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农地征用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不利于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完善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孙涛  刘瑜婷  余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80-2382
阐述了咸阳市秦都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土地征用补偿现状,从政府行为和土地制度两方面分析了秦都区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因素,提出政府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近年来农民土地补偿政策主要存在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过低、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不完善等缺陷,尤其是充当"弱势群体"的农民在农地征用中权益被严重侵犯,已成为当今社会"三农问题"的研究焦点。经研究分析,认为合理处理农地征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妥善安置与保障失地农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土地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从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征地补偿制为征地赔偿制、规范土地征用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民的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征用,和土地唇齿相依的农民,由此失去了土地这条生存底线,生活保障成了一大忧患。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城郊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从而产生了较多的失地农民。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从根本上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基于此,在分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处于集中式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征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失地农民基本的食物保障、收入保障和住宅保障构成了威胁,从而使部分失地农民陷入贫困,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应该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面协调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失地农民也应该积极择业和创业,以保护其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案例浅谈土地征用与农民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陷及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范围界定不清及征地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为基本出发点,明确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陷及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范围界定不清及征地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为基本出发点,明确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近几年来,为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农村土地转为城市用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此伴生大量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收)后,失地农民应有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妥善的保障.究其原因,征地前,法律法规先天不足;征地中,工作太粗,行政色彩较浓;征地后,依法善后工作不到位.为确保失地农民的权益,征地前,完善法律法规,亟需制订<土地征用征收法>.征地中,确保失地农民应依法享有"知情权"、"话语权"、"获赔权".征地后,失地农民依法获得保障权.目的最终构建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征用是国家强制取得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征地补偿标准不明确不统一、不能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的生活保障、对“为公共利益需要”而征收土地的规定不明确以及征地纠纷缺少法律救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对策:包括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统一计算方法,完善土地征用相关法规,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建立完善的征地纠纷法律救济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蔡娟 《农业考古》2005,(5):70-74
农民失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能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直接影响到我国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最根本的路径是制度规范化.首先,明晰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失地农民的财产权,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首要前提;其次,改革征地补偿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应得利益,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关键所在;第三,健全就业培训制度,促使失地农民重新就业,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环节;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于征用土地涉及到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因而必然涉及到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征地补偿是用来协调土地征用过程中私人权益与公共权益冲突的基本制度,也是合理解决征地后国家、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现行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只是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而不重视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从而导致被征地单位与用地单位、政府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经常发生被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因此,探讨完善我国现行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可行性对策,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泉港区土地征用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泉港区失地农民失地安置权益流失的表现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失地安置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农业土地的大量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在蒙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后,成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和它所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福山区清洋街道办事处城镇化发展迅速,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开发,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解决好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既是现实的民生问题,更是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  相似文献   

17.
丁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29-6631,6633
分析了当前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土地征用实务中存在的矛盾。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用典型研究的方法,对如何构建新型土地征用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围绕农民权益的保护,从严格界定土地征用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制定合理的土地补偿标准、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等7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新型征地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方法,对非公益土地征用中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参与非公益土地征用是因为非公益土地征用对其有着巨大的利益诱惑,在许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正演变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在非公益土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重新定位了地方政府非公益土地征用职能,并指出地方政府在非公共利益土地征用中的职能应向管理者、提供者、监督者、协调者职能转变,这是维护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和保护失地农民根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在征用的过程中涉及多种利益主体,以土地为根的农民是重要的利益主体之一,在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是不完全的。本文就现行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补偿状况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农民的利益缺失,并提出对征地补偿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城市国有土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失地农民的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