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稻品种资源抗稻瘟病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稻瘟病是我国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种植抗病良种是保护水稻免于或减轻受害的经济有效措施。近十年来许多产稻国家的水稻育种计划都把抗病、抗虫育种列为重要目标,不遗余力地筛选抗源,培育多抗性的品种,并已取得成效。作物育种的任何突破,几乎都与关键性遗传资源的发现有关,抗病育种也不例外。我国是世界水稻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育种的物质基础,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因此,加强水稻品种资源特征、特性鉴定,其中包括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是品种资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加速筛选抗源和充分利用现有抗病良种,我们在1976—1979年期间进行了水稻品种资源抗稻瘟病鉴定全国联合试验研究。本文是这一工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蔬菜作物抗病育种、抗虫育种和抗除草剂及延迟成熟与保鲜等方面中的应用,展示了基因转化技术在蔬菜作物品种改良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水稻和小麦,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同时,玉米也是食品、饲料、化工原料等重要原材料.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与常规育种相结合来获得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及MAS在玉米抗病和抗虫育种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MAS的局限性,也展望了未来MAS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为我国种业企业服务或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川南地区地形复杂,生态小气候多样,各地水稻病害分布不均,有些地区病害严重,这对于水稻病害鉴定和水稻抗病育种具有天然优势。研究从抗病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水稻抗病育种的主要过程,诱发水稻感病的措施选择,川南水稻主要病害和2021年发生情况,以及提高水稻抗病育种水平的措施方面探讨了川南水稻抗病育种,为有效提高川南水稻新品种的抗病水平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以前工作基础上,于1982年始进行抗虫育种工作,现已在打破抗虫,抗病与产量、品质的遗传负相关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综合平衡,选育出抗蚜新品系——中99。  相似文献   

6.
翟子群 《吉林农业》2014,(13):82-83
为了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做好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加强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水稻的育种及种植过程中的抗病技术。最后介绍了新技术在水稻抗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为广大水稻种植户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其产量高低影响到农民的种植效益和我国农业发展,因此,通过提高水稻抗病技术来提高种植水平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水稻抗病技术发展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等方面对水稻抗病技术做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种植中抗病技术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在水稻种植与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为此,各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种类抗病技术,合理处理和选择种子、科学施肥,提高种植技术在水稻抗病中的应用,拓宽水稻抗病多种途径,提高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1抗病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性1.1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黑龙江及北方各地区种植广泛,而种植过程中抗病技术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收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病技术能够解决水稻病害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要点,通过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活动,来做好水稻抗病工作的基础,,针对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2种疾病,纹枯病和稻瘟病,提出了解决方法,来保证水稻的成活率。通过研究以上抗病技术,为农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抗虫育种工作,70年代才开始,但由于水稻育种学家与昆虫学家的协作,对褐飞虱、白背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瘿蚊等害虫,已鉴定了数以万计的种质资源,发现了有价值的抗源,培育出不少抗虫品种。如籼稻:浙丽1号、湘早籼3号、矮梅早、爱红1号、82-127、中选13、南京3714、杨稻1号等,粳稻:P339、江苏80047等。这种品种示范推广证明,均有效地降低了褐飞虱等稻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与剂量,保护了稻田中的有益生物,生态效益显著,水稻抗虫品种已成为我国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根据我国水稻抗虫育种现状,就如何加强稻虫生型的研究,多学科合作开展抗虫性遗传分析,进行抗虫性机理研究,以及环境因子对抗性诱变与诱导效应和如何逐步完善抗源筛选与评鉴方法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抗病和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抗病、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类型,转基因的技术和方法,抗病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和效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并评价2005—2009年江西省水稻审定品种及其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科研院所、种业公司和大中院校构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2005—2009年江西省审定品种年度间的产量波动不大,产量水平较平稳;江西地区水稻增产潜力大,但当地的两系杂交稻比较少。  相似文献   

13.
海南(南繁)的水稻制种不仅是全省育制种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产量还在全国水稻制 种市场中占据了八成份额,海南作为一个自然灾害(例如台风)多发的省份,海南(南繁)的水稻制 种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较大挑战。海南省自2011 年建立南繁水稻制种保险以来,保险产品得到 不断优化,保险覆盖率不断提升,有效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对稳定和扩大南繁制种的面积 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海南(南繁)的水稻制种保险还存在诸如保险品种单一、逆向选择严 重、承保单位长期经营亏损等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海南(南繁)水稻制种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 水稻制种保险,对提高制种农民参保积极性,促进水稻制种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 究拟在农业保险和农业气象学理论基础上,结合对海南、四川、福建三地的实地调研,对海南水稻 制种天气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2001—2017年中国年推广面积大于0.67万hm2的优质杂交稻品种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01—2017年,优质杂交稻组合数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9个组合、推广面积123.2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214个组合、推广面积706.2万hm2,所占比例也由不足10%提高到60%;(2)年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的优质两系和三系组合数分别为133和382个,累计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 565.9万hm2和5 375.0万hm2;(3)主推组合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垩白率和垩白度等理化指标得到大幅改善;(4)种业公司更加注重优质两系组合的选育和推广,而省级及以上育种单位在三系组合选育方面更具优势;(5)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优质两系不育系有Y58S、广占63S、广占63-4S等,三系不育系有中9A、宜香1A、天丰A等,扬稻6号、广恢998、蜀恢527、华占等则是优质组合的骨干恢复系。还分析了当前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稻米品质改良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种子包衣、机械穴播、侧深施肥三项农业技术综合配套应用于水稻生产的效果.结果表明,该综合配套技术增加了种子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种苗抗病能力、肥料利用率、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增强秧苗素质,促进早分蘖,提高有效分蘖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产量较未包衣常规施肥、未包衣侧深施肥和包衣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3.2%、10.3%和8.9%;具有省种、省工、省药、延长肥效和增产节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欢  马怀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11-11413
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大豆抗病基因定位及育种的重要分子标记种类,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抗病基因定位几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商业化育种的特点及发达国家种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提出国家应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新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及交易平台、种子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速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结合水稻育种实践及湖北省水稻生产实际,提出水稻品种选育目标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选育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中稻和直播早晚稻、再生稻、高档优质稻、中粳或单季晚粳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唐建淮 《广西农学报》2007,22(2):47-48,42
通过回顾杂交籼稻育种过程,对2000年以来审定通过的一批优质不育系进行比较,分析新育成杂交稻组合的特点,指出杂交籼稻优质组合育种生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122-126
作者认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体系需在解决五大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包括实用不育系选育、双季稻区超级杂交稻组合选育、杂交水稻优质化、杂交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育种、以及长江流域杂交早稻育种。健全杂交水稻种子管理体系,需要规范品种管理,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商贸。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水稻商业化育种的现状并剖析了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水稻商业化育种的建议:坚持企业创新为主导,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深化种业科研院校等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生物技术法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