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甲鱼工厂化养殖迅速发展,但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改变了甲鱼的自然生活习性,导致其抗病能力的减弱,疾病日益增多,影响了甲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就甲鱼疾病的种类、致病因素、诊断及防治等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甲鱼饲料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甲鱼的健康养殖,也会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使用甲鱼饲料时,每次用现代化仪器检测费用高,时间也较长,非一般养殖单位所能及。但光靠观察饲料表面的颜色、气味和形状还很难确定,因目前有许多添加剂都能使这些表面指标达到要求,但实际的质量效果,在甲鱼养殖过程中,往往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现介绍一种新的辨别方法,即粪便与水色判别法。不管是苗、种、成鳖的饲料,当甲鱼摄食后,在正常的养殖环境中,排出的粪便,会因饲料的质量不同而有区别。首先是观察当天排出的粪便形状。一些…  相似文献   

3.
怎样孵鳖卵就会是雄鳖雄性甲鱼比雌性的销路好,售价也高。其价高的原因是:雄甲鱼的滋补、营养价值大,且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雄甲鱼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雌甲鱼。在抗病力、成活率、料肉比等方面也均优于雌甲鱼。因此,世界各国的养殖专家们,就将如何能繁殖雄甲鱼列为重...  相似文献   

4.
王彦波  许梓荣 《饲料工业》2006,27(20):62-64
利用载菌硅酸盐进行了净化甲鱼池塘养殖水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载菌硅酸盐结合了附载材料硅酸盐和复合有益菌株各自的优势,在甲鱼养殖池塘水体中添加,通过吸附和转化、降解等作用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硫化物和COD的浓度(P<0.05),但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为甲鱼池塘养殖水质净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1水质"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1.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甲鱼养殖是指在室内控温的情况下,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方式。这是一种集约化、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虽然成本较大,但利润可观,所以推广很快,养殖技术也趋于成熟。但在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配合饲料,不是完全被甲鱼吃掉,有很大的一部分散落水中,不仅造成饲料的浪费,也污染了水质,继而引发甲鱼生病。所以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就成了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根据我们的养殖经验,要提高工厂化甲鱼养殖中配合饲料的利用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饲料的品质11 饲料的适口性 甲鱼配合饲料多为粉状,投喂时要加工成团块状或颗粒状…  相似文献   

7.
<正> 甲鱼在天然的水域中其抗病能力很强,感染疾病的机会较小。但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往往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饲养条件较差,常引起甲鱼发生疾病。甲鱼一旦生病,治疗非常困难,因此平时应加强甲鱼的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做到“无病先防,有病先治,防重于治”。甲鱼疾病可分为病毒、细菌和霉菌等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疾病等三大类。本文就目前人工饲养甲鱼的常发病浅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02,23(8)
虽然对于水产经营户而言,现在是淡季,但养殖甲鱼的价格与前几月相比还是有10%左右的涨幅;同样是甲鱼,野生的不但没有涨价,反而跌价10%左右。据一些水产经营户介绍,现在市场上的养殖甲鱼大多产自本地,造成养殖甲鱼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养殖量锐减,由于去年甲鱼养殖业亏大于赢,所以该行业在今年年初并不被人看好,迅速萎缩的甲鱼养殖量应验了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而野生甲鱼大多产自江苏和安徽,现在正是其资源最为充裕、供应量最大且最容易捕捉的时候,所以跌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据了解,在一些农贸市场,现在养殖甲鱼的价格…  相似文献   

9.
临沂郯城县老丁农民渔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创新出甲鱼养殖新模式,即温室加外塘养殖甲鱼模式。据了解,温室加外塘甲鱼养殖模式,一般甲鱼养殖时间在两年左右,甲鱼在温室里越冬,待来年气温稳定后再放入池塘养殖。这种模式养殖周期较长,成本相应较大,但甲鱼品质明显高于全程温室养殖的甲鱼品质,因此价格不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经济效益好。目前,郯城县老丁农民渔业专业合作社在温室大棚孵化甲鱼卵20000枚,孵化出甲鱼苗18000多只,孵化率高达90%,且所有小甲鱼苗体质健康、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10.
甲鱼灵     
江苏江阴市沪澄特种养殖公司的科技人员,根据多年工厂化养殖甲鱼的经验,研制成功一种能防治甲鱼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甲鱼灵”。该药对水中广泛存在的产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故能有效地防治甲鱼的底板病、肿颈病、腐皮病、  相似文献   

