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对棉田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并对灌溉制度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气温影响作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滞后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延长;8月份之前,土壤温度自上而下呈递减分布,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增大,土壤持水能力不断降低,造成5~60 cm处土壤含水率降低,而90~150 cm处土壤含水率增高,导致5 cm和90~150 cm处土壤盐分相对增高;8月份之后,随着土壤温度的降低,土壤温度分布发生变化,土壤水分扩散率不断减小,土壤持水能力不断增强,土壤水分蒸腾降低,渗漏减小,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对保持较高,各层土壤含盐率相对保持较低;在灌溉定额不变的条件下,在5、6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定额,7月和8月份相对减小灌水周期、增加灌水定额,8月之后相对增加灌水周期、减小灌水定额,在生育期末,通过穿插灌水,加大灌水定额,对土壤洗盐、抑盐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下层潮棕壤土为对象,以硫酸铵为溶质,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不同入渗溶液浓度(0、50、100和150g/L)的土壤水分扩散系数D(θ)和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扩散系数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随着含水率θ的增大而增大。θ较小时,土壤溶液的粘滞性对水分扩散有显著影响;θ较大时,粘滞性下降,其影响变弱。随着θ的增大,C0对Dsh(θ)的影响越来越明显。D(θ)始终大于Dsh(θ)。  相似文献   

3.
水质与灌溉频率对棉花苗期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验研究了高含盐土壤滴灌条件下,水质与灌溉频率对棉花苗期根系分布的影响。试验土壤为砂质壤土(砂粒68%、粉粒24%、粘粒8%),土壤初始含盐量为0.8%。灌溉水质有3个水平,分别为CK(自来水)、S10(SAR=10/EC=3)与S5(SAR=5/EC=3);灌溉频率有3个水平,分别为每4天、每8天、每16天灌溉一次。试验结果表明:棉花苗期,80%以上的根系总干重分布于距地表0-20cm的根层内;与优质水比较,采用微咸水滴灌有助于提高棉花苗期的根系总干物质量。低频灌溉有助于促进棉花苗期根系的发育;灌溉频率降低时,各层根系增大的百分比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根系总干重的增大主要是靠10cm以下各层根重密度的增大来实现的;棉花苗期,低频灌溉有利于深层根系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村镇水源地土壤中砾石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水库水源地坡地土壤中砾石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砾石含量增加,扰动土水分特征曲线的幂函数拟合式的a值逐渐减小,b值逐渐增大.在垂直入渗和水平扩散中,随砾石含量增加,累计入渗(扩散)量逐渐减少,总入渗(扩散)时间先减后增,总入渗(扩散)率则相反;垂直入渗的饱和含水重量、沥水后含水重量、开始下漏时间、下漏稳定时间逐渐减少;任意时刻的入渗(扩散)率按Kostiakov入渗模型进行拟合,系数k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指数a则相反.在土壤蒸发中,砾石覆盖土样的初始含水量和累计蒸发量最小;61 h前,混合土样平均含水量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61 h后,砾石含量为30%土样的累计蒸发量增加相对缓慢,砾石覆盖土样的含水量下降相对减弱;蒸发结束时,累计蒸发量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呈减少趋势;砾石覆盖土样的含水量小于无砾石土样,约等于砾石含量为10%的土样.  相似文献   

5.
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开路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于2007年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沙地杨树(Populus euramertcana)人工林与大气间碳、水和能量交换进行了连续测定.通过分析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蒸发散(ET)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GEP/ET)随相对土壤含水量(REW)的变化趋势,探讨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因子以及下垫面因素的响应,为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REW<0.1时,GEP和ET受到严重水分胁迫的影响维持在较低水平,环境因子对GEP、ET和WUE的影响较小;当0.1<REW<0.4时,GEP和ET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VWC)的增加而增大,WUE随VWC的增大而减小;REW>0.4时,气象因子是影响碳固定和水分损耗的主要原因,由于ET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较GEP更为敏感,因此,WUE随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增大而减小.沙地土壤保水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土壤水分被植物有效利用,因此当VWC处于5.2%-8.8%(0.1<REW<0.4)范围时,碳固定与水分消耗达到最高效率.研究表明杨树人工林WUE随降水变化而变化,未来气候变化和变异有可能影响杨树林耗水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滴灌量对新疆温室土壤水分、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新疆温室滴灌番茄适宜灌水量,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基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温室滴灌番茄土壤水分状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幅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大而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就灌水量的影响程度而言,灌水量较小的T1(3 600 m3/hm2)、T2(4 200 m3/hm2)处理仅对0~4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影响较大,而灌水量较高的T4(5 400 m3/hm2)与T3(4 800 m3/hm2)处理对0~60 cm土层均有较大影响。番茄红素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减少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随灌水量增大先减小而后增大,之后再减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以T2最高。番茄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减少趋势。建议新疆温室滴灌番茄灌水量为4 800 m3/hm2。  相似文献   

