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茶树是木本植物,茶树组织培养研究相对其它草本植物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本文综述了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快速繁殖、茶树人工种子、辅助育种、种质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茶树组织培养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摘 要:近年来,连作问题一直危害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大量研究证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的菌根并通过分泌次级代谢产物抵抗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侵害。为了探究AM真菌在作物调节次级代谢产物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机理,总结了AM真菌增加次级代谢产物种类及含量、诱导信号物质产生(如JA、SA等)和缓解连作障碍的作用机制,同时也揭示了化感作用与次级代谢之间的关系。并从代谢水平指出了AM真菌对作物分泌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AM真菌在抗连作方面的作用机理,以期为AM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茶业学会宛晓春教授、夏涛教授等编著的《茶树次生代谢》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茶树次生代谢》是一部系统阐述茶树次生代谢研究进展的专著,围绕茶树中特征性次生代谢产物,从基础代谢入手,内容涵盖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积累与转化,生物合成途径与关键酶,  相似文献   

4.
白化茶树品种属珍稀茶树资源,该树种氨基酸代谢显著富集,酚氨比较低,所制绿茶品质优异,具有广泛育种的潜力。目前关于白化茶树特征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具体机理尚不清晰,茶树叶片颜色变化对次生代谢产物所形成的影响还尚不十分清楚,阻碍了白化茶树的大范围育种与大规模生产。本研究基于转录组、蛋白组及代谢组学研究视角,系统综述了近几年在白化茶树特征次生代谢产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咖啡碱的形成机理、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为今后不同叶色品种茶树的弹性育种计划及天然产物的深度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晓东  杨洋  李波  杨家平  范玲 《棉花学报》2013,25(4):334-338
利用棉花胚珠离体培养和半定量RT-PCR及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体外饲喂不同浓度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代谢物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来研究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苯丙烷代谢关键中间产物对棉花纤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棉纤维中,不同浓度(100μmol· L-1、200 μmol· L-1)外源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不但诱导了以CA和SA为底物的基因产物表达量增加,也诱导了苯丙烷代谢途径上游基因产物的表达量增加,且高浓度(200 μmol·L-1)诱导的表达量高于低浓度(100 mol· L-1),芥子醛高于松柏醛;对GhExpansin1的表达和纤维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200 μmol· L-1)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芥子醛抑制作用大于松柏醛.  相似文献   

6.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种植性肝癌(H22)实体瘤动物模型,并给荷瘤小鼠灌胃含有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且剂量分别为2.7 mg/(kg·d)和16.2 mg/(kg·d)的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稀释液,于灌药后16 d剖检荷瘤动物并取肿瘤组织与肝组织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次级代谢产物能抑制种植性实体瘤(H22)的生长和转移。因此,该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研究人员称,多药和有毒化合物排出(MATE)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类依靠Na+/H+跨膜电化学势转运底物的次级转运蛋白,对金属离子、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及多种药物有转运作用,研究烟草中该家族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随着烟草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开展,部分MATE基因可能会在新型烟制品烟叶原料的品种选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指出,MATE是一个多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连作问题一直危害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大量研究证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的菌根,并通过分泌次级代谢产物抵抗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侵害。为探究AM真菌在作物调节次级代谢产物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机理,本研究总结了AM真菌对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含量的影响;归纳了AM真菌在生态防御连作问题上的机理,包括次生代谢物质可诱导信号物质产生,连作作物的化感自毒作用和AM真菌促进次生代谢产物增加,缓解连作障碍。最后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玉泉课题组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伊斯特万·莫尔纳一起全面总结了虫生真菌重要活性化合物和以基因组为工具研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最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天然产物报告》上。徐玉泉认为,白僵菌、绿僵菌和蛹虫草等虫生真菌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防治农林害虫和药用的价值。探索虫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合成不仅可以为农业和临床提供潜在的药  相似文献   

