低产牛以及胆儿大抢食的奶牛则营养过剩,不仅影响了饲料报酬,而且导致奶牛代谢病的发生。本试验用全价日粮单槽饲喂取得极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生产模式下,不断供给高营养水平日粮是维持后备牛快速生长发育和泌乳母牛高泌乳性能的物质基础。然而,在遗传品质到达"瓶颈期"后,尽管随着日粮营养浓度的不断提高和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增加,奶牛单产水平可以继续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状态,但是高产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围产期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引起的酮病,高精日粮引发的酸中毒、高蛋白质日粮引起的血液中尿素氮升高等营养代谢性疾病,负调控奶牛繁殖性能,造成奶牛产后发情不明显,配种率和受胎率下降等,直接影响奶牛生产群的更新速度、优质牛群泌乳性能正常发挥以及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作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营养代谢性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酮病、低血钙、瘤胃酸中毒等围产期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分子机制,并对营养代谢性疾病与高产奶牛繁殖性能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提高中国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群繁殖效率和母牛围产期营养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奶牛生产中采用颈链拴系,通槽饲养,营养物质群体供给。这种饲养方式使奶牛采食自由度大,个体营养摄入量与需求量不平衡,从而导致泌乳盛期高产牛和新转群的头胎牛体况不良,生产潜力不能发挥。而经产的干乳牛、低产牛以及胆儿大抢食的奶牛营养过剩,不仅影响了饲料报酬,而且导致奶牛代谢病的发生。本试验用全价日粮单槽饲喂取得极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奶牛的围产期是指奶牛怀孕的最后3周到产后前2周这段时间。在围产期内,奶牛要经过产犊和产乳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奶牛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淘汰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所以在奶牛生产方面,要想达到高产和稳产,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成功与否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群体围产期中最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伴发或诱发难产、胎衣滞留、子宫内膜炎、真胃移位、乳房炎、酮病等多种围产期疾病。综述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症状、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防治奶牛产后瘫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产奶牛是指那些泌乳量特别高(头胎牛7500kg以上,经产牛9000kg以上)、乳成分组成好,乳脂率(3.4%~3.5%)和乳蛋白含量高(3%~3.2%)的奶牛,全群平均泌乳量应在7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本场现售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3~6月龄肉牛1000~1500元/头,头胎牛4500元/头,2~3胎带胎带奶牛5500元/头。怀胎7个月以上高产牛,以质论价。先货后款,并承担50%的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是指产前3周至产后3周,此时是奶牛饲养的关键阶段。围产期奶牛管理的成败决定了随后泌乳期的成败。据调查奶牛疾病75%是由于围产期管理不善引起的,常见的疾病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脂肪肝、酮病、乳房炎、乳房水肿、奶牛产后瘫痪等。很多奶牛养殖户只注重奶牛产奶高峰期的管理,而忽略了围产期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腺炎抗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炎(mastitis)是一种在奶牛业中多发的极其复杂的疾病,特别是亚临床乳腺炎,尽管有多年的研究,但乳腺炎仍然是奶牛群中花费最多的疾病。Shook(1994)报道,乳腺炎遗传力为0.02~0.04,可见,其遗传力较低,因此,对奶牛乳腺炎性状进行直接选择的标准性很小。白细胞在奶牛乳腺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非围产期和围产期的奶牛白细胞功能的体内外对比研究提供了围产期奶牛全身及乳房局部免疫防御缺陷的充足证据,并由此推断出围产期奶牛乳腺炎的高发生率可能是由免疫缺陷所造成。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是奶牛产科临床多发常见病症。据文献记载〔1~3〕特别是高产奶牛,第三、四胎的奶牛产后常发本病。而2005年在青海省民和县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澳洲荷斯坦奶牛中,先后发生产后卧地不起综合症6例均为头胎牛,笔者进行了探索性诊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诊治结  相似文献   

16.
奶牛围产期是指奶牛产前、产时和产后的这一段时期,奶牛围产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围产期奶牛的精心饲养和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围产期奶牛的健康生长。文章简述了围产期奶牛饲养与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添加干酵母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头胎次、泌乳月、产奶量、乳成分及身体状况相似的高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添加2 g/(d·头)高活性干酵母,研究其时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高活性干酵母能使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PO.05).  相似文献   

18.
奶牛围产期一般是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21天的一段时间,而围产期的饲养是高产奶牛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围产期奶牛的健康问题是导致牛群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后果使牧场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大(Ferguson 2001)。围产期管理不当不但会造成产奶量下降,同时也会导致繁殖效率低下和代谢疾病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增加每千克奶的饲料成本而且降低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奶牛倒卧不起综合征是奶牛的常见产后疾病之一,多发生于晚秋至初春,以头胎牛和老年牛多见,高产牛多于低产牛。临床特征是产后长期倒地不起。  相似文献   

20.
奶牛围产期指产前2~3周到产后2~3周,这一时期是奶牛泌乳周期的重要时期,也是以围产期能量代谢障碍为病理学基础的脂肪肝高发时期。近年来,由于高产奶牛品种的陆续引进和培育,高能饲料的开发、利用,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而饲养管理水平又相对滞后等原因,使我国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考虑到脂肪肝对围产期奶牛的危害及给奶牛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应采取科学、有效的营养调控措施来预防该病,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促进奶牛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本文就预防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营养调控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