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e、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是两个不同的种.但一直争论不休,直至Kuschel(1961)研究了有关米象异名的模式标本后指出:区别这两个种最可靠的依据是雄虫外生殖器的特征.以后又经Sharifi Mills(1971)、Baker Mabie(1973)、Maceljski Konunie(1973)等人确认.  相似文献   

2.
米象 Sitophilus Oryzae(L.)和玉米象 S.zeamais Mots.严重危害农、付、土特产品,被视为毁灭性仓库害虫。由于外部形态极相似,过去一直把它们作“米象”记录,混称历久。1974—1975年,商业部粮食局组织了一次全国仓虫调查,“发现我国广泛分布的并非米象而是玉米象,仅在个别省份发现有米象”,贵州未在调查之列。几年来,收集解剖了全省各地送来的大量标本,初步查明玉米象遍及全省,为绝对优势种;米象目前仅32个县、市有分布。米象在我省罗甸等少数县有较长的为害历史,大多数县则是随商品粮或稻种传入。此外,本文还简述了有关生物学和防治。  相似文献   

3.
三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陆地棉 ]及其反交的回交后代在性状上发生疯狂分离 ,在育性上分离出 3种类型 :可育型、不完全可育型、不育型。对这 3种类型及三元杂种F1减数分裂及其花粉的形成过程观察表明 ,三元杂种F1及回交后代的不育型 ,不育的根本原因在于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引起部分染色体滞后及染色体不均等分配 ,从而产生多分孢子和微核 ,最终导致不育花粉的产生 ;不完全可育型 ,大部分染色体联合配对成二价体 ,仅个别为单价体 ,这些单价体在后期随机向两极分离 ,产生的二分孢子有的正常 ,有的不正常 ,进而形成的花粉粒仅个别正常 ;可育株染色体配对正常 ,因而形成的花粉粒可育  相似文献   

4.
一、无子西瓜的育成无子西瓜是由四倍体西瓜与普通二倍体西瓜杂交成的一代杂种(即三倍体无子西瓜)。三倍体西瓜由于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是不育的,因此,三倍体西瓜不能结子,人们称之为无子西瓜。  相似文献   

5.
米象Sitophilusoryzae、玉象Sitophiluszeamais和谷象Sitophilusgranarius是3种世界性的储粮大害虫。在这3种象虫中,根据外部形态,谷象容易与米象和玉米象相区分。但是根据形态特征,很难把米象和玉米象区别开来。为此,法国进行了如下研究。对总数为37个品系的米象、玉米象和谷象进行酯酶的电泳分析。在多形比例方面,玉米象要比其它2种象鼻虫高。根据酯酶的特征,可以区分这3种象鼻虫,同时也证实了米象和玉米象要比谷象具有更亲近的亲缘关系。试验研究表明,在同一种的种群之间,酯酶的特征也是不同的,但不能表明所有种群的地理来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7.
影响米象和玉米象为害小麦和玉米的一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和7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将几种米象和玉米象的不同品系在有小麦、玉米两者,或仅有其中之一,或在大米上进行几代饲料,在每一代中,取出一些成虫放于小麦和玉米的混合物(等量混合)中5天,5天后分开两种谷物进行培养,对所产生各代进行计数,在小麦上羽化了大量的米象和少量的玉米象,对两个种类,当放置的成虫在玉米或大米上已经经历了其发育阶段,在分离后的小麦上出现的虫量就会减少.在不同的世代中,用一个相距40厘米的粮堆提供另一种食物,后代的分布与混合的食物很相似.在干预的后代中,用一个能够通过飞行达到的悬挂的包给玉米象提供食物,在这之后,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的实验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粮食水分对玉米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主导作用,其它因素影响较小,活动区域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在28℃左右;粮食水分在10%-20%内玉米象能正常地生活,并随着粮食水分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繁殖力增大  相似文献   

