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实地调查结合,核算出的耕地生产能力能够对耕地整理和评价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耕地生产能力预测结果,以县域为单位,通过区域比较分析中区域规模和区域优势计算分析方法,采用与耕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相关的产能优劣指标、与耕地面积有关的规模优劣指标和与耕地可实现利用强度有关的增产潜力指标,对湖北省各县(市、区)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现阶段可增产潜力水平进行比较和分区。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资源条件,对各个区域进行评价和结构优化调整,在不损坏耕地质量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各分区生产潜力,有针对性地提高湖北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旨在为今后湖北省农业生产的耕地整理和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耕地压力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区域角度出发,以广东省21个市为例,从耕地资源丰缺度切入,分析耕地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区域差异,计算并构建区域耕地减少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模型,得到两者倒"U"型曲线;采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并构建了全省四大区域耕地压力指数与人均GDP及产业结构的回归模型,比较了区域间耕地压力的差距,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区域耕地压力最大,且内部差异也较大,而东部、北部、西部承受的压力相当,内部差异较小,但各区域耕地压力来源不同,提出耕地压力阈值假设,明确当前处于压力阈值的4个市域,分别是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和惠州市;通过辨识不同区域耕地承压状况及区域差异,明确当前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永丰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将区域内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3类: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水平较高区域、一般区域、较低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永丰县整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利用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展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以耕地转用为建设用地的利益驱动力为耕地保护分区的标准,将义乌、慈溪、永嘉等18个县级单元划分为浙江省耕地保护的一级重点区域,而淳安县、平阳县、东阳市等10个县级单元划分为耕地保护的二级区域,剩下的洞头县、安吉县、景宁县等30个县级单元划分为耕地保护的三级区域,最后针对各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切实的耕地分区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规律性。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和经济欠发达区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以1999年~2002年耕地面积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对指标(耕地减少率、耕地非农化率)和绝对指标(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考察耕地减少状况,然后将各经济区域与耕地减少状况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显著,而耕地非农化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经济成熟区的耕地非农化率最高;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也表现出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经济欠发达区的特点。耕地建设占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变化趋势。建立土地优化配置机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代换是实现耕地非农化库兹涅茨曲线转化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类似区域应用"石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式改良酸性耕地提供借鉴,介绍了永丰县"石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式的主要内容,推广应用取得的成效和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7.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不只是简单的数量平衡,而且要求质量和环境平衡.文章用人均标准耕地量的变化来衡量某一区域是否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以酉阳县为例,进行了标准耕地总量动态研究,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规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土地整治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要性的研究视角出发,科学评价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将天津市土地整治项目的新增耕地规模和新增耕地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全市所辖各区县和乡镇等进行不同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地整治以土地开发项目为主,土地开发的新增耕地率均呈现较高水平,而且从区县和乡镇的尺度看差异度不大;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项目相对较少,且补充耕地规模也不大,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其实施的技术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地管理的目标出发,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质,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及其函数模型,进而分析了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时代(时间)和区域(空间)等四个变量因素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相关性,并认为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以酉阳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癖量动态平衡不只是简单的数量平衡,而且要求质量和环境平衡。文章用人标标准耕地量的变化来衡量某一区域是否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以酉阳县为例,进行了标准耕地总量动态研究,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其实施的技术基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土地管理的目标出发,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质,提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及其函数模型,进而分析了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时代(时间)和区域(空间)等四个变量因素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相关性,并认为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耕地资源优劣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有效的开发耕地资源提供参考。以安徽省为例,提出了以土地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为基础的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的概念和模型。并分别计算了其各县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很好的拟合了安徽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内在潜力 (一)四大优势:一是愈加突出的生态优势。江山地处钱江源头,山清水秀林茂,生态环境优越,农业生态环境受工业“三废”影响小,十分适宜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相反,占浙江省57.9%蔬菜面积的杭嘉湖、甬台温沿江沿海平原蔬菜产业带,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业“三废”向农村迅速转移,使农业区域的水、土、气生态环境受污染不断加重,农业环境质量在急剧下降。从而使我市发展蔬菜生产环境资源和生态比较优势愈加突出。二是丰富的资源优势。首先是耕地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耕地35.8万亩,而同期蔬菜种植面积仅5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西省永丰县为例,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县耕地压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县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式进行了分析,以期通过耕地压力及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式研究,为该县的耕地资源利用及耕地保护提供依据,进而为类似县域耕地资源利用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5,(9):7-8
本文利用1998-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和统计年鉴上的数据,分析了我国总体和东中西部各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状况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在逐年下降;(2)我国各区域耕地减少量不一,西部地区减少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3)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建设占用耕地、灾害损毁耕地、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耕地资源,根据贵州省2001-2010年的统计资料,对全省耕地的总量和相对变化率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1-2010年贵州省耕地面积减少27.05万hm2,省内各区域耕地面积变化有所差异,耕地增减的来源和流向分别以土地开发和建设占用为主;经济发展、人口和农业科技进步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三类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掖市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年统计资料分析了张掖市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应用相对变化率指数计算了张掖市内部各区域耕地变化的幅度,按照年代顺序分组讨论了各区域耕地变化的差异。并就区域差异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重庆市1999-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粮食平衡系数、距平系数和粮食盈缺量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40个区县的粮食盈缺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区县未来粮食的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重庆市耕地总量不容乐观,人口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波动却十分明显,三者的变化直接导致人均粮食生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以全国为参照,重庆市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率比较接近,一直被划为中国的产销平衡地区.预计到2030年,重庆市的粮食供求可达到基本平衡.但从市内看,不同区县的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应对不同地区的耕地实行分区管制原则,以确保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基于虚拟土理念的“三西”地区耕地价值核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生态经济学及区域地理学理论,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等方法,对"三西"地区2009-2012年的虚拟耕地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1)因各区地理资本不同,各区各类型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2)研究期间,"三西"地区耕地年供约497.96×1010元的服务价值是显化的产能虚拟土价值(均值84.54×1010元)的5.89倍。若将耕地的非市场价值纳入耕地利用决策体系,将会有效抑制耕地的过度非农化。3)"三西"地区耕地价值以资源虚拟土价值(社会价值)为主,占总价值的比重在64%-68%之间,且呈上升态势。4)研究期间,"三西"各区的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整体不稳定,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用不高,承担的社会保障压力大。5)河西区与定西干旱区2012年的单位耕地总价值是各区补偿标准的4.03倍和3.70倍。现行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2009年)偏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新垦耕地耕作层土壤较差,不利于作物生长,如直接种植粮食作物产产量较低.江西永丰县按下列方法在新开垦耕地上先种一茬花生,不仪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而且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