7.
沼液穴灌土壤水分运移的交汇入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沼液浓度(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4、1∶6、1∶8、CK)和穴孔直径(3、5、7 cm)对沼液穴灌土壤水分运移交汇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入渗时间内,累积入渗量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沼液浓度条件下,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随穴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随入渗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穴孔直径及入渗位置,沼液浓度越大,土壤入渗速率越小;在相同入渗位置,随穴孔直径的增加,土壤入渗速率逐渐增加;Kostiakov入渗模型准确描述了累积入渗量随入渗时间增加而增加的关系,且模型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9;沼液浓度相同时,土壤含水率为22%等值线以上的面积随着穴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率为22%等值线以上的面积随沼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沼液穴灌交汇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及土壤含水率分布受沼液浓度、穴孔直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13年12月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室内进行不同体质量不同投饵时间、不同饵料密度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Born)〗滤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波纹巴非蛤的滤水率(FR)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单位体质量的滤水率(FR')随着其规格的增大而减小,FR'=0.330 3W-0.356 9(R2=0.996 5)。(2)分别以金藻和扁藻作为饵料,测定了8:00,14:00及20:00这3个时间点的滤水率,滤水率在8:00最大,14:00及20:00依次减小,3个时间点滤水率差异显著(P0.05)。(3)以金藻和扁藻作为混合藻,滤水率随着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浓度超过3.06×105cell·L-1,滤水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滨海农区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对土壤EC和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为载体,取滨海农区土壤开展温室避雨盆栽试验,采用矿化度为0.2 g/L的自来水配置NaCl溶液,设置了3种(NaCl,分析纯)矿化度水平(1 g/L,3 g/L,5 g/L)和3种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方式("咸淡淡","淡咸淡","淡淡咸"),研究灌水矿化度和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方式对试验土壤EC及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矿化度对土壤EC值有显著影响,EC值随着矿化度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土层深度、相同矿化度、不同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方式,土壤EC值表现为"咸淡淡""淡咸淡""淡淡咸"。同时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均有随矿化度增加而增大的特性;灌水矿化度差异显著影响土壤稳定入渗率,土壤稳定入渗率随灌水矿化度增加而增大;而同一矿化度、不同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方式处理下,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差异不大。本实验研究成果可为滨海农区微咸水安全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净光合速率(Pn)与相关环境因子的数学模型,设定6个土壤水分梯度(相对含水量30%~80%),盆栽桑树,测量光响应参数、净光合速率等,以探讨光照强度(PAR)和土壤水分对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持水量为40%~80%时,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改变;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之间,净光合速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先快速增大然后增速变缓并伴随光饱和现象的发生;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土壤水分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对净光合速率的综合影响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影响桑树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由土壤水分过渡到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的临界值为51.17%。  相似文献   

11.
以具体资料论述了以下问题:(1)世界水分资源,循环和更新状况;(2)人口发展与水分利用的关系,指出人口增加2倍,水分用量要增加4倍;(3)水质与儿童死亡率的关系,指出有些国家因水质差,儿童死亡率达15%~20%;(4)中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净水用量将会出现严重短缺;(5)农业发展与地下水形成的关系,指出地面植被越释,地下不形成越多,相反则越少,简述了陕西降水,径流及蒸发状况,提出对节约用水,提高水分  相似文献   

12.
水质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实验研究了水质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水质对粉壤土与粉质粘壤土的持水特性均有影响;水质对粉质粘壤土在近饱和段的土壤持水特性影响相对较小,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近饱和段土壤结构影响土壤持水特性.选取m=1-1/n与m=1-2/n的Vail Genuchten模型均可以很好的拟合实验土壤的持水测试数据,相关系数均大于0.99;van Genuchten模型的拟合参数(θ8、α与n)可以反映水质对土壤持水特性影响.在进行土壤水分数值模拟时,应考虑水质对近饱和段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迷失圣塔拉     
远离尘嚣,奢华憩静。被马尔代夫南阿里环礁环绕的圣塔拉,被誉为最适合的度假圣地。四周被细软的白沙围绕,既是海洋及潜水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对浪漫的最佳诠释之处。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黑龙江省土壤水资源和土壤水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省土壤水资源非常丰富,全省约有900多亿立方水,是地下水资源的4~4.5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水资源有很大差异:黑土、草甸土等土壤水资源较丰富,每亩为180~200立方;风砂土土壤水资源最少。每亩为40~60立方;其它土壤为每亩160~170立方.土壤水资源存在土壤水库内,土壤水库类型可分为散水型土壤水库、贮水型土壤水库、隔水型土壤水库和渍水型土壤水库.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