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爽文 《北京农业》2011,(28):19-20
<正>1整地作畦,施足基肥地膜覆盖在整个生育期一般不进行中耕除草,因此必须精细整地。耕前施足基肥,每100厘米2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均匀翻耕与土壤充分混合,并多次翻耙,使土壤细碎疏松;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灌溉。畦应做成中间高、两边呈缓坡状的"圆头高畦",这种畦面易使地膜拉紧,与地表紧密接触。畦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蔬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下的杂草应该在覆膜前施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防除,防止其出土拱地膜。化学除草要求对杂草防除高效,而对蔬菜安全。由于蔬菜种类较多,一种蔬菜又有很多品种,每种蔬菜的栽培时间、栽培方式也存在差异,且轮作倒茬频繁,间作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机具有质量好,省工省时及减轻劳动力、效率高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现将其使用方法及故障排除介绍如下。1、地膜覆盖机的使用(1)使用前,机具应根据作畦宽度和高度,作畦整形机构、开间器、效膜机构、梳膜装置、压膜轮、覆土器等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进行试铺,待达到质量要求后,方可投入作业。(2)使用时要根据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车速。地头转弯时要停车,应先将地膜剪断,然后将整机升起,再掉头转弯。转弯后对正畦行,降下地膜覆盖机,同时用手将地膜展开,压住膜端,再把左、右副梁落下,插入插销,使压膜轮压在膜边上,即可继续作业。…  相似文献   

4.
育苗方法多种,以畦式地膜覆盖扦插育苗最好:一是可充分利用土地,每667米2可育苗22300株;二是省水省工,地膜覆盖保墒好,可比露地扦插少浇2~3遍水,又因地膜下打除草剂,省去大量除草工日;三是成活率高,一般在96%以上.近几年我所周围果农都以此法育苗,效果很好,效益很高.  相似文献   

5.
除草地膜在春玉米田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地膜覆盖后由于温度高、湿度大,膜下杂草发生危害较重.1991年在春玉米生产中,我们进行了除草地膜试验、示范,通过对340多亩地的应用结果表明,除草地膜不仅防除杂草效果好,而且玉米产量亦得到提高.材料与方法(一)处理试验设6个处理:(1)杜耳除草地膜(每100m~2地膜含杜耳有效成分9.7g);(2)杜耳、阿特拉津复配除草地膜(每100m~2地膜含杜耳有效成分4.9g、阿特拉津有效成分4.9g);以上两种除草地膜均由山东海洋化工包装材料厂生产膜宽50cm,厚0.0075~0.008mm.  相似文献   

6.
膜上灌溉技术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所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设灌水孔入渗给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设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栽培不同于传统栽培的促根和护根栽培技术,它不是在传统栽培的基础上简单的盖一层薄膜,而是要采用一系列适于地膜覆盖栽培的配套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覆盖效应,取得理想的覆盖效果。一、覆膜技术1.整地作畦(起垄)地膜覆盖的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一般免耕,还要使地膜密贴于畦面上,因此整地作畦要求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 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一、黑色地膜覆盖 为了让温室里的草莓能早熟、优质、高产,种植户们都要对温室堕的草莓进行地膜覆盖。在选用地膜时要尽量选黑色地膜,因为黑色地膜与透明膜相比除了具有增温、保湿作用外,逐有极好的除草效果。另外由于黑色膜的透光率低、增温效果不如透明膜,可使膜下土壤的温度变化幅度小,地温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 瓜菜改良地膜不但弥补了棚菜和地膜瓜菜之间瓜菜淡季之不足,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增加了收入。瓜菜改良地膜投资少、效益高,亩纯收入500~1000元左右,唐山市已推广10万亩,每年纯增收5000~10000万元。 一、改良地膜的形式 瓜菜改良地膜是在普通地膜(把地膜铺在畦面或垄台上,然后按着株行距,在膜面上挖按播种或定植)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主要有沟栽改良地膜、小拱棚改良地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是紧贴地面或近地面覆盖一层很薄的农用塑料薄膜栽培作物的新技术.目前,我国蔬菜年播种面积已达13000万至15000万亩,其中1/3以上宜用地膜覆盖栽培;西瓜、甜瓜年播种面积为1700万亩,其中大多宜用地膜覆盖栽培.预计到2000年全国蔬菜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可达1200万亩,西瓜、甜瓜覆盖面积约1300万亩至1500亩.现在地膜产品日趋系列化,功能化,薄型化,可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覆盖方式的要求,为大规模使用地膜创造了条件,地膜覆盖栽培必将迅速发展,为提高覆盖效益,必须掌握精耕细作这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元葱是我区主要蔬菜作物,占露地蔬菜面积的35%,其中五林镇元葱种植面积就达1万亩,产品基本出口,销往俄罗斯、韩国、日本。由于在生产中普遍采用透明地膜覆盖,极易造成元葱徒长、倒伏,甚至早衰,而且膜下杂草丛生,形成"草棚",与元葱争水、争肥,降低了产量;使用除草剂又会导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而恶化生态环境,降低其商品的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除草地膜与普通地膜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干旱地区降水偏少,土壤耕层严重缺墒,常对地膜玉米的稳产、高产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常规地膜覆盖形成膜面微弓形,使膜上有限降水散流到膜边露地上,发生膜下墒情不如露地墒情的问题.同时,常规地膜玉米播种期易受土壤墒情的限制,往往在春旱年份难以适期播种.针对上述问题及我县干旱少雨的实际,我们经过多年试验,采用双垄沟集流增墒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且播期不受土壤墒情的限制,达到适期播种抗旱增产的效果,该技术2002年全县示范推广475亩,平均亩产483,71千克,较常规地膜覆盖亩产438.47千克,亩增粮45.24千克,增产10.30%.  相似文献   