10.
环境的日益恶化迫使人们放弃高肥生产的观念,转向低肥绿色环保生产的理念。本文主要从低氮胁迫下氮代谢相关的酶、氮素同化途径、初级代谢、次级代谢以及氮代谢相关基因五方面综述了植物体内不同的代谢水平、形态、生理和分子响应,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耐低氮策略,阐述了氮利用效率(NUE)相关的酶及其调控过程抵御氮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今后可针对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期的低氮耐受差异,以及关键基因表达产物之间的关系,从多学科、多角度系统全面的研究植物在低氮胁迫下的分子响应机制,为氮代谢参与植物低氮胁迫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中的糖信号及其转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不仅作为呼吸底物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和代谢中间产物;而且具有信号的功能,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本文概述了植物体内糖信号产生的途径、存在的糖信号系统以及糖信号的转导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020-6034
为揭示茶树被茶饼病危害诱导的防御反应机制,本研究选择抗病和感病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和数字表达谱分析茶树叶片被茶饼病危害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974条,其中共有的为122条,抗病品种中特异364条,感病品种中特异的为488条。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茶饼病危害主要影响了茶树体内代谢途径、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淀粉与蔗糖的代谢、苯丙醇生物合成等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差异基因包括抗病蛋白基因(R protein)、水解酶基因、细胞壁加固基因、转录因子基因、植物激素及其信号转导基因、次生代谢和氧化酶类、转运蛋白等。利用RT-qPCR对筛选的6个基因进行验证,其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茶饼病侵染对茶树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为揭示茶树抗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茶树中氨基酸代谢研究的若干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中的氨基酸,和一般植物一样,参加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许多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有的还是合成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先质.氨基酸总量,特别是其中某些氨基酸,更与茶叶品质有直接的相关性.现就茶树代谢中氨基酸研究的一些进展和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链霉菌能产生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次级代谢产物如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链霉菌的基因克隆和重组为发展次级代谢产物和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可能,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其生物合成、调控、自身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本文重点介绍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费氏中华根瘤菌SR-008菌株合成多聚羟基烷酸(PHAs)进行了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研究。通过摇瓶试验对所添加底物癸酸盐的浓度、添加量以及加盐时间等进行了比较,并运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代谢产物PHAs的含量和单体的比例。结果表明,经癸酸盐调控后,该菌合成的PHAs产物为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的共聚体P(HB-HH),调控时的加盐最适浓度为2.5mmolOD·L,加盐时间在细胞生长的对数期末期。  相似文献   

16.
正植物寄生线虫是分布广泛的世界性植物病原物,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寄主植物在物质能量代谢水平如何应对线虫侵染的研究十分匮乏,解析寄主植物特定代谢途径对病原线虫的适应性变化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pathway,PPP)是植物体中葡萄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可以产生大量的供还原性物质合成之用的还原剂NADPH,其中间产物亦可作为底物原料参与核酸、氨基酸、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是PPP途径的关键性调控酶,催化第  相似文献   

17.
茶树每年都要开花结实,消耗大量的养分,导致茶树鲜叶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了解茶树的不育机制有助于培育茶树不育品种。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父本)、佛香2号(母本)及其杂交后代(不育)茶树花为材料,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3个茶树花的c DNA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筛选出在父本花与子代不育花、母本花与子代不育花之间共有而在父本花与母本花之间没有的差异表达序列1219条,被认为是茶树不育性候选基因。GO功能显著性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功能中代谢过程、催化活性、水解酶活性表现为富集;KEGG代谢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氨基酸、糖、次生代谢、植物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以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分析发现,16个与生长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中,除5个ARF家族基因在子代不育花中上调表达外,其他的基因均下调,推测生长素信号转导是茶树花不育的重要因素。随机抽取5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的不育候选基因可用于茶树花不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不育基因的筛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茶树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及理化复合诱变的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宜于茶树的诱变技术及其技术指标。明确了茶树体内自由基及咖啡碱、儿茶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辐照损伤、辐照致敏的关系,探讨了茶树体内DNA辐照损伤的机制,发现了微核细胞率作为预测茶树辐照损伤的鉴定指标。成功地诱变选育出国内首个应用辐照诱变育种技术育成的国家茶树品种——"中茶108"。  相似文献   

19.
茶园杂草是茶树的天敌之一,不仅与茶争夺肥、水、光、气,还充当某些茶树病虫害的中间寄主,使其为害更甚。我场茶树较为矮小,复盖率只有60~70%,招致杂草丛生,防不胜防。尤其在温暖湿润的雨季,地湿草茂,杂草繁殖极为迅速,往往草比茶高,荒芜成灾。在采茶繁忙季节还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管理茶园,每年仅锄草用工亩平上十个。  相似文献   

20.
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茶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无酒精饮品之一,具有许多生理保健作用。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茶树是重要的木本经济作物之一,它含有许多有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最近十多年来,茶树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茶叶科学中最活跃和进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分离和克隆重要的茶树功能基因,对揭示茶树优质、高产和抗逆的分子机理,对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茶树遗传调控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茶树功能基因分离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茶树功能基因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