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林深处耕耘忙脱贫致富显身手王德林早就听说地处偏远。气候适宜的图里河林业局哈达林场这几年家庭经济办的红红火火,我们几位记者带着一睹为快的心情,伴着习习秋风踏上了采访之路。一到林场,我们就想去瞧一瞧他们的家庭经济。林场工会主席马新民却拦住我们.让我们到...  相似文献   

2.
我初次见到刘书润教授的时候,却差一点把他当成牧区的一个普通牧民。说起来事情有些可笑,我在撰写《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志》的时候,经常要到罕山林场去采访。那是一个夏末秋初的日子,为了写好王坟沟的景观,我吃罢早饭便和林场副场长巴特尔出发了。临行时,巴场长说赶巧前天北京“绿色家园志愿者”行动队来了几个人,还有呼和浩特刘书润先生也到这里来为我们鉴定植物标本,昨天他们一块儿到王坟沟去了,我们这次去就把老教授接回来。场里还给了我们一部吉普车,一溜下山道,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王坟沟那宽阔的草原七。  相似文献   

3.
一米八五、魁梧身材的马明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奇台林场场长、党委委员。在天山林业局多年的基层工作锻炼了他顽强的性格,开拓了他的知识面,磨砺了他奉献林业战线的精神。1991年,因受“两危”困扰,奇台林场也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时,马明奎奉调来到奇台林场。受命于危难之中,严峻的形势摆在了他的面前,林业生产的路今后究竟该怎么走?奇台林场又该怎么办?这就如同要驾驭着一艘沉重的船,乘着改革的强劲东风,去闯过道道激流险滩,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问题是航线该怎么去选?而且是面对着整个林业行业的“两危”窘境。一个地…  相似文献   

4.
荒绿四十年     
最近,我们一行8人到40年前的拓荒地大桂山林场,进行了一次回顾游。所到之处,到处是茂密的森林,生机勃勃。我为之赞叹,也以此自豪。1957年“反右”后,精简机构。省委、省人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建立100个林场,将省直机关精简的干部派去组建林场和劳动。省里配备场长、副场长、秘书、会计4名干部,其余人员参加劳动。当时省人民银行组建两个林场,我们20余人去贺县大桂山林场,我被任命为秘书。12月28H出发,在桂林过1958年的元旦,元月6日到达现今的大桂山林场场部所在地。从此,拓荒者开始在群山峻岭中扎根。山中小城我们首先巡游场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2008,(12):54-55
毕业分配那年,我和大兴被分到了距公安局70公里的林场派出所当民警。记得林场派出所的余所长开车到公安局政工办接我们时,一照我和大兴的面,就将政工办许主任拉到一旁小声嘀咕起来:“哎呀,老伙计,你咋给我整了这么两根‘线黄瓜’(东北、内蒙古地区形容人瘦的俚语)?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儿的治安状况,他们能干了吗?”  相似文献   

6.
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我的大学同学白博士请他的导师王先生夫妇要到天西林区来看一看。王先生夫妇都是北京林业大学的老教授,久负盛名,白博士是他的关门弟子,又是我的好朋友,自然要好好接待。恰巧我也有事要去尼勒克林场,就带他们去了唐布拉,林场的马场长告诉我,这里有一个布隆温泉,水非常好,离这里大约有十八公里,林场正在开发,路况现在还可以,想不想去看一看?我去请王先生,王先生欣然答应。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换了越野车,就向布隆温泉赶去,  相似文献   

7.
树痴     
树痴陈琪去年金秋时节,我们拜访了一位以山为家,视林为子的“树痴”。有人说“树痴”一年365天,除了几天开会,都在山上,这话一点不假。到林场,我们扑了个空,场里人告诉我们,要找就到山上去吧。见到他时,他正敞胸露怀在山上开板车路。那落满杂草和泥土的头发,...  相似文献   

8.
去英国旅行的时候,在牛津住了一晚。吃完早饭,我们决定出去走走。去哪儿呢?看看表,已经快10点半了,决定以一个小时为限,11点半回来退房离开,坐12点半去曼彻斯特的火车。虽然火车站就在旅馆后面,走不了5分钟,可按照我们的出行习惯,还是要留点余地。  相似文献   

9.
张品梅 《中国林业》1995,(10):32-33
扬起林业经济腾飞的风帆──关于辽宁省东港市林场深化改革情况的调查○张品梅国有林场如何深化改革,振兴经济?如何摆脱困境,上上白我发展的道路?辽宁省东港市林场一系列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案,描绘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使我们看到了国有林场发展的希...  相似文献   

10.
夜行关道岭     
夜行关道岭苏丹去红土河林场的车晚点了,夜幕降临才到终点。报社让我下车后直接到关道岭工段去采访,关道岭工段是“全省林业系统护林防火先进单位”。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让我这个时候去关道岭,我感到任务艰巨而重要。下车后,手脚冻得麻木,气温至少在零下三十度...  相似文献   