11.
不容忽视的甲鱼综合中毒症青岛海洋大学田恩善信阳农专李荷超潢川县水产站宋帆近几年在甲鱼养殖中,从南到北普遍出现了一种叫做“综合中毒症”的疾病,它给甲鱼饲养者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着甲鱼养殖的发展。一、症状与病因(一)症状甲鱼综合中毒症是一种累积中...  相似文献   

12.
去年7月,湖北钟祥市丰乐镇60余对夫妇自费赴江陵、京山等地考察甲鱼养殖技术。至此,邢台村已有100余对夫妇外出考察学习。 邢台村紧靠洪山寺水库,养殖甲鱼条件优越。但该村群众对养殖甲鱼这一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产业认识不足,怕担风险。去年元月,村组干部带头自费到江陵的观音垱、京山的永兴考察养甲鱼现场,回来后建起了8口15亩甲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养甲鱼、奔小康”养殖热,给水产业生产增添一定的活力。但是,由于很多生产者不能掌握养殖技术,尤其对甲鱼疾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导致“病急乱投医”,不仅浪费成本,而且也影响甲鱼本身营养价值,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为此,在这里提出几条降低用药成本的方法,仅供养殖工作者参考。1彻底清池彻底清池可有效杀死池底淤泥中的病虫害,是控制用药剂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清池宜采取干法清池,在离池边1m以内泼撒一些生石灰(甲鱼主要集中于池塘四周),其余范围按标准剂量清塘消毒。2加强池塘改造经过数年…  相似文献   

14.
甲鱼养殖,曾为多少人拓开一条致富路。如今,甲鱼养殖效益如何?甲鱼养殖能否继续发展?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本县的三个鳖场(步凤鳖种场、便仓鳖场和北龙港龙兴鳖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养鳖仍有利可图,慎重发展仍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途径。一、甲鱼跌价符合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商品的生产,收购与销售,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市场需要什么就应生产、加工、销售什么。前几年,甲鱼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能被神化,被消费者奉为最上等的补品。经过几年消费实践,人们认定主要的因为前几年甲鱼养殖大有"钱"图…  相似文献   

15.
近日,来自南京惠民桥水产市场的信息显示,今年的甲鱼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目前批发价为每千克40元左右。野生甲鱼的数量很有限,一进入市场,就会被人悄悄收购走,市场上主要以养殖的甲鱼为主,而养殖甲鱼又分为外塘养殖和温室养殖两种,这两种甲鱼的价格也有所不同,外塘养殖的8两至0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甲鱼(鳖)养殖多采用的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池塘载鱼量大,水质环境差,发病率较高,养殖效益低。解决水质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频繁的换水。但过多换水带来了诸多弊端,水环境的频繁变化使甲鱼多处于反复适应状况中,对摄食生长极为不利。作为最理想的甲鱼养殖模式应是生态养殖,养殖环境应是洁净的水体,适宜的泥沙底质和水温。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天,山东巨野县独山镇曹楼村的常海东格外忙,靠养殖甲鱼发家的他,正与一家大公司联系合作事宜,准备发展甲鱼深加工产业,并向农业部申报"菏泽市黄河鳖良种场"项目,计划上马占地2000亩的精品池塘甲鱼生态养殖示范园。常海东从小就和甲鱼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他在自家院子里开挖了  相似文献   

18.
蒋志友等人创建的湖南黔阳县甲鱼养殖科技示范场成功地解决了甲鱼人工孵化难题,而且使孵化率高达95%,圆了他们开发甲鱼特种水产养殖发家致富的梦。 一、攻难关 人工大批量养殖甲鱼,掌握科学技术是关键。1994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甲鱼养殖现状及展望籍小琴(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甲鱼的营养保健价值为世人认可,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甲鱼保健食品的研制和开发。养殖甲鱼的经济效益也颇为可观,是农民致富的又一新途径。一、甲鱼的营养保健作用及生产状况甲鱼只名圆鱼、鳖,属中华鳖科,学名中华鳖,...  相似文献   

20.
<正>仔猪营养性贫血,是指哺乳仔猪在5~21日龄时的因缺铁而致的一种营养性贫血,多发于秋、冬、早春等季节,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在猪体内由于缺铁或自身需求量大但外界供应不足,会影响仔猪体内血红蛋白的生成,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影响红细胞的数量,进而引发缺铁性贫血。因此应该对仔猪营养性贫血症提起重视,养殖条件改善、养殖水平提高并不能阻止该病的发生,其他细节因素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当前可诱发仔猪营养性贫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