9.
核不育油用亚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5年,于本院亚麻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不育油用亚麻,经鉴定是一株无花粉型的、细胞质正常的、受一个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Ms)控制的天然突变体,在我国尚系首次发现.它的花为淡紫色、种皮近似白色.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后,F_1代分离出来的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例为1:1;其中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的育性分离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育,就是全不育.这种核不育亚麻是进行亚麻育种的良好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一样,为粮食的增产将起到巨大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种植杂交小麦的面积已达50hm^2以上,常规品种增产15%-24%。繁殖和制种技术日趋成熟,农户种植杂交小麦的热情也很高,杂交小麦正在稳步向大面积生产。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各种体系:化学杀雄,胞质不育三系中的T型、R型,以及光温敏不育的两系等均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如化学杀雄中的药剂问题,种子纯度问题;T型与R型三系中的恢复系问题,种子皱缩穗上发芽和孪生单倍体问题;光温敏核不育中的温度效应问题等。广大科技工作者们正在从各个方面着手来解决杂交小麦存在的问题,都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将有利于促进杂交小麦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裂解气相色谱在鞘翅目仓库害虫成虫分类鉴定方面的应用.给出了20种仓库害虫的标准裂解图谱,并将其中16种的裂解图谱编制成鉴定虫种检索表.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最近邻体聚类分析联合分析法成功地区分开近缘种米象Sitophilus oryzea(Linneaus),玉米象S.zeamais(Motschulsky)和谷象S.granarius(Linneaus)这三种相似的裂解图谱、并利用该方法做出16种仓虫聚类图、将16种仓虫分到种的水平.指出裂解气相色谱法可以成为利用昆虫尸体碎片快速、准确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软枣猕猴桃雄株可育花药、雌株不育花药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花药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矿质营养的变化,以从生理角度进一步揭示软枣猕猴桃雌株小孢子败育与其的联系,并获得了以下试验结果:雌株不育花药IAA(吲哚乙酸)含量显著低于雄株可育花药;可育花药和不育花药ABA(脱落酸)含量随着花粉发育进程,经过四分体和单核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ABA含量在达到一定值后抑制了花粉发育的进程,导致了雌株花粉不育的发生;单核期不育花药GA3(赤霉素)含量低于可育花粉,而且可育花药ZR(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不育花药,且差异显著。低含量的细胞分裂素类抑制了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从而导致了雌株小孢子的败育;软枣猕猴桃雄株可育花药和雌株不育花药矿质元素含量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单核期以及成熟期差异呈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应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鞘翅目:象甲科)雌、雄成虫的触角及感器,比较研究了雌、雄成虫触角形态、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米象成虫的触角为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6个亚鞭节)组成。成虫触角上共有9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叉形感器、锯齿形感器、槽纹形感器、B?hm氏鬃毛、指形感器以及腔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锯齿形感器和槽纹形感器在已有的象甲科昆虫资料中尚未见报道。根据这些感器的分布、形态特征,结合已有的文献描述,分析了各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试图通过细胞学数据来了解不育性,可育性的表达机理。环境敏感的基因雄不育性系统包括了光期敏感的基因雄不育性和感温基因雄不育性(TGMS);这种系统的发现为取代水稻三系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系法是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一种更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完好的稻谷籽粒上钻直径为0.1-1.0毫米的孔.对钻了孔的稻谷与完好的稻谷和糙米进行研究,以比较其对米象和玉米象的引诱力.在规定时间内,糙米和有大孔的稻谷籽粒对这二种象虫的引诱力,要比有小孔的或完好的籽粒大得多.孔径为1.0毫米的籽粒对米象成虫的引诱力,或孔径≥0.5毫米对玉米象成虫的引诱力,与糙米对它们的引诱力没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宋玉墀  王主选 《作物学报》1964,3(3):297-310
鉴定出23个可保持 T 型不育性的自交系,2个 T 型恢复系。M 型不育性保持系的出现频率较低,且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利用价值较小。在试验范围内 T 型恢复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不育的农大10号较其可育相似者增产10%以上,不育杂交种的产量因素也较可育者为优。不育类型把较高比例的磷营养运转分配到茎中部和雌穗。不育雄穗的淀粉  相似文献   

17.
2.3幼虫试验幼虫期是虫子发育周期中的第二个阶段,经生态试验观察.不同虫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幼虫期各不相同,28℃时,米象、玉米象、谷合幼虫期为10d,拟谷盗为15d.32℃时,米象、玉米象、谷蠹为7d,拟谷盗为6~7d。经接种后的作品置于28℃或32℃养虫室(箱)内,当发现幼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药膜法对玉米象、米象、赤拟谷盗三种储粮害虫进行了蛇床子素室内毒力测定.96 h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玉米象、米象、赤拟谷盗的IC50分别为0.155mg/cm2、0.645mg/cm2、0.656mg/cm2,蛇床子素对储粮害虫具有触杀作用,不同虫种对蛇床子素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小黑麦/小麦杂种不育性(以下简称DR不育性)利用研究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九三科研所合作进行的。经研究得知:DR不育性雄不育高于雌不育,以DR不育株为母本、小麦为父本自然回交制种,可以生产大量杂种F_0种子,通过2~3次自然回交和辐射产生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照强度和光质对玉米雄花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温敏型雄性不育玉米和普通自交系玉米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光质对其雄穗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温敏型雄性不育材料还是普通自交系玉米,在雄穗发育的小花分化期,光强在2.6-6.6万lx以下的光照条件和红、蓝、白黄等不同光质下,玉米的雄穗均不能正常发育,表现雄穗退化不育。这表明玉通雄穗发育时期对弱光照和单色光质是非常敏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