11.
树的恋     
树的恋肖思寒当我来到深山老林的一座小林场的时候,曾经十分瑰丽的梦想肥皂泡般的很快就破灭了。周围不过数十户稀稀落落的人家,场里也就二三十个人,没有电视,没有娱乐设施,只有几副麻将,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读了四年大学,难道这里就是我最后的归宿么?我不甘心。...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接触古茶园是1983年。当时我们在做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规划,当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主任、后来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裴盛基教授告诉我们说:"你们做科考和规划的时候,应该去勐海曼稿看一看。那个地方有个古茶园,叫做樟茶群落,是一个山林里的茶园,已经有3000年历史了。你们去看一看吧,最好把这片自然状态的古茶园也规划到保护区里,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我们就去了。那个地方让我非常吃惊。从外貌  相似文献   

13.
有许多人常年工作在偏远的山区林场里,默默无闻地用心血和汗水为青山着绿点翠;他们无所求,那微风中摇曳的片片新绿,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乌苏林场场长,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赛买提·肉孜就是其中的一个。 1957年,赛买提·肉孜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新疆学院农学系林学班后,被分配到新疆林校任教。1962年,这个对林业事业充满深厚感情的年轻人,又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分配,放弃了学校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愉快地来到了当时充满各种困难的乌苏林场工作。在林场,无论组织上分配他干什么工作,他都毫无怨言,埋头苦干,他先后做过翻译、  相似文献   

14.
这里孕育着希望于霄辉在绰尔林业局巴升河林场,人们见面寒喧第一句话,既不问”吃饭了没有?“也不说”买彩电了吗?”而是问,“家里的牛又生了几个犊?”人们都说巴升河林场的职工富,都说这个林场的家庭经济蓬勃发展,他们是如何搞的?又富到了什么程度?带着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林场年年报项目,但都得不到贷款;现在依旧年年报,却报一个批一个,并获得了金融部门A级信用单位称号。  1998年,一位台商到场洽谈合作项目,但驱车到场部看到破旧不堪的房子,车都不下调头就走;现在国内外多家单位与客商却看上了林场10万亩的速丰桉,主动上门要求联营合作。  这是发生在博白林场的真事。  博白林场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场长李峰说:林场脱贫的路,就是依靠科技闯出来的。  博白林场是广西的大型林场之一,经营面积40多万亩。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林场曾一度辉煌的计划经济体制再无法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剑,现在云阳分场五工区养羊。小彭记得在校读书时,老师经常对他们讲:“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妈妈出身贫寒,从小对他管教严格,从小养成了一种勤奋、踏实、上进的性格。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很想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安静、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象父亲那样在行政机关,天天坐在办公室办公,但是事与愿违,1992年7月,被招收到林场工作。刚到林场的时候,他看到那些矮塌塌的房子,简陋的设备,艰苦的工作环境,心凉了一截。他怨他的命运不好,怨他父母没用,产生畏难、退缩、不想干的念头。父母亲…  相似文献   

17.
丁建国 《中国林业》1999,(12):34-34,39
内蒙古敖汉旗古鲁板蒿林场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林场人凭着顽强的毅力,与风沙拼搏了20来年。这期间,沙进人退、人进沙退反反复复,最后林场人赢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0.3万公顷森林拔地而起。以往肆无忌惮的流沙变成了死沙,一些地区死沙又变成良田沃土,成为稳产高产农田。风沙治住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而林场却陷入了困境。国家造林经费逐年减少直至中断,近200名的林场职工及家属的生活出路成了难题。严峻的现实摆在林场领导面前。怎样求生存?何处谋出路?林场开始走上一条艰难的改…  相似文献   

18.
雅长林场是自治区林业局直属土地面积最大、地处最偏远的国有林场,在西北边沿,与贵州省隔河相望。林场总部距离百色市300公里,而九龙分场又是雅长水、电、路三不通的分场,从总场到九龙有90多公里的路程,一般要车行6个小时,再步行1个多小时。就在这生活IT作条件最艰苦的小分场,护林班长罗万波脚踏实地工作了20多年,2007年荣获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优秀护林员”称号。  相似文献   

19.
山依旧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水还是那汪水,人还是那群人,如今老枝开新花,三把改革之火,烧出了一个万木竞春的新天地。曾几何,马山县永州林场给人的印象是穷山、枯林、赤水、贫人。历史的车轮辗转滚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木材市场曾因全国范围内国民经济建设的热潮夹着大兴土木的雄风而直冲“牛市”,许多“林家铺子”抓住机遇而适时入市成为“大款”,为后来的调整产业结构、立体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走上了持续化发展的道路,眼前一片阳光。然而,时至1996年,马山县永州国营林场仍旧是一潭死水、死水一潭,林场一屁…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与柳树文/黎云昆柳宗元的柳,本与柳树的柳没有直接关系,但柳宗元却与柳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柳宗元原为朝臣,后被贬到偏远的永州(今湖南西南和湘桂交界地)任司马。在任十一年后,又奉旨返回京城。柳宗元满以为此次返京,必会得到重用,可在京待了一段时间后,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