14.
<正>1.适合黄瓜、青椒、番茄、茄子等蔬菜的覆盖形式。将幅宽90~100厘米、厚0.01~0.008毫米的地膜平铺在高畦畦面上,地膜的两侧埋压在畦顶向下的2/3~3/4处。高畦的规格是:畦底宽100~110厘米,畦面宽80~85厘米,畦高10~15厘米,畦沟宽30~40厘米。做畦时,畦心应略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97-1998年在张北试区下湿滩地进行大白萝卜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表明,在坝上高寒半干旱区土壤肥力和地下水位较高的下湿滩地,利用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水和除草效应,进行大白萝卜地膜旱作栽培,可以达到省工、省肥、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为坝上地区蔬菜生产提供了一项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旱作节水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花生除草地膜对田间杂草防除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广东省花生主产区进行花生除草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探讨了该地膜对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耕作制度的花生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花生除草地膜适用于广东省各花生主产区,且产量平均增加28.93%;花生除草地膜对水旱轮作田和旱地的杂草防除效果略有不同,其中对水旱轮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达80%以上,对旱地杂草的防除效果高达90%以上且防效稳定;在前茬作物为水稻或蔬菜的花生地,花生除草地膜对田间的防除效果均达到80%以上,但要注意控制多年生杂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塔城市蔬菜栽培面积日趋扩大,仅1998年蔬菜种植面积达0.049万hm2.蔬菜地肥沃的土壤和灌溉条件给杂草生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杂草的迅速生长与繁殖不仅影响了蔬菜的品质与产量,还为病虫害充当了寄主和中间媒介,加上近年来温室、大棚和地膜栽培的推广,人工与机械除草已很不方便,因此疏菜地推广化学除草势在必行,它不仅省工、彻底且经济.  相似文献   

18.
研究除草麻地膜、普通麻地膜、塑料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对菜用大豆田的除草效果与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株防效以除草麻地膜覆盖的最高,为80.5%,塑料地膜覆盖的最低,为4.4%;鲜重防效以除草麻地膜、普通麻地膜覆盖的最高,为87.3%和87.6%,塑料地膜覆盖的最低,为53.7%;产量以普通麻地膜覆盖的最高,为13.83 t.hm-2,露地栽培最低,为10.40 t.hm-2;平均粒仁鲜重是塑料麻地膜覆盖的最大,为0.68 g。菜用大豆以覆盖普通麻地膜栽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王迪轩  李建国 《新农村》2011,(10):18-19
1.做畦时要施足有机基肥地膜一旦盖好,以后追施有机肥困难,所以结合整地一定要把有机底肥施足,与土壤混合均匀。为充分发挥肥效和防止烧根,有机肥一定要腐熟,打碎过筛,如果太干应加入适当水分,并全园撒施;化肥应配施一定量的磷肥和钾肥,集中施于畦底(沟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地膜产品的主要作用是起到增温护根、防冻、保墒、调节光照、节水、除草以及控制土壤盐碱度,进而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质量与产量。随着地膜产品的广泛使用,地膜产品质量也备受人们关注。2005年博州质量与计量检测所共检验辖区内各地膜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